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压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746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线性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压缩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壳体,其形成有制冷剂吸入部,气缸,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活塞,其在所述气缸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马达组件,其形成有永磁铁,用于向所述活塞赋予驱动力,框架,其设置在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所述气缸包括:第一外周部,其与所述马达组件的内定子相结合,第二外周部,其从所述第一外周部延伸,并且强制压入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专利说明】线性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压缩机(Compressor)是接受来自电动马达或涡轮机等动力产生装置的动力, 对空气、制冷剂或者其它多种工作气体进行压缩来提高压力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冰箱、 空调等电器或者整个产业中。
[0003] 这样的压缩机大致分为: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 compressor),在活塞 (Piston)和气缸(Cylinder)之间形成有用于吸入、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使活塞在 气缸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压缩制冷剂;旋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在进行 偏心旋转的辊(Roller)和气缸之间形成有用于吸入、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使辊沿着 气缸内壁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制冷剂;润旋式压缩机(Scroll compressor),在绕动润卷 (Orbiting scroll)和固定润卷(Fixed scroll)之间形成有用于吸入、排出工作气体的压 缩空间,使所述绕动涡卷沿着固定涡卷旋转来压缩制冷剂。
[0004] 最近,在所述往复式压缩机中,尤其开发了很多如下的线性压缩机,即,活塞与进 行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马达直接连接,从而没有因运动转换而引起的机械损失,能够提高 压缩的效率,并且具有简单的结构。
[0005] -般,线性压缩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S卩,在封闭的壳体内部,活塞借助线性马达 而在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吸入制冷剂来进行压缩之后排出。
[0006] 在所述线性马达中,永磁铁位于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永磁铁以借助永磁铁和内 (或者外)定子之间的相互电磁体来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式被驱动。而且,随着所述永磁 铁以与活塞相连接的状态被驱动,活塞在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吸入制冷剂来 进行压缩之后排出。
[0007] 关于现有的线性压缩机,本 申请人:进行了专利申请(下面,称为现有申请)(公开 号:10-2010-0112474)。
[0008] 参照所述现有申请的图1以及图2,以往的线性压缩机公开了如下的思想,S卩,在 封闭容器1的内侧一体形成有框架2和气缸3。
[0009] 详细地说,在由磁性材质的铸件制作气缸3之后,在气缸3外周面上嵌入成型非磁 性材质的铝来制作框架2。
[0010] 与所述气缸3 -体形成的框架2与周边结构相连接,作为一例,与排出阀组件6或 者马达盖7相连接。此时,在所述框架2与所述排出阀组件6或者马达盖7连接时作用的 力(紧固力)作用于所述气缸3。
[0011] 若所述紧固力作用于所述气缸3,则所述气缸3发生变形。而且,在所述气缸3的 变形量大的情况下,在所述气缸3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和气缸因摩擦而发生干涉。 [0012] 这样,在气缸和活塞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与所述活塞相连接的 永磁铁与所述内定子以及外定子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导致部件损坏。
[0013] 而且,存在如下问题,即,所述气缸的变形可能会导致在活塞和气缸相结合的位置 产生缝隙,会发生压缩气体通过所述缝隙向外部泄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14]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5]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气缸变形 的线性压缩机。
[0016]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壳体,其形成有制冷剂吸入部,气缸,其 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活塞,其在所述气缸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马达组件,其形成有永 磁铁,用于向所述活塞赋予驱动力,框架,其设置在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所述气缸包括: 第一外周部,其与所述马达组件的内定子相结合,第二外周部,其从所述第一外周部延伸, 并且强制压入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0018] 另外,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其形成有所述气缸插入的插入部;压入部,其从 所述框架主体延伸,并且所述气缸的第二外周部强制压入于所述压入部。
