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压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94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气压驱动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多功能气压驱动工具,尤指一种利用气体驱动的方式推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提高作业速度、省时省力与降低成本的气压驱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往复式工具,主要是利用动力器具驱动的方式带动活塞轴或凸轮,或直接驱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以达作业的目的;而因该种往复式驱动装置驱动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其机械构造复杂、零件数量较多、组装繁复,当往复式驱动装置产生损坏时,则难以直接判断损坏部位,造成需整体拆卸始可维修,而因其零件数量较多,其亦造成拆卸与维修上的不方便。

为解决上述缺失,逐有业者设计出一种气压驱动工具(或称冲击式工具),该种气动工具是利用高压气体驱动一冲击件往复打击工作件,使工作件受冲击件反复打击的作用力驱动作往复运动,进而得以作切削、截断、凿除等作业;而查,如中国台湾公开第201028260号的「动力驱动锤」专利,其包含有一主体、套筒与块体,其内设有数个气流通道,并利用阀体来改变空气流动的通道,使块体得以受空气向上(或向下)驱动而作往复运动,使块体得以往复撞击工件以切削、凿切或打断材料。

但查,由于上述的气压驱动工具是利用阀体来切换空气流动的通道,该阀体同样是借由气流的推动才可移动切换,因此,其很容易造成阀体不稳定的移动且很容易产生振动、位移,进而造成通道的切换不稳定,使块体往返不顺畅,亦容易造成阀体卡抵于切换处而使空气无法顺利切换,进而影响作业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上述气压驱动工具所具有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气压驱动工具,其利用气体驱动的方式推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提高作业速度、省时省力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气压驱动工具,包括一操作本体、第一气流切换座、第二气流切换座与一撞击块;其中:

操作本体,是用以提供注入高压空气,操作本体内设有气流通道,且操作本体上并设有一开关阀;

第一气流切换座,与操作本体枢接,其包含有一接头,该接头上设有一凹槽,接头侧缘环设有数个槽孔,该槽孔与凹槽连通,该接头下侧则套设有一气流套筒,气流套筒中央设有第一腔室,气流套筒管壁设有数个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下端并与第一腔室连通;

第二气流切换座,与第一气流切换座枢接结合,第二气流切换座中央设有第二腔室与一插孔,令该第二腔室与插孔连通,并令该第二腔室、插孔与第一气流切换座的第一腔室形成连通;又,该第二气流切换座下端的侧壁环设数个穿孔,令该穿孔并与插孔连通,该穿孔内并设有一钢珠,第二气流切换座下端套设有一弹簧与一套筒,令套筒可受弹簧的顶堆而封闭盖置于穿孔及钢珠,而供工作件的承置;又,该套筒内并设有数个与穿孔数量相对应的凹槽;又,该第二气流切换座侧壁并设有数个排气孔,该排气孔与第二腔室连通;且该第二腔室内并设有一弹簧;

撞击块,设于第一气流切换座的第一腔室中并可于该第一腔室中滑动,该撞击块呈一阶梯状的圆柱体;该撞击块顶端设有一第一气道,该撞击块侧壁环设有数个第二气道,令该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相连通;

借此,提供一种利用气体驱动的方式推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提高作业速度、省时省力与降低成本的气压驱动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利用气体驱动的方式推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提高作业速度、省时省力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及高压气体由操作本体输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高压气体输入第一气流切换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高压气体推动撞击块向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高压气体经撞击块所设通道、气道输入第一腔室上方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高压气体推动撞击块向下移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撞击块再受力向上移动且气体由撞击块的第一气道、第二气道排至第二腔室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撞击块再受力向上移动且第二腔室中的气体由排气孔排出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推动套筒后移使钢珠不再抵靠工作件而可将工作件拔出卸离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及更换另一工作件且钢珠抵靠工作件使其不致滑出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 操作本体

11 气流通道

12 开关阀

13 输气管

20 第一气流切换座

21A 接头

21B 气流套筒

211 凹槽

212 槽孔

213 第一腔室

214 环槽

215 气流通道

30 第二气流切换座

31 第二腔室

32 插孔

33 穿孔

34 钢珠

35 弹簧

36 套筒

361 凹槽

37 排气孔

38 弹簧

40 撞击块

41 推顶部

42 中间段

43 打击部

44 第一气道

45 第二气道

50 工作件

50A 工作件

51 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功能气压驱动工具,包含有一操作本体10、第一气流切换座20、第二气流切换座30、撞击块40与工作件50;其中:

操作本体10(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是用以提供注入高压空气,操作本体10内设有通道11,操作本体10上并设有一开关阀12,用以控制通道11的启、闭,该操作本体10并连接有一输气管13。

第一气流切换座20(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与操作本体10枢接结合,其包含有一接头21A,该接头21A上设有一凹槽211,接头21A侧缘环设有数个槽孔212,该槽孔212与凹槽211连通,该接头21A下侧则套设有一气流套筒21B,气流套筒21B中央设有第一腔室213,第一腔室213下侧壁设有一环槽214,又,该气流套筒21B管壁轴向设有数个气流通道215,气流通道215顶端与接头21A的槽孔212对应,气流通道215底端并与环槽214连通,使气流通道215下端与第一腔室213连通。

