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以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070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风扇以及冰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行送风的风扇以及具备风扇的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叶轮等旋转来进行送风的风扇中,存在设置于建筑物,作为进行建筑物内的换气的换气扇使用的风扇。另外在风扇中还存在搭载于设备,作为冷却设备内部的冷却风扇使用的风扇。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电子设备或者家电设备中,存在内部具备发热体的设备。为了使这样的设备正常或者稳定地动作,需要控制设备内部的温度。在没有充分控制设备内的温度的情况下,有时不发挥设备的装置功能。因此存在搭载风扇来控制设置于内部的发热体的散热的电子设备或家电产品。

例如,家庭用冰箱的主流是使电动压缩机工作来获得冷却作用,但多数会不切断电源而长时间运转。压缩机根据设置于冰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冰箱内温度,控制运转的开始和停止,特别是在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日子等为了使冰箱内冷却而进行延长压缩机的运转时间、或增加转速的控制。因此压缩机的负荷增大,在长期间使用时,压缩机的温度上升,使得冰箱的可靠性降低。因此公开了:在以往的冰箱中,向设置压缩机的机械室安装风扇,来冷却压缩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还希望提高风扇的风量,以便进行充分的冷却或者换气。因此公开了:在搭载于电子设备的以往的风扇中,将外壳部的风洞部形成为随着从进气口趋向排气口,其与旋转轴的距离逐渐扩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04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139023号

在风扇中,风在通过风扇或者设置风扇的周边的构造时,会受到阻力而损失能量(压力损失)。风扇为了发挥冷却或者换气功能,需要减少压力损失,确保风量和风速。另外,在风扇的运转中,风扇主要朝向风扇的旋转轴方向送风,但也朝向与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送风。向垂直方向送风的风与壁碰撞,在碰撞后在壁周边卷起旋涡而产生对流。因此存在若产生对流,则风扇无法发挥冷却效果的问题。另外,在被送风的风的进路上,例如设置有用于保护叶片的凸起的情况下,有时朝向与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送风的风会与凸起碰撞,从而产生压力损失以及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通过抑制运转时的压力损失,能够得到提高冷却或者换气功能并减少噪声的风扇以及具备风扇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具备:风扇部,其具备: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和收容所述叶轮并形成有使气流通过的风洞的外壳;和附属部,其从排气侧面到进气侧面开口,并设置有收容所述风扇部的开口部,所述附属部的开口部的排气侧面的开口端、与所述外壳的风洞的排气侧面的排气出口为相同大小的开口,其中,所述附属部的排气侧面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在径向外周面的外周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开口端的位置,并且比将从所述开口端连接到所述外周端的平面凹陷。

优选地,所述附属部的排气侧面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从所述开口端朝向所述外周端逐渐突出。

优选地,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所述附属部的外周端的朝向排气侧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叶片。

优选地,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外壳的排气出口。

优选地,所述附属部使形成所述附属部的开口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对置来收容所述风扇部,在所述排气出口,所述附属部的排气侧面与所述风扇部的排气侧面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高度对齐为共面,并且所述附属部的排气侧面与所述风扇部的排气侧面正切。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具有四边形状,所述风扇部在所述外壳的对角的两个点被保持于所述附属部。

优选地,所述附属部的进气侧面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进气侧的高度比将从所述开口部的进气侧的开口端连接到所述径向外周面的进气侧的外周端的平面突出,并且从所述进气侧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进气侧的外周端逐渐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具备:制冷剂回路,其包括压缩机并使制冷剂循环;机械室,其收容所述压缩机;以及风扇,其冷却所述压缩机,并具备风扇部和附属部,所述风扇部具备: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和收容所述叶轮并形成有使气流通过的风洞的外壳,所述附属部从排气侧面到进气侧面开口并设置有收容所述风扇部的开口部,所述附属部的开口部的排气侧面的开口端、与所述外壳的风洞的排气侧面的排气出口为相同大小的开口,所述风扇的所述附属部的径向外周面安装于所述机械室的至少一个壁面,其中,所述附属部的排气侧面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在径向外周面的外周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开口端的位置,并且比将从所述开口端连接到所述外周端的平面凹陷。

