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2083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分离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叉,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连接呈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使得拨杆与轴孔部配合形成平面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共同端和轴孔部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杆臂,使原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构成的平面受力结构,转变为立体受力结构,类似于三角架的受力结构,充分分散共同端下压产生的内应力,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专利说明】分离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离叉。

【背景技术】
[0002] 分离叉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使离合器片分离。
[0003] 目前,市场上的分离叉,它包括拨杆和拨叉,所述拨杆上设有轴孔。通过下压拨杆 的一端,利用杠杆的原理使分离叉绕轴孔旋转,拨叉上抬,起到分离离合器片的作用。
[0004] 这种分离叉,其拨杆通常为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杆状,结构强度不高,在使用 中容易发生形变,特别在频繁操作的情况下,可靠性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叉,其结构强度 高,工作可靠。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所述 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 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所述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 所述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所述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 体连接有轴孔部,所述轴孔部、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三者包围形成开口,所述轴孔部的底部 和共同端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三杆臂,所述第三杆臂设置在开口的一侧,所述轴孔部相对共 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连接呈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简单 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使得拨杆与 轴孔部配合形成平面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共同端和轴孔部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 三杆臂,使原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构成的平面受力结构,转变为立体受力结构,类似于三 角架的受力结构,充分分散共同端下压产生的内应力,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 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均呈向相对第三杆臂所在侧 的另一侧方向弯曲设置。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略微弯曲,当共同端受力下压,在 拨杆产生应力时,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的弧度能更好地分散应力,耐受力强。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杆臂呈向相对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在侧的 另一侧方向弯曲设置。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略微弯曲的第三杆臂,更有效地分散来自共同端下压产 生的内应力,为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提供坚直方向的支撑力,使得拨杆的整体结构强度高, 有韧性。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杆臂的横断面呈自轴孔部向共同端方向逐渐 减小设置。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共同端向轴孔部的底部方向,内应力被逐步分散,结构 合理,同时节省材料。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夹角若设置得过大,会使拨 杆的长度过短,若设置得过小,又会使拨杆的长度过长,影响强度,并且浪费材料,经大量的 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将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度为最具性价比的角 度,既节省材料,又使拨杆的长度合理,同时保证最佳的结构强度。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 力矩比率为15:8。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叉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其以轴孔部为支点,共同端 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力矩的比率直接影响操作的难易度,经大量的测 试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比率为15:8为最佳的比率,使操作人员操作省力舒适,并为 最节省材料,同时保证强度的比率。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一体锻造而成,没有瑕疵,强度 与重量比率高,强度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1、拨杆;11、第一杆臂;111、第一轴孔端;12、第二杆臂;121、第二 轴孔端;13、第三杆臂;2、共同端;3、开口;4、轴孔部;5、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4] -种分离叉,包括拨杆1,所述拨杆1包括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所述第一杆 臂11的一端与第二杆臂12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1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 端2,所述第一杆臂11相对共同端2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111,所述第二杆臂12相对 共同端2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121,所述第一轴孔端111和第二轴孔端121之间一体连 接有轴孔部4,所述轴孔部4、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三者包围形成开口 3,所述轴孔部 4的底部和共同端2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三杆臂13,所述第三杆臂13设置在开口 3的一侧, 所述轴孔部4相对共同端2的另一侧设有拨叉5。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连接呈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 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1,第一轴孔端111和第二轴孔端121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 4,使得拨杆1与轴孔部4配合形成平面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共同端2和轴孔部4 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杆臂13,使原本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构成的平面受力结构,转 变为立体受力结构,类似于三角架的受力结构,充分分散共同端2下压产生的内应力,进一 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0026] 所述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均呈向相对第三杆臂13所在侧的另一侧方向弯 曲设置。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略微弯曲,当共同端2受力 下压,在拨杆1产生应力时,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的弧度能更好地分散应力,耐受力 强。
[0028] 所述第三杆臂13呈向相对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所在侧的另一侧方向弯曲 设置。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略微弯曲的第三杆臂13,更有效地分散来自共同端2下 压产生的内应力,为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提供坚直方向的支撑力,使得拨杆1的整体 结构强度高,有韧性。
[0030] 所述第三杆臂13的横断面呈自轴孔部4向共同端2方向逐渐减小设置。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共同端2向轴孔部4的底部方向,内应力被逐步分散, 结构合理,同时节省材料。
[0032] 所述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夹角若设置得过大,会 使拨杆1的长度过短,若设置得过小,又会使拨杆1的长度过长,影响强度,并且浪费材料, 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将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度为最 具性价比的角度,既节省材料,又使拨杆1的长度合理,同时保证最佳的结构强度。
[0034] 所述共同端2到轴孔部4的力矩与拨叉5的端部到轴孔部4的力矩比率为15:8。
[00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叉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其以轴孔部4为支点,共同 端2到轴孔部4的力矩与拨叉5的端部到轴孔部4的力矩的比率直接影响操作的难易度, 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比率为15:8为最佳的比率,使操作人员操作省力 舒适,并为最节省材料,同时保证强度的比率。
[0036] 所述拨叉5、轴孔部4以及拨杆1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003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5、轴孔部4以及拨杆1 一体锻造而成,没有瑕疵, 强度与重量比率高,强度可靠。
【权利要求】
1. 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其特征是:所述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 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所述 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所述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 二轴孔端,所述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所述轴孔部、第一杆臂和 第二杆臂三者包围形成开口,所述轴孔部的底部和共同端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三杆臂,所述 第三杆臂设置在开口的一侧,所述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均呈向相对第 三杆臂所在侧的另一侧方向弯曲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杆臂呈向相对第一杆臂和 第二杆臂所在侧的另一侧方向弯曲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杆臂的横断面呈自轴孔部向共 同端方向逐渐减小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的夹角 为13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 部到轴孔部的力矩比率为15:8。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三者一体锻造 而成。
【文档编号】F16D23/12GK203906602SQ201420069180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杨奎琦, 夏长生, 谭一农 申请人:浙江昌利锻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