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46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炼油厂、加油站等场所,储油罐通常会有油气挥发出来。为了防止油气外泄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将油气回收处理。

回收的油气中通常都会含有空气和水分,目前对油气的回收处理采用的方式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上述的各种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彻底地将油气、空气和水分分离开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的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包括:

连接油罐以对所述油罐内超压排放的油气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分离出来的油液输送回所述油罐的油气冷凝回收回路;所述油气冷凝回收回路包括对油气进行初步冷凝的第一换热器、将初步冷凝后未冷凝液化的油气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二换热器;

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驱使第一冷剂循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驱使第二冷剂依次循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

优选地,所述油气冷凝回收回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油罐之间、将油罐内油气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油气输出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油罐之间、将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初步冷凝分离出来的油液输送回所述油罐的第一油液输入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未冷凝液化的油气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连接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油罐之间、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二次冷凝后分离出来的油液输送回所述油罐的第二油液输入管道;

所述油气输出管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油液输入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油液输入管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油气冷凝回收回路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将二次冷凝后分离出来的气体排出的排气管道、供所述油罐输出的油气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排出的气体在其中进行热交换的第三换热器;

所述排气管道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油气输出管道和所述排气管道均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油气冷凝回收回路还包括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罐;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吸附罐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包括第一压缩机、连接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出口端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冷剂输出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压缩机进口端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冷剂输入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剂输出管道上的第一膨胀阀;

所述第一冷剂输出管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剂输入管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冷剂的输出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剂输出管道上的第一缓冲罐、风冷冷凝器、第一储液器以及第一干燥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还包括供所述第一压缩机输出的第一冷剂和输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一冷剂在其中进行换热的第一回热器;所述第一冷剂输出管道和所述第一冷剂输入管道均通过所述第一回热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包括第二压缩机、连接在所述第二压缩机出口端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冷剂输出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冷剂输送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压缩机进口端之间的第二冷剂输入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剂输送管道上的第二膨胀阀;

所述第二冷剂输出管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冷剂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剂输送管道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冷剂输入管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冷剂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剂输送管道上的第二储液器以及第二干燥过滤器;

所述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剂输出管道上的第二缓冲罐。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还包括供所述第二压缩机输出的第二冷剂和输入所述第二压缩机的第二冷剂在其中进行换热的第二回热器;所述第二冷剂输送管道和所述第二冷剂输入管道均通过所述第二回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通过两个压缩机制冷回路提供两个阶段的冷剂以通过热交换方式对油气进行冷凝分离,能以消耗更少的能量获得更低的温度,油气冷凝分离效果好,最后分离出的油液回收再利用,分离出的气体中可燃气含量几乎为零,可排放至大气,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压缩机制冷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20以及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连接油罐,对油罐内超压排放的油气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分离出来的油液输送回油罐以进行再利用;该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包括对油气进行初步冷凝的第一换热器1、将初步冷凝后未冷凝液化的油气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二换热器2。

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20连接第一换热器1,驱使第一冷剂循环通过第一换热器1,油气通过第一换热器1时与第一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初步降温冷凝,分离为油液和未冷凝油气。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连接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驱使第二冷剂依次循环通过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第二冷剂通过第一换热器1时与第一冷剂进行热交换而预冷,预冷后的第二冷剂再通过第二换热器2,初步冷凝后未冷凝液化的油气通过第二换热器2时与第二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二次降温冷凝,进一步将分离为油液和气体。

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还包括油气输出管道11、第一油液输入管道12、连接管道13以及第二油液输入管道14。

其中,油气输出管道11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和油罐之间,将油罐内油气输送至第一换热器1,以在第一换热器1内与第一冷剂进行热交换,初步热交换后的油气降温(如降至-8~-15℃)而冷凝为油液,未冷凝油气则进入第二换热器2进行二次降温冷凝。

第一油液输入管道12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和油罐之间,油气输出管道11通过第一换热器1与第一油液输入管道12相连通;在第一换热器1内初步冷凝分离出来的油液通过第一油液输入管道12输送回油罐。

连接管道13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油气输出管道11通过第一换热器1还与连接管道13相连通,从而在第一换热器1内未冷凝的油气可进一步输出至连接管道13。第一换热器1内未冷凝液化的油气通过连接管道13输送至第二换热器2,在第二换热器2内与第二冷剂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油气进一步降温(如降至-45~-51℃)而二次冷凝分离为油液和气体。

第二油液输入管道14连接在第二换热器2和油罐之间,连接管道13通过第二换热器2与第二油液输入管道14相连通,从而在第二换热器2内二次冷凝分离出来的油液可通过第二油液输入管道14输送回油罐。二次冷凝后分离出来的气体则可从第二换热器2排出至大气中或进行再处理。

进一步地,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还可包括连接第二换热器2的排气管道15,排气管道15通过第二换热器2与连接管道13相连通;二次冷凝后分离出来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15排出。

