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7670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0002]风扇作为一种通风和消暑降温设备已广泛使用,小到家庭排气风扇,大到工业使用的风扇,都是根据功率的大小来产生排气量的大小,所以达到的效果都不理想。
[0003]以风扇来产生压力的设备,因只是吸排气,也很难产生高压力,所以有必要对风扇进行改进。
[0004]传统风扇具有极强的吸气排气,但较快风速吹向人体又感觉难受,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而较慢风速又没感觉,不能达到消暑降温的效果。
[0005]家用风扇通过动力驱动转轴和扇叶转动,流体阻力产生的能耗也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家用风扇。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通过压力差来产生推动力来源的风扇;并通过压力差而不是风速,来产生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很好的消暑降温的效果。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0009]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供流体顺畅通过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的第二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0011]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风扇,包括扇叶和电机,所述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的第二通气口与外界相通;
[0013]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0014]所述电机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通。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传统风扇通过吸气排气来消暑降温,但高风速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较慢风速又没感觉的间题,本发明原创性提出一种消暑降温新方式:通过压力差而不是风速,来产生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很好的消暑降温的效果。
[0017]2、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风扇的机械能推动力存在能耗大,且转换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出:在风扇的扇叶壳体内设置有相通的内外两层流体通道,在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并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利用扇叶壳体迎风面和背风面与外层流体通道相通形成高速层,与内层流体通道之间流速不同而产生很大压力差,于是围绕扇叶周围形成压力差转移层,与周围流体的压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形成围绕其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区,而这一压力差可转变为推动力。通过改变流体压力的方向,将本来克服流体压力的能量转换为推动力来源,使扇叶壳体承受的压力大大减少,从而提高风扇转轴的转速,降低动力装置的机械能输出,从而提升风扇的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损耗,更好的为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0018]3、针对动力装置之所以为动力装置、就是能产生推动力这一最根本问题,从推动力来源这一最根本的核心问题着手,来提供一种能产生更大推动力的风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的扇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的扇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风扇的扇叶结构示意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1、扇叶;2、壳体;3、外层流体通道;4、内层流体通道;5、第一通气口 ;
[0026]6、第二通气口 ;7、扰流面;8、第三通气口 ;9、排气口 ;
[0027]10、转轴;11、螺旋形扰流面;12、导管;14、吸气口 ;
[0028]15、障碍物;16、高速流体层;17、压力差转移层;18、电机;
[0029]19、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1]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0032]1、通过压力差,而不是风速来产生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很好的消暑降温的效果。
[0033]2、在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内外层流体通道,利用内层低流速产生的高压力向外层高流速的低压力转移而形成的压力差,转变为推动风扇扇叶的主要动力来源,从而实现降低动力装置能耗的目的。
[0034]请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扇叶I,所述扇叶I的壳体2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3和内层流体通道4,所述壳体2、外层流体通道3和内层流体通道4由外向内依次排列设置;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通过多个的第一通气口 5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003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风扇的各扇叶I内设置有相通的内外两层流体通道,外层流体通道3通过第一通气口 5与外界相通,且在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来延长流体通过的路经,利用扇叶I壳体2迎风面和背风面与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而形成高速层,与中间的内层流体通道4之间流速不同,而产生很大由内向外方向的压力差,与周围流体向内的压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形成围绕各扇叶I壳体2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层17。其中:
[0036]a、内外两层流体通道之间流速相差多少,向外方向转移的压力差就是多少,使各扇叶I壳体2上承受的流体阻力减少多少,转变为多少推动力来源就是多少。
[0037]b、围绕各扇叶I壳体2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层17,与周围流体向内的压力相反而相互抵消多少压力,就转变为多少推动力来源。
[003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的整个迎风面或/和背风面上设有多个的所述第一通气口5与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
[0039]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多个的第三通气口 8与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口 5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三通气口 8的开口面积。
[004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沿所述扇叶I的长度方向布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通气P 5 ;
[0041]所述扇叶I的叶尖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口 5相通的排气口 9,所述排气口 9位于与所述扇叶I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0042]进一步的,沿所述扇叶I长度方向,远离风扇转轴10的前半部位置设有所述第一通气口 5 ;和/或沿所述扇叶I宽度方向,且与所述扇叶I转动方向同一侧面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一通气口 5。
[0043]由上述描述可知,流体从扇叶I迎风面的宽度方向绕到背风面从多个第一通气口5进入外层流体通道3内,经扇叶I壳体2长度方向到叶尖位置从排气口 9排出,于是在背风面长度方向与迎风面宽度方向之间因流体经过的路径不同,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通常扇叶I壳体2长度与宽度相差5倍左右,因此迎风面的慢流速与背风面的快流速产生5倍的压力差,而压力差就是推动力。
[0044]进一步的,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扰流装置围绕设置在所述中空管状结构的外壁,所述扰流装置为凹凸于表面的扰流面7或螺旋形扰流面11。
[0045]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能够更多延长流体经过外层通道内的路径。在风扇转轴10高速转动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为动力作用下,使设有扰流装置的外层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瞬间经过较长路径而加快流速,与内层流体通道4内低流速之间产生压力差。
[0046]进一步的,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导管12与所述壳体2上的第二通气口 6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三通气口 8与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口 5的开口面积分别大于第二通气口 6、第三通气口 8及导管12的开口面积。
[0047]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
[0048]—种风扇,包括扇叶I,所述扇叶I的壳体2内依次设有供流体顺畅通过的外层流体通道3和内层流体通道4,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通过多个的第一通气口 5与外界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多个的第二通气口 6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0049]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风扇的扇叶I转动时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