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收集落叶专用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886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园艺收集落叶专用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艺收集落叶专用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轴流风机吹扫落叶,但是,为了操作的便利,经常需要人们手提风机进行落叶收集和吹扫,使用很不方便。另外,现有轴流风机一般包括风轮以及电机,风轮的中部过盈配合压配在电机的外转子上,电机的外转子转动带动风轮转动,气体受风轮中的风叶鼓动沿轴向运动,从而轴向出风,为了防止风轮转动时伤人,一般还设有网罩包着风轮,防止人去接触风轮上的风叶。轴流风机上的电机设置在轴流风机的进风道上,且电机的横切面直径与风轮的轮毂的横切面直径相当,导致风道上的风基本经由电机周围通过,而对电机没有好的散热效果,直接影响轴流风机的一次使用的持续时间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园艺收集落叶专用轴流风机,其能够实现快速收集清扫落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实时对轴流风机的电机进行同步散热,保证电机始终保持在正常工况温度,延长轴流风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园艺收集落叶专用轴流风机,包括:

车体,其包括车板,其为一“U”形板体;轮体,其滚动设置在所述车板的下端面上;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相互平行竖直设置在所述车板上;第一半圆形缺刻和第二半圆形缺刻,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的比例为1:2;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车板的“U”形板体的开口处设置;

壳体,其为一端具有出风口的筒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横切面直径不等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室靠近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U”形板体的开口方向嵌入式设置在第一半圆形缺刻和第二半圆形缺刻内,且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U”形板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的长度比例为2~5:1,所述第一室的最大横切面直径与所述第二室的横切面直径的比例为6-8:5;所述壳体还包括过渡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所述过渡段为弧形,且所述过渡段的部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室的部分所述壳体的衔接处向所述第二室弯折延伸设置形成环形槽,且所述过渡段的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缺刻的开口边沿抵顶;多个进风孔,其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内中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电机的尾端正对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中部设置;

风轮,其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外转子上,且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室的靠近所述过渡段处,所述风轮内形成有风向为自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向所述壳体的一端的风道;所述风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靠近所述过渡段设置,且所述第一风轮的风叶外缘可旋转的扣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风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电机之间,且所述第一风轮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风轮的直径的比例为2-3:1;

风导向环,其为一环形板体,且所述风导向环的径向方向呈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室,所述风导向环的大环端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侧壁上,所述风导向环的小环端向所述电机的尾端延伸设置,且所述风导向环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室的横切面直径的1/6;

过滤仓,其为一两端开口的筒体,且所述过滤仓的一端扣设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多个进风孔叩设在所述过滤仓内;所述过滤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朝向外侧成弧形突出设置,所述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弧形突出部分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手柄,其自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车体的外侧平行延伸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进风孔的规格为5*20mm。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室横切面直径的1/6。

优选的是,所述风叶与所述第一室的横切面的夹角为35-45。

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上;罩体,其罩设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上;支撑柱,其一端自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所述风轮的中心向所述壳体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至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杆为片状杆,且片状杆所在平面与所述壳体的纵剖面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的横切面直径小于3cm。

