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保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614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保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保持具,尤其是,涉及能够分别地进行2根管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 并能够防止管固定时的连接电缆的损伤的管保持具。
背景技术
由演奏者演奏的鼓或钹等乐器通过安装在乐器用支架而配置在根据演奏者的喜 好的位置。该乐器用支架通过联接多个管而构成,通过变更联接这些多个管的管保持具的 位置,能够调整乐器配置的高度、角度、与演奏者的距离。另外,在管保持具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联接2根管,并且,将容纳于管的内部且 至少一端能够与电子乐器连接的连接电缆向外部引导。例如,在日本特表2007-525627号 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一种联接器装置(管保持具)形成有电缆端口 38(引导部),通过 使2个压缩元件27、28相互相对地压缩,该电缆端口 38保持2个部件31、32(第1管、第2 管),并且,将电缆(连接电缆)向外部的环境引导。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7-525627号公报(段落

、图10等)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上述的联接器装置是由2个压缩元件27、28同时地固定2个部件31、32 和电缆的构造,因而,如果解除一个部件31的固定,则另一部件32和电缆的固定也被解除。 因此,在仅变更一个部件31的联接位置的情况下,不仅有必要再度进行一个部件31的联接 位置的调整,而且还有必要再度进行另一部件32的联接位置的调整和电缆向电缆端口 38 的定位,存在着作业繁杂的问题。而且,在固定2个部件31、32时,如果并未将电缆可靠地 定位于电缆端口 38,则存在着电缆被2个压缩元件27、28夹着而损伤的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保持具,该管 保持具能够分别地进行2根管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并且,能够防止管固定时的连接电缆 的损伤。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管保持具具备装卸自如地夹持并固定第1管的第1保 持部、装卸自如地夹持并固定第2管的第2保持部以及使被该第2保持部的内周面包围的 第2保持室向外部连通的引导部,将收纳于所述第2管且至少一端与电子乐器连接的连接 电缆从所述第2保持室经由引导部而向外部引导,其中,所述管保持具具备联接所述第1保 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联接部,所述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联接部。依照本发明的管保持具,由于具备联接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的联接部,因而能 够分别地进行第1管向第1保持部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或者第2管向第2保持部的固定和 固定的解除。所以,在仅变更第1管或第2管中的一方的联接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着将 第1管或第2管的另一方固定于第1保持部或第2保持部,解除第1保持部或第2保持部 对第1管或第2管的一方的固定而变更第1管或第2管的一方的联接位置,因而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能够提高调整管的位置时的作业效率的效果。
另外,由于引导部形成于联接部,因而在连接电缆容纳于引导部的状态下,能够调 整第1管或第2管的联接位置。所以,由于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每次调整管的位置时 均进行连接电缆的定位,因而具有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而且,由于能够与第1保持部 和第2保持部对第1管和第2管的固定或固定的解除无关地将引导室所占的体积保持为一 定,因而在像现有技术那样将第1管或第2管夹持并固定于第1保持部或第2保持部时,具 有能够避免连接电缆被第1保持部或第2保持部夹着而损伤的效果。另外,引导部也可以向着与被第1保持部夹持并固定的第1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 方向开口,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具有这样的效果在使2个管保持具接近 而安装于第1管的状态下使管保持具以第1管为轴而旋转移动时,能够防止连接电缆被夹 在2个管保持具之间而被剪断。即,在使2个管保持具接近而安装于第1管的情况下,如果 引导部向着沿着被第1保持部夹持并固定的第1管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开口,那么,由于连接 电缆被引导至接近地安装的2个管保持具之间,因而在使管保持具以第1管为轴而旋转移 动时,存在着连接电缆被夹在2个管保持具之间而被剪断的危险性。与此相对的是,本发明 为引导部向着与被第1保持部夹持并固定的第1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因而能够 防止连接电缆被引导至接近地安装于第1管的2个管保持具之间而避免上述的危险性。另外,所述引导部的开口也可以是以沿着连接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的线的方 向为短边的正视时的大致矩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例如,与引导部的开 口的形状在正视时为大致圆形状或者以沿着连接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的线的方向为长 边的大致矩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之间的距离。所以,通过缩 小联接部,能够谋求管保持具整体的小型化,相应地能够谋求管保持具的轻型化。另外,由弹性部件构成并具有向着一侧和另一侧开口且相互连通的第1开口部和 第2开口部的电缆用套筒也可以具备形成为能够内嵌在引导部的筒状且在一端侧开口有 所述第1开口部的第1筒部,在这种情况下,除上述效果之外,还具有这样的效果通过使容 纳于管保持具的连接电缆的一端从第2开口部向内嵌于引导部的第1开口部插入贯通,从 而能够向外部引导。所以,能够防止连接电缆与引导部直接接触,因而在变更第1管或第2 管的联接位置时,连接电缆与引导部的开口部分接触且同时被拉伸,由此,能够防止与引导 部的开口部分接触的连接电缆的一部分损伤。即,在使管保持具旋转移动时,如果连接电缆 被拉伸,那么,与引导部的开口部分接触的连接电缆的一部分,施加有向与连接电缆被拉伸 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应力。另外,在引导部的开口部分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集中于与引导 部的开口部分接触的连接电缆的一部分的应力使得连接电缆容易损伤。与此相对的是,在 本发明中,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电缆用套筒内嵌在引导部,并且,连接电缆容纳在电缆用套筒 的内部,因而如上所述,能够通过降低集中于连接电缆的一部分的应力而避免连接电缆损 伤。另外,也可以在电缆用套筒形成有从第1开口部切入到第2开口部的狭缝,在这种 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从狭缝向电缆用套筒的内部容纳连接电缆。所以,具有 能够提高将连接电缆容纳于电缆用套筒的内部的作业效率的效果。即,在电缆用套筒不设 有切入的情况下,在将连接电缆容纳于电缆用套筒的内部时,有必要使连接电缆的一端从 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的一方向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的另一方插入贯通。而且,由 于有必要将容纳于电缆用套筒的内部的连接电缆从插入贯通于电缆用套筒的内部的连接电缆的一端侧向身旁拉出必要的长度,因而尤其是在应当向外部引导的连接电缆较长的情 况下,作业效率降低。与此相对的是,本发明在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电缆用套筒设有切入,因 而能够使狭缝的宽度变宽,同时,能够将连接电缆的中途部分从狭缝向电缆用套筒的内部 容纳,因而能够与应当引导的连接电缆的长度无关地且有效率地进行作业。另外,形成于所述电缆用套筒的狭缝的切入宽度也可以比连接电缆的外径更小, 在这种情况下,除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防止容纳于电缆用套筒的内部的连接电缆从狭缝 向外部拔出。所以,具有这样的效果在电缆用套筒内嵌于引导部时,通过将容纳于电缆用 套筒中的连接电缆从狭缝拔出,能够防止引导部的开口部分和连接电缆接触而使连接电缆 损伤。另外,电缆用套筒也可以具备形成为能够内嵌在第2管的圆筒状且在一端开口有 第2开口部的第2筒部,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将容纳于第2管的连接 电缆从在内嵌于第2管的第2筒部的一端开口的第2开口部向第1开口部引导。所以,具有 这样的效果在将连接电缆经由引导部而向外部引导时,能够防止连接电缆与第2管的端 部直接接触,因而即使在第2管的端部存在着毛刺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连接电缆损伤。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和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具的乐器用支 架的立体图。