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6950发布日期:2020-05-06 22:4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空压机或小型充气机主要是运用于气动工具、车用轮胎或多种充气器物等,用以作为压力性气体输出之来源或动力输出源;因此,在汽车领域或diy自己动手做之领域中,空压机或充气机之角色早已成为汽车随车携带与工作场所、一般家庭修缮之必要压力性气体供气设备。

就充气机之工作原理,主要是由内部电动机直接驱动曲轴,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进而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上、下往复性运动,从而引起气缸容积变化,因此在压缩行程中,由于气缸容积的缩小,被压缩的空气经由单向阀(止回阀)由一软管将压力性气体经由气嘴输出,以对一物体进行充气。

此外,为了避免充气机过度对物体进行充气,致使被充气物发生爆裂或损毁情况,习知充气机乃设置有一压力表及压力侦测器,使得充气机会依照预设之压力对一被充气物体(如:轮胎)进行充气,于充气过程中,当压力侦测器侦测到充气机输出的气体压力达到预定气压(即充气磅数)时,充气机即会自动停止充气,避免对被充气物体发生过度充气而有压力过度问题。

然而,目前具有侦测压力能力之充气机,所配设之压力侦测器乃是装设在充气机之出气端位置;实际上充气机出气端之压力值,必然是大于被充气物体(如:轮胎)的压力;也因此,当压力侦测器侦测到充气机所输出的气体压力达到预定气压(即打气磅数)时,此时压力侦测器所侦测到的压力乃是充气机之出气端的压力值,并非是被充气物体(如:轮胎)的实际压力值,此情况势必造成在完成对被充气物体充气工作后,被充气物体其实际压力与压力表之设定压力,必然会有相对程度之落差,进而导致被充气物与实际充气压力需求值不足,而被充气物在压力需求值不足情况下使用,当致影响被充气物体之使用效益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其可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完成自动充气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包括有:

一充气机,其设有一出气埠,该充气机其内部设有一可设定一充气默认值并可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所传输之讯号的控制电路;

至少一充气管线,其具有一输气通道及一第一讯号传输线,该输气通道其一端设有一进气端及其另一端设有一充气端,该进气端与该出气埠相通,该充气端结合有一气嘴,该充气管线相邻该气嘴处设有一压力传感器,由该第一讯号传输线分别与该压力传感器及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该压力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形成电性导通;

