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114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主排气管和主进气管,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旁边设置有阀缸体,所述阀缸体的进气腔内置有阀杆,所述阀杆上依次安装有位于第一蓄热上通孔上方的第一阀板、位于第一蓄热下通孔下方的第二阀板、位于第二蓄热上通孔上方的第三阀板和位于第二蓄热下通孔下方的第四阀板;该四通阀装置通过在进、排气口与两个蓄热室之间设置单阀杆的阀体,优化阀杆的结构,实现管道内的气流换向,该四通气阀可应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双床型蓄热式燃烧及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中,代替原设备气流控制系统四个阀门,从而优化结构、简化操作,也简化了管道的安装和布局。
【专利说明】-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控制装置,特别是应用于处理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蓄热式燃烧(RT0)和蓄热式催化燃烧(RC0)装置由于其热回收率可达95%,在有 机废气处理中日益获得推广,原有双床型的蓄热式燃烧(RT0)及双床型的蓄热式催化燃烧 (RC0)在运行过程中,气体流动方向是间歇逆转的,故气体在交替地通过陶瓷蓄热床,在进 入反应器时被加热,流出反应器时被冷却。即两个蓄热室必须轮流经历吸热、散热过程,因 此两个蓄热室均需要进气管和排气管。这个气流的控制切换必须需要设置四个阀门(分别 对应两个蓄热室进气管、排气管)来实现,操作复杂,而且其管道分布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 RT0和RC0装置结构优化方面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更方便的、应用于有机废气 处理的四通阀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主排气管 和主进气管,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分别连接有第一蓄热通气管和第二蓄热通气 管,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旁边设置有阀缸体,该阀缸体通过内置的隔板分成进气 腔和排气腔,其中所述进气腔和排气腔之间通过隔板上、下端的上排气通道和下排气通道 连通,所述进气腔依次开有第一通气孔、外进气孔、第二通气孔,所述外进气孔与主进气管 连接,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第二蓄热通气管分别有接入端延伸进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 内直到与隔板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第二蓄热通气管延伸进阀缸体部分的 上、下侧分别开有第一蓄热上通孔、第一蓄热下通孔、第二蓄热上通孔和第二蓄热下通孔, 所述阀缸体的进气腔内置有阀杆,所述阀杆上依次安装有位于第一蓄热上通孔上方的第一 阀板、位于第一蓄热下通孔下方的第二阀板、位于第二蓄热上通孔上方的第三阀板和位于 第二蓄热下通孔下方的第四阀板,所述排气腔与主排气管连接。
[0006]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第一阀板、第二阀板、第三阀板、第四阀板的边沿和阀缸体 的进气腔内壁之间留有透气用的空隙,保证阀杆切换位置时,气体能从第一阀板、第二阀 板、第三阀板、第四阀板的边沿通过。
[0007]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第一阀板和第三阀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热上通孔端面 和第二蓄热上通孔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所述第二阀板和第四阀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 热下通孔端面和第二蓄热下通孔端面之间的距离。
[0008] 为了保证当第一蓄热通气管、第二蓄热通气管的通孔闭合时,第一蓄热通气管上 方的气体不会与第二蓄热通气管下方的气体混合,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第二蓄热通气管 延伸进阀缸体部分与阀缸体内壁作填充密封处理,所述阀杆依次穿过第一蓄热上通孔、第 一蓄热下通孔、第二蓄热上通孔和第二蓄热下通孔。
[0009]为了方便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第二蓄热通气管与接入端之间通过法 兰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四通阀装置通过在进、排气口与两个蓄热室之间设 置单阀杆的阀体,优化阀杆的结构,实现管道内的气流换向,该四通气阀可应用于处理有机 废气的双床型蓄热式燃烧及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中,代替原设备气流控制系统四个阀门, 从而优化结构、简化操作,也简化了管道的安装和布局,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阀缸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参照图1、图2、图3, 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包括一种应用于有 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包括第一蓄热室1、第二蓄热室2、主排气管3和主进气管4,当装 置应用于双床型蓄热式燃烧时,第一蓄热室1、第二蓄热室2分别与燃烧室8连接。主排气 管3和主进气管4可根据需要外接设备,例如可在主排气管3出风端安装排风机。
[0017] 所述第一蓄热室1和第二蓄热室2分别连接有第一蓄热通气管11和第二蓄热通 气管12,所述第一蓄热室1和第二蓄热室2旁边设置有阀缸体5,该阀缸体5通过内置的隔 板51分成进气腔52和排气腔53,其中所述进气腔52和排气腔53之间通过隔板51与上、 下端的上排气通道54和下排气通道55连通,所述进气腔52依次开有第一通气孔56、外进 气孔57、第二通气孔58,所述外进气孔57与主进气管4连接,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 蓄热通气管12分别有接入端13延伸进第一通气孔56、第二通气孔58内直到与隔板51密 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12延伸进阀缸体5部分的上、下侧分 别开有第一蓄热上通孔61、第一蓄热下通孔62、第二蓄热上通孔63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 所述排气腔53与主排气管3连接,即阀缸体5作为第一蓄热室1、第二蓄热室2和主排气管 3、主进气管4的中转站。
