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025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具体涉及一种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流量2500m3/h、扬程400m、功率超过3500kw的单个泵机组是一个空白。目前普遍使用两台套泵机组并联使用,通过流量减半来满足工况要求。若采用单个泵机组来实现,由于流量和功率大,所以对机组稳定性、流道水力平稳过渡、轴向力径向力平衡、振动脉冲控制等的设计和制造要求更为苛刻,成为此类泵研发难以逾越的障碍。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输送大流量高扬程介质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保证机组水力过度平稳、拆卸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提出一种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首级叶轮、次级叶轮、轴承部件、泵体口环、吐出衬套、级间衬套、节流衬套、吸入衬套和密封部件,首级叶轮为双吸结构,次级叶轮为单吸结构,过渡流道位于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过渡流道的排出口上下两侧增设有离散式分液板,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的泵轴上设置有背部外表面为曲面的级间衬套,级间衬套的曲面处焊接有分液板。
[0005]所述首级叶轮的吸入口直径大于500mm。
[0006]所述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的直径大于700_,次级叶轮的直径大于首级叶轮直径,且两者的直径差大于50mm。
[0007]所述过渡流道为S型流道。
[0008]所述泵体口环、级间衬套、节流衬套、吸入衬套和吐出衬套均带有逆波型迷宫槽结构。
[0009]所述离散式分液板的设置位置分别位于过渡流道面积的1/4、1/2、3/4处。
[0010]所述泵盖采用中开式泵盖。
[0011]所述泵盖上沿水力扩散方向设置有筋板。
[0012]所述泵体上沿水力扩散方向设置有筋板。
[0013]所述轴承部件及密封部件与泵体采用止口配合。
[0014]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体现在:
1.首级叶轮采用双吸结构,入口口径大于500_,吸入室流道面积大,流道横截面宽,有利于保证叶轮的吸入能力,降低气蚀性能。次级叶轮采用单吸结构,次级叶轮直径比首级叶轮直径大50mm以上,保证过渡流道光滑过度,减小水力冲击。
[0015]2.采用水力冲击疏导方法来降低振动,具体体现为过渡流道排出口增设离散式分液板,衰减次级吸入水力的相互撞击,减小水力脉冲引起的机组振动。
[0016]3.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的泵轴上设置有背部外表面为曲面的级间衬套,级间衬套的曲面处焊接有分液板,有利于对次级叶轮的吸入流道水力冲击脉冲进行缓冲,保证次级叶轮吸入口获得良好稳定的吸入能力。本项技术是降低壳体振动的关键所在。
[0017]4.采用低速高扬程设计,叶轮直径高于?700mm,两级叶轮之间采用“S”扩散渐变形式新型过渡流道,即加高过渡流道径向尺寸,减小过渡流道轴向尺寸。
[0018]5.采用高效水力模型设计,口环、级间衬套、节流衬套、吸入衬套、吐出衬套采用逆波型迷宫槽结构,迷宫槽入口指向进流方向,可有效减少摩擦副之间沿程损失从而提高水力效率。
[0019]6.泵盖和泵体上沿水力扩散方向设置有加强筋板,有利于增加泵机组的刚度、加强机组稳定性;泵盖采用中开形式,进出口法兰设计于泵体上,在不拆卸系统管路的同时,即可实现泵体维护、检修及更换转子,简化泵的维护及维修流程。
[0020]7.轴承部件及密封部件与泵壳体连接使用止口配合,有利于降低泵拆装过程中机械密封损耗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泵盖及泵体筋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包括泵体4、泵盖5、泵轴2、首级叶轮9、次级叶轮12、轴承部件1、泵体口环8、吐出衬套18、级间衬套10、节流衬套13、吸入衬套6、驱动侧密封部件3、非驱动侧密封部件14及锁紧螺母7。首级叶轮9为双吸结构,次级叶轮12为单吸结构,过渡流道位于首级叶轮9和次级叶轮12之间,首级叶轮9和次级叶轮12之间的泵轴2上设置有背部外表面为曲面的级间衬套10,级间衬套10的曲面处焊接有分液板
Ilo
[0023]转子部件主要包括泵轴2、首级叶轮9、次级叶轮12等,转子部件置于泵体4中,拆除轴承部件1、非驱动侧密封部件14后,拆除泵盖5,转子部件即可整体吊出,便于进行安装拆卸。泵的吸入口位于首级叶轮侧,即驱动侧,排出口位于次级单吸叶轮侧,即非驱动侧。
