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以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583发布日期:2020-05-29 12:3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以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以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和强度的提高,涡轮增压器技术指标也需不断强化,这就需要配备更高性能的涡轮增压器。正常增压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压气机壳表面润滑油形成的较厚的颗粒结焦面。产生壁面损失,影响气流流动,降低压气机效率。

随着发动机升功率不断提高,增压器压比也随之增高,压后温度已经接近铸铝材料的可靠使用温度。如何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压比需求的提高,压后压力也同步提高,使得压后温度提高,空气密度降低。针对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一段时间后的增压器,测得由于压壳壁面气流损失,使压气机壳功率损失达到3%以上;其中一个合格的增压器应当满足其功率增大的同时,应保证其温度不会随着功率急剧上升,才得以保证增压器的效率输出的稳定性。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个专利号为201721131017.6的专利,该专利包括隔热罩,隔热罩包裹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外,隔热罩包括中间层和外层,中间层使用弹性耐高温硅胶布,外层设置在中间层外部。本实用新型可以紧密地包裹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外,为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提供温度监控、隔热和冷却三重功能,提高涡轮增压器及压气机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但是经过分析后发现,该装置利用隔热罩对外部热量进行隔开,从而延长寿命,但是该结构会造成增压器体积臃肿,不利用现代化的紧凑式空间布局的应用,适用范围有限,且无法降低增压器本体热传导过来的热量及还对本体产生的热量造成聚拢,无法外散。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个专利号为201720740227.9的专利,该专利包括传动系统冷却进风管、传动系统冷却风管和压气机进风管。具体是将传动系统冷却风管的一端连接压气机进风管,另一端连接传动系统,通过离心增压器工作时在压气机进风管中产生负压,从而使得传动系统中的大量热风在负压作用下经传动系统冷却风管进入压气机进风管,从而带走热量达到给增压器降温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自吸风冷却系统的离心增压器。本实用新型的自吸风冷却系统可实现给增压器降温的效果,且自吸风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有效延长了离心增压器的寿命。

但是经过分析后发现,传动系统中的大量热风在负压作用下经传动系统冷却风管进入压气机进风管,从而带走热量达到增压器降温的效果。但是将涡端的热风带入压气机壳,会使压气机部分的热量增多,从而提高压气机温度;以及气体冷却非常有限,热交换系数小,明显不适用。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个专利号为201120513707.4的专利,该专利包括由外壳、密封圈和内壳组成,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壳上设有不连通的开口环形水槽、环形凸台和环形密封凸台。密封圈安装在内壳上的环形密封凸台上,内壳安装在外壳进气孔的内端,内壳上环形水槽的开口端与外壳上进气孔内端面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水腔,外壳上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环形冷却水腔两端相通。内壳上的环形凸台通过挤压的方式强行压入外壳的进气口内,直至密封圈受压变形达到密封作用。环形冷却水腔为不连通的环形空腔,两端分别接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冷却水的流动吸热,首先降低铝制压气机蜗壳的金属温度,再通过金属与空气的高效换热,实现压气机蜗壳内气体温度降低的目的。

但是经过分析后发现,该冷却介质为水,这就决定了发动机设计时必须保证有这一冷却介质的存储空间及传输通路,这就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加冗杂,占用空间大,限制了发动机设计的灵活性,与现代化的紧凑式空间布局的应用发展路线相悖,同时增加整机成本。

对于通入压壳的水量没有控制,不利于压壳温度的控制水温较低时进入压壳可能会对压壳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水温较高则不能有效降温,达不到精准有效的冷却作用,增大压气机壳的腐蚀,甚至可能会破坏压壳结构,造成事故。

