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938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放流体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系列的流体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止回阀的场合较多,要求能适合不同要求的止回阀,而止回阀的阀门板与流体入口处的密封程度较差,止回阀内部与阀门板的结合部不能密封,主要问题是工艺加工难度大,不便加工;止回阀的品种单一,适应性较差;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它主要包括阀体、阀门装置、检查装配口盖、密封圈,阀门装置主要包括连杆、连杆座、阀门板、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在阀体流体的入口端内壁,增设密封管,采取外插或内插方式与阀体连接;采取止回阀顺、逆旋转,与管道、三通结合及相同止回阀之间或不同止回阀之间组合构成新的止回阀。


图1为现有技术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带有外插式安装定位卡的密封管与阀体进水端以粘接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带有内插式安装定位卡的密封管与阀体进水端以螺纹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带有内插式安装的密封管与阀体进水端以粘接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带有内插式安装的定位卡密封管与阀体进水端以螺纹旋接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检查装配口盖用法兰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阀体进水端的接口采用法兰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将检查装配口盖、连杆座、密封管与阀体进水端为一体用法兰与阀体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1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2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3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4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6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7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5为图8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立管三通的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
图17为图9的阀体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8为图10的阀体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19为图11的阀体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0为图12的阀体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1为图14的阀体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2为图15的阀体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两个图2止回阀的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两个图4止回阀的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5为本发明两个图8止回阀的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6为本发明两个图18止回阀同一立管结合成为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7为本发明两个图19止回阀同一立管结合成为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两个图20止回阀同一立管结合成为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29为本发明两个图22止回阀同一立管结合成为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0为本发明两个图21止回阀同一立管结合成为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1为图1逆时针旋转90度,进液口朝上,阀门装置内腔增加空间,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2为图2逆时针旋转90度,进液口朝上,阀门装置内腔增加空间,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3为图3逆时针旋转90度,进液口朝上,阀门装置内腔增加空间,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4为图4逆时针旋转90度,进液口朝上,阀门装置内腔增加空间,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5为图8逆时针旋转90度,进液口朝上,阀门装置内腔增加空间,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6为图31阀板水平设置,其他作相应改变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7为图36增设密封管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8为图36固定连杆座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39为图38增设密封管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0为图31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
图41为图32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2为图33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3为图34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4为图36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5为图37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6为图39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7为图35的出水端与横管结合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8为图47与图8结合成为竖直、水平双进水水平出水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49为图15与图35,或图34等结合成为竖直、水平双进水竖直出水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0为图2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直线上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1为图3