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4538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输送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泵类产品主要由电机和泵体相接在一起构成,电机的动力通过电机轴与泵轴相连后,实现泵送功能,因此作为水泵,在泵体上安装有出水体,它是水流出入泵体内的出口,密封座对出水体与电机起到隔断作用,防止液体进入电机。现有技术往往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密封座的密封性,却忽略了密封座定位上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 204851621U]公开了一种卧式水泵密封座结构。包括密封座和第一凸台,密封座的两端处设有采用一次性冷冲压成型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的外侧部呈圆弧状;所述的密封座上位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中间处设有拉板座。该方案既能保证密封板的强度,又能够零件在多重止口下的形位公差,且缩短加工工序的简单快。但是仔细观察,该方案也有美中不足之处,该密封座的支撑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包括压设在电机端盖上的密封座, 所述的电机的转轴穿过密封座,所述的密封座上还压设有一个出水体,所述的密封座远离电机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圆柱形的容置腔,该容置腔内压设有一个套设在转轴上的机械密封体。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电机端盖上设有一个呈圆筒形的承压筒,该承压筒与密封座下表面形成支撑连接。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出水体套设在密封座外,密封座上设有一个向外凸出并与出水体内壁紧密接触从而能对出水体形成支撑的支撑凸台。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密封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密封端和密封连接端,支撑凸台位于密封连接端和密封端的连接处,机械密封体位于密封端上。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密封连接端远离密封端的一端向外翻折形成压接环,所述的出水体端部压设在压接环上。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密封端包括呈圆台锥形的加强部及与加强部连接的呈圆环形的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压设在承压筒上。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支撑部靠近机械密封体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底部具有支撑面的容置腔。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所述的出水体包括出水体直筒和与出水体直筒固定连接的出水口,所述的出水体直筒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一个凹台止口,泵壳能压设在凹台止口上。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压接环、支撑凸台和出水体直筒之间形成密封圈容置腔,在密封圈容置腔内设有密封件。

在上述的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中,压接环、支撑凸台、密封连接端和密封端一体冷压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支撑强度高,密封座设计合理,能得到较好的支撑效果,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座和出水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端盖1、密封座2、转轴3、出水体4、机械密封体5、承压筒6、支撑凸台7、密封端8、密封连接端9、压接环10、加强部11、支撑部12、支撑面13、出水体直筒14、出水口15、凹台止口16、密封圈容置腔17、容置腔100、电机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级增压泵的多级支撑密封机构,包括压设在电机端盖1上的密封座2,所述的电机101的转轴3穿过密封座2,所述的密封座2上还压设有一个出水体4,所述的密封座2远离电机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圆柱形的容置腔100,该容置腔内压设有一个套设在转轴3上的机械密封体5。电机端盖1和机械密封体5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对密封座2压紧,也即密封座2的两侧都得到支撑,支撑强度明显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端盖1上设有一个呈圆筒形的承压筒6,该承压筒6与密封座2下表面形成支撑连接。

出水体4套设在密封座2外,密封座2上设有一个向外凸出并与出水体4内壁紧密接触从而能对出水体4形成支撑的支撑凸 台7。支撑凸台7对出水体4的一端起到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出水体4包括出水体直筒14和与出水体直筒14固定连接的出水口15,所述的出水体直筒14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一个凹台止口16,泵壳能压设在凹台止口16上。凹台止口16和支撑凸台7的配合,使出水体4两端的结构强度都得到提高。

密封座2包括相互连接的密封端8和密封连接端9,支撑凸台7位于密封连接端9和密封端8的连接处,机械密封体5位于密封端8上。密封连接端9远离密封端8的一端向外翻折形成压接环10,所述的出水体4端部压设在压接环10上,压接环10压设在电机端盖1上,支撑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密封端8包括呈圆台锥形的加强部11及与加强部11连接的呈圆环形的支撑部12,所述的支撑部12压设在承压筒6上。支撑部12靠近机械密封体5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底部具有支撑面13的容置腔。

压接环10、支撑凸台7和出水体直筒14之间形成密封圈容置腔17,在密封圈容置腔17内设有密封件。压接环10、支撑凸台7、密封连接端9和密封端8一体冷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端盖1、机械密封体5和承压筒6对密封座2都起到支撑作用,尤其是承压筒6直接作用于密封座2的支撑部12,加强部11对密封座2的端面强度起到加强,因此承压筒6在支撑部12上也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出水体直筒14前端冲压出了凹台止口16,增加了前端的强度,后端为直筒型,强度不够,因此密封座2的支撑凸台7与出水体直筒14内壁紧配,装配后,相当于有一个内撑圈支撑着出水体直筒14的直筒段,从而增加了出水体直筒14后端的强度。装配时,出水体直筒14直接套接在密封座2上安装,安装方便快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机端盖1、密封座2、转轴3、出水体4、机械密封体5、承压筒6、支撑凸台7、密封端8、密封连接端9、压接环10、加强部11、支撑部12、支撑面13、出水体直筒14、出水口15、凹台止口16、密封圈容置腔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