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44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可选择单向离合器。



背景技术:

作为单向离合器的一种,已知有能够选择性地切换将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限制为一方向的状态(接合状态)与允许旋转构件向两方向旋转的状态(分离状态)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具备:固定板;相对于固定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旋转板;切换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的选择板;以与旋转板的接合凹部接合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板的接合片。固定板与旋转板相对,且在其板间配置选择板。选择板构成为通过致动器而旋转,在接合片能够向旋转板侧突出的周向的位置(接合位置)与接合片不能向旋转板侧突出的周向的位置(分离位置)之间沿周向往复移动。在该可选择单向离合器中,在选择板为接合位置的情况下,固定板的接合片向旋转板侧突出而成为接合状态,通过使选择板从接合位置旋转到分离位置而接合片向固定板侧退避并成为分离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824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将可选择单向离合器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以构成驱动桥的旋转构件为对象来配置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因此向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内供给对驱动桥进行润滑的油。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通过致动器使选择板旋转来切换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然而,在向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内供给油的状态下,当旋转板相对于选择板相对旋转时,在介于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油产生剪切应力。由于油的剪切应力,存在选择板沿周向被拖曳而旋转的可能性。因此,若在相对旋转时产生的油的剪切应力增大,则由于油而分离位置的选择板向接合方向被引领旋转,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可能会发生误接合。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在旋转板相对于选择板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介于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油而选择板被引领旋转从而发生误接合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具备:固定板;环状的旋转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对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进行相对旋转;接合片,以从所述固定板侧向所述旋转板侧突出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固定板;接合凹部,以供从所述固定板侧向所述旋转板侧突出的所述接合片接合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旋转板;及环状的选择板,配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旋转板之间,且在使所述接合片向所述旋转板侧突出的状态与使所述接合片向所述固定板侧退避以避免与所述旋转板接触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构成为选择性地切换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所述接合状态是所述接合片接合于所述接合凹部而将所述旋转板的旋转限制为一方向的状态,所述分离状态是允许所述旋转板的两方向的旋转的状态,所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板和所述旋转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形状的切缺部。

在上述发明中,在旋转板和选择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周缘部形成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切缺部。因此,即便没有以扩宽旋转板与选择板的间隔的方式变更各板的配置,在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介有润滑用的油的状态下使旋转板相对于选择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扩宽了介有油的两张平板间的间隔的结构同样地降低在油产生的剪切应力。由此,能够抑制选择板被油拖曳而向接合方向误旋转的情况,能够抑制可选择单向离合器误接合的情况。此外,可以不用为了降低介于板间的油的剪切应力而以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间隔变宽的方式变更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大型化。而且,由于切缺部形成在板的外周缘部,因此在旋转板的相对旋转时,在油的流速加快的径向外侧,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的剪切应力。此外,由于切缺部沿厚度方向贯通,因此板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减薄,板变得轻量,能够实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轻量化。

本发明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具备:固定板;环状的旋转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对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进行相对旋转;接合片,以从所述固定板侧向所述旋转板侧突出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固定板;接合凹部,以供从所述固定板侧向所述旋转板侧突出的所述接合片接合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旋转板;及环状的选择板,配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旋转板之间,且在使所述接合片向所述旋转板侧突出的状态与使所述接合片向所述固定板侧退避以避免与所述旋转板接触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构成为选择性地切换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所述接合状态是所述接合片接合于所述接合凹部而将所述旋转板的旋转限制为一方向的状态,所述分离状态是允许所述旋转板的两方向的旋转的状态,所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板和所述旋转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切缺部,所述切缺部是将所述选择板与所述旋转板的相对面沿厚度方向减薄的凹部。