图2是保持弯曲管和支撑管的状态下的夹具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看时的夹具的侧面图。图4(a)是图3的箭头IV(a)方向的夹具的背面图,图4(b)是打开第1零件的状 态下的夹具的背面图。图5 (a)是管用套筒的侧面图,图5(b)是从图5(a)的箭头Vb方向看时的管用套 筒的正面图。图6 (a)是第1零件的背面图,图6(b)是图6(a)的VIb_VIb线的第1零件的截面 图,图6(c)是安装管用套筒的状态下的第1零件的背面图,图6(d)是图6(c)的VId-VId 线的第1零件的截面图。图7是图3的VII-VII线的保持弯曲管的状态的夹具的截面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具的立体图。图9 (a)是管保持具的上面图,图9 (b)是保持直立管的状态的图9 (a)的IXb_IXb 线的管保持具的截面图。图10 (a)是图9 (a)的Xa_Xa线的管保持具的截面图,图10 (b)是打开第2零件的 状态下的管保持具的侧面图。图11(a)是电缆用套筒的正面图,图11(b)是图11(a)的XIb_XIb线的电缆用套 筒的截面图,图11(c)是图11(a)的XIc-XIc线的电缆用套筒的截面图,图11(d)是使狭缝 的切入宽度变宽的状态下的电缆用套筒的正面图。图12(a)是保持直立管的状态下的管保持具和容纳管的分解立体图,图12(b)是 打开第2零件的状态下的容纳管和管保持具的正面图。图13(a)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部的背面图,图13(b)是图13(a)的XHIb-XIIIb线的第1固定部的截面图,图13(c)是安装管用套筒时的第1固定部的截面 图,是与图13(b)相对应的图。 图14(a)是第4实施方式的管用套筒的背面图,图14(b)是图14(a)的XIVb_XIVb 线的管用套筒的截面图,图14(c)是安装管用套筒的状态下的第1零件的背面图,图14(d) 是图14(c)的XlVd-XIVd线的第1零件的截面图。符号说明
2直立管(第1管)
3弯曲管(第2管)
3a容纳管(第2管)
5连接电缆
10、210、310夹具(管保持具)
100管保持具
11、211、311第1管保持部(第1
12,112第2管保持部(第
112a第2保持室
113联接部
113a引导室(引导部)
20基部
23、223、323第1碰触面
30,330第1零件
31,331第1紧固面
23a、31a、223a、323a、331a 凸设壁
23b、31b、223b、323b、331b 凹部
51、52、152紧固部件
61、62、361、362管用套筒
180电缆用套筒
181第1筒部
181a第1开口部
182第2筒部
182a第2开口部
183狭缝
S空间
ffl切入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 施方式的夹具10和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具100的乐器用支架1的立体图。首先,参照图 1,对乐器用支架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乐器用支架1是用于安装由演奏者演奏的电子鼓或电子钹等乐器的器材,主要具备直立在地面的多个直立管2、相对于地面而大致平行地配设的多个弯曲管 3、支撑乐器的多个支撑管4、联接弯曲管3和支撑管4的夹具10以及联接直立管2和弯曲 管3的管保持具100。弯曲管3是中空且弯曲成圆弧状的管状部件。在多个弯曲管3中,存在着作为容 纳管3a而使用的弯曲管,该容纳管将至少一端能够连接至电子乐器的连接电缆5容纳在内 部。接着,参照图2至图4,对夹具1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保持弯曲管3和支撑管 4的状态下的夹具10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看时的夹具10的侧面图。 图4(a)是图3的箭头IV(a)方向的夹具10的背面图,图4(b)是开放第1零件30的状态 下的夹具10的背面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弯曲管3和支撑管4的图示。如图2所示,夹具10是在根据演奏者的喜好而配置由支撑管4支撑的乐器时,使 支撑管4联接至弯曲管3的部件,主要具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的第1 管保持部11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夹持并固定支撑管4的第2管保持部12。如图3所示,第1管保持部11是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的部位,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第1管保持部11主要具备作为夹具10的一个零件的形成在基部20的一侧(图3的左侧) 的半圆筒形状的第1固定部21、作为夹具10的一个零件且在第1固定部21的一端侧(图 3的上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的半圆筒形状的第1零件30以及在第1固定部21的 另一端侧(图3的下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的紧固部件51。第1固定部21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一侧的部位,主要具备从作为第1管保 持部11的轴心的轴01方向(将第1管保持部11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和另一端侧的开口 中心连接的线的方向)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的第1碰触面23和从另一端侧(图3的下侧) 的外周面突出的一对螺栓固定部24。第1碰触面23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内周面的一侧且保持弯曲管3的一侧的 部分,内接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半圆筒形状的管用套筒61。第1零件30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另一侧的半圆筒形状的零件,主要具备从 轴01方向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的第1紧固面31和从第1零件30的另一端侧(图3的下侧) 的外周面突出的第1螺栓插入部32,使第1紧固面31与第1固定部21的第1碰触面23相 对,同时,在第1固定部21的一端侧(图3的上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第1零件30。第1紧固面31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内周面的另一侧且保持弯曲管3的另一 侧的部分,内接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半圆筒形状的管用套筒62(参照图4(b))。如图4(a)或图4(b)所示,一对第1螺栓固定部24沿着轴01方向隔开规定的间 隔而并列设置,在一对第1螺栓固定部24之间插入有后述的螺栓轴部51b。另外,旋转轴沿 着轴01而轴向地贯通于一对第1螺栓固定部24和螺栓轴部51b,螺栓轴部51b由一对螺栓 固定部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第1螺栓插入部32从侧面方向(图4(a)的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 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向着外侧(图4(a)的跟前侧)开口且后述的外螺纹部51a能够插入的槽。紧固部件51是用于将第1零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以夹持并固定被夹在 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之间的弯曲管3的部件,主要具备在外周面螺纹雕刻有外螺纹的棒状的外螺纹部51a、粘合在外螺纹部51a的一端侧并由第1螺栓固定部24以能够 旋转的方式轴支的螺栓轴部51b、贯通形成有内螺纹孔51cl的手动螺母51c以及配设在螺 栓轴部51b和手动螺母51c之间且松缓地安装在外螺纹部51a的圆环状的垫圈51d,其中, 内螺纹孔51cl在内周面螺纹雕刻有能够与外螺纹部51a螺纹接合的内螺纹。另外,在螺栓 轴部51b和垫圈51d之间,螺旋弹簧(图中未显示)外装在外螺纹部51a,垫圈51d被螺旋 弹簧推向手动螺母51c侧。在此,说明第1管保持部11对弯曲管3的固定方法。如图4(a)所示,为了由第1 保持部11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首先,使外螺纹部51a与内螺纹孔51cl螺纹接合,同时,使 手动螺母51c以外螺纹部51a为轴而旋转。被螺旋弹簧(图中未显示)推向手动螺母51c 侧的垫圈51d由手动螺母51c从外螺纹部51a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从图4(a)的左侧至 右侧)按压。如果继续使手动螺母51c旋转,则被手动螺母51c按压的垫圈51d与第1螺 栓插入部32抵接。进一步使手动螺母51c旋转,由此,通过经由垫圈51d而按压的手动螺 母51c的按压力,将第1螺栓插入部32向外螺纹部51a的一端侧(第1螺栓固定部24侧) 按压。这样,利用使手动螺母51c螺纹旋入外螺纹部51a时的按压力而将第1零件30向 第1固定部21侧按压,由此,能够将弯曲管3夹持并固定在第1固定部21和第1零件30 之间。如图4(a)所示,第2管保持部12是保持支撑管4的部位,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第 2管保持部12主要具备作为夹具10的一个零件的形成在基部20的另一侧(图4(a)的右 侧)的半圆筒形状的第2固定部22、作为夹具10的一个零件且在第2固定部22的一端侧 (图4(a)的下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的半圆筒形状的第2零件40以及在第2固定 部22的另一端侧(图4(a)的上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的紧固部件52。