[0019] 另外,在所述压入部的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接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 随着远离所述框架主体其内径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
[0020] 另外,所述框架还包括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内侧,并且与所述气 缸的抬肩相卡合。
[0021] 另外,在所述框架的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外周部之间形成有分隔空间部。
[0022] 另外,所述气缸还包括阶梯部,该阶梯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之 间的边界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内定子。
[0023] 另外,所述第二外周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周部的外径。
[0024] 另外,所述气缸的压入部的端部与所述内定子分隔。
[0025] 另外,所述气缸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外周部延伸的第三外周部;所述抬肩形成在所 述第二外周部和第三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面上。
[0026] 另外,所述第三外周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周部的外径。
[0027] 另外,所述第二外周部包括与所述压入部相结合的压入对应部;所述压入对应部 的厚度大于所述压入部的厚度。
[0028] 另外,所述压入对应部的厚度在所述压入部的厚度的5倍至8倍的范围内。
[0029] 另外,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外定子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外定子的定子盖;所述框架 与所述定子盖相连接。
[0030] 另外,还包括:排出阀,其被选择性地开放,以便在所述气缸的内部被压缩的制冷 剂向外部排出,排出消声器,其包围所述排出阀;所述框架与所述排出阀或者排出消声器相 连接。
[0031] 另外,所述框架和气缸由铝或者铝合金形成。
[0032]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3] 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气缸和框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并且气缸和框架相 结合的面积小,因此在框架与压缩机的内部结构连接时产生的紧固力中,传递至气缸的力 的大小小。
[0034] 结果,所述框架对气缸进行加压的力的大小小,因此能够使气缸的变形小,从而具 有能够防止活塞和气缸发生干涉的效果。
[0035] 尤其,压入于气缸的外周面的框架的压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的厚 度,并且所述压入部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的弹性系数,因此具有能够减小所 述气缸的外周面的变形的优点。
[0036] 另外,压入于气缸的外周面的内定子与所述框架的压入部分隔,因此所述框架的 紧固力不会传递至所述内定子,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框架的紧固力通过所述内定子传递至所 述气缸的现象。
[0037] 另外,气缸和框架由非磁性体形成,尤其由铝材质形成,从而能够防止马达组件所 产生的磁通向气缸的外部泄漏的现象,因此具有能够改进压缩机的效率的优点。
[0038] 另外,通过由低廉的铁氧体(ferrite)材料形成设置在马达组件上的永磁铁,具有 能够降低压缩机的制作费用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40]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框架组件和排出消声器的结构 的分解立体图。
[0041]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和气缸结合的样子的剖视图。
[0042]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组件和排出消声器结合的样子的剖视图。
[0043] 图5是将图4的"A"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0044] 图6以及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和气缸结合之前的样子的图。
[0045] 图8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组件中力的作用情况的图。
[0046]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7] 10 :线性压缩机
[0048] 100 :壳体
[0049] 110:框架
[0050] 111 :插入部
[0051] 112:压入部
[0052] 113 :倾斜部
[0053] 114:卡合部
[0054] 120 :气缸
[0055] 121 :第一外周部
[0056] 122 :阶梯部
[0057] 123 :第二外周部
[0058] 124 :抬肩
[0059] 125 :第三外周部
[0060] 130 :活塞
[0061] 135 :支架
[0062] 138 :连接构件
