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801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水泵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
背景技术
[0002]下面的专利文献I公开有水泵,该水泵把轴部固定在壳体的隔壁状部,与叶轮形成为一体的内转子磁铁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在该轴部。[0003]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121539号公报[0004]用于冷却发动机所使用的水泵的泵盖有时与发动机盖形成为一体。这时要首先组装水泵中泵盖以外的部分,在输送到其他发动机组装场所后再向泵盖安装。但由于专利文献I记载的水泵的内转子磁铁会从轴部脱落,所以有可能在运送时有损伤,存在把水泵向发动机壳体安装时困难性变高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着眼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泵,即使在安装泵盖前也能够防止转子 (内转子磁铁)从轴(轴部)脱落。[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的第一方案是其设置有定子;转子,其与叶片部形成为一体,且形成得比所述叶轮的外径大;收容部件,其收容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在一侧具有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叶轮的外径大而比所述转子的外径小,在另一侧具有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转子的外径大;部件,其把所述第二开口部封闭。[0007]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的第二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水泵其把所述第一开口部利用与发动机壳体形成一体的所述泵盖封闭。[0008]由此,不设置新的部件而能够防止转子从轴脱落,因此,通过减少零件个数和工时而能够低成本化,能够谋求提高生产性。


[0009]图I是实施例I水泵的立体图;[0010]图2是实施例I水泵的剖视图;[0011]图3是实施例I水泵的分解剖视图;[0012]图4是把实施例I的水泵向泵盖安装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I][0014][水泵的结构][0015]水泵I被用于作为供给发动机冷却水的供给源。图水泵I的剖视图,图3是水泵I的分解剖视图,图4是把水泵I是水泵I的立体图,图2是 I向泵盖2安装状态的图。[0016]水泵I包括与叶片部33形成一体的转子4、定子5、收容它们的泵壳体6。[0017](叶轮的结构)[0018]在叶轮3形成有多个叶片部33,该叶片部33被形成在伞部31与圆盘部32之间, 所述伞部31被形成在转子4相对侧的端部,所述圆盘部32被形成在转子4侧。伞部31的外观是在圆锥的中心部形成圆筒状开口部的形状,利用该开口部形成吸入部31a。叶片部 33被形成相对从中心朝向径向的直线是倾斜的或被描绘成弧形。把叶片部33中心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吸入部31a的开口径小的圆上(以下把该圆叫做叶片部开口圆33a)。[0019](转子的结构)[0020]转子4的外径(图2的直径B)被形成得比叶片部33的外径(图2的直径A)大,在全周埋入有多个永久磁铁41。把相邻的永久磁铁41彼此之间配置成磁极不同。在叶轮3 和转子4之间形成有比圆盘部32的外径小的圆柱状小径部42。[0021]形成有贯通小径部42和转子4中心部的通孔43。在通孔43的两端形成有轴承收容部43a、43b,其比通孔43的直径大而比叶片部开口圆33a的直径小。分别把轴承8a、8b 向轴承收容部43a、43b压入。[0022](定子的结构)[0023]定子5由多个线圈5a构成。定子5作为整体被形成为在中心部具有通孔的大致圆柱状。各线圈5a与被收容在控制单元壳体8内的控制单元连接,根据水泵I的旋转控制来供给电力。[0024](壳体的结构)[0025]泵壳体6包括两端开口的收容部件60、把收容部件60—侧的第二开口部60c封闭的盖部件61、在收容部件60与盖部件61之间隔成水密空间的水密壁62。[0026]收容部件60的外观是在圆筒部的轴向一侧形成有凸缘60a的形状。收容部件60 的内部是中空的,在轴向一侧形成有开口部60b,在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开口部60c。开口部 60b的内径被形成得比叶轮3的圆盘部32的外径大而比转子4的外径小。第二开口部60c 的内径被形成得比转子4的外径大。在开口部60b的收容部件60内部侧全周形成有凸部 60d。在该凸部60d的内周侧设置有密封圈10。在收容部件60的一侧形成有向叶轮3的旋转方向大致是“O”形成的排出槽60e。[0027]盖部件61的外观被形成圆盘状,在收容部件60侧的侧面中心部形成有圆柱凹状的轴压入部61a。且在盖部件61的外周侧设置有凸部,并且设有其凸部的外径形成得与第二开口部60c的内径大致同径的嵌合部61b。[0028]水密壁62作为整体而被形成圆筒状,其厚度被形成得比收容部件60和盖部件61 的壁厚度薄。[0029](轴的结构)[0030]利用轴7而自由旋转地支承叶轮3和转子4。轴7是圆柱棒状,在一端侧形成小径部7a,在另一端侧形成大径部7b。小径部7a的外径被形成得比后述泵盖2的轴支承孔2d 的内径稍微小。大径部7b的外径被形成得与盖部件61的轴压入部61a大致同径。