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143发布日期:2019-04-03 00:2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输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输油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处理,现有的散发方式主要通过散热片传递热量的方式被动的将电子输油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该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不理想,并且散热效率低,无法持续使用,因而会影响电子输油泵的正常使用,甚至会缩减其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电子输油泵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包括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电子输油泵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抽气装置、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隔板装置、驱动装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一阀门、收容于所述框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框体上方左右两侧的限定杆,所述电子输油泵装置包括升降板、位于所述升降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右两侧的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升降板下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电子输油泵、位于所述升降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升降板上方的弹性挡板、位于所述弹性挡板右侧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抽气装置设有两个,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风机、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支架、位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下方的水箱,所述隔板装置包括横板、设置于所述横板上的光滑块、位于所述横板左右两侧的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板上的过滤网、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第三弹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筛网、设置于筛网上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移动框。

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排出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与所述限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板收容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升降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方,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左右两侧的第四通孔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端部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挡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弹性挡板挡住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挡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侧面设有第六通孔。

所述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内且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侧面与所述隔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八通孔,所述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八通孔内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

所述电缸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光滑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筛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侧面与所述隔板的侧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九通孔,所述筛网收容于所述第九通孔内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的上表面与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框与所述隔板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框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能够将空气抽入到框体内,然后经过冷却水的冷却后,直接喷到电子输油泵上,散热效果显著,并且可以起到主动散热的作用,散热效率高,同时空气在经过冷却水的冷却后可以附带部分水分,使得水分可以喷到电子输油泵上,以便使得水分蒸发吸收热量,对电子输油泵的散热效果理想,能够满足电子输油泵的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包括框体装置1、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1上的电子输油泵装置2、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1上的抽气装置3、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1内的隔板装置4、驱动装置5。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框体装置1包括框体11、位于所述框体11左右两侧的排出管12、设置于所述排出管12上的第一阀门13、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14、位于所述框体11上方左右两侧的限定杆15。所述框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框体1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框体11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均呈圆形且贯穿所述框体11的内外表面。所述排出管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11的左右两侧,所述排出管12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框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通孔112与所述排出管1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阀门13设置于所述排出管12上,所述第一阀门13可以控制所述排出管12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固定块1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14的一端与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14处于同一高度。所述限定杆15设有两个,所述限定杆15呈长方体,所述框体11与所述限定杆15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电子输油泵装置2包括升降板21、位于所述升降板2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2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2左右两侧的进水管23、设置于所述进水管23上的第二阀门24、位于所述升降板21下方的第二管道25、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25上的电子输油泵26、位于所述升降板2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27、位于所述升降板21上方的弹性挡板28、位于所述弹性挡板28右侧的第二固定块29。所述升降板21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所述升降板21的侧面与所述框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限定杆15顶靠在所述升降板21上,所述升降板2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4的上方,所述升降板21上设有第三通孔21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211左右两侧的第四通孔212及第五通孔213,所述第三通孔211、第四通孔212及第五通孔213呈圆形且贯穿所述升降板21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管道2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管道2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212且与所述升降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通孔212与所述第一管道22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水管23设有两个,所述进水管2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213且与所述升降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水管23的内部与所述第五通孔21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24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阀门24设置于所述进水管23内,可以控制所述进水管23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二管道25位于所述升降板21的下方,所述第二管道25的端部对准所述第四通孔212且与所述升降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子输油泵26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25上,燃油可以从右侧的第一管道22抽入到第二管道25内,然后从左侧的第一管道22排出,依次实现燃油循环。