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916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水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环式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会做功产生热量,会使工作的水环发热,同时一部分水和气体一起被排走,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地给水环式真空泵供水,以冷却和补充泵内消耗的水,满足其工作要求;水环式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抽吸气体,而气体中会夹有少量杂质,废物溶入水环式真空泵内的水后形成废水,目前,水环式真空泵的废水都是排进明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水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包括:

水环式真空泵和循环水槽,该水环式真空泵的入水口连接有一入水阀,一出水阀的一端通过一出水管道连通至该水环式真空泵的出水口,该出水阀另一端连通至该循环水槽上方,该循环水槽具有一溢水口,该水环式真空泵上通过一吸气管与大气相连通;

一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包括两并列的管线,该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该循环管路的一端连通至该循环水槽的底部,该循环管路的另一端经一抽水泵、一流量计连通至该水环式真空泵的入水阀;

及一热水罐,该热水罐的入水口通过一溢水管与该循环水槽的溢水口相连通,该溢水管上设置有一第二控制阀。

为使从溢水口出来的水顺利地进入热水罐,优选地,该溢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泵。

或者,该热水罐的入水口低于该溢水口的高度。

为能够利用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热量,并同时减少对水环式真空泵的损害,优选地,该出水管道上设置有一换热器,该热水罐通过一换热管道连通至该换热器后,再返回至该热水罐,该换热管道上设置有一循环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水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和节水的水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包括:

水环式真空泵1和循环水槽2,水环式真空1的入水口连接有一入水阀11,一出水阀12的一端通过一出水管道13连通至水环式真空泵1的出水口,出水阀12另一端连通至循环水槽2上方,循环水槽2具有一溢水口(未标记),水环式真空泵1上通过一吸气管14与大气相连通;一循环管路3,循环管路3包括两并列的管线31,管线3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10,循环管路3的一端连通至循环水槽2的底部,循环管路3的另一端经一抽水泵32、一流量计33连通至水环式真空泵1的入水阀11;及一热水罐4,热水罐4的入水口通过一溢水管21与循环水槽2的溢水口相连通,溢水管21上设置有一第二控制阀210。

这样,通过热水罐对循环水槽中的部分水以溢流方式进行回收,因此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可以通过两个管线31形成一开一备,可以方便维护和检修。

为使从溢水口出来的水顺利地进入热水罐4,优选地,溢水管4上设置有出水泵(未示出)。

或者,热水罐4的入水口低于循环水槽2的溢水口的高度。这样,可以以自流方式进行回收。

为能够利用水环式真空泵1循环水的热量,并同时减少对水环式真空泵1的损害,优选地,出水管道13上设置有一换热器(未示出),热水罐4通过一换热管道(未示出)连通至换热器后,再返回至热水罐4,换热管道上设置有一循环泵(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