由该气嘴与一预设之被充气物连结,当压力传感器侦测到所接近该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与该充气默认值相同时,即令该充气机停止运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埠相通连接有一泄压装置,该泄压装置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由该控制电路对该泄压装置进行启动或关闭之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机包括有一供气模块,该供气模块设置于该充气机内部或外部,且该供气模块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由该控制电路对该供气模块进行启动或停止之控制,该供气模块所设之出气端与该出气埠相通联结,令该供气模块所产生的气体经由该出气埠输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用以显示该压力传感器所侦测到的数据的显示器,该显示器设置于该充气机上并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该充气机设有复数控制键,该复数控制键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由该复数控制键进行充气控制设定;或者,该显示器设置于该压力传感器上并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该压力传感器于其外部设有复数设定键,该复数设定键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用以对该控制电路进行设定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电路与该压力传感器,进一步设有可相互传输之无线讯号收发模块,且该压力传感器设有复数设定键,由该复数设定键进行充气控制设定,并由该压力传感器以无线方式将该复数设定键之控制讯号传输至该充气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分歧管,该分歧管设有一第一连接端及至少两第二连接端,且该分歧管设有至少两第二讯号传输线,由该第一连接端直接与该出气埠相通连接,该两第二连接端同时与二条该充气管线之进气端相连接,该两第二讯号传输线分别与二条该充气管线之第一讯号传输线、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该压力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形成电性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分歧管及一延伸管线,该分歧管设有一第一连接端及设有至少两第二连接端,且该分歧管设有至少两第二讯号传输线,该延伸管线其一端设有一第三连接端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连接端,且该延伸管线设有至少两第三讯号传输线,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四连接端相通连接,该第三连接端与该出气埠相通连接,该两第二连接端同时与两条该充气管线之进气端相连接,该两第二讯号传输线分别与两条该充气管线之第一讯号传输线电性连接,且该两第三讯号传输线再分别与该两第二讯号传输线及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该第一讯号传输线依序经由该第二讯号传输线、该第三讯号传输线与该控制电路形成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分歧管及至少一辅助充气管线,该分歧管设有一第一连接端、至少两第二连接端以及设有至少一第二讯号传输线,且该辅助充气管线设有一充气气嘴,该出气埠与该第一连接端相连接,其中一该第二连接端与该充气管线相连接,其中另一该第二连接端与该辅助充气管线相连接,令该充气管线、该辅助充气管线及该出气埠形成相通,且该第二讯号传输线分别与该充气管线之第一讯号传输线、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该压力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形成电性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分歧管及三条辅助充气管线,该分歧管设有一第一连接端、至少四个第二连接端以及设有至少一第二讯号传输线,且该辅助充气管线设有一充气气嘴,该出气埠与该第一连接端相连接,其中一该第二连接端与该充气管线相连接,其中另三个该第二连接端分别与该三条辅助充气管线相连接,令该充气管线、该三条辅助充气管线及该出气埠形成相通,且该第二讯号传输线分别与该充气管线之第一讯号传输线、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该压力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形成电性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复数分歧管、复数条辅助充气管线及复数条连结管线,该分歧管设有一第一连接端、至少两第二连接端以及设有至少一第二讯号传输线,该辅助充气管线设有一充气气嘴,该出气埠与其中一个该分歧管之第一连接端相连接,已与该出气埠所连接该分歧管之两个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该充气管线及一条该连结管线,由已与该充气管线相邻连接之该连结管线再分别与至少两个分歧管、一条连结管线及三条辅助充气管线相接,令该复数辅助充气管线与该充气管线形成相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充气管线于相邻被充气物位置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利用充气管线同时具备有输气通道及第一讯号传输线,使得充气管线由输气通道与充气机相通连接,再由第一讯号传输线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及充气机所设之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电路形成电性导通;是以,透过压力传感器所设位置与被充气物相邻(相接近),使得压力传感器所侦测到的气压值,能更精确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之实际气压与充气机之输出气压间之误差,再透过压力传感器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与充气机充气默认值相同时,即令充气机停止运作,达到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完成自动充气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充气机10、控制电路

11、出气埠12、控制开关

13、控制键14、泄压装置

2、充气管线21、输气通道

211、进气端212、充气端

22、第一讯号传输线23、气嘴

24、压力传感器241、压力传感模块

242、设定键3、显示器

4、分歧管41、第一连接端

42、第二连接端43、第二讯号传输线

5、延伸管线51、第三连接端

52、第四连接端53、第三讯号传输线

6、供气模块7、辅助充气管线

71、充气气嘴8、连结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充气机1、至少一充气管线2及一显示器3。

该充气机1设有一出气埠11,且充气机1内部设有一控制电路10,该控制电路10可设定一充气默认值,又充气机1设有一控制开关12及复数控制键13,控制开关12与复数控制键13分别与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由控制开关12控制充气机1开启或关闭,并由复数控制键13用以对控制电路10进行充气默认值的设定或其它充气条件的设定。

该充气机1于出气埠11连接有一泄压装置14,该泄压装置14同样与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并由控制电路10对泄压装置14进行启动或关闭之控制。

该充气管线2具有一输气通道21及一第一讯号传输线22,例如:输气通道21与第一讯号传输线22可利用塑料包覆一体形成之充气管线2(如图4所示)。所述输气通道21其一端设有一进气端21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充气端212,该进气端211可与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相通连结,充气端212结合有一气嘴23,且充气管线2相邻气嘴23处设有一压力传感器24(如图1所示),由第一讯号传输线22分别与压力传感器24及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令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的数据,经由第一讯号传输线22传输至控制电路10。所述压力传感器24于其内部具有一压力传感模块241及其外部可设有复数设定键242(如图3所示),压力传感模块241与复数设定键242分别透过第一讯号传输线22与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由压力传感模块241用以侦测至少一被充气物之内部气压压力,再经由第一讯号传输线2将侦测数据传输至控制电路10,另由压力传感器24上所设的复数设定键242,可直接对控制电路10进行设定控制。