在上述发明中,在旋转板和选择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周缘部形成的切缺部是将选择板与旋转板的相对面沿厚度方向减薄的凹部。即,在相对的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间隔中,在至少一方的相对面由凹部形成的部位,与不是凹部的部分彼此相对的部相位比,相对面彼此的间隔变宽。因此,在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介有润滑用的油的状态下而旋转板相对于选择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与扩宽了介有油的两张平板间的间隔的结构相同地能够降低在油产生的剪切应力。由此,能够抑制选择板被油拖曳而向接合方向误旋转的情况,能够抑制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误接合。而且,可以不用为了降低介于板间的油的剪切应力而以扩宽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间隔的方式变更各板的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大型化。而且,由于切缺部形成于板的外周缘部,因此在旋转板的相对旋转时而油的流速加快的径向外侧,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的剪切应力。此外,切缺部使板减薄,板变得轻量,能够实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轻量化。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旋转板和选择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周缘部形成沿厚度方向减薄的切缺部。因此,即便没有以扩宽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间隔的方式变更各板的配置,在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介有润滑用的油的状态下使旋转板相对于选择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扩宽了介有油的两张平板间的间隔的结构同样地降低在油产生的剪切应力。由此,能够抑制选择板被油拖曳而向接合方向误旋转的情况,能够抑制可选择单向离合器误接合的情况。此外,可以不用为了降低介于板间的油的剪切应力而以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间隔变宽的方式变更各板的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大型化。而且,由于切缺部形成在板的外周缘部,因此在旋转板的相对旋转时,在油的流速加快的径向外侧,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的剪切应力。此外,切缺部将板减薄,板变得轻量,能够实现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车辆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驱动桥箱内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a)是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分解图。图3(b)是表示凹口板中的与在图3(a)的凹口板中看不见的选择板相对的相对面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以od模式前进行驶的情况的车辆状态的共线图。图4(b)是表示以ths模式前进行驶的情况的车辆状态的共线图。图4(c)是表示发动机起动时的车辆状态的共线图。

图5(a)是表示选择板的切缺部与贯通孔成为同相位的变形例的一例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例子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5(c)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例子的另一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选择板的切缺部与贯通孔成为同相位的变形例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选择板的切缺部与贯通孔成为同相位的变形例的又一例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图3(a)所示的选择板的切缺部成为薄壁化的凹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图8(a)的c-c截面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图5(b)所示的选择板的切缺部成为薄壁化的凹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9(b)是表示图9(a)的d-d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车辆的变形例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11是表示车辆的另一变形例的概要图。

【标号说明】

1发动机

10动力分割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20变速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30可选择单向离合器(sowc)

31兜板(固定板)

31b兜部

32凹口板(旋转板)

32a相对面

32b接合凹部

32c切缺部

32d接合凹面(壁面)

33选择板

33a贯通孔

33b切缺部

33c相对面

34开口环

35选择臂

36支撑件(接合片)

ve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搭载有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车辆的一例的概要图。车辆ve是具备发动机1、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1由周知的内燃机构成。各电动机mg1、mg2是具有电动机功能和发电功能的周知的电动发电机,经由逆变器而与蓄电池(均未图示)电连接。

车辆ve的动力传动系100具备动力分割机构10、变速部20、可选择单向离合器(以下称为“sowc”)30、副轴齿轮机构40、差动齿轮机构50。在车辆ve中,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能够通过动力分割机构10分割成第一电动机mg1侧和驱动轮2侧。在将发动机扭矩向驱动轮2传递时,sowc30作为承受发动机反力的机构发挥功能,由此变速部20作为增速器发挥功能。此外,通过向第一电动机mg1侧分割的机械性的动力,使第一电动机mg1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将由该第一电动机mg1发电的电力向蓄电池充电或者经由逆变器向第二电动机mg2供给。此外,通过该电力能够使第二电动机mg2作为电动机发挥功能。

具体而言,发动机1的曲轴与输入轴3连结。输入轴3配置在与曲轴的旋转中心轴线相同的轴线上。动力传动系100在与输入轴3相同的轴线上配置动力分割机构10、第一电动机mg1、变速部20、sowc30。第二电动机mg2配置在与发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不同的轴线上。

动力分割机构10由具有多个旋转要素的差动机构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由单龆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动力分割机构10具备外齿齿轮的第一太阳轮s1、相对于第一太阳轮s1而配置在同心圆上的内齿齿轮的第一齿圈r1、将与上述第一太阳轮s1和第一齿圈r1啮合的龆轮保持为能够自转且能够公转的第一行星轮架c1作为三个旋转要素。

在第一太阳轮s1上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轴4。在第一行星轮架c1上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输入轴3,并经由该输入轴3连结有发动机1。在第一齿圈r1上一体化有从动力分割机构10向驱动轮2侧传递扭矩的外齿齿轮的输出齿轮5。