优选地,所述附属部的排气侧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壁面正切。

优选地,所述风扇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运转状况而变更转速。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风扇的排气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风扇的附属部的排气侧面构成为:在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在外周端的位置高于开口端,因此缓和向相对于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送风的风与周边构造的碰撞,减少压力损失。由此确保风扇的风量,因此能够作为换气扇,增加对象空间的空气的换气量,并且作为冷却风扇,防止发热体的散热导致设备内部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维持搭载设备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压力损失减少,因此提供抑制了噪声的设备或者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概略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概略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背面的机械室的概略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机械室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概略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风扇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与机械室壁面正切的压缩机冷却风扇的简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的进气侧面的简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风扇以及具备该风扇的冰箱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主视图。冰箱1由冷藏室 100、切换室200、制冰室300、冷冻室400以及蔬菜室500构成。冷藏室 100以在最上部具备开闭门的方式配置。切换室200在冷藏室100的下方具备能够从冷冻温度带(-18℃)切换为冷藏(3℃)、冰鲜温度(0℃)、软冷冻(-7℃)等各温度带的抽屉式门。制冰室300具备与切换室200并排配置的抽屉式门。冷冻室400具备配置在切换室200和制冰室300的下方的抽屉式门。蔬菜室500具备配置在最下部的抽屉式门。

另外,冰箱1的方式不受此限制,例如没有切换室200、制冰室300 的冰箱、冷冻室400和蔬菜室500的位置相反的冰箱等,并不特别限定为冰箱1的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概略侧剖视图。冰箱1具有通过配管将压缩机2和冷却器3等连接的制冷剂回路,使制冷剂循环,对冰箱内进行冷却。冰箱1除了压缩机2、冷却器3以外,还具备:将由冷却器3冷却后的冷气向冰箱内的各室送风的送风风扇4、和用于将由冷却器3冷却后的冷气向各室导入的风道5。由冷却器3冷却后的冷气通过风道5,被向冷冻室400、切换室200、制冰室300、冷藏室100送风来冷却各室。使冷藏室100的回流冷气从冷藏室用返回风道循环,来冷却蔬菜室500。而且,从蔬菜室500出来的空气,从蔬菜室用返回风道返回至冷却器3(返回风道未图示)。各室的温度由设置于各室的未图示的热敏电阻检测。通过调整设置于风道5的未图示的挡板的开度、压缩机2的能力以及送风风扇4的送风量,由此控制检测出的温度,以使其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

在冷冻室400设置有冷冻室收纳盒401,能够收纳食品等。在切换室 200设置有切换室收纳盒201,能够收纳食品等。在蔬菜室500设置有蔬菜室收纳盒501,能够收纳食品等。各室的盒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但在从冰箱1整体的容量出发提高整理性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概略后视图。在冰箱1的背面侧的上方设置有配置有控制基板等的控制室,控制室的背面被控制基板盖覆盖。另外,在控制基板盖的两侧设置有搬运用的把手,以便于搬运。另外,在冰箱1的背面侧的下方设置机械室50,其背面由机械室盖51覆盖。机械室盖51具有多个气孔,成为能够将来自设置于机械室50的压缩机2的热排出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背面的机械室的概略侧剖视图。机械室50被台板10、外板11以及机械室盖51包围。即,外板11构成机械室50的上表面、前面以及侧面,台板10构成机械室50的底面,机械室盖51构成机械室50的背面。另外,在机械室50的前方和上方,隔着外板11而在与冰箱内的蔬菜室等之间设置隔热层9。隔热层9遮断冰箱内的各室与机械室50之间的热的移动。