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直线上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2为图6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直线上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3为图8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直线上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4为图33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垂线上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5为图39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垂线上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6为图35的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垂线上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图57为图56法兰连接形式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剖面示意图;上述图中1—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阀体,2—检查装配口盖,3—阀门装置,4—连杆座,5—连杆,6—阀门板,7—密封圈,8—密封垫,9—密封管,10—定位卡,11—螺栓,12—定位销,13—螺栓,14—法兰座,15—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阀体,16—渗水管,17—渗漏网,18—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阀体,19—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阀体,20—阀门装置,21—连杆座,22—连杆,23—配重架,24—配重,25—检查装配口盖,26—阀门装置,27—连杆座,28—配重,29—配重架,30—连杆,31—检查装配口盖,32—阀门装置,33—连杆座,34—连杆,35—配重架,36—配重,37—阀门板,38—检查装配口盖,39—螺栓,40—螺栓,41—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阀体,42—竖直、水平双进水水平出水三通止回阀阀体,43—竖直、水平双进水竖直出水三通止回阀阀体,44—水平进水与出水管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的两通止回阀阀体,45—竖直进水与出水管中心线在同一垂直线的两通止回阀阀体,46—连接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是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1”,它主要包括阀体(1)、阀门装置(3)、检查装配口盖(2)、密封圈(7),阀门装置(3)主要包括连杆(5)、连杆座(4)、阀门板(6)、密封垫(8),用螺栓(11)将连杆座(4)固定在阀体(1)内。
参见图2,在阀1的基础上,在阀体(1)进水端内壁增加一密封管(9),密封管(9)一端面有一环形定位卡(10),另一端面与阀门板(6)接触面严密,在安装时,将密封管(9)外壁涂上胶,从进水端按设定位置向阀体(1)内插,打开检查装配口盖(2),将阀门装置(3)送入阀体(1)内,用螺栓(11)将连杆座(4)固定在阀体(1)内,成为带有外插式安装定位卡(10)的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粘接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2”。
实施例2参见图3,将连杆座(4)与密封管(9)结为一体,以螺纹形式与阀体(1)进水端口旋接,密封管(9)上设有定位卡(10),安装时是从检查装配口向进水端插内,用定位销(12)将密封管(9)与阀体(1)连接,与阀2相比,其阀体(1)、阀门板(6)、连杆(5)、连杆座(4)应作相应改变,成为带有内插式安装定位卡(10)的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螺纹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
实施例3参见图4,将连杆座(4)与密封管(9)结为一体,与阀体(1)进水端口粘接,密封管(9)上设有定位卡(10),与阀3相比,其阀体(1)、阀门板(6)、连杆(5)、连杆座(4)等基本相同,用粘接方式替代螺纹旋接方式,成为带有内插式安装的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粘接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4”。
实施例4参见图5,在阀3的基础上仅为螺纹旋接方式,其阀体(1)的进、出口端的端口与管道的连接为承插式,成为带有内插式安装的定位卡(10)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螺纹旋接方式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5”。
实施例5参见图6,在阀体(1)内部结构上与阀3相同,其阀体(1)进、出口端与阀5相同,其检查装配口盖(2)改为用螺栓(13)的法兰连接,成为检查装配口盖(2)用法兰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6”。
实施例6参见图7,在阀6的基础上,其阀体(1)的进、出口端有所改变,进水端设置有一法兰座(14),成为阀体(1)进水端的接口采用法兰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7”。
实施例7参见图8,将检查装配口盖(2)、连杆座(5)、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为一体,用螺栓(13)与阀体(1)连接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8”。
实施例8-14参见图9-15,在阀1、2、3、4、5、6、7、8的出水端,分别与一立管结合,构成阀体(15),成为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阀,分别简称为“阀9、阀10、阀11、阀12、阀13、阀14、阀15。”实施例15参见图16,在立管三通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渗水管(16),其管内进水端设置有阀门装置(3),其阀的进水口部设有渗漏网(17),成为立管三通的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16)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简称为“阀16”。
