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0763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机3由壳体2的内周固定的定子5、偏心轴30的主轴31上固定的转子6组成。偏心轴30、由主轴31和副轴35以及其间具备的偏心部38组成。主轴31被具备螺旋油槽20b的主轴承20滑动支持,副轴35通过副轴承25进行滑动支持。偏心部38与活塞26的内径滑动旋转驱动。另外,螺旋油槽20b设计在主轴31中也可以。
[0063]通常,从气缸10的上面到壳体底部的空间容积部分是储存油的油池7。在压缩机稳定运行时的油面E(气缸10的中央)附近、在高速运行中,有时会低到油面D以下。而且,长时间停止后的启动时、以及除霜运行中,有时会从油面D降到油面C之间。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在这样的低油面防止油栗的性能降低。在此,如图1所示,选择最严酷的油面C进行说明。
[0064]图2表示在偏心轴30、以及其下端加压固定的具有吸油口 50a的旋转供油管50。偏心轴30在其轴中具备对副轴35的轴端孔35a开口的栗腔40、连接栗腔40的上端的纵孔31a、与其垂直相交,对主轴31的外径开口的2个横孔31b。
[0065]在主轴31和偏心部38之间具备的主轴油孔31c对栗腔40开孔。同样的,偏心轴油槽38c和副轴油槽35c分别具有对栗腔40开口的油孔。另外,替代副轴油槽35c在副轴承25的内径设计油槽也可以。
[0066]接下来,对偏心轴30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从轴端孔35a开始到栗腔40的内径中,压入固定图3所示的螺旋板45a。其后,将旋转供油管50压入固定在轴端孔35a中,这样偏心轴30的组装就完成了。另外,如图3所示,除了螺旋板45a以外,还有简单的平板45b、截面成型为S字形的S型板45c等设计。这些总称为旋转板。
[0067]图4具有在转子6的下端配置的负压力腔60的截面图、该X截面表示为Sect1nXo在转子6的下端具备的端环6a、具有内外连通的4个外周槽62。通过与端环6a —体成型的4的铆钉64,将端板61固定在端环6a的下部,这样转子组件9就完成了。
[0068]另外,作为外周槽62的替代设计,比如设置从端板61的外侧开始向负压力腔60开口的孔也可以。
[0069]接下来,将偏心轴30插入到主轴承20后,从主轴31的先端,将转子组件9压入固定或者热套固定。这时,主轴承20的外径的上端部分、通过端板61的中心孔进入负压力腔60中。以上的工序中,具备图4所示的负压力腔60的压缩机构4就完成了。另外,主轴31的横孔31b、和螺旋油槽20b的开口端20c在负压力腔60中开孔。主轴承20的外径和端板61的中心孔的间隙要尽量少,比如0.2mm以下
[0070]接下来,根据图1对偏心轴30配备的油栗作用进行说明。另外,箭头(一 >)表示油的流动,还有,箭头(-_>)表示气体的流动。由于压缩机的启动,转子6旋转的话,负压力腔60的外周开孔的4个外周槽62会旋转。因此,由于离心风扇的效果,负压力腔60的压力相对于壳体2的压力会下降,与负压力腔60连通的栗腔40的压力会下降。这时,油池7的压力与壳体2同压、所以负压力腔60的压力比油池7的油8的压力低。
[0071 ] 因此,油面C的油8从旋转的旋转供油管50的吸油口 50a开始流入到栗腔40中,其油面高度上升到油面D的附近或者比油面D高。该运行条件下,转子6的旋转速度为20rps、负压力腔60的压降大约为250Pa(0.0025Kgf/cm2)、油面至少大约上升25mm。另外,负压力腔60的压降由于壳体2中充满的冷媒压力或者密度而不同,压力或者密度高的压降大,油面上升效果增加。
[0072]同时、螺旋板45a将上升的油8几乎按同速度进行旋转,所以油8的外周沿着栗腔40的内壁面上升。因此,通过在最高位置的主轴油孔31c对螺旋油槽20b的供油是足够的。另外,这时螺旋板45a的作用通过以往的油栗得到过验证。
