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闭止回阀用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6033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闭止回阀用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缸,特别是涉及一种两腔缓闭止回阀用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闭止回阀用液压缸,它主要由护罩、下导套、底缸盖、阀芯、内缸筒、缸筒、铰轴、上导套、上缸盖、挡圈和螺栓组成缸筒缓冲腔部件;而由下轴、锁环、活塞、单向阀、复合密封圈和上轴组成缓冲活塞杆部件;上轴穿过上导套的轴孔,其上端伸出缸筒缓冲腔之外,上轴的下端轴台外径与活塞的内径固装成一体,活塞的外径上开出的两个环槽中安装两个复合密封圈,并用锁环锁紧,另在活塞的A腔一侧端面上的孔内装有数个单向阀,将下轴穿过下导套的轴孔并通过螺纹联接上轴,组成缓冲活塞杆部件;活塞在内缸筒的内径之中,将缸筒缓冲腔分隔为高压缸腔A腔和低压缸腔B腔,且B腔内径大于A腔内径;A腔中的油液通过底缸盖内端面上的油孔与底缸盖外径上的油孔相通,并在其外径的孔中装有阀芯,内缸筒的外径上开有数道油槽与底缸盖上的油槽相连通,组成可控油液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缸筒缓冲腔内,由上轴的下端轴台外径与活塞的内径固装成一体,并在活塞的外径上的两个环槽中,安装两个复合密封圈,并用锁环锁紧,活塞在内缸筒的内径中,将缸筒缓冲腔分为高压缸腔A腔和低压缸腔B腔。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三油腔变为A、B两油腔,并减少了一道密封副,它不仅降低缸筒及活塞的加工精度,减少了加工工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在活塞的外径设置两道特制的复合密封圈,典型的双出杆双腔结构实现了活塞由B腔冲撞式进入A腔的过程,同时它具有独特的密封性能,提高了缓冲液压缸的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另外,通过阀芯调控A腔回油量的大小,减小了缓冲液压缸的启动阻力,可使液压缸的启动拉力小,并快速启动,或反向运动时,使缓冲压力上升,导致活塞减速缓冲制动。
当缓冲活塞杆向A腔正向运动,在启动时,通过阀芯调控A腔回油量的大小,推动活塞杆快速向A腔运动,实现了活塞由B腔冲撞式进入A腔的过程。反之,当活塞杆向B腔反向运动进入缓冲区时,单向阀17打开,油液经缓冲调节,使缓冲压力上升,活塞杆减速制动。
权利要求1.一种缓闭止回阀用液压缸,它主要由护罩、下导套、底缸盖、阀芯、内缸筒、缸筒、铰轴、上导套、上缸盖、挡圈和螺栓组成缸筒缓冲腔部件;而由下轴、锁环、活塞、单向阀、复合密封圈和上轴组成缓冲活塞杆部件;其特征是上轴(11)穿过上导套(9)的轴孔,其上端伸出缸筒缓冲腔之外,上轴(11)的下端轴台外径与活塞(16)的内径固装成一体,活塞(16)的外径上开出的两个环槽中安装两个复合密封圈(18),并用锁环(5)锁紧,另在活塞(16)的A腔一侧端面上的孔内装有数个单向阀(17),将下轴(1)穿过下导套(13)的轴孔并通过螺纹联接上轴(11),组成缓冲活塞杆部件;活塞(16)在内缸筒(4)的内径之中,将缸筒缓冲腔分隔为高压缸腔A腔和低压缸腔B腔,且B腔内径大于A腔内径;A腔中的油液通过底缸盖(14)内端面上的油孔与底缸盖(14)外径上的油孔相通,并在其外径的孔中装有阀芯(15),内缸筒(4)的外径上开有数道油槽与底缸盖(14)上的油槽相连通,组成可控油液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闭止回阀用液压缸,在缸筒缓冲腔内,由上轴的下端轴台外径与活塞的内径固装成一体,并在活塞的外径上安装两个复合密封圈,活塞在内缸筒的内径中,将缸筒缓冲腔分为A腔和B腔,并减少了一道密封副,通过特制的复合密封圈,实现了活塞由B腔冲撞式进入A腔,它不仅降低了缸筒及活塞的加工精度,降低了成本,同时,两道特制的复合密封圈,还具有独特的密封性能,增加了工作的可靠性,另外,通过阀芯控制A腔回油量的大小,能使液压缸的启动拉力小,可正向快速启动,或反向减速缓冲制动。
文档编号F16J10/02GK2588130SQ0229342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4日
发明者霍克强, 薛朋俊, 王秀明 申请人:天津塘沽瓦特斯阀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