优选的是,所述风叶还包括进风侧边沿和出风侧边沿,所述风叶的出风侧边沿向所述风道内风向方向延伸设置有风导向板,所述风导向板的一端延伸至距离轮毂外周2-3cm处,所述风导向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风叶的外周缘但不嵌入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风导向板自其中部向两端宽度逐渐减小,所述风导向板的宽度为1-4cm。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车体用于支撑壳体,以完成应用风机吹扫落叶的目的,车板上“U”形开口为壳体的一端提供容置的空间,使得出风口尽量接近地面,吹扫落叶更彻底;第一室用于装配电机和风轮;第二室用于引导风向;过渡段用于衔接第一室和第二室,同时形成环形槽,而风轮的为周缘嵌入环形槽内,有助于在风轮旋转过程中,回收从风轮外源漏出的风;因此,在第一室内实质形成有两路风,第一路风为自多个进风孔进入第一室后自靠近风轮的中部流经风道后,吹出壳体;第二路风为自风轮外周缘上向外侧漏出的风折返回第一室内,之后又遇风导向环使得风向再次改为原风向后集中至接近风轮的中部与第一路风汇合后吹出壳体;在第二路风力在第一室内的靠近内侧壁处形成为回旋风,回旋风的路径上会经电机尾部向风轮方向吹出,这样有助于对电机进行自动同步散热,之后,第二路风还会被第二风轮转向后与第一路风汇合吹出壳体,对第二路风进行了回收,因此,也不会对进入壳体内的风力造成浪费,同时提高风轮中部风道上的风力。另外,对第一室和第二室的规格比例设置以及风导向环径向长度相对第二室的横切面直径的限定,均保证了第一路风和第二路风能够不相互干扰,且能够在完成换气送风的同时保证对电机的同步散热处理,保证风机运行平稳,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示,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收集清扫落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实时对轴流风机的电机进行同步散热,保证电机始终保持在正常工况温度,延长轴流风机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纵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车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园艺收集落叶专用轴流风机,包括:

车体,其包括车板500,其为一“U”形板体;轮体501,其滚动设置在所述车板的下端面上;第一支撑板502和第二支撑板503,其相互平行竖直设置在所述车板上;第一半圆形缺刻504和第二半圆形缺刻505,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的比例为1:2;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车板的“U”形板体的开口处设置;一对手柄,其自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车体的外侧平行延伸设置;壳体100,其为一端具有出风口的筒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横切面直径不等的第一室101和第二室102,所述第一室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室靠近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U”形板体的开口方向嵌入式设置在第一半圆形缺刻和第二半圆形缺刻内,且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U”形板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的长度比例为2~5:1,所述第一室的最大横切面直径与所述第二室的横切面直径的比例为6-8:5;所述壳体还包括过渡段103,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所述过渡段为弧形,且所述过渡段的部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室的部分所述壳体的衔接处向所述第二室弯折延伸设置形成环形槽,且所述过渡段的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缺刻的开口边沿抵顶;多个进风孔104,其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105上;电机20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内中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电机的尾端正对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中部设置;风轮,其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外转子上,且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室的靠近所述过渡段处,所述风轮内形成有风向为自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向所述壳体的一端的风道;所述风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风轮300和第二风轮301,所述第一风轮靠近所述过渡段设置,且所述第一风轮的风叶外缘304可旋转的扣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风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电机之间,且所述第一风轮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风轮的直径的比例为2-3:1;风导向环106,其为一环形板体,且所述风导向环的径向方向呈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室,所述风导向环的大环端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侧壁上,所述风导向环的小环端向所述电机的尾端延伸设置,且所述风导向环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室的横切面直径的1/6;过滤仓600,其为一两端开口的筒体,且所述过滤仓的一端扣设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多个进风孔叩设在所述过滤仓内;所述过滤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过滤网601。

