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3648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级间水冷器一般采用弓型折流板来支撑热换管,且级间水冷器使用的冷却水一般为工业用水。
[0003]现有支撑结构的缺陷如下:1、流体在折流板作用下横过管束,其流动阻力较大,这样就造成动力消耗;2、流体经过折流板时,会形成许多死区,流体几乎滞留在该死区位置,从而导致传热面积没充分利用;3、由于冷却水为工业用水,那么就容易大面积结垢,这样也会降低热交换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欲克服现有水冷器采用折流板支撑换热管的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壳体(I)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对应端的法兰(2)固定,这两端的法兰(2)通过拉紧螺栓(3)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有换热管(4),这些换热管排列成栅格状,且这些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端法兰⑵上的孔中;所有的所述换热管⑷均穿过第一支撑圈(5)和第二支撑圈(6)的中心孔,该第一、二支撑圈沿换热管(4)的轴向交错设置,而这两种支撑圈的外径相等,与所述壳体(I)的内壁具有间隙;所有的第一、二支撑圈(5、6)通过轴向连接杆
(7)固定相连,该轴向连接杆的左端与对应端的法兰(2)螺纹连接,且轴向连接杆(7)的右端悬空;
[0006]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圈(5)上水平并排设置有一组第一折流杆(8),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圈(6)上竖直并排设置有一组第二折流杆(9),这些第一、二折流杆形成一个网状的栅格,该栅格对每根所述换热管(4)进行限位,从而让所有的换热管(4)支撑在所述第一、二支撑圈(5,6)上。
[0007]需要清洗时,先将拉紧螺栓(3)和螺钉拆下,以便将两端的法兰与壳体分开,最后移动左边的法兰,以便将换热管(4)、第一支撑圈(5)、第二支撑圈(6)和轴向连接杆(7)全部取下,进而进行清洗。
[0008]在上述结构中,当冷却液体通过折流杆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和卡曼旋祸效应,从而使流体对换热管(4)的管壁形成较强烈的冲刷,这样就不易在换热管(4)的管壁上大面积结垢,从而延长结垢的周期,同时也会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另外,基本不存在换热死区,从而充分利用了换热面积,大幅改善了换热效果,进而克服了传统结构因为采用折流板而带来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0009]为了便于固定,所述第一折流杆(8)与第一支撑圈(5)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折流杆
(9)与第二支撑圈(6)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一、二支撑圈(5、6)与轴向连接杆(7)焊接固定。
[0010]有益效果:当冷却液体通过折流杆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和卡曼旋涡效应,从而使流体对换热管的管壁形成较强烈的冲刷,这样就不易在换热管的管壁上大面积结垢,从而延长结垢的周期,同时也会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另外,基本不存在换热死区,从而充分利用了换热面积,大幅改善了换热效果,进而克服了传统结构因为采用折流板而带来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0013]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2、3所示,一种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主要由壳体1、法兰2、拉紧螺栓3、换热管4、第一支撑圈5、第二支撑圈6、轴向连接杆7、第一折流杆8和第二折流杆9构成。其中,所述壳体I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对应端的法兰2固定,这两端的法兰2通过拉紧螺栓3拉紧,本实用新型的其余结构与传统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0016]所述壳体I内设有换热管4,这些换热管排列成栅格状,且这些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端法兰2上的孔中;所有的换热管4均穿过第一支撑圈5和第二支撑圈6的中心孔,该第一支撑圈5和第二支撑圈6沿换热管4的轴向交错设置,而这两种支撑圈的外径相等,与所述壳体I的内壁具有间隙。所有的第一支撑圈5和第二支撑圈6通过轴向连接杆7固定相连,该轴向连接杆7的左端与对应端的法兰2螺纹连接,且轴向连接杆7的右端悬空。
[0017]如图1、2、3所示,每个第一支撑圈5上水平并排设置有一组第一折流杆8,每个第二支撑圈6上竖直并排设置有一组第二折流杆9,这些第一折流杆8和第二折流杆9形成一个网状的栅格,该栅格对每根所述换热管4进行限位,从而让所有的换热管4支撑在第一支撑圈5和第二支撑圈6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流杆8与第一支撑圈5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折流杆9与第二支撑圈6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一、二支撑圈5、6与轴向连接杆7焊接固定。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壳体(I)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对应端的法兰(2)固定,这两端的法兰(2)通过拉紧螺栓(3)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有换热管(4),这些换热管排列成栅格状,且这些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端法兰(2)上的孔中;所有的所述换热管(4)均穿过第一支撑圈(5)和第二支撑圈(6)的中心孔,该第一、二支撑圈沿换热管(4)的轴向交错设置,而这两种支撑圈的外径相等,与所述壳体(I)的内壁具有间隙;所有的第一、二支撑圈(5、6)通过轴向连接杆(7)固定相连,该轴向连接杆的左端与对应端的法兰(2)螺纹连接,且轴向连接杆(7)的右端悬空;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圈(5)上水平并排设置有一组第一折流杆(8),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圈(6)上竖直并排设置有一组第二折流杆(9),这些第一、二折流杆形成一个网状的栅格,该栅格对每根所述换热管(4)进行限位,从而让所有的换热管(4)支撑在所述第一、二支撑圈(5,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杆(8)与第一支撑圈(5)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折流杆(9)与第二支撑圈(6)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一、二支撑圈(5、6)与轴向连接杆(7)焊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体压缩机级间水冷器,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对应端的法兰固定,壳体内的换热管排列成栅格状;所有的换热管均穿过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的中心孔,第一、二支撑圈沿换热管的轴向交错设置;所有的第一、二支撑圈通过轴向连接杆固定相连;第一支撑圈上水平并排设置有第一折流杆,第二支撑圈上竖直并排设置有第二折流杆,这些第一、二折流杆形成一个对每根换热管进行限位的网状栅格。当冷却液体通过折流杆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和卡曼旋涡效应,从而使流体对换热管的管壁形成较强烈的冲刷,这样就不易在换热管的管壁上大面积结垢,从而延长结垢的周期;另外,基本不存在换热死区,从而充分利用了换热面积,大幅改善了换热效果。
【IPC分类】F04B39-06
【公开号】CN204344418
【申请号】CN201420795024
【发明人】刘全国, 石德勋, 吴小莉, 冉海平, 吴桐
【申请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