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飞轮棘爪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763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飞轮棘爪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轮棘爪组的卡掣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飞轮棘爪组。
背景技术
如图1A、图1B所示,现有用于自行车或健身车等运动器材的飞轮棘爪组的结构,主要包括一轮座10上设有一棘爪组,该辣爪组在轮座10上形成有三个等距的齿槽11,且轮座10外缘形成有一道跨越各齿槽11的环槽100,这样可在各齿槽11分别设置具有嵌槽120的棘块12,并利用一束设在环槽100与棘块12嵌槽120的束环13将各棘块12分别束设在对应齿槽11内,而轮座10上利用轮盖19套设有一齿盘15,该齿盘15内缘形成有一道与棘块12对应的系列棘齿16,供齿盘15利用棘齿16相对轮座10的棘块12进行咬合或空转,且齿盘15与轮座10及轮盖19间分别夹设有珠碗组17、18,以保持其转动的顺畅性。
上述现有的飞轮棘爪组结构,主要是当齿盘15受力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可让各棘块12与棘齿16顶缘间形成间隙,这时各棘块12可受束环13作用在嵌槽120顶缘A点的力量而端部向上翘起,使棘块12卡掣齿盘15的棘齿16,齿盘15可带动轮座10;反之,当齿盘15受力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棘块12恰可受棘齿16渐缩的影响而向下埋入齿槽11内,让齿盘15与轮座10间形成空转;然而,现有飞轮棘爪组仅设有三个棘块12,在带动齿盘15时力量不够,常会因此而损坏,但其又不适合直接增加棘块12的数目;如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由于受三点一圆原理的影响,当束环13仅控制三个棘块12动作时,不论其中任何一个棘块12的A点高于或低于束环13的内缘,束环13均会主动调节使其呈同时接触状态(如图2A及图3A所示),使束环13可以同步控制所有棘块卡掣齿盘15;然而,当棘爪组的棘块12多于三个的时候(这里以四个为例),则如图2B及图3B所示,由于束环13无法确保其可同时接触所有的棘块12,从而造成束环13内缘与棘块12间产生间隙X、Y,进而让束环13无法同步控制所有束环12,因此会有部分棘块12无法完全卡掣齿盘15,导致施力不均的现象。
另,由于为延长束环13的使用寿命,一般束环13均需进行热处理,从而造成束环13无法形成真正的圆形,如图4A、图4B所示,设计三个棘块12可以自动调节这样的误差,反之,当棘块12设计在三个以上时,将会造成束环13内缘与棘块12A点间出现间隙Z的状况,无法同步卡掣齿盘15的棘齿16,进而导致其易损坏及动作不确实的问题。
再者,其在由空转变换成咬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当齿盘15相对轮座10空转半格棘齿16宽度的距离时,如齿盘15此时欲反转与轮座10形成咬合状,齿盘15必需先经过半格棘齿16宽度的空转才能顺利咬合,且当齿盘15相对轮座10空转超过四分之三格的棘齿16宽度时,则齿盘15必需回转四分之三格棘齿16的宽度才能顺利咬合;由于回转的行程较长,因此其产生的冲力也比较大,容易造成棘块12或棘齿16的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且反应及起步动作均比较慢,因此使用时,会有传动力量传输失真的现象,使踩踏的真实感觉较差。
经由上述说明,现有飞轮棘爪组不论在提高带动的力量或是缩短空转的距离上,均有增加棘块的需求,然而一旦直接增加棘块的设置,就会出现上述图2B、图3B及图4B所示的状况,反而造成轮座10无法确实控制齿盘15的现象,因此现有飞轮棘爪扭确实存有诸多未臻完善的地方,实在有必要针对现有飞轮棘爪组结构做进一步的改进。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根据多年从事此类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经脸,针对上述现有飞轮棘爪组所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终于成功的设计出一种可提高带动力量的飞轮棘爪组的改进结构,以增强其确动性,且可缩短空转回转的行程。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飞轮棘爪组,由于轮座上设置两组相互错开的棘块组,且配合棘块组可形成不同夹角的设计,使齿盘驱动时,除可大幅度提高动作力量,增进确动性外,也可进一步减少空转的行程,有效延长飞轮辣爪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包括一轮座上设有由棘块组成的棘块组,并套设有一齿盘,齿盘内缘设有一道与棘块组对应的系列棘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块组是在轮座与齿盘对应的外缘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分别包括三个等角度间距设置的齿槽,且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呈错开状设置,轮座外缘设有两道分别跨越第一齿槽、第二齿槽中段的第一环槽、第二环槽;轮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棘块组、第二棘块组的棘块,且各棘块中段分别设有一嵌槽,各棘块的嵌槽分别与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对应,通过第一束环、第二束环使第一棘块组、第二棘块组的棘块分别环设在轮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内,由此组装构成力量大且能够提高确动性的飞轮棘爪组。