综上,专利号为201721131017.6的专利,其研发方向是如何隔绝外部热量对增压器的影响,但是也导致了本体产生的热量利用隔热罩无法外散;专利号为201720740227.9的专利其研发方向为如何利用气体将增压器产生的热量输走,但是气体受自身特性影响,冷却非常有限,热交换系数小但是热风带入压气机壳,还会使压气机部分的热量增多,明显不适用;而专利号为201120513707.4的专利,该沿发方向为如何利用水冷进行冷却,但是众所周知,增压器不具有使用到水的结构,这便使得还需布置冷却介质的存储空间及传输通路,使结构更加冗杂,与现代化紧凑式空间布局的应用发展路线相悖;更为主要的是水温度难控制,在100℃会气化,而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水气化后可能会造成噪音增大,增大压气机壳的磨损;其中如何实现满足紧凑式空间布局的应用发展路线下,还能对压气机壳的热量进行输走的同时还不影响压气机的工作稳定性,一直困惑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以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的结构,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增压器要么对外部高温进行隔绝,从而导致内部高温无法冷却;要么通入冷却介质,受其介质特性限制,使得部分周期还增加了压气机效率衰减;及设计结构冗杂,与现代紧凑式空间布局理念相悖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以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的结构,包括压气机壳,所述压气机壳内设有与中间壳的输油通道相连通的降温通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降温通道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输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通道以及回油通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降温通道为与所述压气机壳随形设置的环形通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油通道上安装有用以根据压气机不同输出功率控制进油流量的控制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所述进油通道的流通孔径大小的执行部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执行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压气机壳上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的感应端与所述压气机壳的出气通道相连接,所述执行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进油通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油通道内还安装有螺钉,所述螺钉同轴开设有用以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直孔,所述执行器的控制端利用伸缩杆用以控制所述直孔的开合面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回油通道通过连通部件与所述输油通道共同连接于油回收系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输油通道包括进油道和回油道,所述进油通道连接所述进油道,所述回油通道连接所述回油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油道上还分设有连通道,连通道的一端连接进油道,另一端连接所述螺钉的直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通部件包括三通管以及压气机壳回油接头,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油道,所述压气机壳回油接头一端连接所述回油通道,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一端,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油回收系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压气机壳上用以安装伸缩杆的通道上还安装有第一密封胶圈,所述第一密封胶圈的内边沿与所述伸缩杆的周壁摩擦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通道与螺钉之间还安装有第二密封胶圈。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螺钉的一侧还并列安装有垫片,且所述伸缩杆处于所述垫片与所述螺钉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降低压气机自身产生的高温,且热量不会辐射到外部,降低对周边部件的影响,有效减少压气机壳结焦;利用增压器自身所需的润滑介质作为冷却介质对其自身进行降温,结构简单,不必为冷却介质提供额外的存储结构、管路及收集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空间占用低,充分与现代紧凑式空间布局理念相贴合;并且通过压气机壳自身设置的冷却介质输送通道,更加的节省了压气机外的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的小型化,紧凑化;并且利用润滑油作为冷却介质,润滑油沸点高,相比水、空气,其更稳定,可控性高,受其自身的稳定特性,使得其稳定降温;并且不会对压气机造成效率衰减的负面影响;根据增压器的输出功率,利用执行器控制输油量,实现两者的相匹配,可根据增压器不同工作状态调节机油流量,适应不同工况;壳体壁面气流损失减少,有效降低压气机效率的衰减;壳体温度的降低,可有效提高产品可靠性。国六产品压后温度已经接近铸铝材料的可靠使用温度,添加冷却结构可有效降低壳体温度;添加控制结构后更加节省机油,达到节约环保的效果;受限小,适用范围广;使用和维护方便;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气机壳,2-执行器,3-螺钉,4-中间壳回油接头,5-油回收系统,6-三通管,7-压气机壳回油接头,8-第一密封胶圈,9-第二密封胶圈,10-垫片,11-进油通道,12-连通道,13-进油道,14-回油道,15-环形通道,16-中间壳,17-伸缩杆,18-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以降低压气机效率衰减的结构,包括压气机壳1,压气机壳1内设有与中间壳16的输油通道相连通的降温通道。

降温通道上还设有分别与输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通道11以及回油通道。

降温通道为与压气机壳1随形设置的环形通道15。

进油通道11上安装有用以根据压气机不同输出功率控制进油流量的控制机构。

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进油通道11的流通孔径大小的执行部件。

执行部件包括安装于压气机壳1上的执行器2,执行器2的感应端与压气机壳1的出气通道相连接,执行器2的控制端连接进油通道11。

其中执行器为增压器执行器。

进油通道11内还安装有螺钉3,螺钉3同轴开设有用以连通进油通道11的直孔18,执行器2的控制端利用伸缩杆17用以控制直孔18的开合面积。

回油通道通过连通部件与输油通道共同连接于油回收系统5。

输油通道包括进油道13和回油道14,进油通道11连接进油道13,回油通道连接回油道14。

进油道13上还分设有连通道12,连通道12的一端连接进油道13,另一端连接螺钉3的直孔18。

连通部件包括三通管6以及压气机壳回油接头7,三通管6的一端连接回油道14,压气机壳回油接头7一端连接回油通道,另一端连接三通管6的其中一端,三通管6的另一端连接油回收系统5。

压气机壳1上用以安装伸缩杆17的通道上还安装有第一密封胶圈8,第一密封胶圈8的内边沿与伸缩杆17的周壁摩擦接触。

连通道12与螺钉3之间还安装有第二密封胶圈9。

螺钉3的一侧还并列安装有垫片10,且伸缩杆17处于垫片10与螺钉3之间。

其中中间壳16上还安装有中间壳回油接头4,其中中间壳回油接头4连接回油道1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