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75950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36]本实施例中,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隧道洞由上导洞I和位于上导洞I正下方的下导洞2组成。
[0037]所述拱部支撑钢架3-1为对上导洞I拱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钢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钢架包括两个分别支撑于上导洞I下部的左右边墙上的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两个分别支撑于下导洞2上部的左右边墙上的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和两个分别支撑于下导洞2下部的左右边墙上的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分别位于拱部支撑钢架3-1的左右两侧下方且二者的顶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拱部支撑钢架3-1的左右两端紧固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的正下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之间设置有一道中部连接梁4,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的底端和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顶端均固定在中部连接梁4上,两个所述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正下方且二者的顶端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底端紧固连接。
[0038]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中的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或两个所述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 h ο
[0039]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中的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上。
[0040]实际施工时,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所处的隧道横断面均为一个隧道监测断面,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4m?6m。
[0041]本实施例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5m左右。
[0042]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0043]由后向前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进行开挖过程中以及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完成后,利用所布设的各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对各隧道监测断面所处位置处的隧道支护状态进行监测。所监测到的各隧道监测断面所处位置处的隧道支护状态信息均包括利用拱顶下沉观测点测得的拱顶沉降数据和利用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测得的水平净空收敛数据。其中,利用拱顶下沉观测点测得的拱顶沉降数据,为采用水准仪测得的沉降数据;利用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测得的水平净空收敛数据,为利用收敛仪测得的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化数据。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准仪为DIN103精密水准仪,所述收敛仪为JSSlOA型数显收敛仪。
[0044]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隧道洞上部通过多根由左至右布设的超前小导管6进行注浆加固。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拱部支撑钢架3-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的下部外侧、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下部外侧和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的下部外侧均设置有锁脚锚管5,所述锁脚锚管5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
[00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沿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的支护状态监测点,多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分别布设在多榀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进行支护的格栅钢架上,且多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多个隧道横断面上,多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的结构均相同;每榀所述格栅钢架均由一个拱部支撑钢架(3-1)和左右两个分别支撑在拱部支撑钢架(3-1)左右两侧下方的竖向支撑钢架组成,两个所述竖向支撑钢架呈对称布设;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和两个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布设在拱部支撑钢架(3-1)中部,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钢架上;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和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的结构相同且其均包括一个一字形钢筋(7),所述一字形钢筋(7)的内端固定在所述格栅钢架上且其外端设置有一个V字形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内壁上喷射有一层混凝土层,多榀所述格栅钢架均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层内;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中的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和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的所述V字形钩,均露出所述混凝土层外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形钢筋(7)的内端焊接固定在所述格栅钢架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字形钩为一字形钢筋(7)外端弯曲后形成的钩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形钢筋⑵的直径为i>4mm?Φ8ι?πι且长度为8cm?15cm。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形钢筋(7)的直径为Φ 6mm左右且长度为1cm左右。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隧道洞由上导洞(I)和位于上导洞(I)正下方的下导洞(2)组成; 所述拱部支撑钢架(3-1)为对上导洞(I)拱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钢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钢架包括两个分别支撑于上导洞(I)下部的左右边墙上的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两个分别支撑于下导洞(2)上部的左右边墙上的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和两个分别支撑于下导洞(2)下部的左右边墙上的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分别位于拱部支撑钢架(3-1)的左右两侧下方且二者的顶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拱部支撑钢架(3-1)的左右两端紧固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的正下方,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之间设置有一道中部连接梁(4),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的底端和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顶端均固定在中部连接梁(4)上,两个所述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正下方且二者的顶端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的底端紧固连接; 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中的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撑钢架(3-2)、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或两个所述第三竖向支撑钢架(3~4)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中的两个所述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钢架(3-3)上。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护状态监测点所处的隧道横断面均为一个隧道监测断面,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4m?6m。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5m左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包括多组由后向前布设在多榀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进行支护的格栅钢架的支护状态监测点,格栅钢架由拱部支撑钢架和左右两个竖向支撑钢架组成;每组支护状态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和两个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拱顶下沉观测点布设在拱部支撑钢架中部,两个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呈对称布设且其布设在两个竖向支撑钢架上;拱顶下沉观测点和两个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的结构相同且其均包括一个一字形钢筋,一字形钢筋的内端固定在格栅钢架上且其外端设置有一个V字形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能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拱顶沉降与水平净空收敛情况进行监测。
【IPC分类】G01C5-00, E21D11-00
【公开号】CN204283440
【申请号】CN201420778679
【发明人】吴应明, 郭朋超, 仲维玲, 刘冰, 范振芳
【申请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