[0073]在螺旋油槽20b中流动的油8、润滑了主轴31和主轴承20的滑动面后,流出到负压力腔60中。其后,分流到4个外周槽62中,朝高温电机线圈5a的内侧飞散。油8被电机线圈5a加热,所以溶解在油8中的大部分冷媒(约10?20% )与油8开始分离,几乎只有油8朝着油池7落下。
[0074]另一方面,从栗腔40开始向副轴油槽35c和偏心轴油槽38c流动的油分别润滑副轴35和副轴承25的滑动面,偏心部38和活塞26的内径滑合面。润滑结束后的油8与朝主轴油孔31c流动的油8合流,流到螺旋油槽20b中。
[0075]另外,由于螺旋油槽20b的开口端20c对负压力腔60开口的效果,螺旋油槽20b的上端压力比下端压力低。因此,对螺旋油槽20b的供油量有增加。S卩,负压力腔60在最需要供油的螺旋油槽20b中发挥了最佳效果。
[0076]在此,从油池7流入栗腔40的油8、由于螺旋板45a的旋转被搅拌,所以溶解在油中的冷媒开始有气体产生。该冷媒气体通过纵孔31a和横孔31b流出到负压力腔60中,所以栗腔40的油8中混入了冷媒气体,可以规避润滑性下降的问题。
[0077]如上所述,负压力腔60在即使是油池7的油面低的场合,也可以由于负压,使栗腔40的油面上升。栗腔40和螺旋板45a、对上升的油面施加了离心力。本实用新型,由于这些叠加效果,可以使栗发挥高性能。
[0078]图5是家用空调中搭载的旋转式压缩机单体运行时,对其油栗性能方面,与以往机子的对比结果。以往的油栗设计是没有负压力腔60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如所述,是在以往的离心式油栗中并用负压力腔60的设计。
[0079]根据图1对横轴的油面(Oil Level)进行说明。油面A是油池7的最低面的壳体2的底面、油面B是旋转供油管50的吸油口 50a的位置、油面C是副轴承的最下端部、油面D和E分别在气缸10的下端面和中央面。另外,A和B的尺寸是3?5mm的范围。
[0080]纵轴(cc/10sec.)保留并收集了从负压力腔60的外周槽62出来的吐油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油量为从设置在壳体2的侧面的视窗目测的值。另一方面,没有负压力腔60的以往的结构的话,用同样的方法测从主轴承的螺旋油槽上端出来的吐油量。因此,目测的吐油量是油栗性能测试的替代手段。另外,上述吐油量用计测器进行量化测试比较困难。
[0081]数据20是以往的结构,表示偏心轴的旋转速度为20rps。同样60和90分别为60和90rps、这些数据用Λ表示。另一方的(20)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转速为20rps。(60)和
(90)同样是60和90rps。这些数据的值用〇表示。
[0082]根据图5、对以往结构和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基本差别进行说明。
[0083]①在低速运行的20rps中,以往的结构,在油面B时吐油量为0,油面C时只有少量的吐油。其量在lcc/ΙΟ秒以下。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油面为B、S卩,油面到达旋转供油管50的吸油孔口 50a时,大概可以观察到约2cc/10秒的吐油量可以观察到。
[0084]因此,可以判定本实用新型结构即使是在20rps,也可以形成偏心轴持续运行的润滑油膜。而且,该判定认为在20rps时,运转负荷(主要是压缩压力)小,所以对于油膜的形成有利。
[0085]②从中速到高速的60到90rps中、以往的结构的话油面B时吐油量为零,但油面在B、C之间的话,吐油量大约在2?2.5cc/10秒。不过,60rps油面C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的20rps时,与B面的吐油量相当。
[0086]③到油面D的话,以往结构为20?90rps的时候,吐油量有增加。以往结构中,20和60rps没有余量,但可以判定为能保证必要的吐油量。另一方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