另外,在机械室50,以将机械室50的空间一分为二的方式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40。压缩机冷却风扇40对压缩机等进行冷却,具备:包括叶片的风扇部41、和构成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外框并用于收容风扇部41的附属部42。压缩机冷却风扇40设置为:附属部42的与风扇的旋转轴方向垂直的径向的外周面与机械室的壁面对置。具体而言,附属部42经由设置于附属部42的未图示的固定部而相对于机械室的壁面垂直地螺丝固定于机械室的壁面。另外,在附属部42的径向外周面粘贴有具有弹性的外周密封部44,在压缩机冷却风扇40安装于机械室 50的状态下,机械室壁面与外周密封部44紧贴。除了风扇部41以外,区分出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进气侧和排气侧,来遮断空气的流动。通过使用外周密封部44,能够防止因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运转而产生的振动向机械室50的外周壁传播。另外,机械室壁面具体是表示台板10、外板11以及机械室盖5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壁面”。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机械室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机械室盖51的多个气孔由进气口52和排气口53构成。因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运转而产生空气流动,冰箱1外侧的空气通过进气口52而被取入到机械室50的内部,并通过压缩机冷却风扇40朝向压缩机2送风。然后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而升温后的空气,通过排气口53向冰箱1外排出。图5中以虚线表示配置于机械室50内部的构成部件。

另外,压缩机冷却风扇4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机械室50的概略图。另外,在图6中示意地示出拆下机械室盖51时冰箱1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在机械室50的内部配设有:压缩机2、冷凝器6、配管13、排水承接盘14、排水管15以及压缩机冷却风扇40等。配管13使制冷剂在配管内通过而构成制冷剂回路8的一部分,在机械室50内将压缩机2与冷凝器6连结。排水承接盘14承接沿着排水管15排出的冷却器3的除霜水。

压缩机2由控制基板控制,根据贮藏室的冷却状态改变转速。另外,压缩机冷却风扇40被控制为:当压缩机2运转时,其以与压缩机2的转速匹配而规定的规定转速运转。具体而言,在压缩机2的转速上升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转速,来抑制压缩机2的散热所导致的机械室50的温度上升。在图6中,相对于压缩机冷却风扇40,A侧为进气侧, B侧为排气侧。在压缩机2的转速增加而增加了发热量的情况下,控制基板增大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转速,增加从图6的A侧向B侧输送的空气的量,由此使在机械室50循环的空气量增加。

另外,将压缩机冷却风扇40改变转速的条件设定为压缩机2的转速,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例如,在压缩机2或者机械室50的温度高的情况下,控制基板也可以增大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转速。另外,在图6中冷凝器6 相对于压缩机冷却风扇40被设置于进气侧,但也可以配置于排气侧。

接下来,使用图7~图10,对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立体图。图8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7 以及图8中,纸面右侧是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进气侧,纸面左侧是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排气侧。在压缩机冷却风扇40设置于机械室50时,压缩机 2位于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排气侧。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风扇部41的立体图。图1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机械室壁面正切的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简易图。

如图7、图8所示,压缩机冷却风扇40由风扇部41和附属部42构成。风扇部41具备叶轮47和收容叶轮的外壳48。叶轮47具有内置有马达的轮毂46和多个叶片45。另外,在外壳48形成以叶轮47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风洞48a,使气流通过。此外,风洞48a可以随着从外壳48 的进气侧面趋向排气侧面,逐渐形成得大,抑制空气向进气侧返回。附属部42具有开口部42a,构成为能够在开口部42a收容风扇部41。附属部 42以通过开口部42a从进气侧面到排气侧面贯通的方式开口。

在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运转过程中,借助马达使多个叶片45旋转,空气通过风扇部41的外壳48于多个叶片45之间而向排气侧加压输送。压缩机冷却风扇40在附属部42的大致中心,具有风扇部41的旋转轴。另外,在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开口部42a和风洞48a的排气侧的外形构成为基本一致,以便将空气顺利地送出。即,在将开口部42a的在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上的开口设为开口端42b、将风洞48a的在外壳48的排气侧面上的开口设为排气出口48aa的情况下,排气出口48aa与开口端42b为基本相同大小的开口,在空间上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另外,排气出口48aa和 42b的形状以及位置不必完全一致,只要在不产生较大的气流紊流的范围内即可,在本申请中,包括这些在内,表述为排气出口48aa与开口端42b 的形状和位置相同。