[0063] 140 :吸入消声器
[0064] 151 :第一弹簧
[0065] 155 :第二弹簧
[0066] 200 :马达组件
[0067] 210 :外定子
[0068] 220:内定子
[0069] 230 :永磁铁
[0070] 240 :定子盖
[0071] 300:框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并不 限定于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同的思想的范 围内容易地提出其它实施例。
[0073]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74]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包括:气缸120,其设置在壳体 100的内部;活塞130,其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马达组件200,其对所 述活塞130赋予驱动力。所述壳体100是由上部壳体以及下部壳体结合而成的。
[0075] 所述气缸120可由作为非磁性体的铝材料(铝或者铝合金)形成。
[0076] 由于所述气缸120由铝材料形成,因此能够防止所述马达组件200所产生的磁通 量传递至所述气缸120并向所述气缸120的外部泄漏的现象。而且,可通过挤压棒加工方 法来形成所述气缸120。
[0077] 所述活塞130可由作为非磁性体的铝材料(铝或者铝合金)形成。所述活塞130由 铝材料形成,由此能够防止马达组件200所产生的磁通量传递至所述活塞130并向所述活 塞130的外部泄漏的现象。而且,可通过锻造方法来形成所述活塞130。
[0078] 而且,所述气缸120和活塞130的材料构成比即种类以及成分比可相同。所述活 塞130和气缸120由相同的材料(错)形成,由此热膨胀系数相互相同。在线性压缩机10运 行的期间,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高温(大致l〇〇°C)的环境,而由于所述活塞130和气 缸120的热膨胀系数相同,因此所述活塞130和气缸120发生相同的量的热变形。
[0079] 结果,能够防止活塞130和气缸120以相互不同的大小或者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热 变形而活塞130在运动的期间与所述气缸120发生干涉的现象。
[0080] 所述壳体100包括:吸入部101,其用于使制冷剂流入;排出部105,其用于排出在 所述气缸120的内部压缩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吸入部101吸入的制冷剂经由吸入消声器270 向所述活塞130的内部流动。在制冷剂经过所述吸入消声器270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噪声。
[0081] 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活塞130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空间P。而 且,在所述活塞130上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流入所述压缩空间P的吸入孔131a,并且在所述 吸入孔131a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开放所述吸入孔131a的吸入阀132。
[0082] 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一侧设置有排出阀组件170、172、174,该排出阀组件170、 172U74用于排出在所述压缩空间P内压缩的制冷剂。即,所述压缩空间P可以理解为形成 在所述活塞130的一侧端部和排出阀组件170、172、174之间的空间。
[0083] 所述排出阀组件170、172、174包括:排出盖172,其形成制冷剂的排出空间;排出 阀170,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该排出阀170开放来使制冷剂流入于 所述排出空间;阀弹簧174,其设置在所述排出阀170和排出盖172之间,在轴方向上赋予 弹力。在此,所述"轴方向"可以理解为,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即图1中的横 向。
[0084] 所述吸入阀132形成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一侧,所述排出阀170形成在所述压缩 空间P的另一侧,即所述排出阀170设置在与所述吸入阀132 -侧相反的一侧。
[0085] 在所述活塞130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压缩 空间P的压力比所述排出压力低且为吸入压力以下时,所述吸入阀132开放,从而将制冷剂 吸入至所述压缩空间P。另一方面,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所述吸入压力以上时,在关 闭所述吸入阀132的状态下,压缩所述压缩空间P的制冷剂。
[0086] 另一方面,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所述排出压力以上时,所述阀弹簧174发生 变形来使所述排出阀170开放,从而使制冷剂从所述压缩空间P排出并向排出盖172的排 出空间排出。
[0087] 而且,所述排出空间的制冷剂经由所述排出消声器176流入于循环管178。所述排 出消声器176能够降低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流动噪声,所述循环管178将被压缩的制冷剂引 导至所述排出部105。所述循环管178与所述排出消声器176结合,并且弯曲地延伸,并与 所述排出部105结合。
[0088]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框架110。所述框架110是用于固定所述气缸120的结 构。作为一例,能够将所述气缸120硬塞(或者压入结合)于所述框架110的内侧。
[0089] 所述硬塞或者压入结合可以理解为如下方式:在第一对象插入于第二对象的内侧 时,在所述第一对象的大小或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对象的大小或者直径的情况下,施加规 定的力来使第一对象以及第二对象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形,从而使第一对象以及第二对象 相结合。
