开口动力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599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口动力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修井作业用的开口动力钳的改进。
在油田修井中的上、下卸油管、抽油杆及其它类似的管件或杆件丝扣时,常采用开口动力钳,但目前采用的开口动力钳是上钳用钢丝绳悬吊,尾绳固定,下钳为人互搭管钳。因而上钳摆动大,靠人拉到井口对中性能差,易偏扣和咬伤管体;且在井口油水泥泞的条件下作业,操作人员脚下易打滑,加之上钳的摆动,操作较困难,易造成操作人员手指误入钳口而发生切指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油田修井作业上、下卸管(杆)柱丝扣的开口动力钳,它把上、下钳连接在一起,安装在作业动力机上,不用钢丝绳悬吊、尾绳固定、人工搭管钳,避免上钳摆动;同时采用液压缸伸缩推动力钳对中,确保对中性能,保护管(杆)柱上、下卸丝扣时不易偏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上钳以两个小传动方销和一个大传动方销分别插入下钳的两个小孔眼和一个大孔眼中,使上钳与下钳连接为一体。为减少上钳开口齿轮与钳体之间的阻力,并保证之间受力均匀,在开口齿轮下端采用单排螺旋滚子做内圆定位,并装有一圈单排钢球来支承开口齿轮。
以螺钉固定装入上、下钳鄂板燕尾槽中的上、下牙板各由两块组成,其牙板的牙齿角度α为2~1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更换方便、适应不同管(杆)体直径的牙板,可防止上、下钳的牙板脱落和打滑而咬伤管体,且操作人员远离井口操作,安全省力,操作方便,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牙板示意
图1-上钳,2-下钳,3-伸缩杆,4-升降器,5-多路阀,6-液压缸,7-连杆,8-杠杆,9-下鄂板,10-下牙板,11-液压马达,12-滑动齿轮,13-双联齿轮,14-小齿轮,15-惰轮,16-开口齿轮,17-鄂板架,18-静制动板,19-上鄂板,20-滚子,21-坡轨,22-上牙板,23-螺旋滚子,24-钢球,25-铜环,26-小传动方销,27-大传动方销,28-孔眼。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在上钳1的下端外壳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小传动方销26和一个大传动方销27,分别插入下钳2的孔眼28内,使上钳1和下钳2连接为一体,在开口齿轮16的下端装有单排螺旋滚子23,作内圆定位,同时并装有一圈单排钢球24来支承开口齿轮16。
上钳1上的上牙板22和下钳2上的下牙板10各由两块组成,分别装入上钳鄂板19和下钳鄂板9的燕尾槽中,并在每块牙板中间用螺钉固定,牙板的牙齿角度α为2~15°。
工作时,将动力钳开口对准井口操作多路阀的油路使液压马达转动控制升降器升降,使钳体达到所需高度;操作多路阀的油路,控制伸缩杆伸出,使管(杆)柱进入钳口,然后锁死钳体在升降器上的转动装置,使钳体不能转动;然后操作多路阀的油路,将下钳液压缸伸出,推动连杆,带动杠杆,使滑块式咬紧机构作径向移动,从而使下鄂板带动下牙板咬紧管(杆)柱接箍,再操作多路阀油路,使液压马达开始工作,将动力送到变速部分,通过操作杆控制滑动齿轮上下移动来啮合不同的齿轮,实现高低速变换,通过滑动齿轮传到小齿轮和惰轮的啮合,将动力传递到钳头的开口齿轮。当开口齿轮转动时,鄂板架在静制动板的制动下先不转动,这样就迫使上鄂板上的两个滚子沿坡轨爬坡推动上鄂板及上牙板径向移动,直至咬紧管(杆)体,从而上牙板、上鄂板、鄂板架及开口齿轮联结成一体,带动管(杆)体随开口齿轮一起转动,达到上扣或卸扣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开口动力钳,由上钳(1)、下钳(2)、上牙板(22)下牙板(10)、开口齿轮(16)、上鄂板(19)、下鄂板(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钳(1)的下端外壳上固定连接有小传动方俏(26)和大传动方销(27),插入下钳(2)的孔眼(2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动力钳,其特征在于上钳(1)的上牙板(22)和下钳(2)上的下牙板(10)各由两块组成,分别装入上鄂板(19)和下鄂板(9)的燕尾槽中,并在每块牙板中间用螺钉固定,牙板的牙齿角度α为2~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油田修井作业上、下卸管(杆)柱丝扣的开口动力钳。由上钳、下钳、上牙板、下牙板、开口齿轮等组成,上钳、下钳通过传动方销连接为一体,安装在作业动力机上,同时采用液压缸伸缩推动力钳对中,确保对中性能,保护管(杆)柱上、下卸丝扣时不易偏扣,且操作人员远离井口操作,安全省力,操作方便,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E21B19/00GK2188648SQ94205209
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28日
发明者钟玉平 申请人: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二采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