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688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发生周期性振动,从而改变可变腔体的容积,当第一压电振子5a扩大第一可变腔体8a的容积时,入口阀7a被打开,外界空气吸入到第一可变腔体8a内,当压缩第一可变腔体Sb时,出口阀7c和出口阀7d被打开,第一可变腔体8a内被压缩的空气一部分压出至第二可变腔体8b内,一部分通过出口阀7d直接压出至栗外,当第二压电振子5b扩大第二可变腔体Sb时,第一可变腔体8a内空气进一步被吸入到第二可变腔体Sb内,当压缩第二可变腔体Sb时,出口阀7e被打开,第二可变腔体Sb内被进一步压缩的空气被压出栗外。所以,第一可变腔体8a对外界空气的吸力除了第一压电振子5a提供的吸力外,还间接来自第二压电振子5b提供的吸力,相当于提供了双重动力,因此更多外界空气被吸入第一可变腔体8a中,空气也因此获得了更多能量,同时,排出到第二可变腔体Sb中的空气除了第一压电振子5a提供的压力外,还来自第二压电振子5b提供的吸力,所以第一可变腔体8a内更多的空气排出到第二可变腔体Sb内,再经过第二压电振子5b提供的压力,第二可变腔体Sb内介质被排出到栗外,排出的空气由于经过了两次压缩,所以排出栗外的空气具有两倍的出气压力;第一可变腔体8a内没有排出到第二可变腔体8b内的空气则通过第一支座3上的出口阀7d排出栗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支座3上设有向栗外延伸出的排出管31,所述排出管31用于将出口阀7d和出口阀7e排出的空气汇集到一起并输送至栗外。所以本实施例的新型双腔压电栗不仅能提供更高的流量(实测流量可提高30%以上),还能提供接近双倍的压力。
[0025]结合图5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新型双腔压电栗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即在所述第一可变腔体8a内空气通过出口阀7c排出至第二可变腔体8b内的通道上设有一容纳腔9和一入口阀7b,容纳腔9由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相互围城,入口阀7b设置在第二支座4上,所述第一可变腔体8a从出口阀7c排出的空气先流入至容纳腔9内,然后通过入口阀7b进入第二可变腔体Sb内。第一压电振子5a将空气压出至容纳腔9中暂时得到保存,当第二压电振子5b提供吸力时,容纳腔9内的被压缩的空气才通过入口阀7b进入第二可变腔体Sb内,这样设计,相当于提供了二级驱动力,同时,可防止第一压电振子5a和第二压电振子5b不同步进行相应的动力驱动(即第一压电振子5a提供压力的同时第二压电振子5b提供吸力,第一压电振子5a提供吸力的同时第二压电振子5b提供压力)时,导致流量和压力有损耗,可以使流量和压力更大化,流量可提高50%左右,压力几乎翻倍。
[0026]如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架座3上未设置出口阀7d,即第一可变腔体8a内的空气不能直接排出栗外,只能通过第二可变腔体Sb排出栗外,这样设计,被排出的空气均经过二次压缩,所以使排出栗外的空气压力最大化,至少能提供双倍的空气流出压力,同时流量密度增大,且增设有容纳腔9和入口阀7b,实际流量也得到提高,流量亦可提高达35%以上。
[0027]上述三个实施例中,为了在图中清晰体现,将大多数入口阀和出口阀中心位置设置在同一剖面上,实际中并不完全在同一剖面上,根据尺寸等实际情况位置可以不同。
[0028]而且,上述实施例的新型双腔压电栗还可以由多个栗组合在一起,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组合栗,以获得更大的流量和/或压力。
[0029]上述各实施例的新型双腔压电气栗和组合栗由于流量和压力都得到提高,使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可以在更深更大的鱼缸里为鱼输送氧气等。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包括第一壳体(I)、与第一壳体(I)固定配合的第二壳体(2)、以及位于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栗芯组件,所述栗芯组件包括:第一支座(3)、与第一支座(3)相配合的第二支座(4)、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的第一弹性密封圈(6a)、安装在第二支座(4)上的第二弹性密封圈(6b)、边缘周围预压在第一弹性密封圈(6a)上并抵顶第一壳体(I)的第一压电振子(5a)、边缘周围预压在第二弹性密封圈(6b)上并抵顶第二壳体(2)的第二压电振子(5b);所述第一支座(3)与第一弹性密封圈(6a)、第一压电振子(5a)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Sa),所述第二支座(4)与第二弹性密封圈(6b)、第二压电振子(5b)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Sb); 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芯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的入口阀(7a)、出口阀(7c)及出口阀(7d),安装在第二支座(4)上的出口阀(7e);外界介质通过入口阀(7a)进入第一可变腔体(Sa)内,第一可变腔体(Sa)内介质通过出口阀(7c)排出至第二可变腔体(Sb)内、第一可变腔体(Sa)内介质通过出口阀(7d)排出栗外,所述第二可变腔体(Sb)内介质通过出口阀(7e)排出栗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腔体(Sa)内介质通过出口阀(7c)排出至第二可变腔体(Sb)内的通道上还设有容纳腔(9)及入口阀(7b),所述第一可变腔体(Sa)从出口阀(7c)排出的介质先流入至容纳腔(9)内,然后通过入口阀(7b)进入第二可变腔体(Sb)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6a)为双层密封圈,该双层密封圈包裹在第一压电振子(5a)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a)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第一支座(3)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第一壳体(I)。