实施例16-21参见图17-22,在阀9、10、11、12、14、15的基础上,阀门装置的下部,分别设置一个水平的渗水管(16),其管内进水端设置阀门装置(3),其阀的进水口部设有渗漏网(17),成为阀体(15)下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渗水管(16)的水平进水立管三通止回阀,分别简称为“阀17、阀18、阀19、阀20、阀21、阀22。”实施例22-24参见图23-25,分别将两个阀2、阀4、阀8的出水端与同一立管组合,成为两个止回阀的出水端与立管结合成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分别简称为“阀23、阀24、阀25。”实施例25-29参见图26-30,分别将两个阀18、阀19、阀20、阀22、阀21的出水端与同一立管组合,成为两个止回阀同一立管结合成为水平进水立管四通止回阀,分别称为“阀26、阀27、阀28、阀29、阀30。”实施例30参见图31,将阀1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25)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22)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4),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1。”实施例31参见图32 ,将阀2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25)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22)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4),构成阀体(19),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2。”实施例32参见图33,将阀3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31)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30)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8),构成阀体(19),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3。”实施例33参见图34,将阀4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31)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30)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8),构成阀体(19),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4。”实施例34参见图35,将阀8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31)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30)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8),构成阀体(19),成为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5。”实施例35参见图36,在阀31的基础上,阀门板(37)水平设置,其阀门板(37)、连杆(34)、连杆座(33)、阀体(19)、检查装配口盖(38)、配重(36)等作相应改变,通过连接件用螺栓(39)将连杆座(33)与阀体(19)一侧壁体固接,成为阀板(37)水平设置,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6。”实施例36参见图37,在阀36的基础上增加密封管(9),成为增设密封管(37)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7。”实施例37参见图38,在阀36的基础上,用螺栓(40)将连杆座(33)固定在阀体(19)进水口端部与检查装配口之间的阀体(19)壁上,成为固定连杆座(40)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8。”实施例38参见图39,在阀38的基础上增加密封管(9),成为增设密封管(9)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39。”实施例39-46参见图40-47,分别在阀31、32、33、34、36、37、39、35的出水端与一横管结合,分别成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止回阀,简称为“阀40、阀41、阀42、阀43、阀44、阀45、阀46、阀47。”实施例47参见图48,将阀47与阀8结合,组合成为竖直、水平双进水水平出水止回阀,简称为“阀48。”实施例48参见图49,将阀35与阀15结合,组合成为竖直、水平双进水水平出水止回阀,简称为“阀49。”实施例49-52参见图50-53,分别将阀2、3、6、8的进、出口中心线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成为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直线上的水平进水两通止回阀,分别简称为“阀50、阀51、阀52、阀53。”实施例53-55参见图54-56,分别将阀33、39、35的进、出口中心线改在同一垂直直线上,成为进、出口的中心线为同一垂线上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分别简称为“阀54、阀55、阀56。”实施例56参见图57,在阀56的基础上,在进水端加一连接管,使之成为用法兰连接形式的竖直进水两通止回阀,简称为“阀57”。
实施例57-67将阀1-8,阀50-53顺时针旋转90度,在其进水口增设格栅,使进水方向从下往上升,成为水泵吸水底阀,简称为“阀58、阀59、阀60、阀61、阀62、阀63、阀64、阀65、阀66、阀67、阀68。”本发明的主要用途是1、阀1-8,阀31-39,阀54-57,既适用于排除污水(它属于重力无压流体),也适用于给水、油、气体等有压流体。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需将其材料、强度、接头等作相应的改变;2、阀50-53,只适用于给水、油、气体等有压流体;3、阀9-30、阀40-49主要适用于建筑排水(排除污水),其中阀9-15、阀40-47为水平进水立管三通型,阀40-47为竖直进水横管三通型,阀16为带渗漏管(16)的三通,三通用于接卫生间内的横支管或像阀40-47那样的带止回阀的横管,渗漏管(16)用于排除同层排水中卫生间内的地面渗漏水及卫生设备的渗漏水,现有的管件无此功能,接两个三通又位置不够。卫生间面层下的地面渗漏水及卫生设备的渗漏水又应该排除,阀17-22、阀26-30均为考虑了这种功能的排水止回阀;4、阀1-8用于排水时,只能水平安装止回,还适用于集中排烟类建筑的厨房抽油烟的止回;5、阀1-8、阀50-53用于水、油、气体等有压流体时,可以水平安装止回,也可以由下而上竖直安装止回,其阻力小,止回效果可靠;6、阀31-39、阀54-57既适用于排水(排除污水),也适用于给水、油、气体等有压流体,还适用于粉尘。使用时只允许流体由上而下竖直安装止回。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其材料、强度、接头等作相应的改变;7、阀16-22、阀26-30能解决住宅建筑同层排水不漏水的问题;8、阀1-8、阀31-39、阀54-57阻力小、开启压力小、对流体要求不苛刻、关闭严、止回效果好。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解决了止回阀品种单一、密封性能差、适用范围受限制的问题,有效地为流体的止回提供了阻力小、开启压力小、对流体要求不苛刻、关闭严、止回效果好的流体止回阀。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止回阀,阀1它主要包括阀体(1)、阀门装置(3)、检查装配口盖(2)、密封圈(7),阀门装置(3)主要包括连杆(5)、连杆座(4)、阀门板(6)、密封垫(8),其特征在于在阀体(1)流体的入口端内壁,增设密封管(9),采取外插或内插方式与阀体(1)连接。
