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55803阅读:来源:国知局
壁31 气孔32 凸柱33内围室330
间隙34 压缩室35 阀座41弹簧42
基板5 板手50 侧翼垣51嵌夹体511
容纳槽512 连接部52 环凹槽520圆筒柱53
凸环垣54 环槽55 密封环56储气座6
圆形顶部61 内室62 歧管63、64矩形嵌板641
穿孔65 扩增垣66 嵌夹体661容纳槽662
壁体67 泄气阀机构7阀栓71外端头711
底板712 挡垣713 颈段714阻塞环72
弹簧73 罩体8 壁体80侧翼垣81
嵌夹体811 容纳槽812 连接部82环凹槽820
圆筒柱83 凸环垣84 环槽85密封环86
凸肋87 底端缘871 穿孔88压力计9 软管90显示屏9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19]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其包括有一盒体1,于盒体I上设有一按押式的开关11、一透视窗口 12及一触压板13,该盒体I内部设有一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可将提供活塞体24运作的汽缸3及提供马达21固定的主架体20设计成一体成型的结构状态,主架体20可固定空气压缩机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含括有马达21、传动用途的小齿轮、大齿轮22、具有曲柄销23的重量旋转盘及散热用途的散热扇叶25等。藉由马达21驱动空气压缩机的动力机构而使活塞体24的活塞头可在汽缸3的压缩室35内进行往复式压缩动作,被压缩的空气可经由气孔32推移阀座41来进行压缩弹簧42,使被压缩的空气可进入储气座6内。储气座6上设有多个与储气座6相连通的歧管63、64(参考图2),歧管63可接一软管90 ;歧管64可设有一矩形嵌板641,其可让一压力计9快速地结合在歧管64上。本发明最主要结构特征乃是在紧邻汽缸3且直接是由汽缸3本体延设出一在内室62的直径至少相等于或大于汽缸3压缩室35直径的储气座6 (参考图4),该储气座6不必设置一用于装设泄气阀机构7的歧管,即可直接在储气座6上装设一泄气阀机构7,该泄气阀机构7的一端藏置于储气座6的内室62,另一端直接穿伸出壁体67夕卜,该显露出壁体67外的一端可受动于盒体I外端面处所设的触压板13,此种设计方式甚方便使用者操作。
[0020]储气座6在底部60与汽缸3的顶壁31相紧邻且形成一共享的中间壁30,于中间壁30上设有一气孔32,该气孔32可让汽缸3的压缩室35与储气座6的内室62相连通,前述气孔32周遭的中间壁30上设有多个相间隔呈圈状排列的凸柱33,凸柱33与凸柱33之间形成有间隙34(可参考图4),阀座41可被置放在前述多个相间隔呈圈状排列的凸柱33所共同围成的内围室330,一弹簧42可置放在阀座41上。储气座6的圆形顶部61向四周扩展一扩增垣66,其末端设有二相对应被反折的嵌夹体661,该嵌夹体661的向内侧与扩增垣66 二者间形成一容纳槽662 (可参考图3)。
[0021]请参考图3及图4,一泄气阀机构7,其包含有一阀栓71,该阀栓71 —端形成有一具有弹性的外端头711,另一端往外延伸有一底板712,在接近于底板712的阀栓71上复往外延伸一挡垣713,使底板712与挡垣713之间另形成一颈段714 ; —阻塞环72可套设于阀栓71的颈段714处。前述储气座6上设有一与储气座6的内室62相连通的穿孔65,其可让结合有阻塞环72的阀栓71由储气座6内室62穿置于穿孔65,且该阻塞环72抵于储气座6的穿孔65边缘的内壁,此种设计让阀栓71的一端头,于本文中即为底板712完全内藏于储气座6的内部,而另一端头,即本文中阀栓71的弹性外端头711可显露于储气座6的外面;一弹簧73,其可由显露于穿孔65外的阀栓71的外端头711套设并抵于储气座6外面的壁体67上,藉由弹簧73的弹张力可迫使阀栓71的外端头711往储气座6外侧的方向移动,此时阀栓71上的阻塞环72可完全紧密接触于前述储气座6的穿孔65边缘的内壁;该泄气阀机构7穿伸在储气座6的穿孔65并同时位在储气座6内室62及储气座6外部。
