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36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铸坯输出辊轴与减速机输出轴之间连接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炼钢厂用于连铸坯输出辊轴与减速机输出轴之间普遍采用两个半齿轮联轴器进行连接,即输出辊轴端安装有一半齿轮联轴器,减速机输出轴端亦对应安装有一半齿轮联轴器,两个半齿轮联轴器连接的接合面均为光滑平面,采用8个螺栓将两个半齿轮联轴器固定在一起,使减速机输出轴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辊轴上,带动输出辊旋转并输送连铸坯。然而,随着轧钢机械的大型化,连铸坯的重量与体积亦越来越大,因此减速机的输出功率亦不断增加,输出轴传递的扭矩亦相应增大,加之连铸坯对输出辊道连续不断的严重撞击,使8个固定螺栓极易松动甚至被剪断,从而导致两个半齿轮联轴器脱开,不仅增加维修工作量,缩短了输出辊道的寿命,而且直接影响连铸坯的输送。尤其是一旦造成多个联轴器脱开,就将酿成重大的生产设备事故,其后果将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易行,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固定螺栓损坏, 保证输出辊道平稳运行,从而消除事故隐患的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和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采用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面之间采用凸凹啮合连接,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的端面分别对应加工有至少两个凸台和凹槽。所述凸台和凹槽为扇形。所述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及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端面上的凸台和凹槽均为4个。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面之间采用凸凹面啮合连接,依靠紧密配合的凸台与凹槽传递扭矩,有效分解了固定螺栓所承受的剪切力,从而避免了固定螺栓被剪断而导致的半齿轮联轴器断开问题,消除了事故隐患,延长了输出辊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辊道消耗和维修工作量,实现了输出辊道的长时间平稳运行,确保了连铸生产的顺行。

图1为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剖面图。图2为A-A截面剖面图。[0012]图中输出辊轴套1、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螺栓3、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减速机输出轴套5、凸台6、凹槽7。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包括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和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安装在输出辊轴套1上,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安装在减速机输出轴套5上。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和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之间通过8个螺栓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与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接合面由光滑面改为了凸凹面,采用凸凹啮合连接。 即将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的端面对称加工出4个扇形凸台6和4个扇形凹槽7,同时将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的端面亦对称加工出4个扇形凸台6和4个扇形凹槽7,两者的凸台6和凹槽7的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只是4个扇形凸台6和4个扇形凹槽7的位置恰好相反。安装后,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的4个扇形凸台6恰好镶嵌在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的4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扇形凹槽7内;同样,减速机输出轴半齿轮联轴器4 的4个扇形凸台6也完全镶装在输出辊轴半齿轮联轴器2的4个扇形凹槽7内,把紧8个固定螺栓3,即可实现两个半齿轮联轴器的凸凹啮合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和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采用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面之间采用凸凹啮合连接,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的端面分别对应加工有至少两个凸台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和凹槽为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及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端面上的凸台和凹槽均为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坯输出辊联轴器,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面之间采用凸凹啮合连接,输出辊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轴端的半齿轮联轴器接合的端面分别对应加工有至少两个扇形凸台和凹槽。由于采用凸凹啮合连接,可有效分解固定螺栓所承受的剪切力,避免固定螺栓被剪断而导致的半齿轮联轴器断开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延长输出辊道的使用寿命,减少辊道消耗和维修工作量,实现输出辊道的长时间平稳运行,确保连铸生产的顺行。
文档编号F16D1/02GK202132406SQ20112019136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富广伟, 张勇, 张栋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