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管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717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挠性管用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挠性管(以下简称为软管)与煤气管或自来水管等 连接时使用的軟管用接头。
背景技术
通常,软管用接头正如下述专利文献l所记载的那样,具有接头主体、 挡圈(卡合部件)及袋形螺母(螺紋部件)。在接头主体的内部形成从其 一端面贯通至另一端面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环状的接触 面。软管从贯通孔的一端开口部插入直到与接触面抵接。在接头主体一端 的外周面上螺紋配合着袋形螺母。该袋形螺母与挡圈接触。因此,当紧固 袋形螺母时,挡圈移动以接近接触面,将软管的前端面推压到接触面。由 此,软管与接头主体连接。不用说,接头主体的另一端部与煤气管等连接。 结果,软管经由接头而与煤气管等连接。专利文献l:日本昭和63年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第110788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软管用接头中,在接头主体一端部的内部插入挡圏,而 螺紋部件螺紋配合于接头主体一端部的外周上。就是说,挡圈、接头主体 及袋形螺母这三个部件从内侧向外侧顺序地配置。为此,会有接头呈大径 4匕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挠性管用接头,具有 接头主体,其形成带有外周面形成波状的金属管的挠性管从一端开口部插 入的贯通孔,并且,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被所述金属管的前端面推 压接触的接触面;卡合部件,其能够从其一端开口部移动地插入所述贯通 孔,与所述金属管外周面以不能向其长度方向移动地进行卡合;螺紋部件, 其与所述接头主体螺紋配合,穿过所述挠性管, 一旦紧固所述螺纹部件,则所述螺紋部件就推压所述卡合部件,进而所述卡合部件推压所述金属管,
使其前端部呈密封的状态推压所述接触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内 周面的 一端部形成内螺紋部,在所述螺紋部件外周面的前端部形成与所述 内螺紋部螺紋配合的外螺紋部,所述卡合部件的长度设定成比从所述贯通 孔一端部开口的所述接头主体的端面至所述接触面的距离短,所述螺紋部 件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卡合部件的后端面。此时,最好在所述接触面上设置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金属管的前端 而经由所述密封部件推压接触所述接触面。体透过且允许气体透过的材料构成的透气部件,以其内外端部面临所述螺 紋部件的内外空间的状态设置。最好在所述贯通孔内周面的位于所述接触面近旁的部位上,形成以随 着从所述贯通孔的一端开口部侧接近所述接触面从而接近所述贯通孔的轴 线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卡合部件随着向所述接触面侧的移动,利用 所述倾斜面以接近所述金属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移动。最好所述挠性管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金属管外侧的包覆管,在所述螺紋 部件的内周面上设有防水部件,具有规定大小的摩擦阻力而与所述包覆管 外周面接触,以防止液体从所述螺紋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包覆管的外周面 之间侵入。最好所述卡合部件可回转地安装在所述金属管的外周面上,在相互抵 接的所述螺紋部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后端面的至少一方上,为了 使其间的摩擦阻力减小,设有由比构成所述螺紋部件的材料以及构成所述 卡合部件的材料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构成的涂敷层。根据具有上述特征构成的本发明,卡合部件与螺紋部件并排于贯通孔 的长度方向,而在内外方向上不并排。也就是说,在内外方向上接头主体 与卡合部件及螺紋部件仅为并排设置,三者在内外方向上不并排。因此, 可得到小径化的接头。