输出齿轮5与副轴从动齿轮42啮合,并经由包含该副轴从动齿轮42的副轴齿轮机构40而与差动齿轮机构50连结。副轴齿轮机构40包括:与输入轴3平行地配置的副轴41;与输出齿轮5啮合的副轴从动齿轮42;与差动齿轮机构50的齿圈51啮合的副轴驱动齿轮43。副轴从动齿轮42和副轴驱动齿轮43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副轴41。在差动齿轮机构50上经由左右的驱动轴6而连结有驱动轮2。

在车辆ve中,在从发动机1向驱动轮2传递的扭矩中能够附加第二电动机mg2输出的扭矩。第二电动机mg2具备与转子一体旋转的转子轴7,该转子轴7与副轴41平行地配置。而且,与副轴从动齿轮42啮合的减速齿轮8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转子轴7。

变速部20由具有多个旋转要素的差动机构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由双龆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变速部20具备外齿齿轮的第二太阳轮s2、相对于第二太阳轮s2而配置在同心圆上的内齿齿轮的第二齿圈r2、将第一龆轮及第二龆轮保持为能够自转且能够公转的第二行星轮架c2作为三个旋转要素。第一龆轮与第二太阳轮s2啮合。第二龆轮与第一龆轮和第二齿圈r2啮合。

在第二太阳轮s2上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轴4。在第二行星轮架c2上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输入轴3,并经由该输入轴3连结有发动机1。即,在变速部20和动力分割机构10中,第一太阳轮s1与第二太阳轮s2进行一体旋转,且第一行星轮架c1与第二行星轮架c2进行一体旋转。而且,在变速部20的第二齿圈r2上经由连结构件9而连结有sowc30的旋转侧构件。第二齿圈r2、连结构件9、sowc30的旋转侧构件构成为进行一体旋转。

sowc30选择性地切换将第二齿圈r2的旋转方向仅限制为一方向的接合状态(锁定状态)与第二齿圈r2能够向两方向旋转的分离状态(非锁定状态)。在sowc30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限制第二齿圈r2的正方向的旋转,允许第二齿圈r2的反方向的旋转。正方向是与发动机1的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反方向是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该sowc30设置在驱动桥箱的内部。

图2是表示驱动桥箱内的sowc30的剖视图。在驱动桥箱60的内部中,在输入轴3上配置有sowc30。sowc30具备:作为固定侧构件的兜板31;作为旋转侧构件的凹口板32;作为切换构件的选择板33;开口环34;保持于兜板31的作为接合片的支撑件36。

在sowc30中,各板31、32、33都形成为圆环状,且相互在轴线方向上相对。在轴线方向上,兜板31与凹口板32相对配置,且在兜板31与凹口板32之间配置选择板33。

另外,在驱动桥箱60的内部设有由发动机1驱动的机械式的油泵70。油泵70设置在从输入轴3的旋转中心轴线偏置的位置,经由传动机构而与输入轴3连结。该传动机构包括:与泵转子71进行一体旋转的泵轴72;安装于泵轴72的从动齿轮73;与该从动齿轮73啮合的泵驱动齿轮74。从动齿轮73与泵转子71一体旋转。泵驱动齿轮74与变速部20的第二行星轮架c2一体旋转。泵轴72支承于与驱动桥箱60一体化的支承构件61。在该支承构件61安装有对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轴4进行支承的轴承62。

从油泵70喷出到供给油路的油向驱动桥箱60内的动力分割机构10或变速部20等的润滑需要部供给。润滑需要部包含构成驱动桥的齿轮机构。对该驱动桥进行润滑的油也向sowc30供给。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与油泵70的喷出口连接的第一油路81与在作为中空轴的输入轴3的内部形成的第二油路82连通。第一油路81形成于驱动桥箱60。第二油路82在输入轴3内部沿轴线方向延伸。而且,在输入轴3形成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三油路83,第二油路82与第三油路83连通。从油泵70喷出的油经由第一至第三油路81~83,向在输入轴3的外周侧配置的变速部20或sowc30供给。这种情况下,从第三油路83流出的油通过离心力或重力而从输入轴3侧向径向外侧移动,向sowc30供给。从选择板33与凹口板32相对的部分的内周侧向sowc30供给油。