[0018] 所述阀缸体5内置有阀杆7,所述阀杆7上依次安装有位于第一蓄热上通孔61上 方的第一阀板71、位于第一蓄热下通孔62下方的第二阀板72、位于第二蓄热上通孔63上 方的第三阀板73和位于第二蓄热下通孔64下方的第四阀板74,即只需要通过一个阀杆7 来同时控制第一阀板71、第二阀板72、第三阀板73、第四阀板74,进而实现控制第一蓄热室 1、第二蓄热室2的排气、进气切换。其中所述第一阀板71、第二阀板72、第三阀板73、第四 阀板74的边沿和阀缸体5的进气腔52内壁之间留有透气用的空隙,保证阀杆7切换位置 时,气体能从第一阀板71、第二阀板72、第三阀板73、第四阀板74的边沿透过。所述第一阀 板71和第三阀板7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热上通孔61端面和第二蓄热上通孔63端面之 间的距离,所述所述第二阀板72和第四阀板7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热下通孔62端面和 第二蓄热下通孔64端面之间的距离,保证阀杆7能使第一蓄热上通孔61和第二蓄热上通 孔63同时闭合,或者第一蓄热下通孔62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同时闭合。
[0019] 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12延伸进阀缸体5部分与阀缸体5内壁 作填充密封处理,保证当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12的通孔闭合时,第一蓄热 通气管11上方的气体不会与第二蓄热通气管12下方的气体搞混。所述阀杆依次穿过第一 蓄热上通孔61、第一蓄热下通孔62、第二蓄热上通孔63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保证阀杆7 和第一阀板71、第二阀板72、第三阀板73、第四阀板74的结构更稳固,切换过程也更平稳。
[0020] 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12与接入端1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便于 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12的接入。
[0021] 参照图1,当阀杆7向上切换时,此时第一阀板71、第三阀板73分别打开了第一蓄 热上通孔61和第二蓄热上通孔63,而第二阀板72、第四阀板74则分别关闭了第一蓄热下 通孔62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此时第一蓄热室1就与第一排气支管31、主排气管3连通, 可以通过主排气管3把气体排出;同时第二蓄热室2则与主进气管4连通,可以通过主进气 管4进气。
[0022] 参照图2,当阀杆7向下切换时,此时第一阀板71、第三阀板73分别关闭了第一蓄 热上通孔61和第二蓄热上通孔63,而第二阀板72、第四阀板74则分别打开了第一蓄热下 通孔62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此时第一蓄热室1则与主进气管4连通,可以通过主进气管 4进气;同时第二蓄热室2就与第二排气支管32、主排气管3连通,可以通过主排气管3把 气体排出。
[0023] 参照图4,该四通阀装置可应用于双床型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此时,第一蓄热室 1、第二蓄热室2分别与催化燃烧室81连接。
[0024]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例如 所谓第一阀板71和第三阀板7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热上通孔61端面和第二蓄热上通 孔63端面之间的距离并非指几何意义上的绝对等于。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 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 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5] 经过实践证明,该四通阀装置通过一根阀杆7上带动四个阀板,与对应的四个通 道构成四通阀结构,将两个蓄热室入口与四通气阀上两个换向接口连接,四通阀与蓄热式 燃烧(RT0)和蓄热式催化燃烧(RC0)装置就形成一个可内部气流换向的系统,设备运行中 气流的进出口固定,方向是不变的,但根据需要,在设定的循环周期内改变阀杆7的位置, 可使设备内两蓄热床的气流方向改变,实现蓄热床内陶瓷填料的蓄热与散热过程交替运 行,回收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包括第一蓄热室(1)、第二蓄热室(2)、主 排气管(3)和主进气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室(1)和第二蓄热室(2)分别连接 有第一蓄热通气管(11)和第二蓄热通气管(12),所述第一蓄热室(1)和第二蓄热室(2)旁 边设置有阀缸体(5),该阀缸体(5)通过内置的隔板(51)分成进气腔(52)和排气腔(53), 其中所述进气腔(52)和排气腔(53)之间通过隔板(51)上、下端的上排气通道(54)和下排 气通道(55)连通,所述进气腔(52)依次开有第一通气孔(56)、外进气孔(57)、第二通气孔 (58),所述外进气孔(57)与主进气管(4)连接,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 (12)分别有接入端(13)延伸进第一通气孔(56)、第二通气孔(58)内直到与隔板(51)密封 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蓄热通气管(11 )、第二蓄热通气管(12)延伸进阀缸体(5)部分的上、下 侧分别开有第一蓄热上通孔(61)、第一蓄热下通孔(62)、第二蓄热上通孔(63)和第二蓄热 下通孔(64),所述阀缸体(5)的进气腔(52)内置有阀杆(7),所述阀杆(7)上依次安装有位 于第一蓄热上通孔(61)上方的第一阀板(71)、位于第一蓄热下通孔(62)下方的第二阀板 (72)、位于第二蓄热上通孔(63)上方的第三阀板(73)和位于第二蓄热下通孔(64)下方的 第四阀板(74),所述排气腔(53)与主排气管(3)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阀板(71)、第二阀板(72)、第三阀板(73)、第四阀板(74)的边沿和阀缸体(5)的进气腔 (52)内壁之间留有透气用的空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阀板(71)和第三阀板(7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热上通孔(61)端面和第二蓄热上通 孔(63)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所述第二阀板(72)和第四阀板(7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蓄 热下通孔(62)端面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端面之间的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蓄热通气管(11)、第二蓄热通气管(12)延伸进阀缸体(5)部分与阀缸体(5)内壁作填 充密封处理,所述阀杆依次穿过第一蓄热上通孔(61)、第一蓄热下通孔(62)、第二蓄热上 通孔(63)和第二蓄热下通孔(6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蓄热通气管(11 )、第二蓄热通气管(12)与接入端(1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文档编号】F16K27/02GK203906877SQ20142029263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蔡宇峰 申请人:蔡宇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