该显示器3可设置于充气机1位置(如图1所示)并与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由显示器3用以显示压力传感器24所侦测到的数据;又或者,显示器3可直接设置于压力传感器24位置(如图3所示)并与压力传感模块241电性连接,由显示器3用以直接显示压力传感器24所侦测到的数据。

所述充气管线2可呈直线型式;或者,所述充气管线2可呈卷曲弹性型式。

所述充气机1进一步包括有一供气模块6(如:打气泵浦、空压机等其它充气装置),例如:所述供气模块6可直接配置于充气机1内部(如图1所示),且供气模块6与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由控制电路10对供气模块6进行启动或停止之控制,又供气模块6所设之出气端是与出气埠11相通联结,使得供气模块6所产生的气体可从出气埠11输出。再者,又例如:所述供气模块6可设置于充气机1之外部,且供气模块6与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由控制电路10对供气模块6进行启动或停止之控制,又供气模块6所设之出气端是与出气埠11相通联结,使得供气模块6所产生的高压气源可从出气埠11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与压力传感器24,进一步设有可相互传输之无线讯号收发模块,使得充气操作者可直接于压力传感器24之复数设定键242进行充气控制设定,而压力传感器24则以无线方式将设定键242之控制讯号传输至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由控制电路10对供气模块6进行启动或停止之控制。

本实用新型试举一实施例,当充气机1对一被充气物进行充气作业时,由充气管线2之气嘴23与被充气物连接,即压力传感器24也相邻于被充气物;当充气机1启动时,供气模块6所输出的气体依序由出气埠11、充气管线2之输气通道21、气嘴23进入被充气物内,而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则是透过充气管线2之第一讯号传输线22与压力传感器24形成电性导通作讯号(如:数据讯号及电力等其它讯号)的传输,使得透过压力传感器24所设位置与被充气物相邻(相接近),使得压力传感器24所侦测到的气压数据能更精准地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实际气压与充气机1输出气压间的误差值。

所述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可设定一充气默认值,当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与充气机1之充气默认值相同时,则由控制电路控制供气模块6之充气作业暂停,使得供气模块6停止运作,达到可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若当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小于充气机1之充气默认值时,则由控制电路10控制供气模块6继续执行充气作业,直到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与充气机1之充气默认值相同时,即停止供气模块6,藉以达到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而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其次,若当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需求压力大于充气机1之充气默认值时,则由控制电路10控制供气模块6停止充气作业,并启动泄压装置14令被充气物进行泄气,直到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与充气机1之充气默认值相同时,即停止泄压装置14作业,藉以达到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进行自动泄气作业。

本实用新型试举另一应用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其中:进一步包括有一分歧管4及一延伸管线5。所述分歧管4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端41及其另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之第二连接端42,且分歧管4设有至少一条或一条以上之第二讯号传输线43,如图2和图5所示的分歧管4可设有两条第二讯号传输线43;所述延伸管线5其一端设有一第三连接端5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连接端52,且延伸管线5设有至少一条或一条以上之第三讯号传输线53,如图2和图5所示的延伸管线5可设有两条第三讯号传输线53。

所述分歧管4之第一连接端41可直接与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相通连接,而两个第二连接端42则可同时与两条充气管线2相连接(如图2和图5所示),即由第二连接端42与充气管线2之进气端211相通连接,让两条充气管线2之输气通道21经由分歧管4与充气机1之出气埠11形成相通,再由分歧管4之第二讯号传输线43分别与充气管线2之第一讯号传输线22、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令压力传感器24相同能与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形成电性导通;藉此,透过分歧管4所设两个第二连接端42可连结两条充气管线2,使得充气机1可同时对两个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如:同时充气于气车辆的前两车轮或后两车轮),利用其一条充气管线2之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的气压数据能更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实际气压与充气机1输出气压间的误差值,以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而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再者,所述分歧管4可透过连接延伸管线5再与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相通连接(如图5所示),即由分歧管4之第一连接端41与延伸管线5之第四连接端52相通连接,由延伸管线5之第三连接端51再与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相通连接,而分歧管4之两个第二连接端42则可同时与两条充气管线2相连接,使得充气管线2之输气通道21依序经由分歧管4、延伸管线5而与充气机1之出气埠11形成相通;又,延伸管线5所设两条第三讯号传输线53分别与分歧管4所设两条第二讯号传输线43及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使得充气管线2之第一讯号传输线22依序经由第二讯号传输线43、第三讯号传输线53而与充气机1之控制电路10形成电性连接。

