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手动加压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3161发布日期:2021-03-23 11:2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医用手动加压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手动加压气泵。



背景技术:

气泵即“空气泵”,从一个封闭空间排除空气或从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气泵主要分为电动气泵、手动气泵和脚动气泵等。手动气泵是以手力为动力的气泵,通过手力不停压缩空气,产生气压。现有手动气泵通常采用活塞式,利用活塞在气筒中的来回往复移动实现抽气或送气。在医疗领域当中,气泵被广泛使用。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医用手动加压气泵大多仅具备有充气功能,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进气量,在结构上也较为复杂,不能很好的满足医用领域中的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手动加压气泵,旨在改善现有的医用手动加压气泵大多仅具备有充气功能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进气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手动加压气泵,包括气筒组件、充放气切换组件和进气调节组件。

所述气筒组件包括筒体、进气筒、盖帽、活塞杆、皮碗和手柄,筒体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进气筒连通于所述筒体,所述进气筒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气槽,所述盖帽螺纹连接于所述进气筒的一端,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盖帽,所述活塞杆能够沿所述滑动槽滑动,所述皮碗连接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皮碗能够贴紧所述筒体内壁滑动,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

所述充放气切换组件包括连接筒、通气块、切换板件、旋钮和接头,所述连接筒连接于所述筒体一端,所述通气块连接于所述连接筒另一端,所述通气块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于所述连接筒和所述筒体,所述通气块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通气块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槽,所述切换板件包括弧形底板和若干个挡板,所述弧形底板和所述弧形槽相适配,所述挡板能够挡住所述第一通气槽,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二通气槽能够转动至和所述第一通气槽相对应,所述旋钮转动连接于所述通气块,所述通气块和所述切换板件均位于所述旋钮内,所述旋钮内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第二通气槽,且所述切换板件能够沿所述卡块滑动,所述接头连接于所述旋钮顶部,所述接头连通于所述旋钮。

所述进气调节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转动连接于所述进气筒,所述转筒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进气槽相适配的第二进气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筒四周开设有和所述转筒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转筒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皮碗和所述筒体的内壁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外侧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能够沿所述筒体外壁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表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或聚氨酯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和所述旋钮表面设置有相对应的充放气标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和所述进气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筒和所述通气块也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和所述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通气块和所述旋钮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密封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所述连接筒和所述接头的边缘均开设有圆弧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的外侧设置有设置有防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医用手动加压气泵,使用时,将接头通过软管等接到待充气器材上,转动旋钮,使挡板和第一通气槽位置对应,按压活塞杆,筒体内侧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皮碗边缘扩张紧抵着筒体的四周不让筒体内空气跑出,继续按压活塞杆,当压强足够顶起弧形底板时,压缩空气经过第二通气槽进入接头,而拉动活塞杆时,由于筒体内压强较小,弧形底板抵在弧形槽内,挡板挡住第二通气槽,空气不会回流,而外侧的空气会通过第一进气槽从皮碗的四周挤入筒体内,按压活塞杆便可进行下一次的充气,转动旋钮,使第二通气槽和第一通气槽位置对应,接头和筒体连通,空气会从接头处流回筒体内,并通过第一进气槽流出,实现放气功能,此时拉动活塞杆,筒体内压强减小形成负压,空气从接头处流向筒体内,实现抽气功能,旋转转筒,调节第一进气槽和第二进气槽相对的部分的面积,便可调节第一进气槽的进气量,改善了现有的医用手动加压气泵大多仅具备有充气功能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进气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手动加压气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带套筒的医用手动加压气泵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气筒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a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筒和通气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切换板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切换板件和旋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气筒组件;110-筒体;1110-滑动槽;120-进气筒;1210-第一进气槽;130-盖帽;140-活塞杆;150-皮碗;160-手柄;170-套筒;200-充放气切换组件;210-连接筒;220-通气块;2210-通槽;2220-弧形槽;2230-第一通气槽;230-切换板件;231-弧形底板;232-挡板;233-第二通气槽;240-旋钮;2410-卡块;250-接头;2510-防滑块;300-进气调节组件;310-转筒;320-第二进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手动加压气泵,包括气筒组件100、充放气切换组件200和进气调节组件300,其中,气筒组件100用于充放气,充放气切换组件200用于切换充放气模式,进气调节组件300用于调节进气量。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气筒组件100包括筒体110、进气筒120、盖帽130、活塞杆140、皮碗150和手柄160,筒体110内开设有滑动槽1110,进气筒120连通于筒体110,具体的,筒体110和进气筒120为一体式结构,进气筒120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气槽1210,空气可以从第一进气槽1210进入进气筒120,盖帽130螺纹连接于进气筒120的一端,盖帽130用于封住进气筒120,活塞杆140贯穿盖帽130,活塞杆140能够沿滑动槽1110滑动,皮碗150连接于活塞杆140的一端,皮碗150和筒体110的内壁间隙配合,皮碗150能够贴紧筒体110内壁滑动,需要说明的是,皮碗150呈u形,故朝外拉动活塞杆140时,筒体110内侧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外侧的空气会从皮碗150的四周挤入筒体110内,朝内按压活塞杆140时,筒体110内侧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皮碗150边缘扩张紧抵着筒体110的四周不让空气跑出,手柄160连接于活塞杆140的另一端,手柄160外侧套接有套筒170,套筒170能够沿筒体110外壁滑动,手柄160和套筒170均是为了方便拉动活塞杆140,套筒170方便进行握持,套筒170表面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为橡胶垫或聚氨酯垫,防滑垫能够增大摩擦力,减少拉动套筒170时手打滑的情况。

