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吸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9265发布日期:2018-10-26 19:0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浆液吸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浆液输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浆液吸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站锅炉及工业窑炉烟气净化设施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一般需在吸收塔区域、制浆区域、石膏脱水区域设置地坑,用于收集滴漏、箱罐和管道排空等产生的含固浆液,这些浆液都需要用浆液泵输送至各用户点。

传统上这些浆液泵都选用立式液下离心泵,以克服卧式离心泵在含固浆液介质条件下无法使用底阀和低位安装占用场地的问题,但这些立式液下离心泵受悬臂较长的影响,往往振动值较高,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低,还需要设置专门的检修起吊设施或检修时动用移动式吊车等大型机械,极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浆液吸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浆液吸上装置启动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浆液吸上装置,用于将容纳腔内的浆液送到预定腔体内,浆液吸上装置包括:泵体,泵体的第一端用于与预定腔体相连通;存储装置,存储装置具有存储腔,存储腔与泵体的第二端相连通;吸上管,吸上管的第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吸上管的第二端与存储腔相连通;其中,吸上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内,以避免存储腔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存储腔的出口设置在存储装置的侧壁上,存储腔的出口与存储装置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h3>0。

进一步地,吸上管的第二端与存储装置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50mm≤h2≤200mm。

进一步地,存储装置上设置有清理排液口,清理排液口与存储腔相连通,清理排液口用于将存储腔内的浆液排出。

进一步地,存储装置上设置有注水口,注水口与存储腔相连通,注水口用于向存储腔内注入水流。

进一步地,存储装置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与存储腔相连通,排气口用于排出存储腔内的气体。

进一步地,浆液吸上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泵体的出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预定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二连接管的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浆液吸上装置还包括:冲洗机构,冲洗机构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冲洗机构用于向第二连接管内送入水流。

进一步地,泵体为卧式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通过泵体、存储装置以及吸上管能够保证浆液吸上装置稳定地启动。其中,存储装置具有存储腔,存储腔与泵体的第二端相连通,吸上管的第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吸上管的第二端与存储腔相连通,吸上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内,以避免存储腔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吸上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内,从而可以避免存储腔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内,在浆液吸上装置再次启动时,由于存储腔内具有液体,泵体可以吸取存储腔内的液体正常启动,以将容纳腔内的浆液送到预定腔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通过泵体、存储装置以及吸上管能够保证浆液吸上装置稳定地启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浆液吸上装置启动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泵体;20、存储装置;21、存储腔;22、清理排液口;23、注水口;24、排气口;30、吸上管;40、容纳腔;50、第一连接管;60、第二连接管;70、控制阀;80、冲洗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浆液吸上装置,请参考图1,浆液吸上装置用于将容纳腔40内的浆液送到预定腔体内,浆液吸上装置包括:泵体10,泵体10的第一端用于与预定腔体相连通;存储装置20,存储装置20具有存储腔21,存储腔21与泵体10的第二端相连通;吸上管30,吸上管3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40相连通,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存储腔21相连通;其中,吸上管30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21内,以避免存储腔21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40内。

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通过泵体10、存储装置20以及吸上管30能够保证浆液吸上装置稳定地启动。其中,存储装置20具有存储腔21,存储腔21与泵体10的第二端相连通,吸上管3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40相连通,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存储腔21相连通,吸上管30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21内,以避免存储腔21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40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吸上管30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21内,从而可以避免存储腔21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40内,在浆液吸上装置再次启动时,由于存储腔21内具有液体,泵体10可以吸取存储腔21内的液体正常启动,以将容纳腔40内的浆液送到预定腔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通过泵体10、存储装置20以及吸上管30能够保证浆液吸上装置稳定地启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浆液吸上装置启动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泵体10可以吸取存储腔21内的液体正常启动,如图1所示,存储腔21的出口设置在存储装置20的侧壁上,存储腔21的出口与存储装置2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h3>0。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浆液会遗留到存储腔21内,通过将存储腔21的出口设置在存储装置20的侧壁上,存储腔21的出口与存储装置2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设置有h3>0,从而可以保证泵体10吸取存储腔21内的液体正常启动。

为了能够通过吸上管30将容纳腔40内的浆液送入到存储腔21内,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存储装置20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50mm≤h2≤200mm。

在本实施例中,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存储装置20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h2,通过设置有50mm≤h2≤200mm,从而可以保证吸上管30将容纳腔40内的浆液送入到存储腔21内。

