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泵的增压罐用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835发布日期:2019-08-09 20:4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泵的增压罐用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泵的增压罐用端盖。



背景技术:

气动泵是一种新型输送机械,是目前国内最新颖的一种泵类,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高粘度等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其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并通过增压罐实现液体的增压,以提高液体的扬程。

传统的增压罐主要包括罐体、嵌设于罐体内的气囊、用于固定气囊的端盖。当增压罐工作时,液体先沿着固定端盖上的排水口进入气囊内部,然后再将压缩空气沿着罐体上的进气口通入罐体与气囊之间的空隙内,进而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挤压气囊,再通过气囊将液体挤出,实现液体的增压。

但是当增压罐工作时,固定端盖需要承受液体的压力以及气囊的形变力,固定端盖承压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整个增压罐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款承压能力强的固定端盖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泵的增压罐用端盖,具有承压能力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动泵的增压罐用端盖,包括半球形的端盖本体、设置于所述端盖本体外壁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管,所述端盖本体与所述排水管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上述端盖时,使得端盖本体的内壁位于增压罐内部,当将气囊内的液体向外挤出时,液体撞击端盖本体内壁时,此时通过设置半球形的端盖本体,对液体进行引流,同时将液体的撞击力分散至端盖本体的各个位置,由点受力变成面受力,增大了受力面积,降低了压强,进而避免端盖本体出现凹陷或损坏现象,进而提高了整个端盖本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承压能力。又因为端盖本体与排水管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状设置,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将两者连接处的受力进行分散,避免出现断裂现象,进一步达到了承压能力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本体的外壁压凹设置有一对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槽增大端盖本体表面的结构强度,防止端盖本体重击后出现形变现象,进一步避免端盖本体出现撕裂现象,增强了端盖本体表面的承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呈渐扩状设置,且靠近所述外螺纹管的一端大于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排水管呈渐扩状设置,因此当液体流入时,排水管内壁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可以加快液体的进流速率。当高压力强度液体排出时,排水管内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此在不影响液体的扬程的情况下,降低了液体的喷速,同时降低了排水管内壁的压强,避免排水管出现涨裂或破损情况,增强排水管的使用温度性,增强了整个端盖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的外壁直径大于所述外螺纹管的外壁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排水管的外壁直径大于外螺纹管的外壁直径,当固定将端盖本体旋紧于泵体时,可以通过排水管的外壁抵触泵体的外壁,实现端盖本体的定位以及压紧固定,使得端盖本体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可以提高整个端盖本体的使用稳定性,避免端盖本体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外螺纹管的一端端面压凹设置有一圈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供密封圈嵌入,增大端盖本体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本体的外边缘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压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紧部将气囊的边缘处压紧,提高罐体、气囊与端盖本体之间的密封性以及连接稳定性,进而避免出现漏气或漏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部靠近所述端盖本体内壁的一侧压凹设置有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容纳槽供气囊的边缘处嵌入,增大两者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闭性。同时可以更好的固定气囊,减小压紧部边缘处的受力强度,进而避免压紧部出现弯折或断裂现象,进一步达到了承压能力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螺纹管的端部设置有圆弧状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面使得外螺纹管的端部更加圆滑,避免割伤手指,同时通过设置导向面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安装整个端盖本体时更加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半球形的端盖本体对液体进行引流,将液体的撞击力进行分散,由点受力变成面受力,增大了受力面积,降低了压强,避免端盖本体出现凹陷或损坏现象,提高了其承压能力;

2.通过将端盖本体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状,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将两者连接处的受力进行分散,避免出现断裂现象,达到了承压能力强的效果;

3.通过设置环形槽增大端盖本体表面的结构强度,防止端盖本体重击后出现形变现象,增强了端盖本体表面的承压能力;

4.通过设置凹槽供密封圈嵌入,又通过设置压紧部将气囊的边缘处压紧,增大整个增压罐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气漏水现象;

5.通过设置容纳槽供气囊的边缘处嵌入,降低压紧部边缘处的受力强度,进而避免压紧部出现弯折或断裂现象,达到了承压能力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端盖本体;2、排水管;3、压紧部;4、容纳槽;5、外螺纹管;6、导向面;7、环形槽;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气动泵的增压罐用端盖,包括半球形的端盖本体1、设置于端盖本体1外壁的排水管2,端盖本体1的外边缘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压紧部3,压紧部3靠近端盖本体1内壁的一侧压凹设置有容纳槽4。

当安装增压罐时,先将气囊嵌设于罐体内,然后再握持排水管2,使得端盖本体1的内壁嵌入气囊内部,按动端盖本体1压紧气囊的外边缘位置,使得气囊的外边缘处将容纳槽4填充后,利用压紧部3将气囊进行压紧固定,即完成罐体、气囊以及端盖本体1的安装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排水管2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管5,外螺纹管5的外壁直径小于排水管2的外壁直径,并且外螺纹管5的端部设置有圆弧状的导向面6。

当需要使用增压罐时,将外螺纹管5插接泵体上的螺纹孔后,转动罐体带动整个端盖本体1旋转,端盖本体1带动排水管2旋转,排水管2带动外螺纹管5旋紧于泵体上的螺纹孔。直至排水管2的外壁抵紧泵体的侧壁时,完成整个增压罐的安装。

当增压罐工作时,液体先沿着排水口进入气囊内部,直至气囊注满液体时,然后再将压缩空气沿着罐体的进气口通入罐体内,此时压缩气体自身的压力挤压气囊发生形变,再将气囊内的液体沿着排水口挤出。

当液体被挤出时,液体撞击端盖本体1内壁时,此时通过半球形的端盖本体1对水进行引流,由点受力变成面受力,增大了受力面积,降低了压强,进而避免端盖本体1出现凹陷或损坏现象。

如图1、图2所示,端盖本体1与排水管2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状设置,端盖本体1的外壁压凹设置有一对环形槽7。

因为端盖本体1与排水管2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状设置,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进而将两者连接处的受力进行分散,避免两者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现象,提高了两者连接处的承压能力。

通过设置环形槽7增大端盖本体1表面的结构强度,防止端盖本体1重击后出现形变现象,进一步避免端盖本体1出现撕裂现象,增强了端盖本体1表面的承压能力。

如图1、图2所示,排水管2呈渐扩状设置,且靠近外螺纹管5的一端大于另一端,排水管2靠近外螺纹管5的一端端面压凹设置有一圈凹槽8。

当液体流入时,排水管2内壁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可以加快液体的流动速率。当高压力强度液体被挤出时,排水管2内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降低了液体排水管2内壁的压强,避免排水管2出现涨裂或破损情况。

并且还通过设置凹槽8供密封圈嵌入,增大端盖本体1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增压罐工作时出现漏气或漏水现象,提高了其使用时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