[0090] 在所述气缸120和框架110相结合的状态下,所述框架110可通过紧固构件与所 述排出消声器176或者排出盖172相连接。而且,所述框架110可与所述定子盖240相连 接。作为一例,所述紧固构件可以为螺栓。
[0091] 另一方面,所述框架110可由作为非磁性体的铝材料(铝或者铝合金)形成。由于 所述框架110由铝材料形成,因此能够防止马达组件200所产生的磁通传递至所述框架110 并向所述框架110的外部泄漏的现象。
[0092] 所述马达组件200包括:外定子210,其固定在所述框架110的一侧,并且包围所 述气缸120 ;内定子220,其配置在所述外定子210的内侧,并且与所述外定子210分隔;永 磁铁230,其位于所述外定子210和内定子220之间的空间内。
[0093] 所述永磁铁230能够借助与所述外定子210以及内定子220之间的相互电磁力来 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而且,所述永磁铁230由具有一个极的单一磁铁形成,或者具有3个极 的多个磁铁结合而成。
[0094] 而且,所述永磁铁230可由相对低廉的铁氧体材料形成。
[0095] 所述永磁铁230可通过连接构件138与所述活塞130相结合。所述连接构件138 可从所述活塞130的一侧端部朝向所述永磁铁130延伸。随着所述永磁铁230进行直线移 动,所述活塞130可与所述永磁铁230 -起在轴方向上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0096] 所述外定子210包括线圈绕体以及定子磁芯211。
[0097] 所述线圈绕体包括绕线管213以及在所述绕线管213的圆周方向上缠绕的线圈 215。所述线圈215的截面可以呈多边形形状,作为一例,可以呈六边形形状。
[0098] 所述定子磁芯211是多个薄板(lamination)在圆周方向上层叠而成的,并且所述 定子磁芯211包围所述线圈绕体。
[0099] 当向所述马达组件200施加电流时,在所述线圈215中流动电流,由于流动在所述 线圈215的电流,在所述线圈215周边形成磁通(flux),所述磁通沿着所述外定子210以及 内定子220形成闭合回路来流动。
[0100] 沿着所述外定子210和内定子220流动的磁通和所述永磁铁230的磁通相互发生 作用,从而能够产生使所述永磁铁230移动的力。
[0101] 在所述外定子210的一侧设置有定子盖240。所述外定子210的一侧端部可被所 述框架110支撑,另一侧端部可被所述定子盖240支撑。所述框架110和定子盖240可通 过紧固构件(未图示)连接。
[0102] 所述内定子220固定在所述气缸120的外周上。而且,所述内定子220是多个薄 板在所述气缸120的外侧沿着圆周方向层叠而成的。
[0103]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支架135,其用于支撑所述活塞130 ;后盖180,其从所 述活塞130向所述吸入部101延伸。所述后盖180覆盖所述吸入消声器140的至少一部分。
[0104] 所述线性压缩机10包括作为弹性构件的多个弹簧,多个弹簧的各固有振动数被 调节,以便所述活塞130能够进行共振运动。
[0105] 所述多个弹簧包括:第一弹簧151,其支撑在所述支架135和定子盖240之间;第 二弹簧155,其支撑在所述支架135和后盖180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51以及第二弹簧155 的弹性系数可相同。
[0106] 所述第一弹簧151可以在所述气缸120或者活塞130的上侧以及下侧设置有多 个,所述第二弹簧155可以在所述气缸120或者活塞130的前方设置有多个。
[0107] 在此,所述"前方"可以理解为,从所述活塞130朝向所述吸入部101的方向。艮P, 从所述吸入部101朝向所述排出阀组件170、172、174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后方"。该用语在 下面的说明中也能够同样使用。
[0108] 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底面可存储规定的油。而且,在所述壳体100的下部可设 置用于抽吸油的供油装置160。所述供油装置160借助随着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直线运 动而产生的振动来工作,由此向上方抽吸油。
[0109]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供油管165,该供油管165从所述供油装置160引导油 流动。所述供油管165可从所述供油装置160延伸至所述气缸120和活塞130之间的空间。
[0110] 从所述供油装置160抽吸的油经由所述供油管165供给至所述气缸120和活塞 130之间的空间,从而执行冷却以及润滑的作用。
[0111]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框架组件和排出消声器的结构 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和气缸结合的样子的剖视图,图4是 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组件和排出消声器结合的样子的剖视图。
[0112] 参照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组件300包括:框架110,其具有形成 有插入部111的框架主体110a ;气缸120,其插入于所述插入部111 ;内定子220,其与所述 气缸120的外周面相结合。
[0113] 所述框架主体110a大致呈圆盘形状或者平板形状。而且,所述插入部111是贯通 所述框架主体ll〇a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所述气缸120通过所述插入部111向一个方向 插入。所述框架110包括结合结构112、113、114,该结合结构112、113、114形成在所述插入 部111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气缸120相结合。
[0114] 在所述气缸120上形成有与所述排出阀170相结合的开口部120a。所述开口部 120a理解为,所述气缸120的一侧端部的开放的部分。当开放所述排出阀170时,在所述压 缩空间P内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开口部120a向所述排出盖172的内侧流动。