[0022]—盖体,其为一平面基板5,于基板5的二相对向往外直线延伸出侧翼垣51,其末端设有二相对应的L型嵌夹体511,该嵌夹体511的向内侧与侧翼垣51 二者间形成一容纳槽512,平面基板5往上设有一凸出呈放射状的板手50,其可供使用者施力旋转,而相对向的基板5下端形成有一往下延伸的圆形圈状连接部52,其外周边设有一环凹槽520,该环凹槽520套设一密封环56,且连接部52内里面的基板5在中心段往下延伸出一圆筒柱53,于圆筒柱53外围设有一凸环垣54,该凸环垣54与圆筒柱53之间形成有凹陷状环槽55 ;前述圆筒柱53恰可套入于前述套置于阀座41上方的弹簧42的另一端。
[0023]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盖体的连接部52可相对应置设于前述储气座6顶部61,藉由旋转盖体上的板手50使盖体的侧翼垣51可快速地进入并结合于前述储气座6的扩增垣66上所设的嵌夹体661中,即侧翼垣51容置于容纳槽662中,且同时盖体的侧翼垣51上所设的嵌夹体511中的容纳槽512亦可容置前述储气座6的扩增垣66,如此使盖体相当牢固结合于储气座6上,此盖体与储气座6可为活动式结合。前述压力计9 一端设有一对嵌夹体92,其可对应于歧管64所设的矩形嵌板641,使压力计9可快速结合在歧管64上,而前述盒体I的透视窗口 12是为供使用者察看压力计9而设的显示屏91。
[0024]在无外力施加下,亦即如图4所示前述泄气阀机构7尚未受到盒体I的触压板13推动的情况下,由于弹簧73的一端抵于储气座6的外壁上,弹簧73另一端抵于阀栓71的外端头711,藉由弹簧73的弹张力可迫使阀栓71的外端头711往储气座6外侧的方向移动,此时阀栓71上的阻塞环72可完全紧密接触于前述储气座6的穿孔65边缘的内壁,使被压缩的空气无法通过储气座6的穿孔65。而当按下触压板13使其推动阀栓71可如图5所示,该阀栓71因受力而向内室62移动,导致阻塞环72离开原本所阻塞接触的储气座6的穿孔65边缘的内壁,该穿孔65形成可流通的通路状态,此时过压空气则可由此穿孔65泄出至外界,不会损及待充气物品,前述盒体I的触压板13内侧的抵掣杆131可抵制于储气座6外壁。
[0025]当空气压缩机的活塞体24在汽缸3内(可参考图2进行往复式运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经由气孔32推移阀座41来进行压缩弹簧42,使被压缩的空气可再经由前述多个凸柱33彼此间的间隙34而进入储气座6的内室62内,如图5示,由于储气座6的内室62的直径大于汽缸3的压缩室35的直径,如此使活塞体24进行往复运动时所受到的压力可大为降低,且于按压泄气阀机构7时不会受到较大的压力。
[0026]本发明的另一不同实施例可于储气座6上不设有如同图2实施例的穿孔65,而是在一较大深度的盖体上设有一穿孔88 (可如图9所示),该盖体可为一筒状的罩体8,该罩体8在外圆周壁上往外水平延伸二相对向的侧翼垣81,其末端设有二相对应被反折的嵌夹体811,该嵌夹体811的向内侧与侧翼垣81 二者间形成一容纳槽812,罩体8下端形成有一往下延伸的圈状连接部82,其外周边设有一环凹槽820,该环凹槽820套设一密封环86,且罩体8内里面在中心段往下延伸出一圆筒柱83,于圆筒柱83外围设有一凸环垣84,该凸环垣84与圆筒柱83之间形成有凹陷状环槽85,于环槽85上延伸出相间隔排列的凸肋87,其末端具有一底端缘871 ;前述泄气阀机构7(相同于图3实施例)是穿伸在盖体的穿孔88并同时位在盖体内部及盖体的壁体80外(可参考图9),即是让前述结合有阻塞环72的阀栓71由盖体内部穿置于穿孔88,且该阻塞环72抵于盖体的穿孔88边缘的内壁,前述弹簧73可由显露于穿孔88外的阀栓71的外端头711套设并抵于盖体外面的壁体80上,藉由弹簧73的弹张力可迫使阀栓71的外端头711往盖体外侧的方向移动,此时阀栓71上的阻塞环72可完全紧密接触于前述盖体的穿孔88边缘的内壁,如图6至图10所示;前述穿伸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