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二极转子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13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二极转子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多功能二极转子泵。



背景技术:

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机械装置。泵的种类很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动力式泵和容积式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化工泵、冷凝泵、循环泵、船用泵、潜水泵等。

目前,动力式泵中,离心式泵应用十分广泛,它构造简单,转速高,流量大,造价低,不足之处的是:不能自吸(即在泵启动时必须使泵和其进水管路灌满水并排光空气,否则就不能工作)、输出压力低、噪音大、只能高速运转,而且由于填料密封或者机械密封摩擦损失,使其能耗高。

容积式泵,例如柱塞式泵虽然能自吸并有很高的输出压力,但构造复杂,震动大,造价高,介质适应性差,许多使用离心泵的地方都不适合使用它。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离心式泵和容积式泵的不足,急需设计一种兼具动力式泵和容积式泵优点的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备自吸功能、输出压力高且不用专门密封装置的多功能二极转子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二极转子泵,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组合构成密闭空间;

所述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齿轮,电机的旋转轴套装固定于偏心套内并与定位齿轮同心,所述偏心套套装于转子内,所述转子一端还设有与定位齿轮相啮合的内齿轮。

优选地,所述定位齿轮与内齿轮的齿数比为1:2。

优选地,所述转子为由两个正圆弧面构成的曲柱形转子,所述缸体内壁为与转子两极旋转轨迹相匹配的曲面形状。

优选地,所述偏心套通过键与旋转轴联结固定。

优选地,所述转子两极各设有径向密封。

优选地,所述定位齿轮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端盖内侧,旋转轴穿过定位齿轮的中心孔,所述定位齿轮与旋转轴相接触的位置还设有橡胶O型圈。

优选地,所述定位齿轮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端盖内侧,旋转轴穿过第一端盖并与定位齿轮同心。

优选地,所述电机侧面与第一端盖外侧面之间还设有过渡板,第一端盖通过螺栓固定于过渡板上,过渡板通过螺栓固定于电机侧面。

优选地,所述转子两极所对应的缸体侧壁位置上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

优选地,所述缸体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组合的密闭空间为圆柱形或曲柱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既能自吸又能高速运转,输出流量大,压力高,兼具动力式泵和容积式泵的优点。

(2)构造简单,易制造,易维修。

(3)体积小,流量大,压力高,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4)不用专门的密封装置,大大减少了密封件的摩擦损失,降低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多功能二极转子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子与缸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子的起始状态图;

图4为图2中转子自转至90°时的状态图;

图5为图2中转子自转至180°时的状态图;

图6为图2中转子自转至270°时的状态图;

图中,缸体1、第一端盖2、第二端盖3、定位齿轮4、电机5、旋转轴5.1、过渡板5.2、偏心套6、转子7、内齿轮7.1、径向密封7.2、键8、橡胶O型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多功能二极转子泵,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组合构成密闭空间;

所述第一端盖2或第二端盖3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齿轮4,电机5的旋转轴5.1套装固定于偏心套6内并与定位齿轮4同心,所述偏心套6套装于转子7内,所述转子7一端还设有与定位齿轮4相啮合的内齿轮7.1。

优选地,所述定位齿轮4与内齿轮7.1的齿数比为1:2。这种设计可以使得旋转轴5.1转动180°时,转子7自转90°,公转180°。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转子7为由两个正圆弧面构成的曲柱形转子,所述缸体1内壁为与转子7两极旋转轨迹相匹配的曲面形状。优选地,缸体1侧壁的曲面可以为圆弧面或者正弦曲线面,其与转子7的两极配合更加贴合。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偏心套6通过键8与旋转轴5.1联结固定。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转子7两极各设有径向密封7.2。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齿轮4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端盖2内侧,旋转轴5.1穿过定位齿轮4的中心孔,所述定位齿轮4与旋转轴5.1相接触的位置还设有橡胶O型圈9。在上述方案中,旋转轴5.1穿过定位齿轮4中心孔可进行轴向定位。