[0115] 在所述框架110的一侧设置有排出消声器176。而且,在所述框架110和排出消声 器176之间设置有结合托架350。
[0116] 在所述排出消声器176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176a,在所述框架110上形成有第三 连接孔118。而且,在所述结合托架350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352。规定的紧固构件贯通所 述第一连接孔176a、第二连接孔352以及第三连接孔118来使所述框架110、结合托架350 以及排出消声器176结合。所述结合托架350有助于使所述框架110和排出消声器176紧 密地结合。
[0117] 在所述气缸120的开口部120a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构件360。在所述框架110和排 出消声器176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密封构件360可设置于所述气缸120的开口部120a和排 出阀170相结合的部位。在制冷剂从所述气缸120流入于所述排出盖172的过程中,能够 通过所述密封构件360来防止制冷剂泄漏。
[0118] 在所述框架110上形成有第四连接孔119。所述第四连接孔119可通过规定的紧 固构件与所述定子盖240相结合。在形成有所述第四连接孔119的框架110部分的一侧可 支撑有所述外定子210。
[0119] 所述气缸120包括多个外周部,所述多个外周部形成气缸120的外周面,并且具有 相互不同的值的外径。
[0120] 所述多个外周部包括与所述内定子220相结合的第一外周部121。在所述第一外 周部121的外周面上压入结合有所述内定子220。所述内定子220可呈中空的圆筒形状,以 便能够包围所述第一外周部121。
[0121] 在所述第一外周部121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外周部123。所述第二外周部123从所 述第一外周部121朝向所述开口部120a的方向延伸。
[0122] 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周部121的外径。在所述第一外周部 121和第二外周部123的边界面上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阶梯部122。由于所述阶 梯部122,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周部121的外径。
[0123] 所述第二外周部123提供与所述框架110相接触的面。在此,所述"接触"可以理 解为,为了与所述框架110压入结合而进行的接触。
[0124] 在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一侧延伸有第三外周部125。所述第三外周部125从所 述第二外周部123朝向所述开口部120a的方向延伸。
[0125] 所述第三外周部125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径。在所述第二外周部 123和第三外周部125的边界面上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抬肩124。由于所述抬肩 124,所述第三外周部125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径。
[0126] 所述抬肩124提供与所述框架110相接触的面。在此,所述"接触"可以理解为, 为了与所述框架110相卡合而进行的接触。
[0127] 在所述框架110上形成有压入部112,在所述气缸120插入于所述框架110的过程 中,将所述气缸120硬塞于该压入部112内。所述压入部112呈大致圆筒形状,以包围所述 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周面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相结合。
[0128] S卩,所述压入部112的内径可稍稍小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径。在将所述第 二外周部123硬塞于所述压入部112的内侧时,所述第二外周部123以及压入部112中的 至少一个可发生变形。即,所述第二外周部123向内径缩小的方向发生变形,或者所述压入 部112向外径扩大的方向发生变形。
[0129] 所述压入部112的与所述框架主体110a相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形成的倾斜部 113,该倾斜部113随着远离所述框架主体110a,其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倾斜部113可呈具 有倾斜的外周面的圆筒形状,并且所述倾斜部113包围所述气缸120。
[0130] 所述倾斜部113可与所述框架主体110a中的形成有所述插入部111的部分相结 合。所述倾斜部113向上方倾斜地延伸,因此不与所述气缸120发生接触。即,所述框架 110在所述压入部112的所述倾斜部113以外的部分与所述气缸120相结合,所述框架110 在所述倾斜部113处向所述气缸120的外侧分隔。
[0131] 这样,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相结合的面积或者区域不宽,因此在作用于所述框 架110的力中,传递至所述气缸120的力的大小并不大。
[0132] 因此,能够减小所述气缸120的变形量。尤其,在考虑到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 由软性材质的铝材料形成时,根据所述力的差异,所述气缸120发生变形的程度也会有很 大差异,因此减小传递至所述气缸120的力具有很大意义。
[0133] 在所述倾斜部113的内侧设置有卡合部114。所述卡合部114是与所述抬肩124 相卡合的结构。从所述气缸120的所述第一外周部121起通过所述插入部111向一个方向 (图4的右侧方向)插入。而且,所述气缸120能够插入到在所述卡合部114和抬肩124之 间进行干涉为止。
