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48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管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接头。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2-225384号公报说明了用于将管的端部连接到其他管道等的管接头。管接头包括具有内部流路的接头基体,透明套圈安装到接头基体。防脱离的突起设置于接头基体,归因于与突起接合的套圈的台阶部而抑制了套圈从接头基体的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日本特开2012-225384号公报中说明的套圈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在跨过设置于接头基体的防脱离突起的状态下压配到接头基体中。因而,可以想到的是,当套圈跨过防脱离突起时,与突起接合的台阶部弯曲并且变形,在弯曲和变形的部分出现龟裂。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标在于获得能够抑制固定到接头基体的套圈中产生龟裂的管接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一方面的管接头包括:接头基体,所述接头基体具有:基体筒部,防脱离突起,所述防脱离突起从基体筒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内筒,所述内筒从基体筒部的端面延伸出并且具有比基体筒部的直径小的直径;以及套圈,所述套圈具有:第一筒部,所述第一筒部外套于基体筒部,第二筒部,所述第二筒部从所述第一筒部沿着轴向延伸出,所述第二筒部具有比所述第一筒部的内径大的内径,用于插入管的环状空间形成于第二筒部和内筒之间,与防脱离突起接合的台阶部形成于第二筒部和第一筒部之间,以及斜面,所述斜面形成于所述台阶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一方面的管接头,通过朝向轴向一侧移动套圈、将套圈的第一筒部外套于基体筒部以及使套圈的台阶部与防脱离突起接合,而将套圈固定于接头基体。当如此实施时,由于根据该管接头,通过斜面使第一筒部的内周面和第二筒部的内周面接合,台阶部的斜面在台阶部跨过防脱离突起时不容易钩挂于防脱离突起。因此,在台阶部的斜面不容易形成弯曲部,所以能够在树脂套圈中抑制源于弯曲部的龟裂的产生。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管接头,其中,斜面形成有沿径向观察时弯曲或锥形的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二方面的管接头,归因于斜面如上所述的形成,能够在台阶部跨过防脱离突起时进一步抑制台阶部的斜面钩挂于防脱离突起。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管接头,其中,斜面的第二筒部侧的部位具有比第二筒部的内径小的直径,并且所述斜面的第二筒部侧的部位构造有沿径向观察时向接头基体侧开放的凹状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三方面的管接头,归因于斜面的第二筒部侧的部位如上所述的形成,能够进一步抑制斜面的第二筒部侧的部位钩挂于防脱离突起。此外,归因于配置为凹状部,即使假设斜面的第二筒部侧的部位钩挂于防脱离突起,也能够减小弯曲的程度。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意一项的第四方面的管接头,其中,斜面的第一筒部侧的部位具有比第一筒部的内径大的直径,并且所述斜面的第一筒部侧的部位构造有沿径向观察时具有朝向接头基体侧的凸状的凸状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第四方面的管接头,归因于斜面的轴向一侧的部位如上所述的形成,当台阶部跨过防脱离突起时,凸状部更不容易变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管接头具有抑制在固定到接头基体的套圈中出现高应力部位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管接头的部分侧截面图。

图2是示出管接头的分解的部分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管接头的放大的侧截面图。

图4是图3中被点划线包围的部位被放大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4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接头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管接头10被构造成包括接头基体12、用作套圈的树脂套圈14、管保持构件16、开放环18、帽20和两个O型环22。

接头基体12通过采用比树脂套圈14硬的材料形成为筒状,例如,该材料为诸如炮铜或青铜的铜合金的金属材料,或以玻璃纤维等进行增强的增强树脂。接头基体12的内部由流路24配置成,供给水或供给热水用的水或热水通过流路24。用于安装到另一接头部件的阳螺纹部26形成于接头基体1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注意,可以为用于安装到另一接头部件的阴螺纹部形成于接头基体1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构造。此外,六角部28从阳螺纹部26的外周突出,六角部28具有沿其轴向观察形成六角形的外周缘。筒状的基体筒部30从六角部28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朝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稍后说明的树脂套圈14压配于基体筒部30。基体筒部3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防脱离突起31,该防脱离突起31从基体筒部30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防脱离突起31用于防止压配的树脂套圈14从基体筒部3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脱出。此外,具有比基体筒部30的直径小的直径的筒状内筒32从基体筒部3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在轴向上彼此间隔的两个槽34形成于内筒32的外周面,密封用的O型环22分别装配在两个槽34内。