第2固定部22是形成在基部20的另一侧并构成第2管保持部12的一侧的半圆 筒形状的部分,主要具备第2碰触面25和槽状的第2螺栓固定部26 (参照图3),其中,第2 碰触面25从作为第2管保持部12的轴心的轴02方向(连接第2管保持部12的一端侧的 开口中心和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方向)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第2螺栓固定部26从另 一端侧(图4(a)的上侧)的外周面连通至第2固定部22的内周面,并且,沿第2紧固面41 的方向(图4(a)的右方向)开口,并且,螺栓轴部52b能够插入。第2碰触面25是构成第 2管保持部12的内周面的一侧并保持支撑管4的一侧的部分。第2零件40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2的另一侧的半圆筒形状的部件,主要具备从 轴02方向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紧固面41和从另一端侧(图4(a)的上侧)的外周面 突出的第2螺栓插入部42,在使第2紧固面41与第2固定部22的第2碰触面25相对的状 态下,在第2固定部22的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第2紧固面41是构成第2管 保持部12的内周面的另一侧(图4(a)的右侧)并保持支撑管4的另一侧的部分。如图3所示,第2螺栓固定部26是在沿着轴02方向的截面视图(在图3的A_A 线截面视图)中凹设成大致U字状的槽状的部分,插入有螺栓轴部52b。另外,旋转轴沿着 轴02方向轴向地贯通于第2螺栓固定部26和螺栓轴部52b,螺栓轴部52b被第2螺栓固定 部2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第2螺栓插入部42从正面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参照图2),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向着外侧(图3的跟前侧)开口且外螺纹部52a能够插入的槽。紧固部件52是用于将第2零件40向第2固定部22侧按压以夹持并固定被夹在 第2碰触面25和第2紧固面41之间的支撑管4的部件,具备在外周面螺纹雕刻有外螺纹 的棒状的外螺纹部52a、粘合在外螺纹部52a的一端侧并由第2螺栓固定部26以能够旋转 的方式轴支的螺栓轴部52b、贯通形成有内螺纹孔52cl的手动螺母52c以及配设在螺栓轴 部52b和手动螺母52c之间且松缓地安装在外螺纹部52a的圆环状的垫圈52d,其中,内螺 纹孔52cl在内周面螺纹雕刻有能够与外螺纹部52a螺纹接合的内螺纹。另外,在螺栓轴部 52b和垫圈52d之间,螺旋弹簧(图中未显示)外装在外螺纹部52a,垫圈52d被螺旋弹簧 推向手动螺母52c侧。此外,第2管保持部12对支撑管4的固定方法与上述的紧固部件51 相同。此外,基部20、第1零件30以及第2零件40由压铸铝等金属构成。由此,与由树 脂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耐久性,并且,能够确保保持弯曲管3和支撑管4时的压 力。此外,基部20、第1零件30以及第2零件40不一定必须由金属构成,也可以由玻璃纤 维等其他材料构成。另外,虽然在耐久性的方面较差,但当然也能够由树脂材料构成基部 20、第1零件30以及第2零件40。接着,参照图5,对管用套筒62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a)是管用套筒62的侧面 图,图5(b)是从图5(a)的箭头Vb方向看时的管用套筒62的背面图。此外,由于管用套筒 61和管用套筒62是相同的形状,因而仅对管用套筒62进行说明。如图5(a)或图5(b)所示,管用套筒62是由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半圆 筒形状的部件,以适合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的形状的方式形成(参照图6(c))。另外,管用套筒62具备从外周面(图5(a)的右侧)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的压入 凸部62a,压入凸部62a在外壁面凸设有多个山部。将压入凸部62a压入形成于第1紧固面 31的压入孔部31c (参照图6 (a)),使得形成于所压入的压入凸部62a的多个山部按压压入 孔部31c的内壁面,因而能够使压入凸部62a更可靠地向压入孔部31c嵌合,能够将管用套 筒62可靠地安装在第1紧固面31。此外,期望在管用套筒61、62中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杨氏模量为0. 5GPa以上且不 足lOGPa。通过将杨氏模量设定为不足lOGPa,从而在将弯曲管3夹持并固定于夹具10时, 能够防止管用套筒61、62损伤弯曲管3。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使管用套筒61、62与弯曲形 状的弯曲管3的形状一致而变形,因而相应地能够确保管用套筒61、62的内周面和弯曲管 3的接触面积较大。而且,通过将杨氏模量设定为0. 5GPa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将弯曲管3夹持并固定 时的压力被管用套筒61、62吸收,将压力可靠地传递至弯曲管3。另外,与杨氏模量小的橡 胶等相比,能够提高对压缩的耐应变性,因而在由夹具10固定弯曲管3时,即使在弯曲管3 和第1碰触面23或第1紧固面31之间反复连续地压缩管用套筒61、62,也能够抑制管用套 筒61、62的永久压缩应变,并且,能够提高管用套筒61、62的耐久性。在此,作为在管用套筒61、62中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聚丙 烯、ABS树脂、聚碳酸酯等。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管用套筒61、62使用复合有玻璃纤维的聚 酰胺。通过复合有玻璃纤维,从而在由船等输送时,即使在将管用套筒61、62置于高温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管用套筒61、62由于高温而热变形。接着,参照图6,对第1紧固面3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6(a)是第1零件30的 背面图,图6(b)是图6 (a)的VIb-VIb线的第1零件30的截面图,图6 (c)是将管用套筒62 安装于第1紧固面31的状态下的第1零件30的背面图,图6 (d)是图6 (c)的VId-VId线 的第1零件30的截面图。如图6(a)或图6(b)所示,第1紧固面31在轴01方向(图6 (a)的左右方向)的 两端,具备向周方向连接设置而凸设的一对凸设壁31a。另外,第1紧固面31在第1紧固面31的大致中央部分具备凹部31b,该凹部31b 的自第1紧固面31起的凹设深度(从第1紧固面31向第1零件30的外周面侧的深度) 形成为一定,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图6(a)和图6(b)的B-B线处的截面视图)为大 致U字状。而且,在凹部31b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压入孔部31c,该压入孔部31c贯通至 第1零件30的外周面侧,并且,管用套筒62的压入凸部62a能够嵌合。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1b在图6(a)的正面视图中形成为大致矩形状,但不 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大致菱形状或椭圆形状。如图6(c)或图6(d)所示,使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相对,将压入 凸部62a压入压入孔部31c,由此,将管用套筒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1。另外,通过将压入 凸部62a压入压入孔部31c,能够限制管用套筒62向轴01方向(图6 (c)的左右方向)和 第1紧固面31的周方向(参照图6(d))移动。由于管用套筒62以外周面的曲面形状与第1紧固面31的曲面形状一致的方式形 成,因而通过将管用套筒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1,能够使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 面31抵接。另外,在第1紧固面31和管用套筒62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空间S,该空间S由 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和与凹部31b相对的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包围。此外,在第1紧固面31中,凹部31b所占的比例越大,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 紧固面31的接触面积就越小。因此,例如,在凹部31b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周方向(图 6(a)的上下方向,参照图6(d))的整体的情况下,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的 接触面积相应地变小。所以,不能充分地向弯曲管3传递由第1管保持部11夹持并固定弯 曲管3时的压力(通过紧固部件51的螺纹旋入而将第1零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 的力)。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1b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大致中央部分, 在轴01方向(图6(a)的左右方向)上的夹着凹部31b的两侧和第1紧固面31的周方向 上的夹着凹部31b的两侧,能够使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相互抵接。所以, 由于能够确保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的接触面积宽广,因而能够经由管用 套筒62而可靠地向弯曲管3传递由第1管保持部11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而且,在将管用套筒62安装于第1紧固面31时,将管用套筒62配设在一对凸设 壁31a之间。此时,由于凸设壁31a的前端形成为比管用套筒62的内周面更低,因而在将 弯曲管3固定于第1管保持部11时,通过使管用套筒62的内周面与弯曲管3的外周面抵 接,能够防止凸设壁31a的前端和弯曲管3抵接。所以,利用由第1管保持部11夹持并固 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将弯曲管3按压至凸设壁31a的前端,由此,能够避免弯曲管3变形、 损伤。