[0134] 图5是将图4的"A"部分放大示出的图,图6以及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例的框架和气缸结合之前的样子的图。
[0135] 参照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110的压入部112的所述倾斜部113 以外的部分与气缸120的第二外周部123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入结合。所述第二外周部 123包括与所述压入部112相结合的压入对应部123a。所述压入对应部123a构成所述第 二外周部123的至少一部分外周面。
[0136] 所述压入部112的厚度即半径方向高度tl小于所述压入对应部123a的厚度t2。
[0137] 作为一例,t2可具有tl的5倍以上且8倍以下的值。
[0138] 5 :l<t2 :tl<8 :1
[0139] 由于所述压入部112和压入对应部123a的厚度不同,在所述第二外周部123压入 于所述压入部112的内侧的过程中,所述压入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23的变形量也会不同。 艮P,厚度大的气缸120的变形量与厚度相对薄的压入部112的变形量相比小。
[0140] 尤其,由于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分别由铝材料形成,因此在规定的力作用于所 述框架110或者气缸120时,根据所述力的大小不同,所述框架110或者气缸120发生变形 的程度会有很大差异。
[0141] 作为一例,根据所述tl和t2的比例,所述压入部112的变形量可具有所述第二外 周部123的变形量的250倍以上且350倍以下的值。由于所述变形量与铝材料的弹性系数 成反比,因此所述压入部112的弹性系数可具有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弹性系数的1/350 至1/250的值。
[0142] 在所述气缸120的第一外周部121强制地外插有所述内定子220。而且,所述阶梯 部122与所述内定子220的外侧面相接触。另一方面,所述内定子220的外侧面与所述框 架110分隔。
[0143] 详细地说,将所述阶梯部122向半径方向延伸的虚拟的第一线和将所述压入部 112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延伸的虚拟的第二线分隔W1。因此,所述内定子220与所述阶梯部 122相接触,而与所述压入部112不发生接触。
[0144]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所述内定子220压入于所述气缸120的外侧的过程中,所述内 定子220不对所述框架110产生作用力(压入力)。
[0145] 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内定子220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压入部112传递至所述第二外 周部123的情况。结果,能够防止所述气缸120发生变形。
[0146] 另一方面,所述框架110的卡合部114与所述气缸120的抬肩124相卡合。此时, 相卡合的接触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垂直地延伸。
[0147] 而且,在所述卡合部114和第二外周部123之间形成有分隔空间部127。所述分隔 空间部127规定所述卡合部和第二外周部123之间的分隔的空间。
[0148] S卩,所述卡合部114以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分隔的方式设置。综上所述,所述卡 合部114仅通过所述抬肩124与所述气缸120发生接触,而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不发生 接触。
[0149] 这样,通过所述卡合部114使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进行卡合,防止除了卡合部 分之外的不必要的接触,从而能够减小在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之间传递的力的大小。
[0150] 可将所述压入部112和压入对应部123a相接触的部分称为"第一接触部",将所述 卡合部114和抬肩124相接触的部分成为"第二接触部"。
[0151] 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气缸120的外周面中的一部分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 二接触部在所述气缸120的外周面中向半径方向延伸。即,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面和 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另一面相垂直。
[0152] 图8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框架组件中力的作用情况的图。
[0153] -同参照图6至图8,在所述框架110的插入部111中可插入所述气缸120。以如 下方式插入所述气缸120,即,使所述第一外周部121首先通过所述插入部111,然后使所述 第二外周部123通过所述插入部111。
[0154] 由于所述第一外周部121的外径小于所述压入部112的内径,因此所述第一外周 部121能够无干涉地插入。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外径大于所述压入部112 的除了所述倾斜部113以外的部分的内径,因此所述第二外周部123与所述压入部112发 生干涉。在该状态下,若施加规定的力,则所述第二外周部123将被硬塞于所述压入部112 的内侧。
[0155] 在所述硬塞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外周部123或者压入部112可发生变形。但是,如 图5所示,由于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厚度以及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压入部112的厚度以及 弹性系数,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二外周部123的变形量相对小。