[0024]如图2所示,过渡流道排出口上下两侧增设离散式分液板15,介质从首级叶轮9甩出后,经过过渡流道入口收集、混流、融合后经过对撞式拐点直接进入离散式分液板15进行分流、梳理,最后汇总至次级叶轮12的吸入口处。通过机械式分流建立介质水力脉冲缓冲区,保证机组稳定性。
[0025]如图3所示,级间衬套10背部外表面曲面过渡,介质经过过渡流道狭长排出段垂直下落后,通过曲面表面缓冲,逐渐减小水力冲击、减缓并稳定流速。通过焊接分液板11分流介质,保证次级叶轮12吸入口获得良好稳定的吸入能力,级间轴套16起到保护轴的作用。
[0026]如图4所示,泵体口环8、级间衬套10、节流衬套13、吸入衬套6、吐出衬套18均采用新型逆波型迷宫槽设计,迷宫槽入口指向进流方向。可有效减少摩擦副之间沿程损失从而提高水力效率,叶轮口环17、轴套19及锁紧螺母20对叶轮和泵轴2起到保护作用。
[0027]如图5所示,泵盖5上沿水力扩散方向设置左筋板21、上筋板22和右筋板23,泵体4上沿水力扩散方向左筋板24、上筋板25和右筋板26。筋板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泵机组刚度、加强机组稳定性。泵盖5采用中开形式,进出口法兰设计于泵体上,揭开泵盖5即可实现泵的维护、检修及更换转子,无需拆卸系统管路,简化了泵的维护及维修流程。
[0028]本发明适用于输送煤制油相关装置中的贫液、半贫液,低温甲醇洗装置中的贫甲醇、吸收塔进料等。具有运行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主权项】
1.一种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首级叶轮、次级叶轮、轴承部件、泵体口环、吐出衬套、级间衬套、节流衬套、吸入衬套和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首级叶轮为双吸结构,次级叶轮为单吸结构,过渡流道位于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过渡流道的排出口上下两侧增设有离散式分液板,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的泵轴上设置有背部外表面为曲面的级间衬套,级间衬套的曲面处焊接有分液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级叶轮的吸入口直径大于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的直径大于700mm,次级叶轮的直径大于首级叶轮直径,且两者的直径差大于50mm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流道为S型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口环、级间衬套、节流衬套、吸入衬套和吐出衬套均带有逆波型迷宫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式分液板的设置位置分别位于过渡流道面积的1/4、1/2、3/4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采用中开式泵盖。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上沿水力扩散方向设置有筋板。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沿水力扩散方向设置有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件及密封部件与泵体采用止口配合。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具体涉及一种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提出一种大功率轴向剖分双吸两级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首级叶轮、次级叶轮、轴承部件、口环、吐出衬套、级间衬套、节流衬套、吸入衬套和密封部件,首级叶轮为双吸结构,次级叶轮为单吸结构,过渡流道位于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过渡流道的排出口上下两侧增设有离散式分液板,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之间的泵轴上设置有背部外表面为曲面的级间衬套,级间衬套的曲面处焊接有分液板。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IPC分类】F04D1-06, F04D29-42, F04D29-22, F04D29-66, F04D29-043
【公开号】CN104791254
【申请号】CN201510191981
【发明人】王强, 邹冬林, 张化川, 葛爱香, 冷志强
【申请人】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