另外,在不安装管用套筒62的情况下,如果在使弯曲管3松缓地插入夹具10的状 态下使夹具10沿着弯曲管3滑动,则在金属制的弯曲管3和金属制的第1紧固面31的接 触面产生大的摩擦力。即,由于弯曲管3和第1紧固面31由金属构成,因而由于弯曲管3 和第1紧固面31相互接触而导致在弯曲管3和第1紧固面31的表面产生损伤。由此,弯 曲管3和第1紧固面31的表面容易相互啮入,弯曲管3滑动时的摩擦力增加,因而在使弯 曲管3滑动时不仅有必要施加较强的力,而且伴随着滑动而还产生噪音。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管用套筒62介于弯曲管 3和第1紧固面31之间,因而在使弯曲管3松缓地插入夹具10的状态下使夹具10沿着弯 曲管3滑动时,能够防止在弯曲管3和第1紧固面31的表面产生损伤。所以,由于能够降 低使弯曲管3滑动时的摩擦力,因而能够使夹具10顺利地滑动,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夹具10 的滑动而导致的噪音的产生和弯曲管3的损伤。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通过将形成于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的压入凸 部62a压入压入孔部31c而将管用套筒62安装于第1紧固面31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 也可以使外周面形成为平坦面状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粘接在第1紧固面31。此时,在第1紧固面31凸设有凸设壁31a,凸设壁31a的前端位于比与第1紧固 面31抵接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更高的位置,因而即使在第1紧固面31和管用套筒的外周 面的粘接被解除的情况下,也能够由位于第1管保持部11的开口的凸设壁31a防止管用套 筒从第1管保持部11的开口部分脱落。此外,第1碰触面23具备凸设壁23a、凹部23b以及压入孔部23c,这些部分的作 用与上述的第1紧固面31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另外,第2碰触面25和第2紧固面 41具备凹部25b、41b,凹部25b、41b与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同样地构成。接着,参照图7,说明夹具10对弯曲管3的固定方法。图7是图3的VII-VII线的 保持弯曲管3的状态的夹具10的截面图。在由夹具10保持弯曲管3时,首先,在使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着形成于第1碰 触面23的凹部23b或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的任一方的状态下,将弯曲管3配 置在第1固定部21和第1零件30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 向着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而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接着,由第1固定部21的第1碰触面23和第1零件30的第1紧固面31夹持弯 曲管3,同时,使由第1固定部21的螺栓固定部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的紧固部件51旋 转,使外螺纹部51a插入螺栓插入部32 (参照图4(a)和图4(b))。接下来,如上所述,使外螺纹部51a与手动螺母51c的内螺纹孔51cl螺纹接合,使 手动螺母51c和垫圈51d向螺纹旋入方向(图7的右方向)移动。由此,形成于第1零件 30的第1螺栓插入部32经由垫圈51d而被手动螺母51c按压,从而将第1零件30向第1 固定部21侧按压。如果将第1零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则安装在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 面31的一对管用套筒61、62与弯曲管3的外周面抵接。此时,弯曲管3的凸曲侧的外周面, 在安装于第1紧固面31的管用套筒62的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抵接于管用套 筒62的内周面侧(图7的右侧),弯曲管3的凹曲侧的外周面,在安装于第1碰触面23的 管用套筒61的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图7的上下方向侧)部分抵接于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侧(图7的左侧)。关于与弯曲管3的凹曲侧的外周面抵接的管用套筒61的一部分(弯曲管3的长 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的内周面),由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侧与第1碰触面23抵接,因 而越是将第1零件30按压至第1固定部21,来自第1碰触面23的按压力就相应地越是经 由管用套筒61而传递至弯曲管3。所以,能够较强地赋予想要将弯曲管3向第1紧固面31 侧(图7的左侧)按压的力。与此相对的是,由于在第1紧固面31形成有凹部31b,因而与弯曲管3的凸曲侧的 外周面抵接的管用套筒62的一部分(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不能与第1紧 固面31抵接,所以不能传递来自第1紧固面31的按压力。所以,通过将第1零件30按压至第1固定部21,从而将管用套筒62中的外周面 与凹部31b相对的部分按压至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空间S的内部压入。由此,即使在管 用套筒62由含有难以变形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使管用套 筒62与弯曲管3的凸曲形状一致而变形,因而能够确保管用套筒62和弯曲管3的接触面 积宽广。另外,在管用套筒62与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的形状一致而弯曲时,管用套筒62的 外周面在轴01方向(参照图3)上的凹部31b的两侧(图7的上侧和下侧)与第1紧固面 31抵接。所以,由于从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的抵接面(轴01方向上的凹 部31b的两侧)传递使第1零件30按压至第1固定部21而产生的按压力,因而能够将弯 曲管3向第1固定部21侧(图7的右侧)按压。这样,由于将第1零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的按压力经由管用套筒61、62 而向弯曲管3传递,因而能够将弯曲管3夹持并固定在第1管保持部11。另外,由于经由由 树脂材料构成的管用套筒61、62而保持弯曲管3,因而与使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 直接抵接于弯曲管3而进行保持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 能够相应地效率良好地向弯曲管3传递用于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的压力,能够可靠地固定 弯曲管3。在此,紧固部件51为这样的构成通过将手动螺母51c螺纹旋入外螺纹部51a,从 而经由垫圈51d而按压第1螺栓插入部32,由此,将第1零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 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因而在沿着外螺纹部51a的轴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的方向上赋予 用于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的按压力。与此相对的是,由于凹部23b、31b向着沿着外螺纹部51a的轴方向的方向开口,因 而通过向着凹部23b、31b的任一方而配置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从而能够将由 于手动螺母51c的螺纹旋入而产生的按压力作为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将管用套筒61、62向 空间S压入的按压力而有效率地利用。所以,由于能够容易地使管用套筒61、62变形,因而, 相应地能够确保管用套筒61、62和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宽广而更可靠地夹持并固定弯曲管 3。而且,由于压入孔部23c、31c向着沿着外螺纹部51a的轴方向的方向而贯通形成, 因而通过向着凹部23b、31b的任一方而配置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从而能够将 用于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的按压力作为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将压入凸部61a、62a向压入孔 部23c、31c压入的按压力而有效率地利用。