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6b)为双层密封圈,该双层密封圈包裹在第二压电振子(5b)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二压电振子(5b)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第二支座(4)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第二壳体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3)上设有向栗外延伸出的排出管(31),所述排出管(31)用于将出口阀(7d)和出口阀(7e)排出的介质输送至栗外。6.—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包括第一壳体(I)、与第一壳体(I)固定配合并与之形成栗腔(16)的第二壳体(2)、以及位于栗腔(16)内的栗芯组件,所述栗芯组件包括:第一支座(3)、与第一支座(3)相配合的第二支座(4)、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的第一弹性密封圈(6a)、安装在第二支座(4)上的第二弹性密封圈(6b)、边缘周围预压在第一弹性密封圈(6a)上并抵顶第一壳体(I)的第一压电振子(5a)、边缘周围预压在第二弹性密封圈(6b)上并抵顶第二壳体(2)的第二压电振子(5b);所述第一支座(3)与第一弹性密封圈(6a)、第一压电振子(5a)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Sa),所述第二支座(4)与第二弹性密封圈(6b)、第二压电振子(5b)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Sb); 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芯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的入口阀(7a)和出口阀(7c),安装在第二支座(4)上的入口阀(7b)和出口阀(7e);所述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之间形成有容纳腔(9),外界介质通过入口阀(7a)进入第一可变腔体(8a),第一可变腔体(8a)内介质通过出口阀(7c)排出至容纳腔(9)中,容纳腔(9)内介质通过入口阀(7b)进入第二可变腔体(Sb)内,所述第二可变腔体(Sb)内介质通过出口阀(7e)排出栗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6a)为双层密封圈,该双层密封圈包裹在第一压电振子(5a)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a)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第一支座(3)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第一壳体(I)。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6b)为双层密封圈,该双层密封圈包裹在第二压电振子(5b)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二压电振子(5b)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第二支座(4)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第二壳体⑵。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3)上设有向栗外延伸出的排出管(31),所述排出管(31)用于将出口阀(7d)和出口阀(7e)排出的介质输送至栗外。10.一种组合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栗至少由两个压电栗组成,所述压电栗至少有一个为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双腔压电栗。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双腔压电泵,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弹性密封圈、第二弹性密封圈、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的入口阀、出口阀,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的出口阀;第一支座与第一弹性密封圈、第一压电振子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第二支座与第二弹性密封圈、第二压电振子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外界介质通过入口阀进入第一可变腔体内,第一可变腔体内介质通过出口阀排出至第二可变腔体内、第一可变腔体内介质通过出口阀排出泵外,第二可变腔体内介质通过出口阀排出泵外。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双腔压电泵压力大,流量大、结构紧凑小巧,噪音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F04B53/10, F04B43/04, F04B23/06
【公开号】CN204877889
【申请号】CN201520609813
【发明人】胡军, 李天逊, 葛少龙, 徐天宇
【申请人】深圳市合一精密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