图l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示出同实施例在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圏的平面图。
图4为沿图3中的X-X线的剖面图。图5为沿图3中的Y-Y线的剖面图。图6为示出在同实施例的螺紋部件中插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图7为示出在同实施例的挡圈中插入软管的金属管状态下的视图。图8为示出在同实施例的接头主体中插入金属管、挡圈及螺紋部件状态下的视图。图9为示出同实施例的把金属管与接头主体进行连接途中状态的视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ll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圈的平面图。 图12为沿图12中的X-X线的剖面图。图13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4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圈的平面图。 图15为沿图14中的X-X线的剖面图。图16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7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圈的平面图。 图18为沿图17中的X-X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l软管用接头 2接头主体 2a贯通孔 2f接触面 2g内螺紋部 2h锥面(倾斜面) 3挡圏(卡合部件) 3A挡圈(卡合部件) 3B挡圈(卡合部件) 3C挡圈(卡合部件) 4螺紋部件 4d外螺紋部 5垫圈(密封部件)7密封部件(防水部件)8透气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l为示出本发明的软管用接头l,图2为示出接头1与软管F连接的状 态。首先,对软管F进行说明,软管Fa正如公知那样,具有金属管Fa及包覆 管l:b。金属管Fa及包覆管Fb具有可弯曲的柔软性。金属管Fa为沿着金属管 Fa的长度方向峰部与谷部交替形成,峰部及谷部均构成略弧状。从而,金 属管Fa的外周面成波状。包覆管Fb由具有一定的内外径的树脂管构成,在
其内部插入金属管Fa。包覆管Fb的内径稍小于金属管Fa峰部的最大直径。 因此,包覆管Fb的内周面与峰部的外周面推压接触。
接头1是将上述软管F与煤气管或煤气仪器等连接的构件,具有接头主 体2、挡圏(卡合部件)3以及螺紋部件4。此外,软管F作为例如给排水管 等使用时,接头1用于将软管F与水用仪器连接。
接头主体2在其内部形成从右端面(一端面)贯通至左端面(另一端面) 的贯通孔2a。该贯通孔2a由一端侧的大径孔部2b、和另一端侧的小径孔部2c 构成。在大径孔部2b与小径孔部2c之间,形成朝右侧的环状台阶面2d。在 该台阶面2d上,形成以贯通孔2a的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延伸的凹部2e。在该 凹部2c上,装有由硬质橡胶、其他树脂构成的环状垫圈(密封部件)5。垫 圈5推压到凹部2e的底面,凹部2e的底面成接触面2f。接触面2f以贯通孔2a 的轴线为中心地形成环状。垫圈5的内径设定成与小径孔部2c的内径大致相 同。因此,垫圈5的内周面位于小径部2c的内周面的延长上。
在大径孔2b开口部 一侧的端部上,形成具有 一定内径的外螺紋部2g。 另外,在大径孔部2b内周面的与台阶部2d邻接的部分上,形成越接近台阶 面2d越小径的锥面(倾斜面)2h。锥面2h由轴线与贯通孔2a的轴线一致的 圓锥面构成。对于锥面2h,可以形成在贯通孔2a的周向相互离开180。地配置、 越接近台阶面2d、越相互接近地倾斜的二个倾斜面来替代。在接头主体2外 周面的其他端部上,形成锥形外螺紋部2i。在该锥形外螺紋部2i上,螺紋配 合式固定着煤气管或煤气器具。可用其他的连接方法替代锥形外螺紋2i,例 如可形成直的外螺紋部,也可在接头主体2的另一端部可回转地设置连接螺 母。
挡圈3由圓形的金属制环构成,其长度设定成短于大径孔部2b的长度。 因此,挡圈3整体可插入大径孔部2b内。如图3 图5所示,在挡圈3的一侧 部上,形成横断该一侧部且分断的缝隙3a。在挟持着该缝隙3a与挡圈3的轴 线的相对置的另 一侧部内周面上,形成将该另 一侧部横断于挡圏3轴线方向 上的槽3b。在该槽3b与挡圈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铰链部3c。通过该铰链部 3c变形,可使缝隙3a的宽度在宽窄上变化。并且,在扩大缝隙3a的宽度时, 如图7所示,可使金属管Fa在其直径方向上移动,并从缝隙3a插入挡圏3内。 在将缝隙3a的宽度还原至原来的宽度时,挡圏3的外径比内螺紋部2g的内径 (二锥面2h的最大径)稍小,成为比锥面2h的最小径大的大径。因此,挡圈