所以,能够防止管用套筒61、62向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的压入固定被解除。另外,当凹部23b、31b在轴01方向上形成于第1碰触面23或第1紧固面31的一 端(例如,图7的上侧)或两端(图7的上侧和下侧)时,管用套筒61、62的外周面和第1 碰触面23或第1紧固面31的抵接面仅为1面。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23b、31b形成于第1碰触面23和第1 紧固面31的大致中央部分,因而能够在轴01方向上使管用套筒61、62的外周面和第1碰 触面23或第1紧固面31在夹着凹部23b、31b的一侧和两侧(图7的上侧和下侧)的2面 抵接。所以,能够将用于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的按压力更可靠地向弯曲管3传递。另外,如果仅在第1碰触面23或第1紧固面31中的任一方具备凹部23b、31b,那 么,在夹具10使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着凹部23b、31b而进行夹持和固定且想要使夹具10 以弯曲管3为轴而旋转180度的情况下,不能向着凹部23b、31b而配置弯曲管3的凸曲部 分。因此,为了确保弯曲管3的保持力,有必要将所使用的夹具与凹部23b、31b的配置不同 的夹具更换。与此相对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0在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的双 方形成有凹部23b、31b,因而即使在夹具10使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着凹部23b、31b而进 行夹持和固定且想要使夹具10以弯曲管3为轴而进行半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向着凹部 23b,31b而配置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因而,能够谋求作业效率的提高。S卩,能够选择向着凹部23b而配置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的方法和向着凹部31b所 位于的方向而配置的方法的这两种方法。所以,能够使保持管时的夹具10的朝向具有自由 度。而且,当凹部23b、31b在沿着轴01方向截面视图(图6 (a)和图6(b)的B-B线的 截面视图)中凹设成圆弧状时,在形成为圆弧状的凹部23b、31b的R和应当保持的弯曲管 3的R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确保管用套筒61、62和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23b、31b的从第1碰触面23或第1紧 固面31起的凹设深度一定,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凹设成大致U字状,因而能够确保空 间S的体积较大,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持R被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弯曲状的弯曲管3。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凸设壁23a的前端位于比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更低的位置, 因而即使在保持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的凹曲侧(图7的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凸设壁 23a的前端和弯曲管3抵接。所以,利用在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时所施加的压力,将弯曲管 3按压至凸设壁23a的前端,由此,能够抑制弯曲管3变形、损伤。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管用套筒61、62由复合有杨氏模量比橡胶等树脂更高的玻璃纤维的强化塑料构成,利 用夹持并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来确保耐应变性较高,因而即使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和凸 设壁23a的前端的高度差较小,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凸设壁23a的前端和弯曲管3抵接。接着,参照图8至图10,对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具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在 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第1固定部21和第1零件30保持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且由第 2固定部22和第2零件40保持支撑乐器的支撑管4的情况,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第1 固定部21和第1零件30保持直立在地面的直线形状的直立管2,并且,由第2固定部122 和第2零件140保持容纳有连接电缆5的容纳管3a。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具100的立体图。图9(a)是管保持具100的上面 图,图9(b)是保持直立管2的状态的图9(a)的IXb-IXb线的管保持具100的截面图。图 10(a)是图9(a)的Xa-Xa线的管保持具100的截面图,图10(b)是打开第2零件140的状 态下的管保持具100的侧面图。此外,在图10(b)中,省略紧固部件152的图示。如图8所示,管保持具100是联接直立管2和容纳管3a且同时使容纳在容纳管3a 的连接电缆5向外部引导的部件,具备保持直立管2的第1管保持部11、保持容纳连接电缆 5的容纳管3a的第2管保持部112以及联接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112的联接 部113,在联接部113,内嵌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电缆用套筒180。容纳管3a是在乐器用支架1 (参照图1)中使用多个的弯曲管3中的、在内部容纳 有连接电缆5的管状的部件。另外,连接电缆5是用于将电子鼓或电子钹等电子乐器和音 源等器材电气地连接的部件。如图9 (a)所示,在由第1管保持部11保持直立管2时,经由管用套筒61、62而向 直立管2传递将第1零件30向第1固定部21按压的按压力,由此,夹持并固定直立管2。 在此,如上所述,凹部23b、31b形成在大致中央部分,即,第1碰触面23、第1紧固面31的 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参照图6(a))。所以,例如,与凹部23b、31b形成于第1碰触面23、第 1紧固面31的周方向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的 抵接面积宽广。另外,由于管用套筒61、62形成为大致半圆筒形状(参照图5(a)),因而能 够经由管用套筒61、62而可靠地向直线形状的直立管2传递由第1管保持部11夹持并固 定时的压力。如图8和图10所示,第2管保持部112是保持容纳管3a的部位,主要具备作为管 保持具100的一个零件的形成在基部120的另一侧(图10(a)的跟前侧)的第2固定部 122、作为管保持具100的一个零件且在第2固定部122的一端侧(图10(a)的上侧)以能 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的第2零件140、将第2零件140紧固并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的紧固 部件152以及被第2固定部122和第2零件140包围的第2保持室112a (参照图9 (b))。如图9(b)或图10所示,第2固定部122是形成在基部120的另一侧(图9 (b)的 左侧)并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一侧(图10(a)的左侧)的部位,主要具备从作为第2 管保持部112的轴心的轴03方向(沿着连接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112的线的 方向,图9(b)的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碰触面125和形成在第2固定部122 的另一端侧(图9(b)的下侧)且贯通形成有孔的螺母卡止部126,其中,后述的紧固部件 152的轴部152al能够插入贯通该孔。第2碰触面125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内周面的一侧(图10(a)的左侧)并 保持容纳管3a的一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25b,并且,在凹部125b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形 成有突起125a,该突起125a能够嵌合在贯通形成于容纳管3a的孔(图中未显示)。第2零件140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另一侧(图10 (a)的右侧)的零件,具备 从轴03方向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紧固面141、形成在第2固定部122的另一端侧(图 10(a)的下侧)且贯通形成有孔的螺栓卡止部142,其中,后述的紧固部件152的轴部152al 能够插入贯通该孔,使第2紧固面141与第2固定部122的第2碰触面125相对,同时,在 第2固定部122的一端侧(图10(b)的上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第2零件140。