[0031][泵体的组装][0032]把定子5收容在收容部件60的内部,把水密壁62插入定子5的内周侧。把水密壁62固定在收容部件60的开口部60b和从后面安装的盖部件61。从收容部件60的第二开口部60c侧把叶轮3和转子4插入水密壁62的内周侧。由于转子4的外径形成得比开口部60b的内径大,所以叶轮3和转子4不会从开口部60b脱落。把轴7压入盖部件61的轴压入部61a,在使盖部件61和轴7成为一体的状态下,把盖部件61向第二开口部60c安装。[0033]利用被水密壁62的内周和盖部件61包围的空间而形成转子室6a,把转子4收容在该转子室6a内。把定子5收容在定子室6b内,该定子室6b是利用把收容部件60、盖部件61和水密壁62固定成一体的状态而隔成的空间所形成,能够防止水分从转子室6a侵入。[0034][泵盖的结构][0035]泵盖2利用压铸等而与发动机壳体2d形成为一体。图4仅记载了泵盖2的一部分。[0036]泵盖2在与收容部件60的排出槽60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叶轮3的旋转方向大致是“ O ”字状的排出槽2a。在排出槽2a的前端形成有排出孔2b,该排出孔2b与发动机壳体内的发动机冷却水通路连通。[0037]在排出槽2a的中心附近形成有吸入孔2c。吸入孔2c与散热器连通。从吸入孔 2c的外周朝向中心部分有三根支承腿2e延伸,在其中心形成有圆筒部2f。该圆筒部2f的内周构成轴支承孔2d。通过把泵壳体6安装在泵盖2,使泵壳体6的开口部被泵盖2所封闭。[0038][作用][0039]当驱动水泵1时,把散热器的冷却水从泵盖2的吸入孔2c吸入,并利用叶轮3把冷却水向排出槽2a、60c挤出。通过了排出槽2a、60c的冷却水被从排出孔2b排出,向发动机壳体的发动机冷却水路送出。[0040]若把泵盖与发动机壳体形成为分体,则把水泵向发动机壳体安装时,需要要把泵盖用螺栓等向泵壳体连结后,用螺栓等把泵盖和泵壳体向发动机壳体连结。因此,有零件个数和工时都多的问题。所以现有把泵盖和发动机壳体形成为一体来进行零件个数和工时的减少。[0041]但由于没有泵盖,所以仅把转子向轴插入,转子从轴脱落,有可能在运送时有损伤,把水泵向发动机壳体安装时困难性变高。为了防止这点,还考虑到在把转子向轴插入后在轴的前端设置防止脱落用的部件,但这时就不能充分谋求减少零件个数和工时。[0042]于是在实施例1中,把收容部件60的开口部60b的内径形成得比转子4的外径小而比叶轮3的圆盘部32的外径大。把叶轮3和转子4从在开口部60b的相反侧开口的开口部6c插入,而把开口部6c由盖部件61封闭。由此,能够防止转子4从轴7脱落。[0043][效果][0044]实施例1水泵1的效果在以下列记。[0045](1)设置有定子5 ;转子4,其与叶片部33形成为一体,且形成得直径比叶轮3的外径大;收容部件60,其收容转子4和定子5,在一侧具有第一开口部60b,其被形成得比所述叶轮的外径大而比转子4的外径小,在另一侧具有第二开口部60c,其被形成得比转子4 的外径大;盖部件61,其把第二开口部60c封闭。[0046]由此,不设置新的部件而能够防止转子4从轴7脱落,因此,通过减少零件个数和5工时而能够低成本化,能够谋求提高生产性。[0047](2)把泵壳体6的开口部利用与发动机形成一体的泵盖2封闭。[0048]由此,仅是把泵盖2和泵壳体6用螺栓等连结就能够把水泵I安装在发动机壳体, 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和工时而低成本化,能够谋求提高生产性。[0049][其他实施例][0050]以上,按照实施例I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各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实施例1,即使是不脱离实用新型要旨范围的设计变更,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0051]符号说明[0052]I水泵2泵盖3叶轮4转子5定子5a线圈[0053]6壳体6a转子室6b定子室7轴[0054]7a大径部
权利要求1.一种水泵,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定子; 转子,其与叶片部形成为一体,且形成得比所述叶轮的外径大; 收容部件,其收容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在一侧具有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叶轮的外径大而比所述转子的外径小,在另一侧具有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转子的外径大; 盖部件,其把所述第二开口部封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第一开口部利用与发动机壳体形成一体的所述泵盖封闭。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水泵,即使在安装泵盖前也能够防止转子从轴脱落。本实用新型的水泵把与叶片部形成一体的转子的外径形成得比叶轮的外径大,在收容部件的收容转子的转子室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其被形成得比叶轮的外径大而比转子的外径小,且在转子室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部,其被形成得比转子的外径大。
文档编号F04D29/62GK202811385SQ20122044883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久芳茂生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