另外,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构成为:在外周端42c的位置高于开口端42b的位置。外周端42c是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上的一部分,表示在设置于机械室50时与机械室壁面对置的径向外周面的位于最靠排气侧的边缘。此外,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可以形成为:开口端42b与外周端42c之间具备锥形状,并且从开口端 42b朝向外周端42c且从径向向机械室壁面的方向倾斜程度变化。即,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的朝向其排气侧的高度,低于从开口端42b到外周端 42c用平面连接的高度。

另外,如图10所示,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可以替代锥形状而以成为从开口端42b朝向外周端42c逐渐突出的曲面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成为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进气侧的高度相对于将开口端42b与外周端42c连接的平面凹陷的曲面。此外,排气侧面可以形成为:一边描绘圆弧形状、一边逐渐向排气侧增加高度。在附属部 42的排气侧面形成为曲面的情况下,向相对于旋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输送的空气,因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而方向从垂直方向逐渐改变为壁面方向。

另外,在将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形成为曲面的情况下,例如使压力损失为最小的曲率的值,因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风量等风扇性能和与风洞48a的距离而不同。具体而言,优选为风扇性能越高、则曲率形成得越小,但对于采用的曲率只要适当地通过实验等规定适当的值即可。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的最高的区域定义为“突出部”43。如图7和图8所示,在附属部42为四边形状的情况下,突出部43例如表示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的四角。

如图8所示,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附属部的外周端42c的向排气侧的高度可以构成为高于风扇部41。特别是在突出部43比多个叶片45 向排气侧形成得高的情况下,由突出部43和排气侧面的曲面保护多个叶片的前端。

如图9所示,可以构成为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多个叶片的前端的高度高于上述外壳48的排气出口。若多个叶片从风洞48a突出,则有时叶片会因接触而变形。另外,若风洞48a过薄,则难以产生气流。另一方面,通过风洞48a的空气在排气出口48aa因压力差而被送出。若周围有壁等障碍物,则在排气出口48aa,空气从叶片脱离时,会因障碍物阻碍而产生压力损失。因此通过将多个叶片的前端构成为从排气出口48aa突出,从而减少在排气出口48aa的压力损失而促进空气的排出。

如图9所示,风扇部41具有包围多个叶片45的四边形状的外壳48。风扇部41可以构成为在风扇部41的外壳48的对角的两个点被保持于附属部42。在图9中,在风扇部41的外壳48的四角设置有螺丝固定用孔48b,但也可以在对角的两处使用止动件固定于附属部42的进气侧面。

另外,虽然将风扇部41的外壳48设为四边形状并在对角两个点进行保持,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用于将风扇部41固定于附属部42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数,根据风扇部41的外壳48的形状,规定为能够分散因重力以及风力等产生的负荷即可。

图10中示出在附属部42的开口部42a收容有图9的风扇部41时的剖面。

附属部42使形成附属部42的开口部42a的内周面与外壳48的外周面对置,来收容风扇部41。此时,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与风扇部41的排气侧面在旋转轴方向上高度对齐为共面,并且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与风扇部 41的排气侧面正切。即,附属部42以在排气出口,壳48的排气出口与附属部42的开口端42b相接的方式收容风扇部41。外壳48的风洞48a的终端亦即排气出口与附属部42的开口端42b,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不形成阶梯差,而是对齐为共面。此外,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形成为:在开口端42b的位置成为与旋转轴垂直,并且朝向外周端42c一边描绘圆弧、一边逐渐改变倾斜程度,在外周端42c的位置沿着壁面方向。

