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807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面制冷、水冷和风冷相结合的冷却装置,其用于对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油液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传动有 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 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 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提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 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 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 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然而,液压传动对油液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液压传动中油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60°C 80°C左右的范围,最高不应超过85°C。如果油液温度过高,液压系统将会产生以下 不良影响1)液压油的粘度降低,液压油粘度降低,液压元件及系统内油液的泄漏量将增加,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降低;影响工作稳定性,降低工作精度;粘度降低后相对运动零件表面 的润滑油膜变薄,会增加机械磨损;2)使油液的氧化速度加快,导致液压油变质,降低其使用寿命。析出的浙青等沉淀 物还会堵塞小孔和缝隙,影响液压系统正常工作。3)使液压元件产生热变形,液压阀类元件受热后膨胀,使其配合间隙减小,影响阀 芯的移动,增加磨损,甚至卡住。4)使密封装置迅速老化变质,丧失密封性能。因此液压传动不宜在很高的温度下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对液压传动装置中 的油温进行冷却,从而保证以液压传动作为动力的各类装置能够正常运行。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液压传动中油液温度过高影响其正常运行等种种不足,本 发明人基于相关领域的研发,并经过不断测试及改良,进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其通过使用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即可 在一定地程度上有效地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温度,而不需动用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不 仅能够大大节约地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可保证机器稳定运转,产 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其还提供有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以 进一步地加强冷却油液,保证机器安全稳定地运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对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油液进行冷 却,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其位于冷却装置的两侧机架之间,所述机 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山墙板; 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包括两块侧板、肋板、隔板、顶板和底板;每块侧板的两 端均焊接在所述机架的山墙板上;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从上方和下方焊接在所述山墙板和 侧板上,所述两块侧板之间还焊接至少一块肋板,在所述肋板之间还焊接有隔板,所述肋板 上还设有肋板缺口,所述两块肋板和所述隔板使自然散热底部油箱的内部分成四个区域, 分别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在第四区的底部设有进油 口管。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相连通,所述 第二区还与所述第四区相连通,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不连通。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有布置在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上 的水冷装置、风冷装置、阀板和三通管件,所述阀板的一端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相连通,阀 板的另一端依次与水冷装置、三通管件和风冷装置相连通,而且所述三通管件和风冷装置 还分别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相连通。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 感器用于控制阀板的启闭。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三通管件的内部安装有一个温控阀,所述温控阀的启 闭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有壳体、进油口、出油口、隔板、油管、隔 油板、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该进油口与阀板相连 通,该出油口与所述三通管件的第一端相连通,在所述壳体的两端通过隔板焊接有多个油 管,并通过所述壳体两端的隔油板形成油液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进油口和出 油口相连通,所述壳体上连通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水板,其布置在壳体内部 的油管周围。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壳体、进油口、出油口、隔板、油管、散热 管和散热片,所述壳体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该进油口与所述三通管件的第二端相 连通,该出油口经过第二回油管与油箱连通,在所述壳体两端通过隔板焊接有多个油管,所 述的多个油管相互贯通形成油液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 所述油管的周围均勻分布有多根散热管,且每根散热管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片。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散热片呈辐条状地均勻分布在散热管上。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风扇架,在所述风扇架上安装有 风扇,风扇靠近散热片布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三通管件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回油管与油箱相连通。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油箱上还安装有一个电器箱,所述电器箱设有一个温 控数字显示仪表。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区一侧的山墙板上还设有排污口。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脚板。
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底板与地脚板具有预设距离的间距。本发明的功效在于1、通过使用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即可在一定地程度上有效地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温度,而不需动用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不仅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具有良好的 节能效果,同时可保证机器稳定运转,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2、还提供有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以进一步地加强冷却油液,保证机器安全稳定 地运转。