此外,第二换热器2排出的气体具有较低的温度,为了将气体的余冷进行回收利用,可将气体与油气进行热交换,对油气进行预冷。本实施例中,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还包括第三换热器3,油气输出管道11和排气管道15均通过第三换热器3,使得油罐输出的油气和第二换热器2排出的气体在第三换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油气可与气体热交换后进行预冷,气体则升温。

第三换热器3还连接有水分输送管道,以将油气中经冷凝分离出来的水分排出,而在第三换热器3内冷凝形成的油液则输送到油罐内。

本实施例中,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还包括吸附罐16,排气管道15连接在第二换热器2和吸附罐16之间。从第二换热器2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15进行吸附罐16,吸附罐16对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再排至大气中。

另外,油气冷凝回收回路10中,在油气输出管道11、第一油液输入管道12等等各管道上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压力表和/或温度计,以测量管道的压力和/或温度情况。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外还可包覆有保温层17,如泡沫保温层等。

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20包括第一压缩机21、连接在第一压缩机21出口端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的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连接在第一压缩机21进口端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的第一冷剂输入管道23、以及设置在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上的第一膨胀阀24。

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通过第一换热器1与第一冷剂输入管道23相连通,从而与第一压缩机21形成一个冷剂循环回路。第一冷剂从第一压缩机21输出后通过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和第一膨胀阀24进行第一换热器1,在第一换热器1内与油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油气降温冷凝。

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还分别设有压力表,以分别测量第一冷剂输出和输入时的压力。

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20还包括沿第一冷剂的输出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上的第一缓冲罐25、风冷冷凝器26、第一储液器27以及第一干燥过滤器28。第一膨胀阀24在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上位于第一干燥过滤器28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上还可设有球阀221、视液镜222及电磁阀223等。

第一缓冲罐25和第一压缩机21的进口端之间还连接有一回路210,第一压缩机21输出的第一冷剂可直接通过该回路输入第一压缩机21,不经过风冷冷凝器26、第一膨胀阀24等其它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压缩机制冷回路20还包括第一回热器29,第一回热器29设置在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和第一冷剂输入管道23上,以使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和第一冷剂输入管道23均通过第一回热器29,从而第一压缩机21输出的第一冷剂和输入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冷剂可在第一回热器29中进行热交换。如图1中所示,第一回热器29在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上位于第一膨胀阀24和第一干燥过滤器28之间,第一冷剂输出管道22内的第一冷剂经过第一回热器29后再到达第一膨胀阀24。

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包括第二压缩机31、连接在第二压缩机31出口端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的第二冷剂输出管道32、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连接在第二换热器2和第二压缩机31进口端之间的第二冷剂输入管道34、以及设置在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上的第二膨胀阀35。

第二压缩机3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还分别设有压力表,以分别测量第二冷剂输出和输入时的压力。

第二冷剂输出管道32通过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相连通,通过第二冷剂输出管道32进入第一换热器1内的第二冷剂可在第一换热器1内与第一冷剂进行热交换,实现预冷,预冷后的第二冷剂再从第一换热器1输出至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内,通过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进入第二换热器2。

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通过第二换热器2与第二冷剂输入管道34相连通,从而通过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进入第二换热器2内的第二冷剂在第二换热器2内与油气进行热交换后,通过第二冷剂输入管道34输入第二压缩机31。

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冷剂输出管道32上的第二缓冲罐36。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还包括沿第二冷剂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上的第二储液器37以及第二干燥过滤器38。第二膨胀阀35在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上位于第二干燥过滤器38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

第二缓冲罐36和第二压缩机31的进口端之间还连接有一回路310,第二压缩机31输出的第二冷剂可直接通过该回路输入第二压缩机31,不经过第一换热器1等。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上还可设有球阀331、视液镜332及电磁阀333等。

进一步地,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还包括第二回热器39,供第二压缩机31输出的第二冷剂和输入第二压缩机31的第二冷剂在其中进行换热的第二回热器;第二冷剂输送管道和第二冷剂输入管道均通过第二回热器。

第二回热器39设置在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和第二冷剂输入管道34,以使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和第二冷剂输入管道34均通过第二回热器39,从而第二压缩机31输出的第二冷剂和输入第二压缩机31的第二冷剂可在第二回热器39中进行热交换。

如图1中所示,第二回热器39在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上位于第二膨胀阀35和第二干燥过滤器38之间,第二冷剂输送管道33内的第二冷剂经过第二回热器39后再到达第二膨胀阀35。

此外,第二压缩机制冷回路30还可包括连接在第二压缩机3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之间的补压回路40;补压回路40上设有压力控制阀41和膨胀容器42。通过该补压回路40可为第二压缩机31补充冷剂,或者将第二压缩机31多余的冷剂引出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