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消音器、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1728发布日期:2020-11-10 11:3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消音器、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压缩机消音器、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空气调节器的简称,空调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纯净度、气流速度等进行处理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设备。具体的,它的功能是对房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空调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现有的压缩机组件中,内置压缩机消音器在压缩机的减振降噪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目前的内置压缩机消音器,压缩机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后进入与压缩机法兰相连的消音器内部,消音器内具有消音腔,消音器的扩张结构对部分排气噪音具有降低作用,然而现有的消音器由于仅具有一个消音腔,消音腔的空腔模态已经确定,因此该消音腔只能消除特定频率的气流噪音,而对于其他频段的噪音无法消除,这导致压缩机排气的整体噪音依然较大。

因此,如何能够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排气噪音,以便达到用户更高的使用要求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消音器、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及压缩机,以提高压缩机消音器的减振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消音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设置于压缩机下缸盖上,所述压缩机下缸盖设有排气口和排气出口,包括:

第一消音器壳体,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包括本体和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的一端面上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凸起方向远离所述压缩机下缸盖以形成第一消音腔;所述本体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贴合;并且,所述凸起部上设有通孔,所述本体上设有消音器排气口;

第二消音器壳体,为中空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上以形成第二消音腔;

其中,所述第一消音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消音腔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的排气口沿所述通孔径向的横截面与所述通孔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总面积的面积比为1.0-2.5。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和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与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焊接。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消音器排气口至少部分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的排气出口重叠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通孔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出口重叠设置的部分的总面积的面积之比为0.5-1.5。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的排气口沿所述通孔径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出口重叠设置的部分的总面积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

可选的,在所述压缩机消音器中,所述消音器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的排气口同轴设置;或者,所述消音器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的排气口不同轴设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下缸盖组件,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消音器和压缩机下缸盖。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下缸盖组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消音器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压缩机下缸盖和第一消音器壳体限定出第一消音腔,第一消音器壳体和第二消音器壳体限定出的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与所述第二消音腔通过第一消音器壳体的凸起部上的通孔连通,且,第一消音器壳体的本体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贴合,即所述本体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之间无间隙,这时,气缸内排出的气体只能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第二消音腔。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上,即所述消音器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这样气缸内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消音腔后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排出所述压缩机消音器。这种具有两个消音腔相互连通结构的压缩机消音器,可以使气缸内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一消音腔后经过第二消音腔,对气缸内排出的气体形成二次消音,二次消音使压缩机消音器使用效果好。气缸内排出的气体通过压缩机消音器形成的两个消音腔后,气体流动的有效容积大大增加,使压缩机消音器的消声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下缸盖组件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气缸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消音器壳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消音器壳体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消音器壳体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消音器壳体的第三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消音器壳体的第四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消音器壳体的第五种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1-8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压缩机下缸盖;110-排气口;120-排气出口;130-压缩机装配孔;

200-压缩机消音器;210-第一消音器壳体;211-本体;212-凸起部;213-第一消音腔;214-通孔;215-消音器排气口;216-第一连接孔;220-第二消音器壳体;221-第二消音腔;222-第二连接孔;

300-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压缩机消音器、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及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消音器200,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设置于压缩机下缸盖100上,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设有排气口110和排气出口120。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包括:第一消音器壳体210和第二消音器壳体220。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包括本体211和在所述本体211远离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一端面上设置的凸起部212。所述凸起部212的凸起方向远离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以形成第一消音腔213,即所述凸起部212靠近压缩机的底部,远离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所述本体211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贴合。这样,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与所述凸起部212限定出来的空间为所述第一消音腔213。并且,所述凸起部212上设有通孔214,所述本体211上设有消音器排气口215。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220为中空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上以形成第二消音腔221。所述第一消音腔213通过所述通孔214与所述第二消音腔221连通。安装时,所述本体211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贴合,即所述本体221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之间无间隙连接。这时,气缸300内排出的气体只能通过所述通孔214进入所述第二消音腔221。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220套设在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上,即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位于所述第二消音腔221内,这样气缸300内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消音腔221后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排出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并从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出口120排到与压缩机上缸盖连接的消音器中,最后排出压缩机。

通过压缩机下缸盖100和第一消音器壳体210限定出第一消音腔213,第一消音器壳体210和第二消音器壳体220限定出的第二消音腔221,所述第一消音腔213与所述第二消音腔221通过第一消音器壳体210的凸起部212上的通孔214连通,这种具有两个消音腔相互连通结构的压缩机消音器200,可以使气缸300内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一消音腔213后经过第二消音腔221,对气缸300内排出的气体形成二次消音,二次消音使压缩机消音器200使用效果好。气缸300内排出的气体通过压缩机消音器200形成的两个消音腔后,气体流动的有效容积大大增加,使压缩机消音器200的消声效果良好。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这样可以使从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的路径变长,从而减缓了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排出的气体对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的消音效果。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沿所述通孔214径向的横截面与所述通孔214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总面积的面积比为1.0-2.5,例如为,1.0、1.5、2.0、2.5。其中,所述通孔214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指所有的通孔214的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总面积。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所述通孔214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沿所述通孔214径向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1.0-2.5时,一方面可以起到减缓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排出的气体对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产生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不会由于所述通孔214太小导致无法排出的气体一直对所述第一消音腔213造成冲击,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的使用寿命。

在安装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时,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至少部分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出口120重叠设置。其中,所述通孔214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与所述排气出口120重叠设置的部分的总面积的面积之比为0.5-1.5,例如为,0.5、1.0、1.5。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所述通孔214沿其径向的横截面的总面积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与所述排气出口120重叠设置的部分的总面积的面积之比为0.5-1.5,这样可以使所述第二消音腔221形成类似扩张式的消音结构,从而实现对特定频率噪音的消音,优选的,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的数量与所述排气出口120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沿所述通孔214径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与所述排气出口120重叠设置的部分的总面积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这样可以使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整体形成类似扩张式的消音结构,从而实现对多频段的噪音进行消音。

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和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220通过螺栓连接。具体的,可以在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的本体211周向等距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孔216,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和所述第一连接孔216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的中心,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220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16配合的多个第二连接孔222,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220套设在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上,并将所述第一连接孔216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22对齐,螺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16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22进入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上,以将第一消音器壳体210和第二消音器壳体220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上。此外,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与所述第二消音器壳体220也可以焊接。

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同轴设置,即,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的中心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的中心可以在同一轴线上,这样可以避免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直接冲击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的内壁,从而提高了第一消音器壳体210的使用寿命。或者,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口110不同轴设置。所述消音器排气口215的中心与所述压缩机下缸盖100的排气110口的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这样可以提高气体流动的有效容积,使气体排出路径边长,从而提高了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的消音效果。

更佳的,所述第一消音腔213包括多个第一子消音腔,多个所述第一子消音腔环绕所述压缩机消音器的轴线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一子消音腔彼此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消音腔数量为3-6。即所述第一消音腔213由2-6个相互连通的第一子消音腔构成,所述第一子消音腔环绕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的轴线布置,具体是沿所述凸起部212的周向对所述第一消音器壳体210进行缩口处理,且,多个所述缩口均朝向所述压缩机消音器的中心,以形成有2-6个相互连通的第一子消音腔,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压缩机消音器200的消音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消音腔个数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6个。同样的,所述第二消音腔221包括多个第二子消音腔,多个所述第二子消音腔环绕所述压缩机消音器200的轴线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一子消音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子消音腔个数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6个,分别对应图4-8。其中,所述第一子消音腔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子消音腔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下缸盖组件,所述压缩机下缸盖组件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消音器和压缩机下缸盖。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上述压缩机下缸盖组件。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