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螺旋式叶轮的卧式渣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2064发布日期:2018-06-19 22:36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螺旋式叶轮的卧式渣浆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渣浆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渣浆泵存在主要问题-绝大多数为离心泵:1、输送重量浓度低(CW≤60%);2、输送(干物质)效率低;3、输送系统庞大;4、输送系统耗水多;5、输送粘度低:许多介质无法输送,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具有上升的功率特性,在大流量工作时,功率超限,易烧毁电机,若要在大流量点工作,必须更换大功率电机,流道相对狭窄,对特殊渣浆易堵塞。

现有的渣浆泵输送介质比重最大1.6,在道桥、冶金、矿山、电力、建材、煤炭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对很多比重大于1.6的渣浆根本无法工作。

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渣浆泵,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螺旋式叶轮的卧式渣浆泵,该渣浆泵的叶轮具有宽大的流道和容积泵的强制推进功能,实现渣浆泵的无堵塞、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解决了渣浆泵的过载问题、输送浓度低问题、能耗高和输送粘度低及堵塞等一系列问题。

该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螺旋式叶轮的卧式渣浆泵,该渣浆泵包括泵体和托架,所述泵体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通过泵轴连接驱动电机,所述泵轴设在所述托架上,所述泵轴与泵体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托架上设有用于润滑泵轴的油腔,所述泵轴和托架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叶轮的叶片为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泵体包括内部的叶轮和设置在所述叶轮表面的蜗壳,所述蜗壳外部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泵轴穿过所述泵体的后侧与叶轮连接,所述泵轴的端部与叶轮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泵轴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机构包括机械密封、油封和填料密封,从泵轴与泵体外部的接触部沿着泵轴的伸出方向依次为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和油封,所述机械密封为多个,所述填料密封设置在填料箱内并且设有填料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油腔内设有润滑油,所述油腔内还设有用于探测油腔内含水量的含水测量仪,所述含水测量仪还电联接有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为插接,所述泵轴的端部与叶轮之间通过销轴插接。

优选的,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与所述蜗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泵具有无过载特性,扩大使用工况范围,使得泵在任何工况点工作都不会过载,都不会烧电机,大幅度节能,并提高系统可靠性;(2)输送重量浓度达到CW=70%,实现节能、节水、简化输送系统,(3)输送介质粘度超过:1000000CPS(相当于混凝土的粘度),满足输送各种特殊渣浆的要求;本新型将螺旋泵和离心泵的原理与水力结构一体化,进而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其缺点,并用于特重、特种介质的输送,叶轮具有宽大的流道和容积泵的强制推进功能,实现渣浆泵的无堵塞、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泵效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实现节电5%-1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泵体,2、托架,3、叶轮,4、泵轴,5、机械密封,6、填料密封,7、油封,8、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带有螺旋式叶轮的卧式渣浆泵,该渣浆泵包括泵体1和托架2,所述泵体1内设有叶轮3,所述叶轮3通过泵轴4连接驱动电机,所述泵轴4设在所述托架2上,所述泵轴4与泵体1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托架2上设有用于润滑泵轴4的油腔8,所述泵轴4和托架2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叶轮3的叶片为螺旋状。

泵体1包括内部的叶轮3和设置在所述叶轮3表面的蜗壳,所述蜗壳外部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泵轴4穿过所述泵体1的后侧与叶轮3连接,所述泵轴4的端部与叶轮3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泵轴4与泵体1之间的密封机构包括机械密封5、油封7和填料密封6,从泵轴4与泵体1外部的接触部沿着泵轴4的伸出方向依次为填料密封6、机械密封5和油封8,所述机械密封5为多个,所述填料密封6设置在填料箱内并且设有填料密封盖。

油腔8内设有润滑油,所述油腔8内还设有用于探测油腔8内含水量的含水测量仪,所述含水测量仪还电联接有报警器。

可拆卸式连接为插接,所述泵轴4的端部与叶轮3之间通过销轴插接。

前挡板和后挡板与所述蜗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最大的改进之处在于将叶轮设置成了螺旋状,并且带有多道密封结构,包括机械密封、油封和填料密封。

采用CFD技术和PCAD技术,采用泵作用原理的复合与组合技术,应用7项特殊设计技术,将螺旋离心泵和离心泵作用原理组合为一体,发挥其各自的优点,用“回转动力式泵”实现高含气、高浓度、高粘度、高含气渣浆的输送。

使泵的适用参数范围和介质范围更广,可输送超高浓度、超高粘性介质;可实现气液混合输送,超含气率达到60%;实现固液混合输送,重量浓度(CW)达到80%;可实现固、液、气三相混合输送。

因泵送浓度提高20%—35%,输送效率大幅度提高,工艺过程需水量降低20%—35%,以6年英寸泵计,其流量为205m3/h,以24小时运行计算,年运行350天计,若推广10000台可实际年节水:17—43亿米3/年,折合人民币:680—480亿元。由于泵具有对介质相数(固体、液体、气体等)及其比率,介质特性(如浓度、度等)有了更大的更广阔的适应性,原来不可以用泵或不可以用回转动力式泵输送的介质将变为可能,与其它机械(如:抓斗、汽车等)运送相比可节约大量经费,以输送浓缩煤泥为例可节约80—90%的经费。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泵具有无过载特性,扩大使用工况范围,使得泵在任何工况点工作都不会过载,都不会烧电机,大幅度节能,并提高系统可靠性;(2)输送重量浓度达到CW=70%,实现节能、节水、简化输送系统,(3)输送介质粘度超过:1000000CPS(相当于混凝土的粘度),满足输送各种特殊渣浆的要求;本新型将螺旋泵和离心泵的原理与水力结构一体化,进而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其缺点,并用于特重、特种介质的输送,叶轮具有宽大的流道和容积泵的强制推进功能,实现渣浆泵的无堵塞、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泵效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实现节电5%-10%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