为了能够及时清理存储腔21内的残留物,如图1所示,存储装置20上设置有清理排液口22,清理排液口22与存储腔21相连通,清理排液口22用于将存储腔21内的浆液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存储装置20上设置有清理排液口22,其中,清理排液口22与存储腔21相连通,在浆液吸上装置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清理排液口22将存储腔21内的浆液排出,以保证存储腔21内部清洁。

为了能够方便向存储腔21内注入水流,如图1所示,存储装置20上设置有注水口23,注水口23与存储腔21相连通,注水口23用于向存储腔21内注入水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存储装置20上设置有注水口23,其中,注水口23与存储腔21相连通。在浆液吸上装置首次启动时,可以通过注水口23向存储腔21内注入水流,以保证存储腔21内有水流供泵体10启动。

为了能够将存储腔21内的气体排出,如图1所示,存储装置20上设置有排气口24,排气口24与存储腔21相连通,排气口24用于排出存储腔21内的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存储装置20上设置有排气口24,其中,排气口24与存储腔21相连通。在浆液吸上装置首次启动时,可以通过注水口23向存储腔21内注入水流,排气口24可以排出存储腔21内的气体,从而保证存储腔21内处于真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注水口23可以只使用一次。

优选地,浆液吸上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60,第二连接管60的第一端与泵体10的出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60的第二端与预定腔体相连通。

为了能够控制第二连接管60的通断,第二连接管60上设置有控制阀70,控制阀70用于控制第二连接管60的连通或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连接管60上设置有控制阀70,可以通过控制阀70控制第二连接管60的连通或断开。

为了能够对浆液吸上装置进行清理,如图1所示,浆液吸上装置还包括:冲洗机构80,冲洗机构80与第二连接管60相连通,冲洗机构80用于向第二连接管60内送入水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浆液吸上装置上设置有冲洗机构80,其中,冲洗机构80与第二连接管60相连通。冲洗机构80向第二连接管60内送入水流,水流通过第二连接管60进入泵体10,然后进入存储腔21,通过清理排液口22将存储腔21内的遗留浆液排出。

优选地,泵体10为卧式离心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泵体10设置为卧式离心泵,可以方便装置的安装,也能够有效布置浆液吸上装置的各机构分布。

优选地,浆液吸上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50,第一连接管50的第一端与存储腔21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连接管50的第二端与泵体10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装置20为圆柱体。

存储装置20由耐蚀金属材料不锈钢316L制成,壁厚4mm-6mm。

吸上管30选用耐蚀金属材料不锈钢316L管材,通径DN选择较卧式浆液泵吸入口公称通径大一个档次。

清理排液口22孔径不小于100mm。

排气口24通径不小于DN25mm,阀门选用不锈钢球阀。

注水口23通径不小于DN25mm,阀门选用不锈钢球阀。

存储腔21的出口与存储装置2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h3控制在大于等于罐体内浆液完全沉降时其固体厚度。

优选地,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存储装置2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1,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容纳腔40内的浆液之间的距离为h。

存储装置20的h1段净容积大于等于吸上管30的h段的体积的1.5倍。(存储装置20的h1净容积是指h1段内容积-吸上管30的h1段的体积-h1段内容积中浆液固体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是利用装置自动长期留存一定量的浆液,泵体10启动时先抽吸留存浆液在吸上管道内建立负压(真空),地坑(容纳腔40)内的浆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到存储腔21内,从而建立浆液的连续流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通过泵体10、存储装置20以及吸上管30能够保证浆液吸上装置稳定地启动。其中,存储装置20具有存储腔21,存储腔21与泵体10的第二端相连通,吸上管3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40相连通,吸上管30的第二端与存储腔21相连通,吸上管30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21内,以避免存储腔21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40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吸上管30的至少部分位于存储腔21内,从而可以避免存储腔21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容纳腔40内,在浆液吸上装置再次启动时,由于存储腔21内具有液体,泵体10可以吸取存储腔21内的液体正常启动,以将容纳腔40内的浆液送到预定腔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通过泵体10、存储装置20以及吸上管30能够保证浆液吸上装置稳定地启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浆液吸上装置启动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吸上装置优点是:

(1)不需在吸上管道上设置底阀;

(2)可充分利用卧式浆液泵振动小,运行可靠的优点;

(3)不需专门的检修起吊装置或动用移动式吊车等大型机械;

(4)同样规范下(流量、扬程)的卧式离心泵较立式液下泵造价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