在本方案中,车体用于支撑壳体,以完成应用风机吹扫落叶的目的,车板上“U”形开口为壳体的一端提供容置的空间,使得出风口尽量接近地面,吹扫落叶更彻底,且不需要人力支撑轴流风机作业,方便实用;第二室用于装配电机和风轮;第一室用于引导风向;过渡段用于衔接第一室和第二室,同时形成环形槽,而风轮的为周缘嵌入环形槽内,有助于在风轮旋转过程中,回收从风轮外源漏出的风;因此,在第二室内实质形成有两路风,第一路风为自多个进风孔进入第二室后自靠近风轮的中部流经风道后,吹出壳体;第二路风为自风轮外周缘上向外侧漏出的风折返回第二室内,之后又遇风导向环使得风向再次改为原风向后集中至接近风轮的中部与第一路风汇合后吹出壳体;在第二路风力在第二室内的靠近内侧壁处形成为回旋风,回旋风的路径上会经电机尾部向风轮方向吹出,这样有助于对电机进行自动同步散热,之后,第二路风还会被第二风轮转向后与第一路风汇合吹出壳体,对第二路风进行了回收,因此,也不会对进入壳体内的风力造成浪费,同时提高风轮中部风道上的风力。另外,对第一室和第二室的规格比例设置以及风导向环径向长度相对第二室的横切面直径的限定,均保证了第一路风和第二路风能够不相互干扰,且能够在完成换气送风的同时保证对电机的同步散热处理,保证风机运行平稳,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过滤网的材质为纤维过滤网、无纺布过滤棉、玻璃纤维过滤网、活性碳过滤网;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风进行初滤,保证通过多个进风孔的风中带有较少的灰尘,同时设置过滤仓,可以保护多个进风孔不会被堵塞。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朝向外侧成弧形突出设置,所述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弧形突出部分上。在本方案中,电机的尾端朝向端面的中部设置,多个进风孔呈环形设置在端面上,且同时端面朝向外侧突出设置,可以增大进风孔的设置面积,提高进风量,当第一路风进入第二室内时基本不经由电机而是直接经风道吹出壳体,保证第一路风内带入的微尘不会直接挂落在电机上,避免电机外壳积灰过多,影响散热效果,为了保证进风量,多个进风孔可以设置为长条形结构,自靠近端面的中部沿径向方向分布。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一对手柄,其自所述第二支撑板向所述车体的外侧平行延伸设置。便于人们抓握,以推动轴流风机进行吹扫收集落叶的工作。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进风孔的规格为5*20mm。在本方案中,限定进风孔为长条形结构,但不易设置过大,避免杂物随风进入壳体内,对风机的内部机械结构造成损伤,且设置相邻进风孔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cm,保证进风量。

如图1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室横切面直径的1/6。本方案中,环形槽的开口宽度只需要满足包裹住风轮的外缘,同时形成环形壁,以引导第二路风折回即可,若设置的尺寸过大,反而会影响风轮做功。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风叶与所述第一室的横切面的夹角为45-60。保证对第一路风的切向引导力,满足风轮做功需要。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固定杆400,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上;罩体401,其罩设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上;支撑柱402,其一端自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所述风轮的中心向所述壳体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至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本方案中,固定杆用于支撑固定电机,一般会设置至少两个,推荐设置3个,使得3个固定杆对电机形成稳定支撑;支撑柱用于对电机及风轮进行辅助支撑,减少风轮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振动,降低噪音,罩体在实现出风的同时,避免物体误入第一室或第二室,保证风机正常运行。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杆为片状杆,且片状杆所在平面与所述壳体的纵剖面平行。固定杆设置在风道上,将其设置成片状结构,同时固定杆与风道内风向平行,以尽量减少其对风力的阻扰。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的横切面直径小于3cm。比如:2.5cm、1.5cm或1cm,主要用于辅助支撑作用,且设置原则为支撑柱的横切面直径小于风轮中部的轮毂的横切面直径。

如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风叶还包括进风侧边沿302和出风侧边沿303,所述风叶的出风侧边沿向所述风道内风向方向延伸设置有风导向板305,所述风导向板的一端延伸至距离轮毂306外周2-3cm处,所述风导向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风叶的外周缘但不嵌入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风导向板自其中部向两端宽度逐渐减小,所述风导向板的宽度为1-4cm。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风经风叶的进风侧经风叶的叶面后折流向壳体的内侧壁,并最终从出风口吹出,一般将风叶设置为与轮毂所在平面有一定的夹角,以便给从进风侧进入风叶前面的风提供折流挡板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风会从风叶的出风侧边沿吹向壳体的内侧壁,导致风道上的风力不够集中,因此,本方案中在出风侧边沿设置风导向板,以阻挡风从风叶的出风侧边沿向外漏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尽量避免风力减弱,还可以将风导向板与风叶的出风侧边沿的衔接处设置为弧形,或者直接一体成型设置,起到挡风导流的作用即可。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