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0725发布日期:2019-10-09 06:5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压缩机的发展趋势朝着轻量化、电子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传统压缩机壳体一般采用铸铁制造,重量较大,但是目前部分厂家开始使用轻型材料代替,同时采用薄壁、激光焊接技术大大减轻压缩机重量。空而压缩机壳体的主要作用为承载压缩机,需要在轴孔附近具备较高的强度的前盖,前盖乃是稳定的支持转轴的旋转基础之一,使得压缩机整体运行通畅,所以在实现轻量化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前盖的可靠强度性,同时也要为前盖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振动力带来的断裂等问题;压缩机转轴工作中的稳定,大部分来源于轴承的提供,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强度高,能够实时对轴承起到良好润滑目的的压缩机缸体前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包括延伸轴套、盖体以及延伸筒盖,盖体为沿压缩机的转轴周向环绕而成、并且一端为封闭式结构的筒体,延伸轴套的一端和延伸筒盖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盖体的封闭端与敞口端,并且三者同心设置,盖体的封闭端设有朝其轴心方向逐渐倾斜的减重斜面,并且该一端还开设有与延伸轴套相连通的轴孔,延伸轴套的周边设有若干沿之周向等间隔分布的中空加强筋,每个中空加强筋均呈倾斜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与延伸轴套的外壁以及盖体的减重斜面相连接,延伸筒盖包括外层套、内层套以及通过黏性胶膜紧密夹设在二者之间的中层套,中层套的外表面为蜂窝式减重结构,外层套、中层套以及内层套的叠加总壁厚略小于传统的前盖筒身壁厚。

进一步地,每个中空加强筋均为铝合金铸造件,中空加强筋内设有2~3个沿之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点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加强筋与延伸轴套相连接的一端、对应于延伸轴套远离盖体的上端,每个中空加强筋的底部分别与延伸轴套对应其的外壁面以及盖体的端面之间构成一个呈三角形的承重缺口,承重缺口内设有V型结构的底块,每个底块均为中空结构,并且其开口面朝向避重斜面,底块的三个顶点端分别与中空加强筋的底部、延伸轴套的外表面以及盖体的端面抵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套和内层套均为沿压缩机的转轴周向环绕而成的筒状结构的壳体,并且二者还均为铝合金材质铸成。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套为蜂窝铝板环绕而成的筒状结构的蜂窝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套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沿之周向等间隔分布的中空加强凸棱,每个中空加强凸棱均呈斜杠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筒盖远离盖体的一端设有与之同轴的压环,该压环内表面与外层套、中层套以及内层套的端部紧密贴合,压环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螺接凸板。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斜面上开设有引流细槽,引流细槽与其中一个中空加强筋内部连通,引流细槽的槽底沿盖体的径向朝下延伸、并接近至盖体的轴心处后,再呈弯曲状朝向延伸轴套方向将盖体内表面贯穿设置,对应于引流吸槽的该中空加强筋外表面开设有通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通过铝制的蜂窝滤芯降低了盖体重量,同时配合了外层套和内层套的材质特性,也降低了重量,实现了轻量化,并且盖体与延伸轴套之间通过中空加强筋的设置,使得其耗材少的基础下,确保二者的连接稳定性,最后通过引流细槽以及虹吸原理可以时刻填充润滑油至延伸轴套内的轴承上,确保压缩机的转轴旋转中的稳定性,以降低摩擦系数的方式降低了盖体的损坏率,本实用新型的前盖在确保其强度基础下,极大降低了重量,实现了轻量化,并且能够为轴承进行实时的润滑,确保压缩机转轴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延伸轴套1。

盖体2,减重斜面2a。

延伸筒盖3,外层套3a,内层套3b,中层套3c。

加强筋4,支点板4a。

承重缺口5,底块5a。

中空加强凸棱6。

压环7,螺接凸板7a。

引流细槽8,通孔8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活塞压缩机前盖,包括延伸轴套1、盖体2以及延伸筒盖3,盖体2为沿压缩机的转轴周向环绕而成、并且一端为封闭式结构的筒体,延伸轴套1的一端和延伸筒盖3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盖体2的封闭端与敞口端,并且三者同心设置,盖体2的封闭端设有朝其轴心方向逐渐倾斜的减重斜面2a,并且该一端还开设有与延伸轴套1相连通的轴孔,延伸轴套1的周边设有若干沿之周向等间隔分布的中空加强筋4,每个中空加强筋4均呈倾斜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与延伸轴套1的外壁以及盖体2的减重斜面2a相连接,延伸筒盖3包括外层套3a、内层套3b以及通过黏性胶膜紧密夹设在二者之间的中层套3c,中层套3c的外表面为蜂窝式减重结构,外层套3a、中层套3c以及内层套3b的叠加总壁厚略小于传统的前盖筒身壁厚。

