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曲线风鼓式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021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云曲线风鼓式叶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特别是一种以云曲线设计的风鼓式叶片叶轮,主要用于背负式风力清扫机和风送式喷雾喷粉机上。



背景技术:

背负式风力清扫机具有性能稳定、用途广泛、体积小、操作灵活等诸多优点。常规风机叶轮有开式叶轮与闭式叶轮,开式叶轮的工作压力小,承压小,工作压强风泄漏大,优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方便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成本低,市场价值优越;闭式叶轮工作压力大,承压高,工作压强风泄漏小,而目前的闭式叶轮的叶片的曲线设计、流线分布简单,结构设计紊流大,风力内耗较高,工作风量小。

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用于森防灭火时,要实现更好的灭火效果,就要工作人员离火源更近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现有的开式叶轮与闭式叶轮吹风机在操作时抗风力干扰能力不强,不仅工作人员容易感觉到炙烤,灭火面积受限,还严重影响灭火效果与进度。这就需要吹风机具有更强劲的风力、更大的风量,用来森防灭火时,才可以使工作人员离火源更远,有效保证人身的安全。针对上述问题,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保证吹风机在苛刻环境下能更好的提供风量与风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方便、品质一致性好、风量及风力大、工作效率高的云曲线风鼓式叶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叶片端盖、叶片轮盘,叶片端盖与叶片轮盘之间设有若干均布的叶片并构成叶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叶片采用云曲线叶片,并由入口段、增压段和出口段组成;入口段凸侧的曲率控制在+0.005至+0.02之间,凹侧的曲率控制在-0.005至-0.02之间;增压段凸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25之间,凹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25之间;出口段凸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3之间,凹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3之间;进风口内径圆与云曲线叶片凸侧投影相交处作进风口内径圆切线和云曲线叶片凸侧切线,两切线之间的投影夹角控制在30度至50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云曲线叶片上设有0.3至1.5的拔模斜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叶片轮盘上镶嵌有与发动机固定连接的叶片连接固定嵌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叶片采用云曲线叶片,并由入口段、增压段和出口段组成,各段设计细致、曲率优化,从而改进了现有叶轮的短板,解决了开式叶轮与闭式叶轮吹风机在操作时抗风力干扰能力不强的问题,保证吹风机在苛刻环境下能更好的提供风量与风力,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灭火效果,而且能保证人身生命安全。二是云曲线叶片上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生产加工方便。三是叶片轮盘的叶片连接固定嵌件可以方便与发动机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风口,2叶片端盖,3出风口,4云曲线叶片,5叶片轮盘,6叶片连接固定嵌件,7入口段,8增压段,9出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云曲线风鼓式叶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叶片端盖2、叶片轮盘5,叶片端盖2与叶片轮盘5之间设有若干均布的叶片并构成叶轮的进风口1和出风口3,所述的叶片采用云曲线叶片4,并由入口段7、增压段8和出口段9组成;入口段7凸侧的曲率控制在+0.005至+0.02之间,最佳曲率为+0.0143,凹侧的曲率控制在-0.005至-0.02之间最佳曲率为-0.0143;增压段8凸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25之间,最佳曲率为+0.0146,凹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25之间,最佳曲率为-0.0146;出口段9凸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3之间,最佳曲率为+0.015,凹侧的曲率控制在-0.012至-0.03之间,最佳曲率为-0.015;进风口1内径圆与云曲线叶片4凸侧投影相交处作进风口内径圆切线和云曲线叶片凸侧切线,两切线之间的投影夹角控制在30度至50度,最佳投影夹角为35度。

为了便于生产加工,所述的云曲线叶片4上设有0.3至1.5的拔模斜度。为了便于安装固定,所述的叶片轮盘5上镶嵌有与发动机固定连接的叶片连接固定嵌件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叶片连接固定嵌件6与发动机主轴固定连接,工作时,叶轮吸入的风量进入进风口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然进入云曲线叶片4与叶片端盖2及叶片轮盘5之间,然后风量通过云曲线叶片4的入口段7,过渡到增压段8增压后经过出口段9,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导入的风通过出风口3导入涡壳内,形成工作所需的风。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