前述的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中轮座上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两者约三分之一的齿槽宽度相互交错,以缩减结构空间。
前述的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中轮座上第二齿槽位于两相邻的第一齿槽中间,第一齿槽、第二齿槽的各齿槽呈等角间距设置。
前述的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中轮座上的各第二齿槽位于两相邻的第一齿槽中间偏移二分之一棘齿宽度的位置,相邻的第一棘块组、第二棘块组的棘块形成不同的夹角,以缩短齿盘回转的行程。


图1A为现有飞轮棘爪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飞轮棘爪组的平面动作示意图,说明设计三个棘块时棘块动作点低于束环内径的状态。
图2B为现有飞轮棘爪组的平面动作示意图,说明设计四个棘块时棘块动作点低于束环内径的状态。
图3A为现有飞轮棘爪组的另一平面动作示意图,说明设计三个棘块时棘块动作点高于束环内径的状态。
图3B为现有飞轮辣爪组的另一个面动作示意图,说明设计四个棘块时棘块动作点高于束环内径的状态。
图4A为现有飞轮棘爪组的又一平面动作示意图,进一步说明设计三个棘块且束环为非正圆形时的动作状态。
图4B为现有飞轮棘爪组的又一平面动作示意图,进一步说明设计四个棘块且束环为非正圆形时的动作状态。
图5A为本实用新型飞轮棘爪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的式样及其对应位置关系。
图5B为图5A所示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图5A所示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飞轮棘爪组的平面动作示意图,其揭示飞轮棘爪组实际操作状态及其各组件的相对关系。
图7A为本实用新型飞纶棘爪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图7A所示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飞轮棘爪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轮座、100环槽、11齿槽、12棘块、120嵌槽、13束环、15齿盘、16棘齿、17珠碗组、18珠碗组、19轮盖、50轮座、51第一齿槽、52第一环槽、55第二齿槽、56第二环槽、60第一棘块组、61棘块、62嵌槽、63第一束环、65第二棘块组、66棘块、67嵌槽、68第二束环、70齿盘、75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在一轮座50上设有棘块组轮座50外缘与棘块组对应处套设有一内缘形成系列棘齿75的齿盘70,而轮座50可利用棘块组在啮合棘齿75后使齿盘70动作,供轮座50相对咬合齿盘70,或与齿盘70呈空转状,以上所述的飞轮棘爪组及动作原理与现有产品相同,且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故不再赘述。
参阅图5A、图5B、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结构是,棘块组主要在轮座50与齿盘70对应的外缘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齿槽51与第二齿槽55,其中,第一齿槽51、第二齿槽55分别由三个呈等角间距设置的齿槽构成,且第一齿槽51、第二齿槽55呈错开状设置,两者仅约有三分之一的齿槽宽度相互交错,且各第二齿槽55恰好位于两相邻第一齿槽51的中间,而使第一齿槽51、第二齿槽55的各齿槽呈等角设置(60度角);又,轮座50外缘形成有两道分别跨越第一齿槽、第二齿槽中段的第一环槽52、第二环槽56,轮座50的第一齿槽51、第二齿槽55内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分别由三个棘块61、66所构成,且各棘瑰61、66中段分别形成有一嵌槽62、67,当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的棘块61、66分别设在轮座50的第一、第二齿槽51、55时,各棘块61、66的嵌槽62、67可分别与第一、第二环槽52、57对应,而可分别利用第一束环63、第二束环68将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的棘块61、66分别环设在轮座50的第一、第二齿槽51、55内;这样,使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可分别环设在轮座50上,并可将内缘具有棘齿75的齿盘70套设在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上,进一步让齿盘70可通过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带动轮座50,从而组状构成力量大,且能提高确动性的飞轮棘爪组。