请参阅图5-8,充放气切换组件200包括连接筒210、通气块220、切换板件230、旋钮240和接头250,连接筒210连接于筒体110一端,通气块220连接于连接筒210另一端,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筒210和通气块220为一体式结构,如图6所示,通气块220中部开设有通槽2210,通槽2210连通于连接筒210和筒体110,通槽2210方便进气,通气块220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2220,通气块220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槽2230,切换板件230包括弧形底板231和若干个挡板232,如图7所示,弧形底板231和弧形槽2220相适配,挡板232能够挡住第一通气槽2230,挡板232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气槽233,第二通气槽233能够转动至和第一通气槽2230相对应,旋钮240转动连接于通气块220,通气块220和切换板件230均位于旋钮240内,旋钮240内设置有卡块2410,如图8所示,卡块2410卡接于第二通气槽233,且切换板件230能够沿卡块2410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旋钮240能够切换该手动加压气泵的充放气模式,转动旋钮240,由卡块2410带动切换板件230旋转,当挡板232和第一通气槽2230位置对应时,按压活塞杆140,筒体110内压强增大挤压弧形底板231,使弧形底板231和弧形槽2220间存在缝隙,压缩空气经过第二通气槽233进入接头250,而拉动活塞杆140时,由于筒体110内压强较小,弧形底板231抵在弧形槽2220内,挡板232挡住第二通气槽233,空气不会回流,此为充气模式,转动旋钮240,当第二通气槽233和第一通气槽2230位置对应时,接头250和筒体110连通,此为放气模式,当拉动活塞杆140时,筒体110内压强减小形成负压,空气从接头250处流向筒体110内,此为抽气模式。

在本申请中,连接筒210和旋钮240表面设置有相对应的充放气标签,以便于切换充放气模式,连接筒210和筒体11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通气块220和旋钮240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能够增加气密性,使充放气效果更好,接头250连接于旋钮240顶部,接头250连通于旋钮240,套筒170、连接筒210和接头250的边缘均开设有圆弧倒角,使其表面光滑,减少擦伤,接头250的外侧设置有设置有防滑块2510,接头250可以套接在软管上,而防滑块2510则能降低软管滑落的概率。

请参阅图1,进气调节组件300包括转筒310,转筒310转动连接于进气筒120,在具体设置时,进气筒120四周开设有和转筒310相适配的凹槽,转筒310位于凹槽内,转筒310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进气槽1210相适配的第二进气槽320,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转筒310,调节第一进气槽1210和第二进气槽320相对的部分的面积,便可调节进气量,当第一进气槽1210和第二进气槽320完全相对时,此时进气量最大,当转筒310完全挡住第一进气槽1210时,此时进气量接近于零。

该医用手动加压气泵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接头250通过软管等接到待充气器材上,转动旋钮240,使挡板232和第一通气槽2230位置对应,按压活塞杆140,筒体110内侧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皮碗150边缘扩张紧抵着筒体110的四周不让筒体110内空气跑出,继续按压活塞杆140,当压强足够顶起弧形底板231时,压缩空气经过第二通气槽233进入接头250,而拉动活塞杆140时,由于筒体110内压强较小,弧形底板231抵在弧形槽2220内,挡板232挡住第二通气槽233,空气不会回流,而外侧的空气会通过第一进气槽1210从皮碗150的四周挤入筒体110内,按压活塞杆140便可进行下一次的充气,转动旋钮240,使第二通气槽233和第一通气槽2230位置对应,接头250和筒体110连通,空气会从接头250处流回筒体110内,并通过第一进气槽1210流出,实现放气功能,此时拉动活塞杆140,筒体110内压强减小形成负压,空气从接头250处流向筒体110内,实现抽气功能,旋转转筒310,调节第一进气槽1210和第二进气槽320相对的部分的面积,便可调节第一进气槽1210的进气量,改善了现有的医用手动加压气泵大多仅具备有充气功能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进气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