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072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排放渗漏液体的气体注入装置,其可应用于吸入式(负压式)气体注入装置或正压式气体注入装置,以防止排气通道的液体逆流,并且使得气体注入装置内逆流液体排出。
背景技术
将诸如臭氧(ozone)、氧气(oxygen)、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及氯气(chlorine)等气体,通过一气体注入装置,诸如负压吸入式文氏管(Venturi tube)或正压注入式散气盘(diffuser)等,导入液体中时,这些注入装置必须装设止回阀(check valve)以防止逆流。一般常规止回阀的形式常见有弹簧平衡气体压力式及逆向水压平面闭合机械开关式。前者对压力变化极为敏感且有阻止流体穿过的缺点,并常常因弹簧及压力变异而失灵;后者则常常因机械制造及结构的不良而失灵。此外,由止回阀结构所渗漏的逆流液体,将会逐渐累积于气体注入装置内而无法顺利排出,影响气体注入装置的正常使用。
有鉴于此,有效防止排气通道的液体逆流及提供注入装置内逆流液体的排出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排放渗漏液体的气体注入装置,其可将气体顺向导入一液体装置中,通过所述注入装置下方的液体排放通道及所述通道中特殊止回阀的设置,可将渗漏到其中的液体有效地排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具有一腔室、一进气管道、一排气管道和一液体排放管道。进气管道与排气管道均位于气体注入装置的上方,而液体排放管道位于所述装置的下方,并在向上沿伸入所述装置的腔室内后,向下弯折。排气管道及液体排放管道各具有一止回阀,止回阀包含一可移动的塞阻件,当塞阻件移动到一止回阀的一开口时,塞阻件的塞阻面与止回阀一端的内表面接触贴合,以达到封闭的作用,当塞阻件移动到止回阀的另一端,通过塞阻件上的复数个流通道,而可使流体经过。
当本发明的气体注入装置为负压吸入式气体注入装置时,腔室的压力为负压,且排气管道及液体排放管道的止回阀的设置是由塞阻件向下以封闭止回阀。气体自进气通道进入后,于排气通道,气体作用于止回阀塞阻件的力量大于塞阻件的重量,使得塞阻件向上移动而使止回阀开通,气体可顺利穿过排气管道以导入到液体中;于液体排放通道,由于负压的作用使外界气体向气体注入装置内部移动,而推动止回阀的塞阻件向下移动,并加上塞阻件本身的重量,止回阀为封闭的,以阻止气体的外漏。停止注入气体时,逆流的液体将会推动排气管道的塞阻件往下,加上塞阻件本身的重量,使排气管道的止回阀封闭,达到防止逆流的效果。
只是如果有自排气管道的止回阀微量逆流的液体,那么腔室将具有逆流液体缓冲的功效。当腔室中液体到达一定高度时,液体作用于液体排放管道的止回阀塞阻件的力量大于塞阻件的重量,使塞阻件向上移动而使止回阀开通,液体自液体排放管道排出。
当本发明的气体注入装置为正压注入式气体注入装置时,所述装置的结构与前述吸入式注入装置相似,不同处在于液体排放管道的止回阀的设置是由塞阻件向上以封闭止回阀,及塞阻件的重量限制。所述正压注入式与负压吸入式的差别在于,于液体排放通道处,腔室内为气体正压,作用于止回阀的塞阻件的向上气体力量大于塞阻件的重量,因而推动止回阀的塞阻件向上移动,止回阀为封闭而阻止气体的外漏。如果有逆流液体产生时,那么液体排放管道的止回阀塞阻件的重量大于液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力量,而使塞阻件不致向上移动封闭止回阀,而维持止回阀的开通,以使液体自液体排放管道排出。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图1为本发明的负压吸入式气体注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和图2为本发明的正压注入式气体注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气体注入装置,可依负压吸入式气体注入装置或正压注入式气体注入装置而有不同的实施列。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为一负压吸入式气体注入装置,其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气体注入装置主要包括一腔室10、一进气管道20、一排气管道30、一液体排放管道40。排气通道30及液体排出通道40各具有一止回阀50,70,为容易区别起见,分别称为第一止回阀50及第二止回阀70。
第一止回阀50及第二止回阀70具有类似的结构,其分别包含一塞阻件60、80,可于止回阀的空间内上下移动,塞阻件60、80的下端为一圆锥端,上端包含复数流通道90、100,止回阀的下开口呈圆锥内表面,以与塞阻件的圆锥端接触贴合。当塞阻件60、80移动到所述开口时,第一止回阀50及第二止回阀70处于封闭状态,而无法使流体穿过;当塞阻件60、80移动到第一及第二止回阀50、70另一端的上开口时,流体可通过流通道90而穿过第一止回阀50及第二止回阀70。
进气管道20与排气管道30接于负压吸入式气体注入装置的上方,液体排出管道40接所述装置的下方,由下而上延伸进入所述装置的腔室10内,向下弯折于所述腔室10中。
第一止回阀50及第二止回阀70内部塞阻件60、80的圆锥端向下设置,以通过塞阻件60,80本身的重量而使止回阀50、70封闭。
当从进气管道20输入气体时,气体压力施加于塞阻件60上,其力量大于塞阻件60的重量,而将塞阻件60升高以致使止回阀50开放,使得气体可经由流通道90穿过,此外,腔室10的负压使外界空气由液体排放管道40流向腔室10,因而塞阻件80除本身重量外,也承受向下的压力而使止回阀70确实处于封闭状态。此时,气体仅可由排气管道30导入液体中,而不会由液体排放管道40漏出。
当气体停止输入时,连接于排气管道30的液体装置(未图示)内的液体将有可能逆流回排气管道30,此逆流的液体将会推动塞阻件60往下,加上塞阻件60本身的重量,使止回阀50确实处于封闭装态,达到防止逆流的效果。只是如果存在极微量逆流的液体也将逆流回腔室10中,此时腔室10将扮演具有缓冲逆流液体的角色。只是当腔室10中液体到达一定高度时,液体作用于塞阻件80的力量大于塞阻件的重量,而使其向上移动到开放位置,液体则可通过流通道100,经由排放管道40排出。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一正压注入式气体注入装置,其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除第二止回阀170为方向上下相反外,其主要结构与图1的负压吸入式气体注入装置相类似,如前述实施例所详细描述。
