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轴器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5436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轴器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联轴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空调器室内机需要用到联轴器,现有联轴器都是由轴套和联接体,轴套是由混合塑胶浇注成的轴套,轴套的两端具有同轴布置的联接体,联接体用于与其它轴连接,从而实现对两个轴的连接。
[0003]由于轴套为非金属材质,而联接体为金属材质,所以轴套和联接体无法做成一体式结构,轴套和联接体之间是通过光滑的圆柱面接触的,即联接体与轴套两端的安装孔过盈配合。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寿命的减短,会出现轴套与联接体分离,导致联轴器失效的情况。
[0004]因此,如何降低联轴器因轴套和联接体分离而失效的概率,提高联轴器的可靠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轴器,以降低联轴器因轴套和联接体分离而失效的概率,提高联轴器的可靠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种联轴器,包括轴套和联接体,所述轴套与所述联接体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
[0009]所述联接体与所述轴套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凹凸配合的第二轴向限位部。
[0010]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凸起。
[0011]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凸起,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凹槽。
[0012]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包括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凸起配合的凹槽和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凹槽配合的凸起。
[0013]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内螺纹,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0014]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均为矩形螺纹。
[0015]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轴套上开设有第一锁紧孔,所述联接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孔对应的第二锁紧孔。
[0016]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轴套具有用于隔开位于所述轴套两端的所述联接体的隔板。
[0017]优选地,在上述联轴器中,所述隔板与所述轴套为一体式结构。
[0018]一种空调器,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
[0019]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轴器,在轴套上设置第一轴向限位部,在联接体上设置第二轴向限位部,通过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凹凸配合,来增加联接体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联接体与轴套之间分离的失效概率,提高了联轴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联轴器的剖视图。
[0023]其中,101为轴套,102为联接体,103为第一锁紧孔,104为第二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联轴器,以降低联轴器因轴套和联接体分离而失效的概率,提尚联轴器的可靠性;
[002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27]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联轴器的剖视图。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包括轴套101和联接体102,其中,轴套101与联接体10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轴套101与联接体102采用轴孔配合,所以轴套101与联接体102的接触面是指轴套101的内壁;相应的,联接体102与轴套101的接触面是指联接体102的外壁。
[0029]联接体102与轴套10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轴向限位部凹凸配合的第二轴向限位部。第一轴向限位部与第二轴向限位部采用凹凸配合的方式,能够限制轴套101和联接体102的轴向移动。
[0030]联接体102可作为镶件与轴套101注塑为一体式结构,也可在轴套101注塑完成后,后期安装,本实用新型对联接体102和轴套101如何装配不做限定。
[0031 ] 联接体102优选为金属材料,例如铝制材料;轴套101优选为塑料材质,例如混合塑胶。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轴器,在轴套101上设置第一轴向限位部,在联接体102上设置第二轴向限位部,通过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凹凸配合,来增加联接体102与轴套101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联接体102与轴套101之间分离的失效概率,提高了联轴器的可靠性。
[00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凹槽,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凸起。当然,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凸起,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凹槽也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向限位部包括凸起和凹槽,第二轴向限位部包括与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凸起配合的凹槽和与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凹槽配合的凸起。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可以分别为凸起和凹槽,也可均包括凸起和凹槽,只要能够实现凹凸配合即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内螺纹,第二轴向限位部为与第一轴向限位部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联接体102和轴套101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不但可以将联接体102作为镶件与轴套101注塑为一体式结构,也可在轴套101注塑完成后,后期安装。
[0035]为了提升联接体102和轴套101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均为矩形螺纹,矩形螺纹具有传动效率高,接触面积大的优点,因此矩形螺纹能够提供更大的摩擦力。
[0036]为了保证联接体102与待连接轴的配合,轴套101上开设有第一锁紧孔103,联接体102上开设有与第一锁紧孔103对应的第二锁紧孔104,后期可通过螺钉分别穿过第一锁紧孔和第二锁紧孔104抵紧在待连接轴上,实现与待连接轴的固定,另外,螺钉也可进一步实现联接体102和轴套101的固定。
[0037]为了避免轴套101两端的联接体102发生碰撞,以及与两个联接体102配合的待连接轴发生碰撞,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轴套101具有用于隔开位于轴套101两端的联接体102的隔板。隔板与轴套101优选为一体式结构,隔板可以完全封闭轴套101的中心孔,也可封闭一部分,只要能够防止联接体102接触即可。
[003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联轴器,因此兼具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00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联轴器,包括轴套(101)和联接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1)与所述联接体(10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 所述联接体(102)与所述轴套(10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凹凸配合的第二轴向限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凸起,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包括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凸起配合的凹槽和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凹槽配合的凸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内螺纹,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螺纹配合的外螺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均为矩形螺纹。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1)上开设有第一锁紧孔(103),所述联接体(10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孔(103)对应的第二锁紧孔(104)。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1)具有用于隔开位于所述轴套(101)两端的所述联接体(102)的隔板。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轴套(101)为一体式结构。10.一种空调器,包括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联轴器,包括轴套和联接体,所述轴套与所述联接体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所述联接体与所述轴套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凹凸配合的第二轴向限位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轴器,在轴套上设置第一轴向限位部,在联接体上设置第二轴向限位部,通过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凹凸配合,来增加联接体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联接体与轴套之间分离的失效概率,提高了联轴器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
【IPC分类】F16D1/04
【公开号】CN205064603
【申请号】CN201520838205
【发明人】徐煌财, 丁东青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