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68282阅读:来源:国知局
装架10的端面上及相邻部件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位置与连接条42对应的周向定位槽14 ;当连接条42将安装架10的端面与相邻部件的端面连接在一起后,该周向定位凸起422分别插入到设置在安装架10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上的周向定位槽14中,使连接条42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安装架10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固定,进行周向固定;通过设置周向定位槽14在圆周方向的位置,可以满足安装架10与相邻部件之间不同相位角的定位。护套43沿每个连接条42外侧所形成的周向套设在连接条42的外部,并通过螺钉与连接条42的外侧连接,使每个连接条42之间相对固定,形成一个连接整体。护套43也可以采用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列,在每个连接条42外部形成多个固定点。
[0038]通过上述的减振连接装置40能实现正交偶极换能器的准确安装和固定,与其它部件之间更有效的隔声和减振。
[0039]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安装架10为圆柱状,X向偶极换能器组20和Y向偶极换能器组30均采用矩形板状结构。X向偶极换能器组20所在平面的法向与X向一致,Y向偶极换能器组30所在平面的法向与Y向一致。安装架10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分别构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槽11的开口朝向X向,第二安装槽12的开口朝向Y向。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可以采用矩形长槽,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内均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上具有用于固定换能器的螺纹孔,X向偶极换能器组20和Y向偶极换能器组30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板15上。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之间设有连接段16,连接段16将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隔开;连接段16的圆周设有用于走线的过渡圆环槽161。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架10的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轴向走线槽17,轴向走线槽17贯通安装架10的上端和下端;以方便各种引线的连接和穿越。在每条轴向走线槽17上间隔设置多个横向于轴向走线槽17的压板槽18,每个压板槽18内通过螺钉固定有压线板;用于压住轴向走线槽17内的线。安装架10上对应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的侧面位置分别设有X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109、Y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110。相应的,X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109和Y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110内均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内连通的走线孔。
[0040]其中,X向偶极换能器组20包括一个短X向偶极换能器21和一个长X向偶极换能器22 ;Y向偶极换能器组30包括一个短Y向偶极换能器31和一个长Y向偶极换能器32。短X向偶极换能器21安装在长X向偶极换能器22的上方;短Y向偶极换能器31安装在长Y向偶极换能器32的上方。由于声波测井仪上部安装接收换能器,下部安装发射换能器,将短的偶极换能器安装在长的偶极换能器上方,则频率高的短偶极换能器(信号衰减快)更接近接收换能器,有利于采集信号。
[0041 ] 进一步,相邻部件以变压器固定接头50为例来说明减振连接装置40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安装架10的上端采用上述的减振连接装置40与变压器固定接头50连接,安装架10的下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其它部件连接。如图7所示,变压器固定接头50的端面上设置连接颈13和周向定位槽14,连接颈13上设置环形凸起131,连接颈13上套设一个减振套41,环形凸起131卡在减振套41的环形连接凹槽411内。如图8所示,连接条42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扇形条状零件,至少两个连接条42卡设在减振套41的四周,沿减振套41的圆周均匀分布,从而组成一个柱状体,柱状体的直径与安装架10的直径相同。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连接条42,连接条42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护套43通过沉头螺钉与连接条42外侧的螺纹孔连接,将两个连接条42在圆周方向固定为一个整体。减振套41的材料可以采用氟橡胶。
[0042]相邻部件也可以是另一个安装架10,即共设有两组以上的偶数组正交偶极换能器组,每两组正交偶极换能器组采用一个上述的安装架10安装,多个安装架10之间采用上述的减振连接装置40进行轴向连接。
[0043]由上所述,本发明的安装结构能将两组相互垂直的X向偶极换能器组与Y向偶极换能器组在中轴线上串行安装。有利于减小测井仪的直径,避免平行安装的偶极换能器的相互影响,降低对偶极换能器性能一致性的高要求。同时可以更精细地检测到信号,提高测量准确性。其中的减振连接装置能实现正交偶极换能器的准确安装和固定,与其它部件之间更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本发明是声波测井仪器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准确安装并固定正交偶极换能器,并实现不同深度的安装。实现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隔声和减震,从而便于检测到信号。可实现对地层的三维信息进行探测,提高换能器的灵敏度和测量准确性。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包括一沿轴向延伸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安装架设有沿所述中心轴线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一组X向偶极换能器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一组Y向偶极换能器组,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与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均位于所述中心轴线上;其中,X向与Y向为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且X向与Y向均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和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均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所在平面的法向与X向一致,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所在平面的法向与Y向一致; 所述安装架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分别构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朝向X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开口朝向Y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将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隔开;所述连接段的圆周设有用于走线的过渡圆环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为矩形长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均设有固定板,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和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包括一个短X向偶极换能器和一个长X向偶极换能器;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包括一个短Y向偶极换能器和一个长Y向偶极换能器; 所述短X向偶极换能器位于所述长X向偶极换能器的上方;所述短Y向偶极换能器位于所述长Y向偶极换能器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轴向走线槽,所述轴向走线槽贯通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和下端;在每条所述轴向走线槽上间隔设置多个横向于所述轴向走线槽的压板槽,每个所述压板槽内通过螺钉固定有压线板; 所述安装架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面位置分别设有X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Y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至少一端通过减振连接装置与相邻部件轴向连接;所述安装架至少一端的端面上及所述相邻部件的端面上均设有沿轴向向外突出的连接颈,所述连接颈的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环形凸起; 所述减振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减振套,所述减振套为圆环形,所述减振套的内侧设有环形连接凹槽;所述减振套分别套设在所述安装架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的连接颈上,所述环形凸起卡设在所述环形连接凹槽内; 至少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两端的内侧分别设有轴向定位槽,每个连接条通过两端的所述轴向定位槽分别卡设在所述安装架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的减振套上;所述连接条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轴向向外凸出的周向定位凸起,所述周向定位凸起分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的周向定位槽中; 护套,所述护套沿每个连接条外侧所形成的周向套设在所述连接条的外部,并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条的外侧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圆柱状,所述环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所述安装架的直径;所述连接条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扇形条状零件,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条沿所述减振套的圆周均匀分布,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条组成的柱状体的直径与所述安装架的直径相同。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为两个,所述护套通过沉头螺钉与所述连接条的外侧连接;所述减振套的材料为氟橡胶。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包括一沿轴向延伸的安装架,安装架具有一中心轴线,安装架设有沿中心轴线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一组X向偶极换能器组,第二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一组Y向偶极换能器组,X向偶极换能器组与Y向偶极换能器组均位于中心轴线上;其中,X向与Y向为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且X向与Y向均与中心轴线垂直。同时,安装架的至少一端通过减振连接装置与相邻部件轴向连接。本发明可以减小测井仪的直径;避免平行安装的偶极换能器的相互影响;同时降低对偶极换能器性能一致性的高要求。与其它部件之间更有效的隔声和减振。
【IPC分类】E21B49/00
【公开号】CN105221146
【申请号】CN201510745170
【发明人】赵宏林, 鞠晓东, 卢俊强, 乔文孝, 柴细元, 王志勇, 王贺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