第2 紧固面141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内周面的另一侧(图10(a)的右侧)并保持容纳管3a的另一侧的部分。紧固部件152是用于在夹持并固定被夹持于第2碰触面125和第2紧固面141之 间的容纳管3a时将第2零件140向第2固定部122侧按压的部件,具备螺栓部152a和螺 母部152b,其中,螺栓部152a具有在外周面螺纹雕刻有外螺纹的轴部152al和能够卡合在 螺栓卡止部142的头部152a2,螺母部152b能够与轴部152al螺纹接合。此外,为了由第2管保持部112夹持并固定容纳管3a,首先,使轴部152al从螺栓 卡止部142侧插入贯通在形成于第2固定部122和第2零件140的孔。使螺母部152b与 从螺栓卡止部142侧向螺母卡止部126侧插入贯通的轴部152al的端部螺纹接合,由此,头 部152a2卡止在螺母卡止部142,并且,螺母部152b卡止在螺母卡止部126,因而将第2零 件140紧固并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由此,由于将第2零件40向第2固定部122侧按压, 因而能够将容纳管3a夹持并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和第2零件140之间。如图9(b)和图10(b)所示,联接部113是联接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 112的部位,具备引导槽部171、一对引导延伸部172以及引导室113a。引导槽部171是从第2固定部122向轴03方向延伸并与第1固定部21连接设置 的部位,具备形成在与第2碰触面125相同的面上的圆筒内周面状的引导槽壁171a。一对引导延伸部172从向着与引导槽壁171a相同的方向(图10(a)的右方向) 的引导槽部171的两端隔开后述的电缆用套筒180的第1筒部181能够插入的间隔而延 伸。另外,一对引导延伸部172具备形成在与引导槽壁171a相同的面上的一对引导延伸壁 172a,引导槽壁171a和一对引导延伸壁172a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引导室113a是被引导槽壁171a和引导延伸壁172a包围的空间,轴03方向的一 端侧(图9(b)的右侧)由相对于引导槽壁171a和引导延伸壁172a而垂直地形成的平面 状的第1封闭壁121&封闭。另外,引导室113a的轴03方向的另一端侧(图9 (b)的左侧) 与第2保持室112a连通,并且,由第2封闭壁140a (参照图8)封闭一部分,其中,该第2封 闭壁140a构成第2零件140的外侧面,与第1封闭壁121a相对。第1封闭壁121a是向着形成于第1固定部21的第1碰触面23的相反方向而形成 的平面状的部分。此外,由于形成于第1碰触面23的压入孔部23c贯通形成至第1封闭壁 121a,因而安装于第1碰触面23的管用套筒61的压入凸部61a的前端从第1封闭壁121a 向引导室113a突出。如图8所示,电缆用套筒180是由弹性部件构成的部件,由引导延伸壁172a、第1 封闭壁121a以及第2封闭壁140a形成,内嵌在从引导室113a向外部开口的大致矩形状的 引导开口部113b。接着,参照图11,对电缆用套筒18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1(a)是电缆用套筒 180的正面图,图11(b)是图11(a)的XIb-XIb线的电缆用套筒180的截面图,图11 (c)是 图11(a)的Xlc-XIc线的电缆用套筒180的截面图,图11(d)是使狭缝183的切入宽度Wl 变宽的状态下的电缆用套筒180的正面图。如图11 (a)所示,电缆用套筒180具备能够内嵌在引导开口部113b的矩形筒状的 第1筒部181和与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连接设置且能够内嵌在容纳管3a的圆筒状 的第2筒部182。如图11(b)和图11(c)所示,第1筒部181形成为矩形筒状,具备在一端开口的第1开口部181a、在一侧(图11(c)的右侧)的侧面贯穿设置且形成为与第2筒部182的内 周面的内径同等或直径较大的圆形的第1孔部181b以及在另一侧(图11(c)的左侧)的 侧面贯穿设置且以压入凸部61a能够嵌合的方式形成的矩形状的第2孔部181c。第2筒部182在一端(图11(c)的右侧)具备向着第1开口部181a的垂直方向 开口的第2开口部182a,另一端(图11 (c)的左侧)在与第1孔部181b相对应的位置处连 接设置于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所以,由于第1开口部181a和第1开口部182a连 通,因而能够使连接电缆5从第1开口部181a或第2开口部182a的任一方向另一方插入 贯通。另外,如图11 (a)所示,电缆用套筒180具备从第1开口部181a穿过第1筒部181 的一侧的侧面而切入到第2开口部182a的狭缝183,切入宽度Wl形成为比连接电缆5的外
径更小。另外,如图11(d)所示,由于电缆用套筒180由弹性部件构成,因而通过从相对于 狭缝183的切入方向而垂直的方向的两侧(图11(d)的上下方向)施加力,能够使狭缝183 的切入宽度Wl变宽。另外,从使狭缝183的切入宽度Wl变宽的状态除去施加到电缆用套 筒180的力,由此,能够利用电缆用套筒180的弹性力而使切入宽度Wl复原成原来的状态。此外,狭缝183从第1开口部181a穿过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而切入到第2 开口部182a即可,切口宽度Wl不一定必须具有规定的长度。接着,参照图12,对将容纳管3a向第2管保持部112夹持并固定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2(a)是保持直立管2的状态下的管保持具100和容纳管3a的分解立体图,图12(b)是 打开第2零件140的状态下的容纳管3a和管保持具100的正面图。如图12(a)所示,在将容纳管3a向第2管保持部112夹持并固定时,首先,使容纳 于容纳管3a的连接电缆5容纳在电缆用套筒180的内部,同时,使第2筒部182内嵌在容 纳管3a的一端侧。在此,在电缆用套筒180不具备狭缝183的情况下,在将连接电缆5向电缆用套筒 180的内部容纳时,有必要使连接电缆5的一端从第2开口部182a向第1开口部181a插入 贯通。而且,由于有必要将将容纳于电缆用套筒180的内部的连接电缆5从插入贯通于电 缆用套筒180的内部的连接电缆5的一端侧向身旁拉出必要的长度,因而尤其是在应当向 外部引导的连接电缆5较长的情况下,作业效率降低。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使电缆用套筒180的狭缝183的 切入宽度Wl变宽(参照图11(d)),同时,能够将连接用电缆5的中途部分从狭缝183向电 缆用套筒180的内部容纳,因而能够与应当从容纳管3a向外部引导的连接电缆5的长度无 关且有效率地进行作业。而且,如图12(b)所示,由于狭缝183的切入宽度Wl比连接电缆5的外径更小,因 而能够防止容纳于电缆用套筒180的内部的连接电缆5从狭缝183向外部拔出。所以,在 电缆用套筒180内嵌于引导开口部113b时,通过将容纳于电缆用套筒180中的连接电缆5 从狭缝183拔出,从而能够防止引导开口部113b部分和连接电缆5接触而导致连接电缆5 损伤。另外,由于电缆用套筒180具备能够内嵌在容纳管3a的第2筒部182,因而通过使 第2筒部182内嵌在容纳管3a的端部,从而能够防止连接电缆5与容纳管3a的端部直接毛刺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连接电缆5损伤。而且,在为了变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的联接位置而进行管保持具100的位置调 整时,如果连接电缆5被拉伸,那么,在与引导开口部113b接触的连接电缆5的一部分施加 有向着与连接电缆5被拉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应力。另外,由于引导开口部113b由金属 构成,因而集中于与引导开口部113b接触的连接电缆5的一部分的应力使得连接电缆5容 易损伤。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连接电缆5从开口于第2筒部182的一端 的第2开口部182a插入贯通于电缆用套筒180的内部而向第1开口部181a引导。所以, 由于能够防止由金属构成的引导开口部113b和连接电缆5直接接触,因而能够通过降低集 中于连接电缆5的一部分的应力而避免连接电缆5损伤。接着,使嵌合有电缆用套筒180的容纳管3a嵌合在突起125a,该突起125a在第2 碰触面125凸设。由此,能够将容纳管3a配设在适当的位置。而且,通过使容纳管3a嵌合 于突起125a,从而能够使容纳管3a保持在突起125a,因而能够提高使容纳管3a夹持并固 定在第2管保持部112时的作业效率。另外,在使容纳管3a嵌合于突起125a的同时,能够使嵌合于容纳管3a的电缆用 套筒180的第1筒部181插入在引导室113a。所以,由于能够同时地进行使容纳管3a嵌合 于突起125a的作业和将电缆用套筒180向引导室113a内适当地插入的作业,因而能够相 应地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在将第1筒部181插入于引导室113a时,将从第1封闭壁121a突出的压入 凸部61a的前端部分嵌合在穿设于电缆用套筒180的另一侧面的第2孔部181c (参照图 9(b))。所以,能够将电缆用套筒180配置在引导室113a的适当的位置,并且,能够使容纳 管3a更稳定地保持在突起125a。最后,通过由紧固部件152将第2零件140紧固并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从而能 够将容纳管3a夹持并固定在第2管保持部112。另外,通过将第2零件140紧固并固定在 第2固定部122,从而将第2封闭壁140a配置在与第1封闭壁121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正 视时为大致矩形状的引导开口部113b。此外,引导开口部113b形成为以轴03方向(沿着连接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 保持部112的线的方向,参照图9(b))为短边的正视时的大致矩形状。