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844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振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强振动、强冲击环境下工作时,设备的性能指标、工作寿命、可靠性会降低,振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功能失效、设备损坏。将电子设备设置于隔振器的内壳中,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由于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对振动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受到外力的撞击所引起的,而忽略了电子器件本身的自发的震动造成的影响。现有的隔振器只在内壳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设置用于减振的弹簧,将内壳吊起,使内壳处于近似悬浮的状态。这种设置方式不但减振效果有限,而且在内壳与外壳之间需要留出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增加弹簧长度以及避免内壳与外壳碰撞,这就不利于隔振器的小型化。采用弹簧减振的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弹簧对宽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振器,此隔振器将多种减振方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减振效果,而且有助于隔振器的整体小型化。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隔振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内壳为长方体,在所述内壳的六个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弹簧,在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填满阻尼剂。在内壳外表面的三个方向轴上均设置弹簧,提高应对多方向复杂振动的减振效果,阻尼剂与弹簧相结合的方式使隔振器对宽频和窄频振动的减振效果都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隔振器的小型化。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在要求达到相同的减振效果时,螺旋弹簧的收缩量更大,所需弹簧长度更短。为增强隔振器在不规则振动环境中的适应性,在所述内壳的四条竖直外棱处均设
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隔振器通过改变弹簧的设置方式和增加减振措施,大大提高了减振效果。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复杂的不规则振动,而且缩小了内壳与外壳之间的距离,使隔振器的整体体积缩小,有助于电器设备的小型化。在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阻尼剂,可以使隔振器对宽频振动的减振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对电子器件自身的振动也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此隔振器的良好减振效果可以是设置在内壳内部的电子器件在复杂的振动环境内保持正常工作,改善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振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内壳2为长方体,在内壳2的六个外表面上都设置弹簧3,弹簧3的另一端与外壳I的内壁连接。弹簧3将内壳2托起,使内壳2处于近似悬浮的状态,由于在内壳2的上下左右都设置有弹簧3,所以在复杂振动环境中能更好地起到减振的作用。而且在外壳I与内壳2之间填满阻尼剂4,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阻尼剂4可以有效吸收宽频振动的能量,阻尼剂4与弹簧3相结合,对宽频振动和窄频振动都有很好地减振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内壳2内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电子元件,有些电子元件在工作时自身会产生振动,对于这种从内壳2内部传出来的振动,由于阻尼剂4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也有消减振动能量的作用,所以采用这种设置方式,无论振动波是从外壳I外传入的,还是从内壳2内传出的,都具有很好的减振作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是,弹簧3采用螺旋弹簧,在需要相同阻尼力的情况下,螺旋弹簧的收缩量更大,所需长度更短,可以缩减外壳I和内壳2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隔振器的整体小型化。如图2所示,在内壳2的四个竖直外棱处设置弹簧3。在复杂振动环境中,大部分的振动会导致内壳2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而且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内壳2在水平方向上作近似圆周运动,所以在竖直外棱处设置弹簧3,可以减少设置于内壳2侧面的弹簧3在轴向上的弯曲量,延长弹簧3的使用寿命,同时更有效地消减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经试验证明,此隔振器的减振效果明显,相比于传统隔振器也有很大进步。比如,在内壳2内装入同一种频率合成器,以相同的测试条件对传统隔振器和本实用新型隔振器进行测试,使用本实用新型隔振器的频率合成器,其相位噪声恶化的分贝数降低了 60%。
权利要求1.隔振器,包括外壳(I)和设置于外壳(I)内的内壳(2),所述外壳(I)与内壳(2)通过弹簧(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为长方体,在所述内壳(2)的六个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弹簧(3),在所述外壳(I)与内壳(2)之间填满阻尼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为螺旋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壳(2)的四条竖直外棱处均设置有弹簧(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振器,此隔振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外壳与内壳通过弹簧连接,内壳为长方体,在内壳的六个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弹簧,在外壳与内壳之间填满阻尼剂。在内壳外表面的三个方向轴上均设置弹簧,提高应对多方向复杂振动的减振效果,阻尼剂与弹簧相结合的方式使隔振器对宽频和窄频振动的减振效果都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隔振器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F16F15/02GK202833836SQ20122049663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易增辉, 姚宗诚, 谭奇 申请人: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