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其中: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辅助充气管线7,辅助充气管线7设有一充气气嘴71(即1出1之状态);所述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经由延伸管线5与分歧管4(如:具有一第一连接端41及两个第二连接端42之三通分歧管)相连接,而分歧管4其中一第二连接端42可与一条充气管线2相连接,分歧管4其中另一第二连接端42可与一条辅助充气管线7相连接,使得充气管线2与辅助充气管线7形成相通。藉此,透过分歧管4可连结充气管线2及辅助充气管线7,使得充气机1可同时对两个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并且只需要利用其中一条充气管线2之压力传感器24用以同时侦测两个被充气物,使得让充气机1侦测到的气压数据能更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实际气压与充气机1输出气压间的误差值,以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而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请再配合参阅图7所示,其中:进一步包括有三条辅助充气管线7(即:1出3之状态),每一辅助充气管线7设有一充气气嘴71;所述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经由延伸管线5与分歧管4(如:具有一第一连接端41及四个第二连接端42之五通分歧管)相连接,而分歧管4其中一第二连接端42可与一条充气管线2相连接,分歧管4其中另三个第二连接端42可分别与一条辅助充气管线7相连接,使得一条充气管线2与三条辅助充气管线7形成相通;藉此,透过分歧管4可分别连结充气管线2及三条辅助充气管线7,使得充气机1可同时对四个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并且只需要利用其中一条充气管线2之压力传感器24,用以同时侦测四个被充气物,让充气机1侦测到的气压数据能更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实际气压与充气机1输出气压间的误差值,以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而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请再配合参阅图8所示,其中:进一步包括有复数分歧管4、复数条辅助充气管线7及复数条连结管线8,每一辅助充气管线7设有一充气气嘴71;所述充气机1之出气埠11经由延伸管线5与一个分歧管4(如:具有一第一连接端41及两个第二连接端42之三通分歧管)相连接,再由已与延伸管线5所连接分歧管4之第二连接端42分别连接充气管线2及一连结管线8,利用与充气管线2相邻连接之连结管线8再分别与至少两个分歧管4(如:具有一第一连接端41及两个第二连接端42之三通分歧管)及一连结管线8相接,藉以扩充连接三条辅助充气管线7,使得三条辅助充气管线7可与充气管线2形成相通;藉此,透过复数分歧管4、复数连结管线8,可连结充气管线2及复数条辅助充气管线7,使得充气机1可同时对四个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并且只需要利用其中一条充气管线2之压力传感器24,用以同时侦测四个被充气物,使得充气机1侦测到的气压数据能更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实际气压与充气机1输出气压间的误差值,以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而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所述辅助充气管线7可呈直线型式;或者,所述辅助充气管线7可呈卷曲弹性型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充气管线2于相邻被充气物位置设有一压力传感器24,利用充气管线2同时具备有输气通道21及第一讯号传输线22,使得充气管线2由输气通道21与充气机1相通连接,再由第一讯号传输线22分别与压力传感器24及充气机1所设之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令压力传感器24与控制电路10形成电性导通;藉以,透过压力传感器24所设位置与被充气物相邻(相接近),使得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的气压数据更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实际压力,达到有效缩减被充气物实际气压与充气机1输出气压间的误差值;再透过压力传感器24侦测到所接近被充气物之内部压力与充气机1之充气默认值相同时,即令充气机1停止运作,达到更精准、确实且依照被充气物所需气压而进行自动充气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