另外,压缩机冷却风扇40以附属部42的径向外周面与冰箱1的机械室壁面接触的方式安装。在图10中纸面上侧的机械室壁面表示外板11,纸面下侧的机械室壁面表示台板10。

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从附属部42的开口部42a朝向外周端42c逐渐突出的倾斜程度增大,并与机械室壁面正切。即,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与机械室壁面平行且平滑地连接。

另外,在用曲面形成排气侧面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安装的机械室壁面的位置、空洞的大小,以每个方向不同的曲率形成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即,在附属部42的外周形状为四边形状的情况下,从开口端42b到外周端42c的距离在四边形状的对角线上为最大,而在四边形状的边上减小。因此可以构成为改变曲率而使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在外周端42c与壁面平滑地连接。

至此为止,对风扇是冰箱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设置于建筑物的换气扇或者设置于设备内对设备整体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可以在换气以及冷却的用途中使用。另外,作为风扇,例如可以利用螺旋桨式风扇等那样沿着旋转轴方向产生空气流动而得到较大的风量的风扇。只要有用于安装附属部42的设备内壁面、管道或者建筑物的外壁等即可。

另外,除了至此为止说明的排气侧面的突出部43以外,还可以在附属部42的进气侧面设置曲面。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冷却风扇40的进气侧面的简易图。附属部42的进气侧面以与至此为止说明的排气侧面不同的形状形成,以使空气容易被吸入至风洞48a。具体而言,附属部42的进气侧面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进气侧的高度,相对于将附属部42的从开口部42a的进气侧的开口端42d连接到径向外周面的进气侧的外周端42e的平面鼓起。并且以成为从进气侧的开口端42d朝向进气侧的外周端42e逐渐突出的曲面的方式形成。即,进气侧面的倾斜程度在离风洞48a近的位置靠近旋转轴方向。

另外,可以构成为:在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和进气侧面分别设置曲面的情况下,由排气侧和进气侧的两个零件来形成附属部42,在组装时由两个零件从两侧夹住风扇部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附属部42的形状为四边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若安装风扇的壁面形成为圆形状,则可以将附属部42的径向外周面形成为圆形状。在该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突出部 43设置于附属部42的径向外周面的排气侧,成为圆形状的突出部4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具备风扇部41和附属部42,其中所述风扇部41具备:具有多个叶片45的叶轮47、和收容叶轮并形成有使气流通过的风洞48a的外壳48,所述附属部42从排气侧面到进气侧面开口,并设置有收容风扇部41的开口部42a,附属部42的开口部42a的排气侧面的开口端42b与上述外壳48的风洞48a的排气侧面的排气出口48aa 为相同大小的开口,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在径向外周面的外周端42c的位置高于开口端42b的位置,并且比将从开口端42b连接到外周端42c的平面凹陷。

因此,与用平面构成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相比,能够减少因与壁面碰撞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并且抑制对流的产生,由于能够将向相对于风扇部 41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送风的风的方向转换为旋转轴方向,因此确保风量。另外还减少压力损失,将空气顺畅地排出,因此能够减小噪声。

另外,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可以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从开口端42b向外周端42c逐渐突出。由此,由于构成为排气侧面的倾斜逐渐趋向旋转轴方向,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排气侧面的压力损失,并转换风的进路方向。另外风扇能够确保去往压缩机2的风量,因此能够发挥冷却功能。

另外,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附属部42的外周端42c的朝向排气侧的高度可以构成为高于多个叶片45。由此能够防止风扇安装时叶片的损伤。因此能够防止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确保风量。此外,与以往那样立设凸台来保护叶片45的情况相比,突出部43以及排气侧面能够增大高于叶片45的面积,因此保护效果大,此外借助排气侧面的形状能抑制对流的产生,因而能够确保风量。另外突出部43形成为附属部42的一部分,因此无需增加部件,从而能够简化组装、部件供给。