第一止回阀150设置于排气管道130中,其内部塞阻件160圆锥端向下,通过塞阻件160本身的重量,使其朝下将止回阀150处于封闭状态;第二止回阀170则设置于液体排出管道140中,其内部塞阻件180圆锥端则向上,并通过塞阻件160本身的重量,使其朝下将第二止回阀170处于开启状态。
当从进气管道120输入气体时,气体压力施加于塞阻件160上,气体作用于塞阻件160的力量大于塞阻件160的重量,而将塞阻件160升高以致使止回阀150开启,使得气体可经由流通道190穿过。此外,腔室110内气体的正压所作用于塞阻件180的力量大于塞阻件180的重量,使其向上而使止回阀170封闭。此时,气体仅由排气管道130导入液体中,而无法由液体排放管道140漏出。
当气体停止输入时,连接于排气管道130的液体装置(未图示)内的液体将有可能逆流回排气管道130,此逆流的液体将会推动塞阻件160往下,加上塞阻件160本身的重量,使止回阀150确实处于封闭状态,达到防止逆流的效果。只是如果存在微量逆流的液体也将逆流回腔室110中,此时腔室110将扮演具有缓冲逆流液体的角色。当腔室110中逆流的液体到达一定高度时,液体作用于塞阻件180的力量小于塞阻件180的重量,而使其向下移动到开启位置,液体可通过流通道200,使液体自液体排放管道140排出。
本发明也可以其他特定形式来实施,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重要特性。因此上文所列的实施例在各方面都应认为是示范性而非限制性,所有的改变只要符合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范围或其均等物,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主张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其用以将一气体导入包含一液体的一液体装置中,所述气体注入装置包括一腔室;一进气管道,其连通于所述腔室的上方,供一气体导入所述腔室;一排气管道,其连通于所述腔室的上方,供所述腔室中的气体向外导出;所述排气管道,并包含一垂直运作的第一止回阀;和一液体排放管道,其连通于所述腔室的下方,并延伸进入所述腔室,所述液体排放管道于腔室内的一端为向下弯折,并包含一垂直运作的第二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具有一塞阻件,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可向下封闭所述第一止回阀,且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小于所述腔室内气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向上推力;所述第二止回阀具有一塞阻件,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可向下封闭所述第二止回阀,且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大于所述腔室内的气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向上推力,并小于自所述液体装置经所述排气管道回流且积存于所述腔室底部的液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向上推力。
2.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其用以将一气体导入包含一液体的一液体装置中,所述气体注入装置包括一腔室;一进气管道,其连通于所述腔室的上方,供一气体导入所述腔室;一排气管道,其连通于所述腔室的上方,供所述腔室中的气体向外导出;所述排气管道,并包含一垂直运作的第一止回阀;和一液体排放管道,其连通于所述腔室的下方,并延伸进入所述腔室,所述液体排放管道于腔室内的一端是向下弯折,并包含一垂直运作的第二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具有一塞阻件,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可向下封闭所述第一止回阀,且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小于所述腔室内气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向上推力;所述第二止回阀具有一塞阻件,可向上封闭所述第二止回阀,且所述塞阻件的重量小于所述腔室内气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向上推力,并大于自所述液体装置经所述排气管道回流且积存于所述腔室底部的液体作用于所述塞阻件的向上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中所述各止回阀具有一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各塞阻件的一端各具有一封闭止回阀的塞阻面,另一端各具有复数流通道,通过所述各塞阻件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使塞阻面阻挡所述第一开口使所述各止回阀呈封闭状态,另外通过各所述塞阻件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口,使所述各止回阀呈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中所述塞阻面及第一开口的内表面各呈一互补锥面,以互相密合。
全文摘要
一种可排放逆流渗漏液体的气体注入装置,其包含一腔室、一进气管道、一排气管道和一液体排出管道,排气管道及液体排出管道各设有止回阀气体由进气管道进入腔室后,排气管道的止回阀开启以供气体穿过导入液体中,而液体排出管道的止回阀是封闭的;气体停止注入时,排气管道的止回阀是封闭的以防止液体逆流,微量的渗漏液体可使液体排出管道的止回阀开启而排出腔室所累积的渗漏液体。
文档编号F16K24/06GK1924418SQ20051009347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0日
发明者刘辉堂 申请人:刘辉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