2.一种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采取止回阀顺、逆旋转,与管道、三通结合及相同止回阀或不同止回阀之组合方式构成新的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1的基础上,在阀体(1)进水端内壁增加一密封管(9),密封管(9)一端面有一环形定位卡(10),另一端面与阀门板(6)接触面严密,在安装时,将密封管(9)外壁涂上胶,从进水端按设定位置向阀体(1)内插,打开检查装配口盖(2),将阀门装置(3)送入阀体(1)内,用螺栓(11)将连杆座(4)固定在阀体(1)内,成为带有外插式安装定位卡(10)的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粘接方式连接的阀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将连杆座(4)与密封管(9)结为一体,以螺纹形式与阀体(1)进水端口旋接,密封管(9)上设有定位卡(10),安装时是从检查装配口向进水端插内,用定位销(12)将密封管(9)与阀体(1)连接,与阀2相比,其阀体(1)、阀门板(6)、连杆(5)、连杆座(4)应作相应改变,成为带有内插式安装定位卡(10)的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螺纹方式连接的阀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将连杆座(4)与密封管(9)结为一体,与阀体(1)进水端口粘接,密封管(9)上设有定位卡(10),与阀3相比,其阀体(1)、阀门板(6)、连杆(5)、连杆座(4)等基本相同,用粘接方式替代螺纹旋接方式,成为带有内插式安装的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粘接方式连接的阀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3的基础上仅为螺纹旋接方式,其阀体(1)的进、出口端的端口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为承插式,成为带有内插式安装的定位卡(10)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以螺纹旋接方式连接的阀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6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体(1)内部结构上与阀3相同,其阀体(1)进、出口端与阀5相同,其检查装配口盖(2)改为用螺栓(13)的法兰连接,成为检查装配口盖(2)用法兰连接的阀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6的基础上,其阀体(1)的进、出口端有所改变,进水端设置有一法兰座(14),成为阀体(1)进水端的接口采用法兰连接的阀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将检查装配口盖(2)、连杆座(5)、密封管(9)与阀体(1)进水端为一体,用螺栓(13)与阀体(1)连接的阀8。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1、2、3、4、5、6、7、8的出水端,分别与一立管结合,构成阀体(15),分别成为阀9、阀10、阀11、阀12、阀13、阀14、阀15。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立管三通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渗水管(16),其管内进水端设置有阀门装置(3),其阀的进水口部设有渗漏网(17),成为阀16。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10或11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9、10、11、12、14、15的基础上,阀门装置的下部,分别设置一个水平的渗水管(16),其管内进水端设置阀门装置(3),其阀的进水口部设有渗漏网(17),分别成为阀17、阀18、阀19、阀20、阀21、阀22。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或9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两个阀2、阀4、阀8的出水端与同一立管组合,分别成为阀23、阀24、阀25。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两个阀18、阀19、阀20、阀22、阀21的出水端与同一立管组合,分别成为阀26、阀27、阀28、阀29、阀30。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阀1、阀2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25)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22)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4),分别成为阀31、阀32。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或9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阀3、阀4、阀8逆时针旋转90度,使其进液口朝上,在旋转后的基础上,将检查装配口盖(31)内腔增加空间,将连杆(30)的端部按一定角度延伸并配重(28),构成阀体(19),分别成为阀33、阀体34、阀35。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31的基础上,阀门板(37)水平设置,其阀门板(37)、连杆(34)、连杆座(33)、阀体(19)、检查装配口盖(38)、配重(36)等作相应改变,通过连接件用螺栓(39)将连杆座(33)与阀体(19)一侧壁体固接,成为阀36。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7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36的基础上增加密封管(9),成为阀37。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在阀36、阀37的基础上,用螺栓(40)将连杆座(33)固定在阀体(19)进水口端部与检查装配口之间的阀体(19)壁上,分别成为阀38、阀39。
20.根据权利要求2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在阀31、32、33、34、36、37、39、35的出水端与一横管结合,分别成为阀40、阀41、阀42、阀43、阀44、阀45、阀46、阀47。
21.根据权利要求2或20或9或16或10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阀47与阀8、阀35与阀15结合,分别组合成为阀48、阀49。
2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7或9或16或19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阀2、3、6、8和阀33、阀39、阀35的进、出口中心线改在同一水平直线和同一垂线上,分别成为阀50、阀51、阀52、阀53和阀54、阀55、阀56。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2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阀56的基础上,在进水端加一连接管(46),使之成为用法兰连接形式的阀57。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22所述的流体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分别将阀1-8,阀50-53顺时针旋转90度,在其进水口增设格栅,使进水方向从下往上升,成为水泵吸水底阀—即阀58、阀59、阀60、阀61、阀62、阀63、阀64、阀65、阀66、阀67、阀6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放流体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系列的流体止回阀。它主要包括阀体(1)、阀门装置(3)、检查装配口盖(2)、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在阀体(1)流体的入口端内壁,增设密封管(9),采取外插或内插方式与阀体(1)连接。止回阀的顺、逆旋转,与管道、三通结合及相同止回阀或不同止回阀之组合构成新的止回阀。本发明解决了止回阀品种单一、密封性能差、适用范围受限制的问题,有效地为流体的止回提供了阻力小、开启压力小、对流体要求不苛刻、关闭严、止回效果好的流体止回阀。
文档编号F16K15/02GK1409040SQ0112863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尹玉兰, 陈水仙, 郑建国 申请人:尹玉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