每个中空加强筋4均为铝合金铸造件,中空加强筋4内设有2~3个沿之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点板4a;相邻的两个支点板4a之间构成的一个减重空间;在前盖日常工作中,机械振动力或者外力传递至中空加强筋4上后,中空加强筋4会依靠自身材质特性以及支点板4a的作用力来进行受力,同时中空结构吸能性强,同毛竹内部原理相仿,在进行了轻量化后,也可以保证中空加强筋4的强度不变。

所述中空加强筋4与延伸轴套1相连接的一端、对应于延伸轴套1远离盖体2的上端,每个中空加强筋4的底部分别与延伸轴套1对应其的外壁面以及盖体2的端面之间构成一个呈三角形的承重缺口5,承重缺口5内设有V型结构的底块5a,每个底块5a均为中空结构,并且其开口面朝向避重斜面,底块5a的三个顶点端分别与中空加强筋4的底部、延伸轴套1的外表面以及盖体2的端面抵触连接;延伸轴套1乃是用以装设轴承以及供压缩机的转轴进入的,压缩机转轴在日常工作中,机械振动力会由至传递给延伸轴套1,延伸轴套1则依靠中空加强筋4确保他的强度,该过程中,主要是将延伸轴套1的上端抖动力传递给了中空加强筋4,延伸轴套1的接近盖体2的端部抖动力则依靠底块5a实施吸缓,确保了延伸轴套1与盖体2之间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也极大了降低了二者之间连接所需要的耗材,实现了轻量化。

所述外层套3a和内层套3b均为沿压缩机的转轴周向环绕而成的筒状结构的壳体,并且二者还均为铝合金材质铸成;为了保证壳体的强度要求,一般采用铸铁作为原材料,但是近年来对于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各厂家开始寻找替代材料,铝合金材料有良好的塑性,能较好的兼顾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两方面的要求,因此选择使用铝合金作为铸造材料。

所述中层套3c为蜂窝铝板环绕而成的筒状结构的蜂窝滤芯。并且通过采用铝合金材质,由于季节的变化,常规的铸铁件会发生热胀冷缩,但是采用蜂窝式结构,使得内部气体得以流通,杜绝该问题,同时相邻的两个蜂窝沉孔之间的部分乃是受力区域,以此构成受力支点,从结构上提升其强度性,所以实现了轻量化同时,配合制作材料特性,也保证了强度要求,

所述外层套3a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沿之周向等间隔分布的中空加强凸棱6,每个中空加强凸棱6均呈斜杠式设置;中空加强凸棱6乃是确保外层套3a不会受到外力产生曲面形变。

所述延伸筒盖3远离盖体2的一端设有与之同轴的压环7,该压环7内表面与外层套3a、中层套3c以及内层套3b的端部紧密贴合,压环7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螺接凸板7a;压环7提高盖体2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且通过螺接凸板7a与压缩机外壳连接。

所述减重斜面2a上开设有引流细槽8,引流细槽8与其中一个中空加强筋4内部连通,引流细槽8的槽底沿盖体2的径向朝下延伸、并接近至盖体2的轴心处后,再呈弯曲状朝向延伸轴套1方向将盖体2内表面贯穿设置,对应于引流吸槽的该中空加强筋4外表面开设有通孔8b;通过虹吸原理,将虹吸管一端置入通孔8b内,与引流细槽8连通,实现了压缩机在工作中或者停机休息中,虹吸管可以将保养油注入引流细槽8内,油依靠引流细槽8朝向延伸轴套1内流淌,延伸轴套1内部乃是装设轴承区域,所以油乃是目的接触至轴承外表面,实施润滑目的,使得压缩机转轴旋转输出,摩擦系数小,振动力随之也减弱,该方面也确保了盖体2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