在此,参照图2、3,详细说明sowc30。图3(a)是sowc30的分解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中,sowc30的中心轴线由单点划线o表示。图3(b)是表示在图3(a)的凹口板32中与看不见的选择板33相对的相对面的立体图。

兜板31是安装于驱动桥箱60而被固定成不能旋转的固定板。在兜板31的轴线方向上与选择板33相对的面(相对面)31a上形成多个凹状的兜部31b。多个兜部31b在周向上空出规定间隔地设置。在兜部31b的内部安装有与凹口板32接合的支撑件36。

凹口板32是构成为相对于兜板31能够相对旋转的旋转板。如图2所示,凹口板32的内周部与连结构件9的中空轴部进行花键嵌合,凹口板32与第二齿圈r2一体旋转。如图3(a)、(b)所示,在凹口板32的与兜板31相对的面(相对面)32a上形成有供支撑件36接合的接合凹部32b。接合凹部32b在设于兜板31的支撑件36的位置即与兜部31b对应的位置设置。因此,在凹口板32的相对面32a上,多个接合凹部32b形成于在周向上空出规定间隔的位置。

在凹口板32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形状的切缺部32c。切缺部32c从相对面32a侧朝向相反侧的面形成为沿着厚度方向将凹口板32切缺(减薄)的形状。而且,切缺部32c在周向上空出规定间隔地设置多个。在sowc30中,凹口板32的切缺部32c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槽状。凹口板32的外周形状在从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成为凹凸状。

选择板33是将sowc30选择性地切换为分离状态与接合状态的切换构件。选择板33构成为相对于兜板31能够相对旋转。在选择板33上,在沿周向空出规定间隔的位置,形成有支撑件用的多个贯通孔33a。在周向上形成贯通孔33a彼此之间的板部分作为用于使支撑件36向兜板31侧退避的结构发挥功能。贯通孔33a形成在与兜板31的兜部31b对应的位置。选择板33通过未图示的致动器而相对于兜板31在周向上移动(相对旋转)。对应于选择板33的周向的位置而支撑件36选择性地切换收纳于兜部31b的收纳状态与支撑件36接合于接合凹部32b的立起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选择板33经由选择臂35而与致动器连结。

在选择板33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形状的切缺部33b。切缺部33b从与凹口板32相对的面(相对面)33c侧朝向相反侧的面形成为沿着厚度方向将选择板33切缺(减薄)的形状。而且,切缺部33b在周向上空出规定间隔地设置多个。在sowc30中,选择板33的切缺部33b形成为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槽状。选择板33的外周形状在从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成为凹凸状。

开口环34与兜板31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在sowc30中,通过开口环34限制各板32、33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以避免凹口板32和选择板33从兜板31的圆筒部脱落。而且,如图2所示,选择板33的外周部支承于兜板31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在sowc30中,通过在凹口板32的外周缘部和选择板33的外周缘部设置切缺部32c、33b而避免这些板32、33的外径变小。

选择臂35是将致动器与选择板33连结的构件。从致动器输出的力经由选择臂35向选择板33传递,由此选择板33在周向上向接合方向移动(向正方向旋转)。而且,通过设于致动器的复位弹簧(未图示),选择板33在周向上向分离方向移动(向反方向旋转)。该复位弹簧产生使选择板33向反方向旋转的作用力。sowc30通过致动器能够使选择板33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沿周向往复移动(相对旋转)。

支撑件36是板状的接合片,是通过接合于接合凹部32b来限制凹口板32向正方向的旋转的构件。通过支撑件36的反方向侧的端部与接合凹部32b的反方向侧的壁面(接合凹面)32d抵接来限制凹口板32向正方向的旋转。

例如,支撑件36的正方向侧的端部通过支承销等而支承在兜部31b内。支撑件36通过其正方向侧的端部成为支点而反方向侧的端部能够摆动。因此,支撑件36能够成为其反方向侧的端部立起而向兜部31b外侧即比选择板33靠凹口板32侧突出的立起状态和其反方向侧的端部收纳于兜31b内部的收纳状态。在支撑件36与兜部31b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构件(未图示)。该弹簧构件将支撑件36朝向凹口板32侧沿轴线方向按压。通过从该弹簧构件作用的弹性力,支撑件36的反方向侧的端部能够立起。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板33克服弹簧构件的弹性力而使支撑件36收纳在兜部31b内的载荷,即从选择板33作用于支撑件36的轴线方向的载荷,能够使支撑件36的反方向侧的端部向兜板31侧退避。在支撑件36收纳于兜部31b的状态下,凹口板32的旋转不受限制,因此凹口板32能够向正方向和反方向这两方向旋转,sowc30成为分离状态。这种情况下,在动力传动系100中,第二行星轮架c2能够向正方向和反方向这两方向旋转。