由此,例如,与正视时 的大致圆形状或以轴03方向为长边的正视时的大致矩形状的情况相比,引导开口部113b 的形状能够缩短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112之间的距离。所以,由于能够缩小联接部 113,因而能够谋求管保持具100整体的小型化,能够相应地谋求管保持具100的轻型化。另外,在使2个管保持具100接近而安装于直立管2的情况下,如果引导开口部 113b向着沿着轴01方向(第1管的长度方向、图12(b)的上下方向,参照图9(b))的方向 开口,那么,由于连接电缆5被引导至接近而安装的2个管保持具100之间,因而在使管保 持具100以直立管2为轴而旋转移动时,存在着连接电缆5被夹在2个管保持具100之间 而被剪断的危险性。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开口部113b向着管保持具100的正面侧 (图12(b)的跟前侧)开口,因而能够避免上述的危险性。像以上那样,由于具备联接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112的联接部113,因而能够分别地进行直立管2向第1管保持部11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或者容纳管3a向第2 管保持部112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所以,在仅变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中的一方的联接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着 将直立管2或容纳管3a的另一方固定于第1管保持部11或第2管保持部112,解除第1管 保持部11或第2管保持部112对直立管2或容纳管3a的一方的固定而变更直立管2或容 纳管3a的一方的联接位置,因而能够提高调整直立管2和容纳管3a的位置时的作业效率。由于引导室113a形成于联接部113,因而在连接电缆5容纳于引导室113a的状态 下,能够调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的联接位置。所以,没有必要每次调整直立管2或容纳 管3a的位置时均进行连接电缆5的定位,因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能够与第1管保持部11对直立管2的固定或固定的解除和第2管保持部 112对容纳管3a的固定或固定的解除无关地将引导室113a所占的体积保持为一定。所以, 在将直立管2或容纳管3a夹持并固定于第1管保持部11或第2管保持部112时,能够避 免连接电缆5被第1管保持部11或第2管保持部112夹着而损伤。接着,参照图13,对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夹具210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 对凹部23b形成于第1碰触面23的大致中央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 凹部223b形成于第1碰触面223的轴01方向上的两侧。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 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的说明。图13(a)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部221的背面图,图13(b)是图13(a)的 XIIIb-XIIIb线的第1固定部221的截面图,图13(c)是安装管用套筒61时的第1固定部 221的截面图,是与图13(b)相对应的图。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第1碰触面223具备凹部223b,该凹部223b的自第 1碰触面223起的凹设深度形成为一定,且该凹部223b的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在图 13(a)和图13(b)的C-C线的截面视图)为大致U字状,凹部223b形成在第1碰触面223 的轴01方向的两端侧。如图13(c)所示,关于管用套筒61,使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和第1碰触面223相 对,将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凸设的压入凹部61a压入形成于第1碰触面223的压入孔部 223c。由此,将管用套筒61安装在第1碰触面223。由于管用套筒61以外周面的曲面形状与第1碰触面223的曲面形状一致的方式 形成,因而通过将管用套筒61安装于第1碰触面223,从而能够使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和 第1碰触面223抵接。另外,在第1碰触面223和管用套筒61之间,形成有由形成于第1碰 触面223的2个凹部223b和与该2个凹部223b相对的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包围的2个 一定的空间S。在使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着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而配置的情况下 (参照图7),弯曲管3的凹曲侧的外周面在安装于第1碰触面223的管用套筒61的弯曲管 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处抵接于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侧。在此,在第1碰触面223,凹部223b形成于轴01方向(图13 (a)的左右方向,参照 图4)的两端侧,因而弯曲管3的凹曲侧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侧所抵接的管用套筒61的一部 分(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不能抵接于第1碰触面223,所以不能传递来自第 1碰触面223的按压力。
所以,通过将第1零件30 (参照图7)按压至第1固定部221,从而将管用套筒61 中的外周面与凹部223b相对的部分按压至弯曲管3的凹曲部分,向空间S的内部压入。由 此,即使在管用套筒61由含有难以变形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 地与弯曲管3的凸曲形状一致而变形,因而能够确保管用套筒61和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宽另外,在管用套筒61与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的形状一致而弯曲时,第1碰触面223 在第1碰触面223中的位于一对凹部223b之间的部分的轴01方向上的两端侧(图13(a) 的左侧和右侧)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抵接。所以,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和第1碰触面223的抵接面(第1碰触面223中的 位于一对凹部223b之间的部分的轴01方向上的两端侧)传递由于使第1零件30按压至 第1固定部221而产生的按压力,因而能够向第1固定部221侧按压弯曲管3。接着,参照图14,对作为第4实施方式的夹具310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 对凹部23b、31b形成于第1碰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第4实施 方式中,凹部323b、331b形成于管用套筒361、362的外周面。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 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的说明。图14(a)是第4实施方式的管用套筒362的背面图,图14(b)是图14(a)的 XIVb-XIVb线的管用套筒362的截面图,图14(c)是安装管用套筒362的状态下的第1零件 330的背面图,图14(d)是图14(c)的XIVd-XIVd线的第1零件330的截面图。此外,由于 第1碰触面323是与第1紧固面331相同的形状,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管用套筒362在外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具备凹部 331b,该凹部331b的自外周面起的凹设深度形成为一定,且该凹部331b的侧截面视图(在 图14(a)和图14(d)的D-D线的截面视图)为大致U字状。如图14(c)和图14(d)所示,第1紧固面331形成为平坦的凹面圆弧状,具备凸设 壁331a和压入孔部331c。由于管用套筒362以外周面的曲面形状与第1紧固面331的曲面形状一致的方式 形成,因而通过将管用套筒362安装于第1紧固面331,从而能够使管用套筒362的外周面 和第1紧固面331抵接。另外,在第1紧固面331和管用套筒362之间,形成有由形成于管 用套筒362的外周面的凹部331b和与该凹部331b相对的第1紧固面331包围的一定的空 间S。由于凹部331b形成于管用套筒362,因而在使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着凹部331b 而配置并保持弯曲管3时(参照图7),与弯曲管3的凸曲侧的外周面抵接的管用套筒362 的一部分(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不能抵接于第1紧固面331,因而不能传递 来自第1紧固面331的按压力。所以,通过将第1零件330按压至第1固定部321,将管用套筒362中的在外周面 形成有凹部331b的部分按压至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向空间S的内部压入。由此,即使在 管用套筒362由含有难以变形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与弯曲 管3的凸曲形状一致而变形,因而能够确保管用套筒362和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宽广。