第二气流切换座30(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与第一气流切换座20枢接结合,第二气流切换座30中央设有连通的第二腔室31与一插孔32,并令该第二腔室31、插孔32与第一气流切换座20的第一腔室213对应连通;又,该第二气流切换座30下端的侧壁环设数个穿孔33,令该穿孔33并与插孔32连通,该穿孔33内并设有一钢珠34,第二气流切换座30下端套设有一弹簧35与一套筒36,令套筒36可受弹簧35的顶堆而封闭盖置于穿孔33及钢珠34上,套筒36内并设有数个与穿孔33数量相对应的凹槽361;又,该第二气流切换座30侧壁并设有数个排气孔37,该排气孔37与第二腔室31连通;再,该气流切换座30的第二腔室31内并设有一弹簧38。

撞击块40(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设于第一气流切换座10的第一腔室213中并可于该第一腔室213中滑动,撞击块40由上而下依序形成推顶部41、中间段42与打击部43,该推顶部41的外径与第一气流切换座20所设第一腔室213内径相同,令推顶部41的外径大于中间段42的外径,使撞击块40概呈一阶梯状的圆柱体;该撞击块40顶端设有一第一气道44,该撞击块40的中间段42侧壁环设有数个第二气道45,令该第二气道45与第一气道44相连通。

工作件50(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具有一插杆51,该插杆51可插设于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插孔32中,且该第二气流切换座30所设的钢珠34得以顶靠工作件50的插杆51,使工作件50不致由插孔32滑落。

借由上述构造,如图2所示,可将工作件50插置于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插孔32中,此时因套筒36受弹簧35的顶推而封盖第二气流切换座30上的穿孔33,使钢珠34得以顶靠于工作件50的插杆51,令工作件50得以与第二气流切换座30结合;于初始作业时,撞击块40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沈降于第一气流切换座20底端,该撞击块40的中间段42与打击部43则伸入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第二腔室31中,该中间段42恰坐设于第二腔室31内所设的弹簧38上,使撞击块40的推顶部41底端与第一气流切换座20设的环槽214间形成一空间,以避免于初始作业时,撞击块40的推顶部41不致阻挡封闭环槽214而影响高压气体的输入;而当欲进行凿切、切削或打断材料的作业时,将操作本体10与高压气体源(图中未揭示)衔接,如图3所示,控制操作本体10上所设的开关阀12开启,高压气体即输入气流通道12中,使高压气体即可由操作本体10的通道11输入输气管13中,再由输气管13输入第一气流切换座20的接头21A的凹槽211内,如图4所示,所输入的高压气体接着由接头21A所设槽孔212输入气流套筒21B的气流通道215与环槽214中,此时由于撞击块40的第二气道45受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封闭阻挡,令高压气体仅可蓄积于环槽214及第一腔室213下方,借由高压气体持续输入形成气压推动撞击块40所设推顶部41底端,令撞击块40受力向上移动(如图5所示);当撞击块40上移后,撞击块40的中间段42会上移至第一气流切换座20的第一腔室213,当撞击块40所设的第二气道45对应于第一气流切换座20所设的环槽214时,此时,所输入的高压气体则会进入撞击块40的第二气道45,再由第一气道44汇流至撞击块40上方及第一腔室213上方(如图6所示),借由高压气体的持续输入,令第一腔室213上方的气压升高以推动撞击块40的推顶部41顶面,使撞击块40得受力向下移动,当撞击块40下移后,撞击块40的打击部43下移伸入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第二腔室31中撞击工作件50(如图7所示),令该工作件50得受力向下移动。

当撞击块40下移后,由于撞击块40位于第一气流切换20下方,该撞击块40的第二气道45受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封闭阻挡,令高压气体不再输入撞击块40的第二气道45,使高压气体不再输入第一腔室213上方,此时,撞击块40的推顶部41对应于第一气流切换座20的环槽214,令高压气体所形成的气压可再次推动撞击块40的推顶部41,使撞击块40再向上移动,同时,该第一腔室213上方所蓄积的气体则可随撞击块40的上升挤压而由撞击块40的第一气道44、第二气道45汇入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第二腔室31中,然后再由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排气孔37排出(如图8、图9所示),使第一腔室213与第二腔室31中不致蓄积过多高压气体影响作业;故,借由高压气体持续输入,令撞击块40得以持续上、下移动,并不断撞击工作件50,使工作件50得以作往复运动,以达切削、凿切或打断材料的作业。

待结束切削、凿切或打断材料的作业后,关闭操作本体10上所设的开关11,停止高压气体的输入,即可令撞击块40不再反复撞击工作件50来停止作业。

而当欲更换工作件50时,可将第二气流切换座30上的套筒36向后滑动压缩弹簧,当套筒36内所设的凹槽361恰对应第二气流切换座30上所设的穿孔33时,该穿孔33内所设钢珠34则会向该凹槽34移动,并不再顶靠于工作件50的插杆51(如图10所示),此时即可将工作件50自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插孔32卸离更换,待将另一工作件50A的插杆51插入插孔32后再放开套筒36,使套筒36受弹簧35的顶堆而向前移动,使套筒35的凹槽361随之向前移动,令钢珠34得以复位并紧密顶靠于工作件50A的插杆51,使工作件50A不致滑出脱离(如图11所示)。

由是,从以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撞击块40设于第一气流切换座20的第一腔室213与第二气流切换座30的第二腔室31中,并借由撞击块40第一气道44与第二气道45的设置,使其于撞击块40移动时可同时改变高压气体的流动方向,进而得使撞击块40作往复运动并反复撞击工作件50,以达切削、凿切或打断材料的作业,因此其气体流动及方向的改变具高度顺畅性与快速性,进而可有效提供气压驱动工具作业的顺畅性与便利性。

由是,从以上的所述及附图的实施例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可提供一种利用气体驱动的方式推动工作件作往复运动,提高作业速度、省时省力与构件简单、降低成本的气压驱动工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