在这样构成的sowc30中,凹口板32的切缺部32c是用于抑制由于介于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的油而sowc30发生误接合的情况的结构。即,切缺部32c是在凹口板32相对于兜板31进行相对旋转时,用于降低在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产生的油的剪切应力的结构。由于油粘度、油流速、油层的厚度、即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的间隔,而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的油产生的剪切应力的大小变化。例如,基于两张平板间的流动的基础方程式{τ=μ·du/dy},能够表示油的剪切应力。τ是油的剪切应力。μ是油的粘度。du是油流速的变化量。dy是形成在两张平板间的油层的厚度的变化量。首先,关于油粘度μ,在油粘度高的情况下,与油粘度低的情况相比,在板32、33间产生的油的剪切应力变大。该油粘度根据油的温度变化而变化,通常,在油温度低的情况下,与油温度高的情况相比,油粘度升高。由此,在油温度低的情况下,与油温度高的情况相比,在板32、33间产生的油的剪切应力变大。接下来,关于油流速的变化量du,在板32、33间的油流速快的情况下,与油流速慢的情况相比,板32、33间的油的剪切应力变大。sowc30内的油的流动由于凹口板32旋转而产生,因此油流动的方向成为周向(旋转方向)。因此,油流速从旋转中心越朝向径向外侧则越加快。即,凹口板32的外径侧的油流速比凹口板32的内径侧的流速快。并且,关于油层的厚度的变化量dy,在油层的厚度薄的情况下,与油层的厚度厚的情况相比,在板32、33间产生的油的剪切应力变大。即,在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的间隔窄的情况下,与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的间隔宽的情况相比,板32、33间的油的剪切应力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凹口板32的外周缘部设置切缺部32c,在油流速相对加快的径向外侧部分能够使油层的厚度变厚,因此能有效地降低油的剪切应力的大小。

此外,与凹口板32的切缺部32c同样,选择板33的切缺部33b是用于抑制由于介于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的油而sowc30发生误接合的情况的结构。即,切缺部33b是在凹口板32相对于兜板31进行相对旋转时用于降低在凹口板32与选择板33之间产生的油的剪切应力的结构。由此,通过在选择板33的外周缘部设置切缺部33b,在油流速相对加快的径向外侧部分能够使油层的厚度变厚,因此能有效地降低油的剪切应力的大小。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搭载有sowc30的车辆ve的行驶模式。在此,对于通过使sowc30为接合状态而能够设定的行驶模式(od模式)和通过使sowc30为分离状态而能够设定的行驶模式(ths模式)及发动机起动时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以od模式进行前进行驶的情况的车辆状态的共线图。图4(b)是表示以ths模式进行前进行驶的情况的车辆状态的共线图。图4(c)是表示发动机起动时的车辆状态的共线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混合动力式的车辆ve中能够设定为各种模式。

od模式通过使sowc30为接合状态而使变速部20作为增速器发挥功能。在使行驶模式从其他的模式向od模式迁移时,未图示的电子控制装置(ecu)向sowc30的致动器输出指令信号,使选择板33移动至支撑件36能够接合于接合凹部32b的位置。此时,致动器使选择板33向正方向旋转,使贯通孔33a与兜部31b的周向上的位置对合,由此使兜部31b开放。由此,通过弹簧构件按压的支撑件36的反方向侧的端部从开放的兜部31b朝向凹口板32侧突出,并与接合凹部32b的反方向侧的接合凹面32d抵接。其结果是,成为凹口板32的正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

如图4(a)所示,在od模式中,第二行星轮架c2的正方向的旋转由sowc30限制,因此sowc30作为对于发动机扭矩的反力承受部发挥功能。在该od模式中,即使第一电动机mg1由于承受发动机反力而不消耗电力,通过sowc30这样的机械性的结构也能够承受发动机反力。并且,作为输入要素的第一行星轮架c1的转速与作为输出要素的第一齿圈r1的转速相比为低旋转,从发动机1输入的旋转被增速而从输出齿轮5输出。即,成为超速驱动状态。

