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167发布日期:2019-02-12 21:2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讲是一种自动控制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目前许多手动和自动挡车要么从底端改造拉线以达到换挡目的,要么通过体积较大的机构来控制换挡,对原车改造的部件较多,机构复杂,安装繁琐,对原车改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怎样使自动挡车的停车挡位P、倒车挡位R、空挡位N、驾驶挡位D有效自由切换,成为了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基于自动挡车的一种自动控制换挡装置,把自动挡位车的挡把,通过电机控制,达到换挡目的。

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控制换挡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导轨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电动传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导轨板上;挡把,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传动装置上,所述挡把在所述电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导轨板的预设轨道运动。

在优选方式下,所述电动传动装置包含:电机以及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含:驱动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导轨板上;左侧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驱动轮的导槽内,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固定连接在连接块上;右侧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驱动轮的导槽内,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式下,所述导向轮为三个,所述三个导向轮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挡把包含:挡把头和挡把杆;所述挡把杆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挡把杆的上端与所述挡把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板具有倒挡R、空挡N、驾驶挡D以及停车挡P四个位置;关闭所述电机,人工操作所述挡把。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自动控制换挡装置对自动挡车改装成自动驾驶车,用于测试和实用,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实施方案,安装拆卸便捷,不需要对车的总体设计进行大幅度改动,成本低,手动和自动控制自由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导轨板;

3-固定电机于导轨板上的螺钉,共四处;

4-驱动轮;

5-紧固左侧钢丝绳和右侧钢丝绳于驱动轮上的螺钉,共二处;

6-左侧钢丝绳;

7-挡把头;

8-挡把杆;

9-连接块;

10-紧固底座和导轨板的螺钉,共六处;

11-定位导向轮于导轨板上的螺钉,共三处;

12-导向轮;

13-定位导向轮的紧固螺母,共三处;

14、15-紧固钢丝绳于连接块的螺钉;

16-电机;

17-右侧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3所示,一种自动控制换挡装置包含: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固定于车体换挡机构处,上部供导轨板2安装;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导轨板2,导轨的形状为挡把杆的运动轨迹,导轨板2其他位置可供安装其他零部件;固定连接在导轨板2上的电动传动装置,以及固定连接在电动传动装置上的挡把。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时,电机16通过四个螺钉3紧固于导轨板2上,驱动轮4安装在电机16的电机轴上,驱动轮4有二层供钢丝缠绕的导槽。三个导向轮12通过三个螺钉11安装于导轨板2上,分别用三个螺母13紧固。

左侧钢丝绳6的一端通过螺钉5紧固钢丝绳一端于驱动轮4上,并绕驱动轮4其中一条导槽顺时针(从上往下看)五圈,再通过左上角导向轮12,连接到连接块9上,并拉紧钢丝绳,用螺钉15紧固。右侧钢丝绳17的一端通过螺钉5紧固钢丝绳于驱动轮4上,并绕驱动轮4另一条导槽逆时针(从上往下看)五圈,再通过右下角导向轮12和右上角导向轮12,连接到连接块9上,并拉紧钢丝绳,用螺钉14紧固。

将安装好以上部件的导轨板2,通过六个螺钉10紧固在底座1上。拧下挡把头7,将装置中的连接块9上的孔,套在挡把杆8上,使整个装置通过底座1固定在车体换挡处,再拧上挡把头7。

如图1、2、3所示,使用该发明时,在正常情况下挡把位于停车挡P位置,当需要换挡时,电机16带动驱动轮4顺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并拉动右侧钢丝绳17,同时释放左侧钢丝绳6,钢丝绳拉动连接块9带着挡把杆8沿着导轨板2的预设轨道移动,分别移动到倒挡R、空挡N、驾驶挡D。反之,当电机16逆时针转动时(从上往下看),挡把杆从驾驶挡D移动到空挡N、倒挡R、停车挡P,完成自动控制换挡过程。

当电机关闭电源后,挡把仍可人工操作,保持车辆原有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