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后副箱强制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180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后副箱强制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变速器后副箱强制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主副箱变速器,后副箱的工况相对恶劣,特别是上中间轴往往因为润滑不良而最先出现点蚀。因此,后副箱充分的润滑可以提高齿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变速器后副箱强制润滑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变速器后副箱强制润滑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中间轴以及后盖;中间轴侧边的变速器壳体的隔墙上安装有油泵,中间轴的后端安装油泵驱动齿轮,油泵驱动齿轮带动油泵的转子转动;油泵出油口与开设在变速器壳体上的冷却油孔相连通,变速器壳体上还开设有一个回油孔,回油孔上垂直开设一个润滑油孔,直油管的一端插入润滑油孔中,另一端连接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安装在后盖上,三通管接头的出口连接弯油管,弯油管用于润滑副箱中间轴及减速齿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润滑油孔为用于对直油管起辅助限位作用的台阶孔。

所述直油管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且直径小的一端插入润滑油孔中。

所述直油管直径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且通过螺纹配合与三通管接头连接。

所述三通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在后盖上开设的螺纹孔中。

所述三通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弯油管。

所述弯油管靠近副箱中间轴的部位开有若干小油孔,末端通过后盖筋板上的孔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依赖于冷却系统。当变速器不接冷却系统时,壳体外壁两个油孔处用盖板和衬垫密封,盖板中间突起的空间,使得冷却油孔的油可以经过回油孔回流到润滑油孔,通过直油管进入副箱,通过弯油管润滑副箱中间轴及减速齿轮。当变速器接冷却系统时,去掉盖板和衬垫及螺栓,冷却油孔接一根油管至冷却系统。冷却后的油通过油管接回油孔进入变速器中,然后进入润滑油道中。本实用新型直油管与弯油管均有螺纹,连接可靠,安装方便。润滑油管均在变速器内部,不影响外观及与整车的匹配,有效改善副箱中间轴及减速齿轮的润滑情况,显著降低齿轮点蚀失效,有利于提高齿轮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C-C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D-D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副箱润滑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其中,1-油泵;2-油泵驱动齿轮;3-中间轴;4-变速器壳体;5-直油管;6-油泵安装孔;7-油泵出油孔;8-回油孔;9-冷却油孔;10-润滑油孔;11-三通管接 头;12-弯油管;13-减速齿轮;14-副箱中间轴;15-后盖;16-后盖筋板;17-螺栓;18-盖板及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变速器壳体、中间轴以及后盖;油泵驱动齿轮2安装在中间轴3后端,与中间轴3一起转动,油泵1安装在中间轴旁边的变速器壳体4的隔墙上。变速器壳体4外壁有两个孔,一个通油泵的出油口7,为冷却油孔9,另一个为冷却后回油孔8。壳体上与回油孔8垂直打一个润滑油孔10,该油孔为台阶孔,台阶起到对直油管5辅助限位的作用。润滑油孔10与回油孔8接通,直油管5较细的一端插入润滑油孔10中,另一端带有螺纹,与三通管接头11连接。直油管5将回油孔中8的油引入后盖15的三通管接头11中。三通管接头11通过螺纹连接在后盖15上,三通管接头11的另一头通过螺纹连接弯油管12。弯油管12靠近中间轴的部位开有若干小油孔,且另一端是开放的,给油管经过处的齿轮和轴润滑。弯油管12的另一端通过后盖筋板16上的孔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变速器工作时,装在中间轴上的油泵驱动齿轮2驱动油泵转子旋转,油泵1从变速器内部吸油,送入冷却油孔9。当整车不接冷却系统时,冷却油孔9与回油孔8处有盖板和衬垫18密封,螺栓17紧固。盖板中间向外突起,让出内部空间用来回油。出油口7的油经冷却油孔9通过盖板进入回油孔8。回油孔8与润滑油孔10相通,直油管5插入润滑油孔10中,油经润滑油孔10进入直油管5,并经三通管接头11进入弯油管12。通过弯油管12的油孔及弯油管的出口,润滑副箱高处的齿轮和齿轮轴。

副箱总成其余零件安装完成后,先将三通管接头5拧入后盖15对应的螺纹孔中,将管接头横向的一头调整到大致与右侧后盖外壁平行的位置。然后先将弯油管12有折弯的一头插入后盖筋板16的孔中,调整伸入的长度,使弯油管12的另一端对准三通管接头11横向的螺纹部分,拧动三通管接头11上的活动螺纹套,将弯油管旋紧。接下来将直油管5旋进三通管接头11竖直的接头中。然后将装有油管的副箱总成整体安装在变速器主箱上。为了使直油管5更好的插入变速器壳体上的润滑油孔10中,润滑油孔10的孔口处加工为大倒角,起导向作用。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