3可从其右端开口部(一端开口部)插入大径孔部2b中,插入至适当的位置
时,挡圈3的左端部碰到锥面2h。其后,进一步插入挡圈3时,挡圈3随着锥 面2h缩径。
在挡圈3内周面的一端部与另 一端部上,形成向挡圈3的直径方向内侧 突出的突出部3d、 3d。该突出部3d的长度比峰部与谷部的半径差稍短,当 突出部3d的前端部与金属管Fa谷部的最深部近傍的外周面接触时,挡圈3不 能向金属管Fa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挡圈3与金属管Fa外周不能向其 长度方向移动地卡合。位于挡圏3内周面的突出部3d、 3d间的部分形成波状, 以在突出部3d与谷部接触时,相对于金属管Fa波峰部仅向直径方向外侧离 开。此外,挡圈3从金属管Fa前端面以与2-3波峰左右后方的部位卡合。
在挡圈3的后端面及突出部3d、 3d的至少与金属管Fa接触的内周部上, 设有涂敷层(未图示)。该涂敷层由比构成挡圈3的材料及构成螺紋部件4 的材料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例如二硫化钼(MOS2)构成。其厚度相应于 构成涂敷层的材料、定为适宜的厚度。例如为二硫化钼时,定为5 20iim左 右。
螺紋部件4由前端侧(左端侧)的小径部4a和后端侧(右端侧)的大径 部4b构成,小径部4a与大径部4b形成为相互的轴线一致。在螺紋部件4的内 部,形成从其左端面(前端面)贯通至右端面的穿通孔4c。该穿通孔4c配置 成其轴线与小径部4a及大径部4b的轴线一致。穿通孔4c的内径比包覆管Fb 的外径稍大。因此,可将包覆管插入穿通孔4c中。
在小径部4a的外周面上,形成外螺紋部4d。该外螺紋部4d与4妄头主体2 的内螺紋部2g螺紋配合。由于将外螺紋部4d旋入内螺紋部2g,紧固螺紋部 件4时,螺紋部件4的前端面(左端面)碰到挡圏3的后端面(右端面),使挡 圈3向接触面2f侧移动。此外,小径部4a的外周面与大径孔部2b的内周面之 间,通过()型环等密封部件6气密式密封。
在穿通孔4c的内周面中与大径部4b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向周向环状 延伸的安装凹部4e。在该安装凹部4e上,装有成环状的密封部件(防水部件) 7。密封部件7由橡胶及其他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安装成安装凹部4e不能向 其轴线方向移动。在密封部件7的内周面的中间部上,形成向径方向内侧突 出的环状突出部7a。该突出部7a的内径比包覆管Fb的外径小。因此,包覆管 Fb插入穿通孔4c内时,突出部7a的前端部(内周部)呈环状挤压在包覆管
Fb的外周面。由此,穿通孔4c的内周面与包覆管Fb的外周面之间呈气密状 密封。另外,突出部7a与包覆管Fb挤压接触时,在它们之间产生摩擦阻力。 该摩擦阻力的大小设定成,即使将包覆管Fb相对水平线在规定角度(例如 45。)以下的范围中倾斜,也可阻止螺紋部件4向包覆管Fb的长度方向移动 的大小。摩擦阻力的大小也可设定成,即使包覆管Fb朝向垂直方向时,也 可阻止螺紋部件4移动的大小。
在大径部4b的位于小径部4a侧的端部上,形成从其外周面贯通至穿通 孔4c内周面的孔4f。在该孔4f中,插入并固定着透气部件8。透气部件8由阻 止水等液体的透过、而允许城市煤气等气体透过的材料,由例如将四氟化 乙烯树脂粉末压固形成的材料(连续多孔质体),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曱 基丙烯酸脂等的热塑性树脂粉末体成形的、具有连续气孔的多孔质体构成 的材料,其外侧端面向螺紋部件4的外部开放,其内侧端面向螺紋部件4的 内部空间开放,由此比密封部件7还向内侧(左侧)的内部空间开放。
使用上述构成的接头l,将软管F与煤气管等煤气仪器连接时,将煤气 管、其他的煤气仪器拧紧在锥形外螺紋部2i上,而将软管F的前端部插入大 径孔部2b并连接。结果,软管通过接头而与煤气仪器连接。
在将软管F与接头1连接之际,如图6所示,首先,切断包覆管Fb的前端 部,使金属管Fa的前端部只露出规定的波峰数(例如4-5峰)。接着,使软 管F的前端部与螺紋部件4朝向螺紋部件4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包覆管Fb的 前端部穿过穿通孔4c。之后,如图7所示,扩展挡圈3的缝隙3a。然后,通过 使挡圏3与软管F的前端部向软管F的直径方向相对移动,金属管Fa通过在挡 圈3内扩展的缝隙3a插入。之后,挡圈3回复到原始的状态,使挡圈3在金属 管Fa上不能向其长度方向移动地卡合。此时,挡圈3与从金属管Fa的前端面 朝后方仅2-3波峰的部分卡合。再后,使螺紋部件4克服密封部件7与包覆管 l b之间的摩擦阻力向软管F的前端侧移动,使螺紋部件4的前端面与挡圏3的 后端面_接触或大致4妄触。