所述第一弹簧27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板2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27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4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升降板2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弹性挡板28呈长方体,所述弹性挡板28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升降板21的上表面上,所述弹性挡板28挡住所述第三通孔211。所述第二固定块29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29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板2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挡板2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9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抽气装置3设有两个,所述抽气装置3包括抽气管31、设置于所述抽气管31上的风机32、位于所述风机32下方的支架33、位于所述框体11内的第三管道34、位于所述第三管道34下方的水箱35。所述抽气管3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框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抽气管3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3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风机3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风机32设置于所述抽气管31上。所述支架33呈弯折状,所述支架33的下端与所述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3的上端与所述风机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34呈弯折状,所述第三管道3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34的下端伸入到所述水箱35内。所述水箱35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水箱35放置在所述框体11内,所述水箱35内放置有冷却水,所述第三管道35的下端伸入到所述水箱35内的冷却水中,所述水箱35的侧面设有第六通孔351,所述第六通孔351呈圆形,所述第六通孔35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相通。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隔板装置4包括横板44、设置于所述横板44上的光滑块45、位于所述横板44左右两侧的隔板41、设置于所述隔板41上的过滤网42、位于所述隔板41上方的第二弹簧43、位于所述横板44上方的第三弹簧46。所述横板4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44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所述横板4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441,所述第七通孔441呈方形。所述光滑块45呈长方体,所述光滑块45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441内且与所述横板44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45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隔板4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横板44的左右两侧,所述隔板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隔板41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且与所述框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44的侧面与所述隔板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4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八通孔411,所述第八通孔411呈方形。所述过滤网42设有两个,所述过滤网42呈长方体,所述过滤网42收容于所述第八通孔411内且与所述隔板41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42上设有滤孔,以便对空气起到过滤作用。所述第二弹簧4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隔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弹簧46的下端与所述横板44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电缸51、位于所述电缸51上方的推动杆52、位于所述推动杆52上方的筛网53、设置于筛网53上的连接板54、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4上的移动框55。所述电缸5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5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电缸51与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缸51位于所述横板44的下方。所述推动杆52呈竖直状,所述推动杆52的下端与所述电缸5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5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52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52贯穿所述光滑块45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杆52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筛网5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52的上端与所述筛网5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连接板54处于所述隔板41之间,所述连接板54的侧面与所述隔板41的侧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弹簧46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5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九通孔541,所述第九通孔541呈方形,所述筛网53收容于所述第九通孔541内且与所述连接板5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55呈空心状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移动框55的上表面与所述升降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通孔213位于所述移动框55的左右两侧且处于水箱35的上方,所述第三通孔211及第三通孔212位于所述移动框55的上方,所述移动框55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且与所述框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框55处于左右两侧的隔板41之间,所述移动框55与所述隔板41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框55可以在所述隔板41之间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框55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二阀门24,使得冷却水从进水管23倒入,且进入到水箱35内,第三管道34的下端浸没在冷却水中,然后关闭第二阀门24。然后打开电子输油泵26,使其正常运行,且燃油从右侧的第一管道22进入到第二管道25内,然后从左侧的第一管道22排出,形成燃油循环流动。然后打开风机32的开关,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抽气管31内,然后进入到第三管道34内,从第三管道34的下端排出,且与冷却水接触,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降温,且可以使得空气中带有冷却水的水分,然后经过过滤网42的过滤后进入到横板44的上方,然后经过筛网53的过滤后向上喷到电子输油泵26上,从而可以对其进行降温,且使得冷却水的水分喷到电子输油泵26上,使得水分蒸发吸热,进而增强对其散热的效果,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当移动框55内的气压较大时,此时弹性挡板28的左端向上弯曲变形,使得移动框55内的空气从第三通孔211排出,所述弹性挡板28必须使得移动框55内的气压较大时才能排出,延长空气与水分与电子输油泵26接触的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使得散热的效果更显著。为了增强对电子输油泵的散热效果,此时可以打开电缸5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52、筛网53、连接板54及移动框55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板54及移动框55向下移动时,可以挤压其下方的冷空气,使得空气尽快的穿过筛网53的滤孔进入到移动框55内,以便加快空气与水分喷到电子输油泵26上速度,同时增大喷到电子输油泵26上的空气量及水量,且由于移动框55及连接板54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显著增强对电子输油泵26的散热效果,即使电子输油泵26积累较多的热量,依然可以快速的对其进行冷却然后排出,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待使用完毕后,可以打开第一阀门13,使得水箱35内的水从排出管12排出。至此,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