如图4(b)所示,ths模式是使sowc30为分离状态并通过第一电动机mg1来产生相对于发动机1的动力的反力而行驶的模式。在车辆ve以ths模式前进行驶时,发动机1输出扭矩,且第一电动机mg1输出与该发动机扭矩相反的方向的电动机扭矩。由此,第一电动机mg1作为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反力承受部发挥功能,使发动机扭矩从动力分割机构10朝向驱动轮2侧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正方向的扭矩是向与发动机扭矩相同的方向作用的扭矩。反方向的扭矩是向与发动机扭矩相反的方向作用的扭矩。

如图4(c)所示,在发动机起动时,使sowc30为分离状态,通过第一电动机mg1使发动机转速上升。在停车中,通过使换挡杆位于驻车档而将驱动轴6锁定成不能旋转。因此,当第一电动机mg1输出正方向的扭矩而电动机转速向正方向上升时,第一齿圈r1不能旋转,因此第二齿圈r2向正方向旋转而发动机1的转速上升。通过使sowc30为分离状态而能够进行基于第一电动机mg1的电动回转。即,在发动机起动时,若sowc30误接合,则第二齿圈r2无法向正方向旋转,曲轴成为无法旋转的状态。尤其是在发动机1停止的情况下,油温度成为低温,因此油粘度升高。在这样的低温下即便为高粘度的油状态,根据本实施方式的sowc30,由于在各板32、33的外周缘部设置切缺部32c、33b,因此在从油温度低的状态开始使发动机1起动时(冷起动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的剪切应力。因此,在发动机起动时,能够抑制sowc30的误接合,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轴意外地锁定而发生发动机熄火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由于在选择板的外周缘部和凹口板的外周缘部设置切缺部,因此能够降低在凹口板与选择板之间的油产生的剪切应力。由此,在凹口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选择板被拖曳而向接合方向的误旋转。即,能够抑制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误接合。

另外,可选择单向离合器通过使板相对而实现轴长较短的小型的体型。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型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中能够抑制误接合。例如,若复位弹簧强化以避免选择板向接合方向的误移动,则在接合时,需要具备能够输出克服该复位弹簧的力的致动器。然而,致动器大型化,搭载性不利,成本增大。或者,为了降低油的剪切应力,可考虑以使板间的间隔增大的方式配置各板的情况。然而,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轴长变长,体型大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伴随上述的背离而在小型的可选择单向离合器中,实现能够抑制误接合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在凹口板和选择板这两方的外周缘部设有切缺部的构成例,但是本发明包括在凹口板和选择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周缘部设有切缺部的结构。例如,在这两张板中的仅凹口板的外周缘部设有切缺部的结构的情况下,没有切缺部的选择板的外周形状成为圆弧状。或者,在这两张板中的仅选择板的外周缘部设有切缺部的结构的情况下,没有切缺部的凹口板的外周形状成为圆弧状。只要是在这两张板中的任一方的外周缘部设有切缺部的结构即可,不用为了降低介于板间的油的剪切应力而以扩宽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的间隔的方式变更各板的配置。即,在旋转板与选择板之间介有润滑用的油的状态下而旋转板相对于选择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与扩宽介有油的两张平板间的间隔的结构同样地,能够降低油产生的剪切应力。由此,为小型的结构,能够抑制选择板被油拖曳而向接合方向的误旋转,能够抑制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误接合。

另外,本发明的切缺部在圆环状板的径向上设于外周缘部,其周向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选择板中,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切缺部33b与贯通孔33a不同的相位(周向上不同的位置)的构成例,但是作为其变形例,存在切缺部33b成为与贯通孔33a相同的相位(周向上相同的位置)的结构。图5(a)~(c)是表示该变形例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在该变形例的选择板33a的外周缘部,切缺部33b设置成与贯通孔33a相同的相位。在切缺部33b与贯通孔33a相同的相位的情况下,该切缺部33b的周向宽度是与贯通孔33a相同程度的大小。例如图5(b)所示,可以是贯通孔33a形成为与切缺部33b相连而延伸至外径侧的形状的选择板33a。即,成为贯通孔33a被切缺至外径侧的结构的选择板33a。或者,如图5(c)所示,也可以是以切缺部33b与贯通孔33a不相连的方式形成的选择板33a。