接下来,将金属管Fa、挡圈3及螺紋部件4从大径孔部2b的开口部插入。 螺紋部件4的外螺紋部4d的前端部与内螺紋部2g开口侧的端部相石並后,4吏螺 紋螺紋部件4回转地柠入大径孔部2b内。于是,螺紋部件4的前端面碰到挡 圏3的后端面并将其向前方(左方)移动,再次使软管F前进。软管F前进至 规定的位置时,金属管Fa的前端面通过垫圏5与接触面2f相碰。因此,挡圏3
进一步前进时,位于金属管Fa的前端面与挡圈3之间的部分就被挤坏,同时, 金属管Fa的前端部由垫圈5强制推压。挡圈3—旦前进至规定的位置,挡圈3 就与锥面2h相碰。于是,挡圈3随着前进,直径缩小,其突出部3d相对金属 管Ha的谷部在更小径侧中接触。结果,挡圈3通过金属管Fa更牢固地卡合。
在此,使螺紋部件4回转时,由于在相互碰撞的螺紋部件4的前端面与 挡圈3的后端面之间发生的摩擦阻力,挡圏3与螺紋部件4一同回转,再次通 过挡圈3使金属管Fa的前端面回转时,因金属管Fa的前端面,垫圈5被损坏, 有可能会从金属管Fa的前端面与垫圈5之间泄漏煤气。然而,在该接头1中, 由于在挡圈3后端面上设有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构成的涂敷层,挡圈3不会 与螺紋部件4一同回转。即使假如挡圏3与螺紋部件4一同回转,由于在突出 部3d的内周部上也设置涂敷层,因挡圈3,金属管Fa的前端部不会回转。因 此,垫圈5不会被损坏。所以,能可靠地防止金属管Fa的前端部与垫圈5之 间煤气泄漏的情况。
在再次柠入螺紋部件4使挡圈3前进,由此金属管Fa前端侧的2-3波峰部 分,也就是说位于挡圈3与垫圏5之间的金属管Fa的前端部被完全挤坏时, 使得螺紋部件4不会过度拧入。在该状态下,金属管Fa的前端部与垫圈5之 间气密式密封的同时,金属管Fa的内部由挡圈3而与左侧贯通孔2a的内部连 通。由此,完成软管F对接头主体2的连接。
在连接完成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挡圏3与螺紋部件4在贯通孔2a的轴 线方向上并排,而不是在径方向(内外方向)上并排。也就是说,接头主 体2与挡圏3及螺紋部件4只在径方向上并排,接头主体2、挡圈3及螺紋部件 4这三者在径方向上不并排。因此,可使接头l的外径成小径。
另外,因煤气不会从上述金属管Fa的前端部与垫圈5之间泄漏,即使假 如煤气泄漏,也可由密封部件6防止煤气从大径孔部2b的内周面与小径部4a 的外周面之间泄漏的情况,进而也可由密封部件7防止煤气从包覆管Fbd外 周面与螺紋部件4的内周面之间泄漏的现象。并且,在煤气泄漏时,由于该 煤气会通过透气部件8外漏,通过检测出从透气部件8向外部泄漏出的煤气, 可防患于未然地防止煤气泄漏引起的事故。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仅对与上 述实施例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同样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图10~ 12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软管用接头1A中,使 用挡圈3A替代挡圈3。挡圏3A与挡圏3相比,长度(贯通孔2a轴线方向的长
唐、泰賴 ^7,t卜,.在;feIIUA卜.P、报A—厶麥i^4mrl. 卓屮4mr^古西 ,著在
挡圏3A内周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并且,突出部3d除前端部(内周侧 的端部)外,断面形状成长方形状,前端部形成为略半圓状。此外,通过 突出部3b的前端部与金属管Fa的外周面的谷部卡合,挡圈3 A在金属管Fa上 不能向其长度方向移动地卡合。
图13~ 15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软管用接头1B中,使 用挡圈3B。挡圈3B呈将上述挡圈3A在其长度方向上二个并排且连续的形 状。因此,在挡圈3B的内周面上,形成二个突出部3d、 3d。 二个突出部3d、 3d的间隔设定成与金属管Fa的谷部的间隔相同。因而,二个突出部3d、 3d 分别与邻接的二个谷部卡合,由此挡圈3B在金属管Fa上不能向其长度方向 移动地卡合。二个突出部3d、 3d间的空间形状相对于上述挡圏3的空间形状 与金属管Fa的峰部形状近似的,成略长方形。
