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移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14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移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工业生产时候有大型的平板件加工,传统的做法是,行车或者人工将平板件一部分担到工作台上,此时平板件和工作台面贴合,然后人工进行推拉,将平板件放到固定位置,明显大型平板件很重,和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力很大,不仅对工作台面有损伤且工人操作起来不方便,工作效率很低,当需要物件需要改变基准位置工作时,也无法达到目的,且传统结构每个功能都有一个独立机构,整个机构复杂、庞大、安装空间受限制,制造成本高,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定位装置,可做到减少提升时摩擦力,利用启动装置控制物件升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移动定位装置,包括气缸、基准台面和滚珠,所述气缸的顶部设置有气缸固定杆,所述气缸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气腔底板,所述气腔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气腔进气口,所述气腔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气腔,所述气缸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上升基准面,所述上升基准面的外侧设置有基准台面,所述基准台面的顶部设置有滚珠固定柱,所述滚珠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缸与气腔底板通过气腔固定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与上升基准面通过升降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腔进气口与滚珠固定柱通过气腔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滚珠滚动的效果减小物件与平台之间的摩擦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物件需要提升时候,此装置利用气动装置来控制物件的上升与下降,实现了物件多位子的定位功能,整个机构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雕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调、切割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2、气缸固定杆;3、气腔底板;4、气腔进气口;5、升降板;6、升降杆;7、上升基准面;8、基准台面;9、滚珠固定柱;10、滚珠;11、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定位装置,包括气缸1、基准台面8和滚珠10,气缸1的顶部设置有气缸固定杆2,气缸固定杆2的顶部设置有气腔底板3,气腔底板3的一侧设置有气腔进气口4,气腔底板3 的顶部设置有气腔11,气缸固定杆2的外侧设置有升降板5,升降板5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6,升降杆6的顶部设置有上升基准面7,上升基准面7的外侧设置有基准台面8,基准台面8的顶部设置有滚珠固定柱9,滚珠固定柱9的顶部设置有滚珠10。

进一步的,气缸1与气腔底板3通过气腔固定杆2相连接,气缸1提供动力使气缸固定杆2抬升气腔底板3。

升降板5与上升基准面7通过升降杆6相连接,升降杆6抬升使上升基准面7抬升。

气腔进气口4与滚珠固定柱9通过气腔11相连接,气流从气腔进气口4进入将滚珠固定柱9抬升。

具体的,工作时期,工作台面上布满小机构,小机构的数量根据工作台面的大小决定,当把大型重平板件抬到基准台面8上时,水平放置,需要移动到基准零位,此时气腔进气口4通过电磁阀控制空气压缩机的气流进入,利用气流将滚珠固定柱9提升,将滚珠10露出台面,此时与平板面接触的全是滚珠面,工人可以轻易推动平板件在台面上移动,当平板件移到规定位置后,电磁阀换气方向,利用玻璃的重力将气腔里气排除,滚珠10落下,平板件贴合在基准平台上,当需要将平板件上升时,气缸1进气,气缸固定杆2伸出,抬动上升基准面,将玻璃抬起,离开固定基准面8,当需要将基准台面8下降时,将上述过程进行相反的操作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滚珠10滚动的效果减小物件与平台之间的摩擦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物件需要提升时候,此装置利用气动装置来控制物件的上升与下降,实现了物件多位子的定位功能,整个机构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