作为图5(a)~(c)所示的切缺部与贯通孔成为同相位的变形例的进一步的变形例,存在选择板中的形成凹部的第二切缺部设置成与贯通孔不同的相位的结构。图6是表示该变形例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该变形例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在选择板33b的外周缘部,除了切缺部33b之外,还设有在外周缘部形成沿着周向延伸的槽部的第二切缺部33d。如图6(b)所示,第二切缺部33d是从相对面33c形成为薄壁化的形状的凹部,相对地比其径向内侧形成得薄。而且,在从轴线方向观察选择板33b的相对面33c的情况下,第二切缺部33d以将周向上相邻的切缺部33b、33b之间相连的方式沿周向延伸形成。而且,如图7(a)所示,在选择板33c中,除了外周缘部的切缺部33b之外,在比外周缘部靠径向内侧还设有第三切缺部33e。第三切缺部33e是贯通孔,设置在与切缺部33b不相连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切缺部33e没有限定为贯通孔,也可以是从相对面33c侧朝向相反侧的面进行凹陷的凹部(孔)。

另外,上述的构成例的切缺部33b是沿着厚度方向贯通选择板33的形状(板厚整体减薄的结构),但是作为其变形例,也可以是选择板33薄壁化的结构。该变形例的构成例如图8和图9所示。图8(a)是表示图3(a)所示的切缺部33b成为以保留板厚的一部分的方式薄壁化的凹部的变形例的选择板33d的示意图。在选择板33d中,切缺部33b与贯通孔33a配置成不同的相位。如图8(b)所示,选择板33d的切缺部33b形成为以形成相对面33c的一部分的方式减薄的凹部。而且,图9(a)是表示图5(b)所示的切缺部33b成为以保留板厚的一部分的方式薄壁化的凹部的变形例的选择板33e的示意图。在选择板33e中,切缺部33b与贯通孔33a配置成相同相位。如图9(b)所示,选择板33e的切缺部33b是以形成相对面33c的一部分的方式薄壁化的凹部,在贯通孔33a的径向外侧形成相对面33c。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可以将图9所示的切缺部33b应用于上述的图6、7所示的构成例。

此外,参照图5~图9如上所述的各变形例是关于选择板33的变形例,但是可以将这些变形例中的结构应用作为在凹口板32的外周缘部设置的切缺部的结构。这样,在凹口板32应用了各变形例的情况下,将上述的变形例的说明中的贯通孔33a改读为接合凹部32b。这种情况下,由于接合凹部32b是凹部,因此形成相对面32a的一部分,但是成为与上述的各变形例不同的结构。

另外,搭载sowc30的车辆没有限定为参照图1如上所述的车辆ve。图10是表示车辆ve的变形例的一例的概要图。在图10所示的车辆ve中,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车辆ve不同,未搭载变速部20。在图10所示的动力传动系100中,在动力分割机构10的第一太阳轮s1上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sowc30的凹口板32。sowc30将动力分割机构10的第一太阳轮s1选择性地切换为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例如,在使sowc30为接合状态而利用发动机1的动力使车辆前进行驶的情况下,第一太阳轮s1的正向旋转受到限制,因此动力分割机构10作为增速器发挥功能。而且,在发动机起动时,使sowc30为分离状态,由此第一电动机mg1输出正方向的扭矩且正向旋转,从而通过第一电动机mg1能够使发动机1进行电动回转。

图11是表示车辆ve的另一变形例的概要图。图11所示的车辆ve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车辆ve不同,未搭载变速部20。在图11所示的动力传动系100中,在动力分割机构10的第一行星轮架c1上以进行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sowc30的凹口板32。sowc30将动力分割机构10的第一行星轮架c1选择性地切换为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即,若使sowc30为接合状态,则成为发动机1的曲轴无法旋转的状态。因此,在ev行驶模式中,使sowc30为接合状态,在将第二电动机mg2的电动机扭矩向驱动轮2传递时,sowc30承受其反力。而且,通过使sowc30为分离状态,能够利用第一电动机mg1使发动机1进行电动回转,并且能够利用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使车辆ve前进行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