通过采用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筒状的树脂套圈14,该透明树脂材料诸如聚酰胺或聚碳酸酯。树脂套圈14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由压配于接头基体12的基体筒部30用的压配部36配置成。

管保持构件16布置于树脂套圈14的轴向另一侧。管保持构件16形成为包围管40的环状。管保持构件16形成有L字状的截面,管保持构件1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由爪部16A配置成。当管40试图朝拉出方向移动时,归因于爪部16A钩挂管40的外表面而抑制了管40从管接头10脱离。

开放环18布置于管保持构件16的轴向另一侧,开放环18能够沿着管40在轴向上移动。通过朝向轴向一侧移动开放环18,开放环18进入管保持构件16的爪部16A和管40的外表面之间,并且将管40的外表面和爪部16A彼此分开。因此,管40能够从管接头10脱离。

帽20采用聚醛树脂等并且形成为筒状。帽20与树脂套圈14的稍后说明的接合凹部42接合,由此防止开放环18向轴向另一侧脱出。相应地限制了树脂套圈14、管保持构件16和开放环18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

接着,对树脂套圈14的构造进行详细地说明,树脂套圈14的构造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树脂套圈14包括具有不同内径的三个部位:第一筒部44、第二筒部46和台阶部48。

树脂套圈14的轴向一侧的部位由第一筒部44配置成。在树脂套圈14固定到接头基体12的状态下,第一筒部44配置(装配)于基体筒部30的外周侧。第一筒部44的内径为D1。

树脂套圈14的轴向另一侧的部位由第二筒部46配置成。在树脂套圈14固定到接头基体12的状态下,第二筒部46配置于防脱离突起31的外周侧以及接头基体12的内筒32的外周侧。此外,第二筒部46的内径D2比第一筒部44的内径D1大。树脂套圈14固定到接头基体12,使得在第二筒部46和接头基体12的内筒32之间形成用于插入管40的环状空间。与帽20接合的接合凹部42形成于第二筒部46的轴向另一侧的部位。

树脂套圈14的位于第一筒部44和第二筒部46之间的部位由台阶部48配置成。台阶部48的内周面由斜面S3配置成。斜面S3连接第一筒部44的内周面S1和第二筒部46的内周面S2并且相对于管接头10的中心线L倾斜。斜面S3的内径朝向轴向一侧连续地逐渐变窄。更具体地,斜面S3的内径D3在超过第一筒部44的内径D1的内径至小于第二筒部46的内径D2的内径的范围内朝向轴向一侧连续地逐渐缩径。注意,在图4中示出斜面S3的一个内径。

此外,斜面S3的位于第一筒部44侧的部位由在侧截面图中(沿径向观察时)具有朝向接头基体12侧的凸状的凸状部50配置成。斜面S3的位于第二筒部46侧的部位由在侧截面图中向接头基体12侧开放的凹状部52配置成。斜面S3的轴向中间部由将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连接在一起的锥形部54配置成。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锥形部54和管接头10的中心线L之间形成的角度被设定为在30度到60度的范围内。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的在侧截面图中的半径被设定为0.2mm。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有利效果)

接着,将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有利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中,通过将树脂套圈14朝向轴向一侧移动、将树脂套圈14的第一筒部44外套于基体筒部30并且使树脂套圈14的台阶部48与防脱离突起31接合,从而将树脂套圈14固定于接头基体12。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台阶部48的斜面S3的内径D3按上述方式设定。因而,当台阶部48跨过防脱离突起31时,形成于台阶部48的斜面S3的凸状部50不容易变形。相应地,在台阶48的斜面S3形成的凹状部52处不容易形成弯曲部,因此能够抑制在固定到接头基体12的树脂套圈14中产生龟裂。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斜面S3的位于第一筒部44侧和第二筒部46侧的部位分别由上述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配置成。相应地,当台阶部48跨过防脱离突起31时,能够进一步抑制台阶部48的斜面S3钩挂于防脱离突起31上。

注意,虽然已经对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设置于斜面S3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造成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未设置于斜面S3。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是否设置于斜面S3可以考虑防脱离突起31的形状等进行适当地设置。此外,可以构造成凸状部50和凹状部52中的仅一者设置于斜面S3。

上述已经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显而易见的各种其他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