图1为本发明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冷却装置中水冷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冷却装置中风冷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1-侧板;12-肋板;121-肋板缺口 ;13-隔 板;14-顶板;15-底板;16-进油口管;2-水冷装置;20-壳体;21-进油口 ;22-出油口; 23-隔板;24-油管;25-隔油板;26-冷却水入口 ;27-冷却水出口 ;28-隔水板;3-风冷装 置;30-壳体;31-进油口;32-出油口;33-隔板;34-油管;35-散热管;36-散热片;37-风 扇架;38-风扇;4-机架;41-山墙板;42-地脚板;5-阀板;50-电器箱;6-温度传感器; 60-温控数字显示仪表;7-三通管件;8-第一回油管;9-第二回油管;Dl-侧板的厚度; D2-肋板的厚度;D3-隔板的厚度;D4-山墙板的厚度;D5-底板与地脚板的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可行 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详述如下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包括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水冷装置2 和风冷装置3。其中,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位于水冷装置2和风冷装置3的底部,冷却装置 的两侧机架4之间。所述机架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山墙板41,且所述机架4的底部固定连 接有地脚板42。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包括两块侧板11、肋板12、隔板13、顶板14和底板15。 每块侧板11的两端均焊接在所述机架4的山墙板41上。所述顶板14和底板15分别从上 方和下方焊接在所述山墙板41和侧板11上,以形成密闭的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所述 两块侧板11之间还焊接至少一块肋板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块侧板11之间焊接两块肋 板12,而且在两块肋板12之间还焊接有隔板13,所述肋板12上还设有肋板缺口 121,使油 箱1中的液压油便于越过所述肋板12流动。所述两块肋板12和所述隔板13使自然散热 底部油箱1的内部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101、第二区102、第三区103和第四区104, 所述第一区101分别与所述第二区102和所述第三区相连通,所述第二区102还与所述第 四区104相连通,而第三区103和所述第四区104不连通。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在第 四区104处的底部设有进油口管16,进油口管16的内部还可安装泵(图中未示),使得需要冷却的油液从所述进油口管16进入油箱1的第四区104,然后沿着图2中的箭头方向,依 序进入第二区102、第一区101和第三区103,所述第三区103为油箱加油机泵吸油区。所 述第四区104 —侧的山墙板41上还设有排污口 411,以便于从油箱1中排出油污。其中,所述侧板11的厚度Dl较佳地可为16mm,所述肋板12的厚度D2较佳地可为 16mm,所述隔板13的厚度D3较佳地可为3mm,所述山墙板41的厚度D4较佳地可为20mm, 所述底板15与地脚板42的间距D5较佳地可为15mm。由于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设在 机架4的底部,可以借助地面进行传热。油箱 1的底板15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比如15mm),可以防止油箱1底部受潮生锈,并向空气散 发热量。所述侧板11之间设有肋板12和隔板13,其优点在于,不但可以加强油箱1的牢固 性,还可以使从冷却装置进入油箱1的油液,在油箱1内进一步循环,从而能更好的达到降 低油温的效果。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顶板14上还固定有阀板5,所述阀板5的一端与自然 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三区103相连通,阀板5的另一端与水冷装置2相连通。在所述自然 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一区101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用于控制阀板5的 启闭,当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一区101中的油液在经过油箱1内部的冷却之后其温度 仍然超过一定的温度(比如50°C)时,温度传感器6开启阀板5,使油液从自然散热底部油 箱1的第三区103进入到水冷装置2中进行冷却。再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冷却装置中水冷装置的剖视图。所述的水冷装置2包 括有壳体20、进油口 21、出油口 22、隔板23、油管24、隔油板25、冷却水入口 26、冷却水出口 27和隔水板28。所述壳体20上设有进油口 21和出油口 22,所述进油口 21与阀板5相连 通,在所述壳体20的两端通过隔板23焊接有多个油管24,并通过所述壳体20两端的隔油 板25形成油液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20的进油口 21和出油口 22相连通。此外, 所述壳体20上连通有冷却水入口 26和冷却水出口 27,并在壳体20内部、油管24的周围设 有至少一个隔水板28,隔水板28用于改变壳体20中冷却水的流向,使冷却水在油管24周 围流通的同时,冷却水会在水冷装置2的外壳20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从而加强冷却效果。为保证油液和冷却水在水冷装置2的停留时间足够长,所述油管24和隔水板28 可分别采用任意的布置形式。又如图4和图5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冷却装置中风冷装置的剖视图和截面示意 图。风冷装置3包括壳体30、进油口 31、出油口 32、隔板33、油管34、散热管35、散热片36、 风扇架37和风扇38。所述壳体30分别设置有进油口 31和出油口 32,该出油口 32经过第 二回油管9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四区104相连通。在所述壳体30两端通过隔板焊 接有多个油管34,所述的多个油管34相互贯通形成油液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30 的进油口 31和出油口 32相连。此外所述油管34的周围均勻分布有多根散热管35,且每 根散热管35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片36,所述散热片36可呈辐条状均勻分布在散热管35上。 在所述壳体30的一侧还设置有风扇架37,在所述风扇架37上安装有风扇38,风扇38靠近 散热片36布置并对散热片36进行冷却。为保证油液在风冷装置3的停留时间足够长,风冷装置3中除了可采用任意布置 的油管34之外,还可以任意布置若干个隔油板(图中未示)以形成不同样式的油液通道。水冷装置2的出油口 22与位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上的一个三通管件7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三通管件7的第二端与风冷装置3的进油口 31相连通,而三通管件7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回油管8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四区104相连通。在所述三通管件7的 内部安装有一个温控阀(图中未示),所述温控阀的启闭也是由所述温度传感器6控制。当 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中油液的温度超过一定的温度(比如60°C )时,温度传感器6开启温 控阀,使油液从水冷装置2进入到风冷装置3中继续进行冷却,而当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 第四区104中油液的温度已低于上述温度(比如60°C)时,温度传感器6关闭温控阀,使油 液从水冷装置2的出油口 22经过第一回油管8流回至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四区104 中。