图16~ 18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软管用接头1C中,使 用挡圈3C。在该挡圈3C中,突出部3d配置在接触面2f侧的端部上。结果, 挡圈3 C的断面形状成略L字状。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 适宜地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金属管Fa的前端面通过垫圏5推压到接触面 2f,但也可直接推压到接触面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环状的挡圈3 3C,但也可将挡圏3 3C 在周向上由相互分开的多个扇形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挡圈3-3C与螺紋部件4一同回转,在 与螺紋部件4接触的挡圈3 3C的后端面上设置涂敷层,但也可在螺紋部件4 的与挡圈3接触的前端面上设置涂敷层,也可在两者上均设置涂敷层。
权利要求
1、一种挠性管用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其形成带有外周面形成波状的金属管的挠性管从一端开口部插入的贯通孔,并且,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被所述金属管的前端面推压接触的接触面;卡合部件,其能够从其一端开口部移动地插入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金属管外周面以不能向其长度方向移动地进行卡合;螺纹部件,其与所述接头主体螺纹配合,穿过所述挠性管,一旦紧固所述螺纹部件,则所述螺纹部件就推压所述卡合部件,进而所述卡合部件推压所述金属管,使其前端部呈密封的状态推压所述接触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内周面的一端部形成内螺纹部,在所述螺纹部件外周面的前端部形成与所述内螺纹部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部,所述卡合部件的长度设定成比从所述贯通孔一端部开口的所述接头主体的端面至所述接触面的距离短,所述螺纹部件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卡合部件的后端面。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面 上设置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金属管的前端面通过所述密封部件推压所述 4妄触面。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紋部 件的从所述贯通孔向外部突出的部位上,由阻止液体透过且允许气体透过 的材料构成的透气部件,以其内外端部面临所述螺紋部件的内外空间的状态设置。
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 内周面的位于所述接触面近旁的部位上,形成以随着从所述贯通孔的一端 开口部侧接近所述接触面从而接近所述贯通孔的轴线的方式倾斜的倾斜 面,所述卡合部件随着向所述接触面侧的移动,利用所述倾斜面以接近所 述金属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移动。
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管还 具有设置在所述金属管外侧的包覆管,在所述螺紋部件的内周面上设有防 水部件,该防水部件具有规定大小的摩擦阻力而与所述包覆管外周面接触, 并且防止液体从所述螺纹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包覆管的外周面之间侵入。
6、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挠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 能够回转地安装在所述金属管的外周面上,在相互抵接的所述螺紋部件的 前端面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后端面的至少 一方上,为了使其间的摩擦阻力较擦系数小的材料构成的涂敷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径化的挠性管用接头。在接头主体(2)的贯通孔(2a)上设有可与软管(F)的金属管(Fa)不能移动地卡合的挡圈(3)。在贯通孔(2a)内周面的插入挠性管(F)的一端部上,形成内螺纹部(2g)该内螺纹部(2g)与螺纹部件(4)的外螺纹部(4d)螺纹配合。螺纹部件(4)的前端面推压接触挡圈(3)。
文档编号F16L33/22GK101398114SQ20071019444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岩片真理夫 申请人:光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