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78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控制阀,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量控制阀大多是使步进马达的输出轴耦接第一齿轮结构,并使阀针通过第二齿轮结构(或齿条结构)耦接第一齿轮。当步进马达驱动第一齿轮结构沿一轴线往复转动时,第一齿轮结构会同时带动第二齿轮结构(或齿条结构),以带动阀针沿一方向往复移动。齿轮结构或齿条结构的配置会提高组装的复杂度,且较难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组装简易,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量控制阀,其包括阀体、步进马达以及阀针。阀体具有腔室、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其中第一管路连通于腔室。步进马达对应腔室设置于阀体上。阀针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穿设于步进马达,且第二端部穿设于腔室。步进马达驱动阀针沿一方向往复移动,以使第二管路连通于腔室,或通过第二端部阻断第二管路与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进马达包括定子以及设置于定子内的中空转子。第一端部穿设于中空转子的中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腔室对准于中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导引结构,且中空部的内壁面上具有第二导引结构。第一导引结构与第二导引结构相互耦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引结构包括外螺纹,且第二导引结构包括内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阀针还具有环状部。环状部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流量控制阀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环状部上,并与腔室的内壁面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端部对准于第二管路。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阀针穿设于步进马达,并与步进马达相耦接。当步进马达正转或反转时,阀针能受步进马达的驱动而沿一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第二管路连通于腔室或通过阀针阻断第二管路与腔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阀无需配设连动件(例如:齿轮结构或齿条结构)以耦接阀针与步进马达,因此在构件的数量被简化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组装的复杂度,也能降低制造成本。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的1阀针作动后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流量控制阀;

110:阀体;

111:腔室;

112:第一管路;

113:第二管路;

113a:通口;

120:步进马达;

121:定子;

122:中空转子;

123:中空部;

123a:第二导引结构;

130:阀针;

131:第一端部;

131a:第一导引结构;

132:第二端部;

133:环状部;

140:密封件;

D:方向;

F: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100可用于控制流体F的供给量。具体来说,在将流体F送给至目标物之前,会先将流体F输入流量控制阀100,借以通过流量控制阀100控制流体F的输出量,甚至是暂时停止供应流体F至目标物。一般来说,流体F可以是氧气、氮气或其他气体,或者是溶剂、药液或其他液体。

流量控制阀100包括阀体110、步进马达120以及阀针130。阀体110具有腔室111、第一管路112以及第二管路113,其中第一管路112作为流体F的输入通道,且连通于腔室111。第二管路113作为流体F的输出通道,且连通于腔室111。步进马达120对应腔室111设置于阀体110上,用以驱动阀针130。在本实施例中,阀针130具有第一端部131以及相对于第一端部131的第二端部132。第一端部131穿设于步进马达120,并且与步进马达120相耦接。第二端部132穿设于腔室111,并且对准于第二管路113。

图2是图的1阀针作动后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步进马达120能驱动阀针130沿方向D往复移动,以使第二管路113连通于腔室111,或者是通过第二端部132阻断第二管路113与腔室111。详细而言,阀针130可受步进马达120的驱动,以使第二端部132沿方向D移动靠近第二管路113的通口113a。此时,有一部分的第二端部132会自通口113a移入第二管路113内,使得流体F的输出量降低。一旦第二端部132堵塞于通口113a,第二管路113与腔室111被第二端部132阻断开来,流体F便无法自腔室111流入第二管路113,并经由第二管路113输送至目标物。

反之,当阀针130受步进马达120的驱动而使第二端部132沿方向D移动远离第二管路113的通口113a时,流体F便能自腔室111经由通口113a流入第二管路113,并经由第二管路113输送至目标物。换句话说,通过控制第二端部132移入或移出第二管路113的通口113a的比例,便能用以控制流体F的输出量,甚至暂时停止输出流体F。

在本实施例中,步进马达120包括定子121以及设置于定子121内的中空转子122,且第一端部131穿设于中空转子122的中空部123。另一方面,腔室111对准于中空部123,以利于将阀针130安装至腔室111与中空部123内。详细而言,第一端部131具有第一导引结构131a,且中空部123的内壁面上具有第二导引结构123a。第一导引结构131a与第二导引结构123a分别为外螺纹与内螺纹,且相互耦接。

通过切换定子121的线圈中的电流流向能产生变化的电磁吸引力,以使中空转子122依一定角度逐步正转或反转。当中空转子122正转或反转时,第一导引结构131a受第二导引结构123a的引导而使阀针130沿方向D往复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导引结构131a与第二导引结构123a的相配合,可将中空转子122的转动量转换成阀针130的移动量。

在本实施例中,阀针130还具有环状部133。环状部133位于第一端部131与第二端部132之间,且设置于腔室111内。流量控制阀100还包括密封件140。密封件140套设于环状部133上,并与腔室111的内壁面相接触,借以防止流体F经由除第一管路112与第二管路113以外的路径流出腔室11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阀针可通过第一导引结构与步进马达的中空转子的第二导引结构相耦接,当中空转子正转或反转时,第一导引结构受第二导引结构的引导而使阀针沿一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第二管路连通于腔室或通过阀针阻断第二管路与腔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阀无需配设连动件(例如:齿轮结构或齿条结构)以耦接阀针与步进马达,因此在构件的数量被简化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组装的复杂度,也能降低制造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