优选地,所述定位齿轮4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端盖3内侧,旋转轴5.1穿过第一端盖2并与定位齿轮4同心。在这种情况下,当实际所生产的旋转轴5.1尺寸太粗而不能穿过定位齿轮4中心孔时,定位齿轮4与旋转轴5.1之间彼此通过端部的凸台和凹槽设计进行轴向定位;当实际所生产的旋转轴5.1尺寸小于定位齿轮4中心孔时,便可以使旋转轴5.1也穿过定位齿轮4中心孔进行轴向定位。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5侧面与第一端盖2外侧面之间还设有过渡板5.2,第一端盖2通过螺栓固定于过渡板5.2上,过渡板5.2通过螺栓固定于电机5侧面。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转子7两极所对应的缸体1侧壁位置上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

优选地,所述缸体1与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组合的密闭空间为圆柱形或曲柱形空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机5工作,旋转轴5.1旋转时,其带动偏心套6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转子7作行星运动(既进行自转也进行公转),使缸内相互隔绝的两空间的大小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吸入,排出流体介质的目的。

详细运行原理如下:

1、当转子位于图3的位置,转子7的AB面与缸体1构成的空间最大,BA面与缸体1构成的空间最小。这时当转子7作顺时针转动,转子7的AB面与缸体1构成的空间就会逐步变小,从而把其中的流体介质压出;同时,转子7的BA面与缸体1构成的空间会逐步变大,形成真空,吸入流体介质。

2、当旋转轴5.1旋转到180°,转子7自转到90°,公转到180°,位于图4的位置,转子7的AB面已将流体介质压出50%,而BA面同时将流体介质吸入缸体1,其体积约为缸体1与转子7的BA面构成最大空间的50%。

3、当旋转轴5.1旋转到360°,转子7自转到180°,公转到360°时,转子7位于图5的位置。转子7的AB面已将流体介质全部压出,BA面同时将流体介质吸入量达到最大。

4、转子7继续转动,转子7的AB面开始吸入流体介质,BA面开始压出流体介质。当旋转轴5.1旋转到540°,转子7自转到270°,公转到540°时,转子7位于图6的位置,转子7的AB面已将流体介质吸入,其体积约为缸体1与转子7的AB面构成最大空间的50%。

5、当旋转轴5.1旋转到720°,转子7自转到360°时,本实用新型转子7的两个工作面同时完成了各自的两个工作过程,吸入-压出和压出-吸入的完整工作循环。这时,转子7又回到图3的起始位置。转子7继续转动,就又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就实现了对流体介质不断输送,加压的目的。

6、自密封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旋转轴5.1在无任何密封(如: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的情况下,其泵送的液体不会从该处泄漏。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会产生很高的负压,当转子7压出流体介质,有一定量流体介质泄漏到旋转轴5.1处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泵轴内部压强大大低于外部大气压强,因此流体介质是不会由旋转轴5.1处漏出的。同时为防止真空泄漏,提高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也可在旋转轴5.1处安装橡胶O型圈9。

由于上述优点,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类型泵,由本实用新型取代,其效果会更好,更经济,更好用,好修。例如用本实用新型取代叶轮离心泵,在泵高于液面时不用在进液管前安装底阀,也不用灌引水,即使进液管有泄漏也仍然能够正常工作,而叶轮离心泵的进液管稍有泄漏就无法工作。用本实用新型取代多级泵,效果也更佳,在输出同样的流量和压力时,重量和体积却只有多级泵的一级大小(如六级的多级泵,本实用新型就只有它的六分之一),而且可靠性更高,能耗更低,维修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理论自吸高度可接近或达到十米,在需要用潜水泵的地方,使用本实用新型效果更为理想:一是潜水泵必须使用电动机驱动,对电动机和电线的绝缘和防水要求很高,由于泵体和电动机长期浸泡在水中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故障率高;二是在没有电力而又需要用潜水泵的地方,内燃机驱动的本实用新型就是唯一可用的了;三是用本实用新型替代潜水泵,只需将进水管放入水中,而泵体可以远离水面,改善了泵的工作环境,易于维护保养,可大大降低故障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