参阅图5A、图5B、图5C、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在实际使用时,当飞轮棘爪组的齿盘70需要带动轮座50时,仅需使齿盘70逆时针转动,这样,轮座50上的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的各棘块61、66均可受第一、第二束环63、68收缩的作用力影响,让各棘块61、66端部自动向上翘起,使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可同步卡掣齿盘70,如此即可让齿盘70带动轮座50,而由于其通过具有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的棘块61、66进行驱动,因此其可大幅度的提高带动的力量,同时动作极为确实,进一步而言,由于其带动力量能够由更多的棘块61、66均分承受,因此可减少损坏状况的发生,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7A、图7B、图7C、图8所示,其中轮座50上的各第二齿槽55位于两相邻的第一齿槽51中间再向前或向后二分之一棘齿75宽的位置,而让相邻第一、第二棘块组60、65的棘块61、66形成不同的夹角,这样,当齿盘70空转后需要回转时,其中第一棘块组60的棘块61与棘齿75相互咬合时,另外第二棘块组65的棘块66恰与棘齿75呈一半咬合状,反之,当第一棘块组60的棘块61与棘齿75形成一半咬合时,则第二棘块组65的棘块66恰可咬合棘齿75,完全无需经过回转的行程。
通过上述的设计结构,本实用新型齿盘70与轮座50相对的回转行程缩短为半格棘齿70的范围内,其可产生的冲击力较小,故可保护棘齿75、棘块61和66不受冲击力影响而损坏,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再者,因回转行程短,因此其反应的速度快,起步反应也较快,同时踩踏时传动力量的传输不失真。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为一创意极佳的设计,实用效果较佳,且在本技术领域中未见有相同或近似产品公开使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包括一轮座上设有由棘块组成的棘块组,并套设有一齿盘,齿盘内缘设有一道与棘块组对应的系列棘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块组是在轮座与齿盘对应的外缘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分别包括三个等角度间距设置的齿槽,且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呈错开状设置,轮座外缘设有两道分别跨越第一齿槽、第二齿槽中段的第一环槽、第二环槽;轮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棘块组、第二棘块组的棘块,且各棘块中段分别设有一嵌槽,各棘块的嵌槽分别与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对应,通过第一束环、第二束环使第一棘块组、第二棘块组的棘块分别环设在轮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上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两者约三分之一的齿槽宽度相互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上第二齿槽位于两相邻的第一齿槽中间,第一齿槽、第二齿槽的各齿槽呈等角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上的各第二齿槽位于两相邻的第一齿槽中间偏移二分之一棘齿宽度的位置,相邻的第一棘块组、第二棘块组的棘块形成不同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飞轮棘爪组,包括轮座上设有由棘块组成的棘块组,并套设齿盘,齿盘内缘设与棘块组对应的棘齿,棘块组是在轮座与齿盘对应的外缘上设有第一、第二齿槽,第一、第二齿槽包括三个等角度间距设置的齿槽,第一与第二齿槽呈错开状设置,轮座外缘设两道分别跨越第二齿槽中段的第一、第二环槽;轮座的第一、第二齿槽内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棘块组的棘块,且各棘块中段分别设嵌槽,各棘块嵌槽与第一、第二环槽对应,通过第一、第二束环使第一、第二棘块组的棘块分别环设在轮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内,齿盘驱动时,可大幅度提高动作力量,增进确动性,也可减少空转的行程,有效延长飞轮辣爪组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D41/24GK2649864SQ0325801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8日
发明者侯天旺 申请人:吴裕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