另外,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多个叶片45的前端的高度可以构成为高于外壳48的排气出口48aa。由此在排气出口48aa的位置空气容易被送出,空气不会停滞在风洞内部或者附近而是被排出。因此确保风量并且减小噪声。

另外,附属部42可以使形成附属部42的开口部42a的内周面与外壳 48的外周面对置,来收容风扇部41,在排气出口48aa,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与风扇部41的排气侧面在旋转轴方向上高度对齐为共面,并且附属部 42的排气侧面与风扇部41的排气侧面正切。因此能够在风洞48a的排气出口48aa抑制对流的产生,减少压力损失。

另外,可以是外壳48的外周面具有四边形状,风扇部41在外壳48的对角的两个点被保持于附属部42。由此能够使风扇部41向附属部42稳定并容易地安装。

另外,附属部42的进气侧面可以形成如下的面,即: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进气侧的高度比将从开口部42a的进气侧的开口端42d连接到径向外周面的进气侧的外周端42e的平面突出、并且从进气侧的开口端42d朝向进气侧的外周端42e逐渐突出的面。由此在风洞48a的进气侧,促进周围的空气被吸入风洞48a。从而能够提高送风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冰箱1可以具备:制冷剂回路8,其包括压缩机2并使制冷剂循环;机械室50,其收容压缩机2;以及风扇,其冷却压缩机2并具备风扇部41和附属部42,该风扇部41具备:具有多个叶片 45的叶轮47、和收容叶轮并形成有使气流通过的风洞48a的外壳48,该附属部42从排气侧面到进气侧面开口,并设置有收容风扇部41的开口部 42a,附属部42的开口部42a的排气侧面的开口端42b、与外壳48的风洞 48a的在排气侧面的排气出口是相同大小的开口,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在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上朝向排气侧的高度,在径向外周面的外周端42c 的位置高于开口端42b的位置,并且比将从开口端42b连接到外周端42c 的平面凹陷,风扇的附属部42的径向外周面安装于机械室50的至少一个壁面。由此能够通过确保了风量的风扇来抑制机械室内的温度的上升,因此能够提供稳定的品质的冰箱1。

另外,冰箱1可以构成为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与至少一个壁面正切。由此附属部42的排气侧面与周围的外壁平滑地连接,因此减少在排气侧面与机械室壁面的边界产生对流,并能够借助排气侧面的形状而将风向向叶轮47的旋转轴方向引导。由此压缩机冷却风扇40能够高效地利用以往无助于压缩机2的冷却的能量。

另外,冰箱1的风扇也可以根据压缩机2的运转状况来变更转速。由此压缩机冷却风扇40根据压缩机2所受到的负荷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防止机械室50内部的温度成为高温。另外,由于抑制风扇的转速,因此在压缩机2的负荷较小时,能够减少噪声。

另外,冰箱1的压缩机2也可以设置于风扇的排气侧。因此能够防止安装时或者安装前叶片45的变形。在安装后,风扇的排气侧面朝向机械室 50的内侧,但由于供给无变形的叶片45,因此在冰箱1的使用过程中,压缩机冷却风扇40能够抑制噪声,并确保送风量地运转。

附图标记说明:1…冰箱;2…压缩机;3…冷却器;4…送风风扇;5…风道;6…冷凝器;8…制冷剂回路;9…隔热层;10…台板;11…外板;13…配管;14…排水承接盘;15…排水管;40…压缩机冷却风扇;41…风扇部; 42…附属部;42a…开口部;42b…开口端;42c…外周端;42d…进气侧的开口端;42e…进气侧的外周端;43…突出部;44…外周密封部;45…叶片; 46…轮毂;47…叶轮;48…外壳;48a…风洞;48b…螺丝固定用孔;48aa…排气出口;50…机械室;51…机械室盖;52…进气口;53…排气口;100…冷藏室;200…切换室;201…切换室收纳盒;300…制冰室;400…冷冻室; 401…冷冻室收纳盒;500…蔬菜室;501…蔬菜室收纳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