[0156] 插入所述气缸120的动作一直进行到所述抬肩124和所述卡合部114相卡合为 止,当所述抬肩124和卡合部114发生干涉时,上述动作结束。
[0157] 在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相结合的状态下,所述框架110通过紧固构件与所述 排出消声器176以及定子盖240相连接。即,一个紧固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孔118相结合, 来使所述排出消声器176和框架110相结合,而另一个紧固构件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19相 结合,来使所述定子盖240和框架110相结合。
[0158] 这样,在所述框架110和线性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相连接时,紧固力作用于所述框 架110。作为一例,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孔119的紧固力为F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118的紧 固力为F2。
[0159] 而且,在作用于所述框架110的紧固力F1、F2中的至少一部分F3可通过所述压入 部112传递至所述气缸120。即,作用于所述框架110的紧固力可通过所述框架110和所述 气缸120进行压入结合的区域来传递至所述气缸120。
[0160] 如上所述,所述框架110和气缸12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并且压入结合的区域 或者面积小,因此传递至所述气缸120的力的大小也不大。结果,能够减少因所述框架110 而引起的气缸120的变形。
【权利要求】
1. 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制冷剂吸入部, 气缸,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活塞,其在所述气缸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 马达组件,其形成有永磁铁,用于向所述活塞赋予驱动力, 框架,其设置在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 所述气缸包括: 第一外周部,其与所述马达组件的内定子相结合, 第二外周部,其从所述第一外周部延伸,并且强制压入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 框架主体,其形成有所述气缸插入的插入部; 压入部,其从所述框架主体延伸,并且所述气缸的第二外周部强制压入于所述压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入部的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接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随着远离所 述框架主体该倾斜部的内径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还包括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内侧,并且与所述气缸的抬肩 (124)相卡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的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外周部之间形成有分隔空间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还包括阶梯部,该阶梯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面 上,用于支撑所述内定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周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周部的外径。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的压入部的端部与所述内定子分隔。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外周部延伸的第三外周部, 所述抬肩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周部和第三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外周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周部的外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周部包括与所述压入部相结合的压入对应部, 所述压入对应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压入部的厚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对应部的厚度在所述压入部的厚度的5倍至8倍的范围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外定子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外定子的定子盖, 所述框架与所述定子盖相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排出阀,其被选择性地开放,以便在所述气缸的内部被压缩的制冷剂向外部排出, 排出消声器,其包围所述排出阀; 所述框架与所述排出消声器相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和气缸由铝或者铝合金形成。
【文档编号】F04B35/04GK203835658SQ20142018780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姜庆锡, 郑圆铉, 卢铁基, 宋基旭, 金柱坤, 郑相燮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