以上,基于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根本不限定于上述各实 施方式,能够容易地推测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凹部23b、31b、223b、323b、331b形成于第1碰触面 23、223、323和第1紧固面31、331的双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仅形 成于第1碰触面23、223、323和第1紧固面31、331的任一方。由此,能够谋求夹具10、210、 310或管保持具100的制造成本的削减。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对凹部23b、31b、223b的自第1碰 触面23、223或第1紧固面31起的凹设深度形成为一定且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为大 致U字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于此,凹部23b、31b、223b也可以在沿着轴01方向 的截面视图中形成为大致圆弧状或锥状。凹部23b、31b、223b在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 中凹设成大致圆弧形状,由此,在将应当保持于凹部23b、31b、223b的弯曲管3的R设定为 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使弯曲管3的R和凹部23b、31b、223b —致而能够确保弯曲管3和管用 套筒61、62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更宽广。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碰触面23、223、323和第1紧固面31、331 在轴01方向的两端具备向着周方向连接设置而凸设的一对凸设壁23a、31a、223a、323a、 331a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第1碰触面23、223、323和第1紧固面31、331的轴01方向 的两端也可以形成为平坦面状。由此,能够谋求夹具10、210、310或管保持具100的制造成 本的削减。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轴01方向看时,凹部23b、31b、223b、323b、 331b在第1碰触面23、223、323和第1紧固面31、331的周方向上的夹着凹部23b、31b、 223b,323b,331b的两侧使管用套筒61、62、361、362的外周面和第1紧固面31,331相互抵 接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凹部23b、31b、223b、323b、331b在从轴01方向看时也可以形成 于第1碰触面23、223、323和第1紧固面31、331的周方向整体。由此,在根据演奏者的喜 好而对乐器进行配置变更时,即使在使夹具10、210、310以弯曲管3为轴而旋转移动的情况 下,也能够向着凹部23b、31b、223b、323b、331b而配置弯曲管3的凸曲部分。所以,可以确 保能够将弯曲管3可靠地固定在夹具10、210、310的状态,同时,能够更自由地变更乐器的 配置位置。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使容纳于容纳管3a的连 接电缆5容纳于电缆用套筒180的内部且同时使第2筒部182内嵌于容纳管3a的一端侧 的状态下,通过将容纳管3a夹持并固定在第2管保持部112,从而将连接电缆5和电缆用套 筒180插入在引导室113a,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将容纳管3a保持原样地夹持并固定在 第2管保持部112,使连接电缆5容纳在引导室113a的内部,同时从引导开口部113b向外 部引导。由此,由于能够不需要电缆用套筒180,因而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并且,由于能够不 需要插入电缆用套筒180的作业,因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电缆用套筒180具备 第1筒部181和第2筒部182,使连接电缆5从第1开口部181a或在第2筒部182的一端 开口的第2开口部182a的任一方向另一方插入贯通,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是电缆用套 筒180具备第1筒部181,使连接电缆5从第1开口部181a或形成于第1筒部181的一侧 的侧面的第1孔部181b的任一方向另一方插入贯通。由此,能够不需要第2筒部182,因而 能够削减电缆用套筒180的制造成本。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电缆用套筒180具备从第1开口部181a穿过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而切入到第2开口部182a的狭缝18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 于此,由于狭缝183从第1开口部181a切入到第1开口部182a即可,因而也可以例如从第 1开口部181a穿过第1筒部181的另一侧的侧面而切入到第2开口部182a。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电缆用套筒180具备狭缝183的情况进行了说 明,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不具备狭缝183。由此,能够削减电缆用套筒180的制造成本。而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引导开口部113b是以轴03为短边的正视时的大 致矩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于此,引导开口部113b也可以是正视时的大致圆 形状或以轴03为长边的正视时的大致矩形状。由此,能够确保引导开口部113b的开口面 积,因而能够引导更多的容纳于容纳管3a的连接电缆5,并且,在使多个连接电缆5插入贯 通于引导开口部113b时,能够防止由于连接电缆5被压迫而产生的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管保持具,具备装卸自如地夹持并固定第1管的第1保持部、装卸自如地夹持并 固定第2管的第2保持部以及使被该第2保持部的内周面包围的第2保持室向外部连通的 引导部,将收纳于所述第2管且至少一端与电子乐器连接的连接电缆从所述第2保持室经 由所述引导部而向外部引导,其中,所述管保持具具备联接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联接部,所述弓I导部形成于所述联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向着与被所述第1保持部夹持并固定的所述第1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的开口是以沿着连接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的线的方向为短边的正视时 的大致矩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保持部、所述第2保持部以及所述引导部由金属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电缆用套筒,该电缆用套筒由弹性部件构成,具有向着一侧和另一侧开口且相互 连通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所述电缆用套筒具备第1筒部,该第1筒部形成为能够内嵌在所述引导部的筒状,并 且,在一端侧开口有所述第1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用套筒具备从所述第1开口部切入到所述第2开口部的狭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用套筒的所述狭缝的切入宽度比所述连接电缆的外径更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保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用套筒具备第2筒部,该第2筒部形成为能够内嵌在所述第2管的圆筒状,并 且,在一端开口有所述第2开口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保持具,该管保持具能够分别地进行2根管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并且,能够防止管固定时的连接电缆的损伤。由于具备联接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112)的联接部(113),因而能够分别地进行直立管(2)向第1管保持部(11)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或者容纳管(3a)向第2管保持部(112)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另外,由于引导室(113a)形成于联接部(113),因而在连接电缆(5)容纳于引导室(113a)的状态下,能够调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的联接位置。所以,没有必要每次调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的位置时均进行连接电缆(5)的定位,因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F16B7/04GK102003441SQ20101027764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森良彰 申请人:罗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