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挑担式特高扬程屏蔽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67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屏蔽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挑担式特高扬程屏蔽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离心泵大多使用机械或气体密封,此方式存在跑、冒、滴、漏的弊端,屏蔽泵技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一般的屏蔽泵是将所有的多级泵叶轮放在电机一端,这样虽然能够实现大流量、高扬程,但此结构使泵轴悬臂过长,极易导致泵振动值超标,因此改进的屏蔽泵将多级的叶轮串联地分布在屏蔽电机的两侧,但此种结构由于受屏蔽电机结构的限制,使流量不能实现最大化。目前国内多级泵最高扬程达到500米,单边轴上最大叶轮数量达到20,已达到极限。对于500米到1000米以内的扬程称为特高扬程,对于现阶段实现特高扬程的屏蔽泵采用多级泵串联泵组的形式,该结构有以下不足:扬程越高,串联泵数量越多,占地面积越大;泵管线以及电机电缆布置繁琐,对用户现场带来诸多不便;泵的能耗大,不利于节能减排;泵的损坏是连锁反应,如若不及时发现,客户损伤也会大大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上述缺点和不足,急需一种结构简单、耗能低、性能稳定,同时可实现高扬程和大流量的屏蔽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挑担式特高扬程屏蔽泵,通过改变介质流动方式,实现特高扬程,且性能稳定。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挑担式特高扬程屏蔽泵,包括泵体、底座、引流管,所述泵体包括进口、第一多级泵、屏蔽电机、第二多级泵、出口,所述进口、第一多级泵、屏蔽电机、第二多级泵、出口顺次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泵体下方,所述引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多级泵后端和所述泵体尾部连通,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多级泵前端。

优选地,所述底座长度与所述泵体长度相同,以减小泵运转振动,保持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公开的特高扬程屏蔽泵,为单个多级设计,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底座面积大且长度与泵体相当,泵运转时振动小,性能稳定;

(2)本发明的公开的特高扬程屏蔽泵,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改变了介质流动方式和流向,而轴向力容易调节,实现了特高扬程。

(3)本发明的特高扬程屏蔽泵,在泵体外部设置了一个引流管,它能够让大部分介质不通过电机结构而流到泵体出口处,解决了传统的多级屏蔽泵所存在的小流量问题,这样解决了多级泵振动过大的问题,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挑担式特高扬程屏蔽泵,包括泵体1、底座2、引流管3,所述泵体1包括进口4、第一多级泵5、屏蔽电机6、第二多级泵7、出口8,所述进口4、第一多级泵5、屏蔽电机6、第二多级泵7、出口8顺次连接,所述底座2设置在所述泵体1下方,所述底座2长度与所述泵体1长度相同。所述引流管3分别与所述第一多级泵5后端和所述泵体1尾部连通,所述引流管3通过法兰结构连接于所述泵体1,所述出口8设置于所述第二多级泵7前端。

本发明的特高扬程屏蔽泵工作过程如下:泵体1启动,介质通过泵体1的进口4进入泵体1内部,经过第一多级泵5内部加压后,大部分的介质通过引流管3后由泵体尾部进入第二多级泵7,后经过第二多级泵7内部加压后,通过出口8排出,而一小部分介质则通过第一多级泵5、屏蔽电机6、第二多级泵7、出口8排出,这部分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为电机降温。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