此外,所述风冷装置3的出油口 32经过第二回油管9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 四区104连通,因此当温度传感器6测得油液的温度需经过风冷装置3进行冷却(即油液 温度超过60°C )时,则油液最终经过风冷装置3的冷却,而后经过第二回油管9流回至自然 散热底部油箱1的第四区104中。在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上还安装有一个电器箱50,所述电器箱50设有一个温 控数字显示仪表60,其用于显示由温度传感器6测得的当前自然散热底部油箱1中油液的温度。由于液压传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油温会不断升高,从而影响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容易造成漏油。在本发明中,冷却装置中所有管件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锥管螺纹进行连接, 使接头密封效果不受油温、油压的影响,杜绝泄漏、外渗,提高液压传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液压系统油液的工作温度在30 80°C的范围内较好,此时液压元件的效率最高, 液压油的抗氧化性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工作温度超过80°C以上,即视为油温过高。因此本 发明的冷却装置可根据30 80°C的温度范围,来设定温度传感器6,从而确定是否需要使 用水冷装置2和风冷装置3对油液进行冷却。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功效在于1、通过使用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即可在一定地程度上有效地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 的温度,而不需动用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不仅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具有良好的 节能效果,同时可保证机器稳定运转,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2、还提供有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以进一步地加强冷却油液,保证机器安全稳定 地运转。唯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 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 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
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对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油液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其位于冷却装置的两侧机架之间,所述机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山墙板;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包括两块侧板、肋板、隔板、顶板和底板;每块侧板的两端均焊接在所述机架的山墙板上;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从上方和下方焊接在所述山墙板和侧板上,所述两块侧板之间还焊接至少一块肋板,在所述肋板之间还焊接有隔板,所述肋板上还设有肋板缺口,所述两块肋板和所述隔板使自然散热底部油箱的内部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在第四区的底部设有进油口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和所 述第三区相连通,所述第二区还与所述第四区相连通,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有布置在所述 自然散热底部油箱上的水冷装置、风冷装置、阀板和三通管件,所述阀板的一端与自然散热 底部油箱相连通,阀板的另一端依次与水冷装置、三通管件和风冷装置相连通,而且所述三 通管件和风冷装置还分别与自然散热底部油箱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上还设有温 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阀板的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件的内部安装有一个温 控阀,所述温控阀的启闭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有壳体、进油口、 出油口、隔板、油管、隔油板、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该进油口与阀板相连通,该出油口与所述三通管件的第一端相连通,在所述壳体的两端通 过隔板焊接有多个油管,并通过所述壳体两端的隔油板形成油液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 述壳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壳体上连通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水 板,其布置在壳体内部的油管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壳体、进油口、出 油口、隔板、油管、散热管和散热片,所述壳体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该进油口与所述 三通管件的第二端相连通,该出油口经过第二回油管与油箱连通,在所述壳体两端通过隔 板焊接有多个油管,所述的多个油管相互贯通形成油液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述壳体的 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所述油管的周围均勻分布有多根散热管,且每根散热管上安装有多 个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呈辐条状地均勻分布在散热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风扇架, 在所述风扇架上安装有风扇,风扇靠近散热片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件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回 油管与油箱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还安装有一个电器箱,所述电器箱设有一个温控数字显示仪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一侧的山墙板上还设有 排污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脚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地脚板具有预设距离 的间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对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油液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其位于两侧机架之间;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有山墙板;所述油箱包括两块侧板、肋板、隔板、顶板和底板;侧板的两端焊接在山墙板上;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从上方和下方焊接在所述山墙板和侧板上,所述两块侧板之间还焊接有肋板,在所述肋板之间还焊接有隔板,所述肋板和隔板使自然散热底部油箱的内部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自然散热底部油箱在第四区的底部设有进油口管。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温度,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可保证机器稳定运转,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15B21/04GK101865188SQ20101023089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丁健 申请人:丁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