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87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很大的减压比,能消除在大压差和高流速管道中的水流经过阀门时产生气蚀而损坏阀门及管道,并产生噪音等现象的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



背景技术:

水力控制阀作为自力式控制阀,无需借助外力,仅依靠配管和导阀的变化即可实现流体控制的多种功能:液位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等,广泛应用于楼宇、水输送、消防等系统中。水力控制阀一般为截止阀结构,对水流的阻力和压力损失大于其他类型的阀门,在水流通过水力控制阀的阀瓣处时,流速和压力急剧变化产生气化,从而形成气蚀现象,气蚀现象会产生噪音并损坏阀门和管道。在大压差和高流速情况下,气蚀现象尤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很大的减压比,能消除在大压差和高流速管道中的水流经过阀门时产生气蚀而损坏阀门及管道,并产生噪音等现象的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

所述的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阀体与阀盖,其特征在于阀体内依次配合设置阀座、垫片、支撑架、膜片、膜片压板、阀杆及弹簧,阀座与阀体螺纹连接,垫片设置在阀座内,阀座和垫片为笼式结构,所述的膜片夹在阀体与阀盖之间且膜片上方设有弹簧,所述垫片、支撑架、膜片、膜片压板依次由阀杆串联后用螺母锁定,所述弹簧套设在阀杆上且位于膜片压板与阀盖之间,所述的阀盖上设置导向套。

所述的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上设有径向槽,水流通过径向槽流入阀座,实现对水流的第一级减压。

所述的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与阀体连接处设置O型圈,支撑架上设置密封圈。

所述的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上设有径向槽,水从垫片流出时经过径向槽,实现对水流的第三级减压。

上述的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阀体与阀盖,阀体内依次配合设置阀座、垫片、支撑架、膜片、膜片压板、阀杆及弹簧,阀座与阀体螺纹连接,垫片设置在阀座内,阀座和垫片为笼式结构,所述的膜片夹在阀体与阀盖之间且膜片上方设有弹簧,所述垫片、支撑架、膜片、膜片压板依次由阀杆串联后用螺母锁定,所述弹簧套设在阀杆上且位于膜片压板与阀盖之间,阀盖上设置导向套。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阀座及垫片设计为笼式结构并在阀座和垫片上设置径向槽,使水流在流入阀座、在阀座内腔碰撞、流出垫片时分别对其进行三次减压、降速,避免水流通过阀瓣时,由于流速和压力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气蚀现象,从而降低噪音。满足大压差和高流速工况和需要安静环境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座,3-垫片,4-O型圈,5-密封圈,6-支撑架,7-膜片,8-螺栓,9-膜片压板,10-螺母,11-阀杆,12-弹簧,13-导向套,14-阀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笼式降噪水力控制阀,包括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的阀体1和阀盖14,阀体1内依次配合设置阀座2、垫片3、支撑架6、膜片7、膜片压板9、阀杆11及弹簧12,阀座2配合设置在阀体1内并与其螺纹连接,阀座2外与阀体1连接处设置O型圈4,确保阀座2与阀体1间密封,膜片7设置在阀体1和阀盖14之间,垫片3位于阀座2内,垫片3、支撑架6、膜片7、膜片压板9依次由阀杆11串联后用螺母10锁定,支撑架6上设置密封圈5,使阀门能够密封。所述的膜片7夹在阀体1与阀盖14之间由膜片压板9固定,并在膜片7上方设有弹簧12,形成双腔结构,实现水力控制,弹簧12套设在阀杆11上且位于膜片压板9与阀盖14之间。所示的阀盖14上设有导向套13,导向套13与阀杆11匹配,保证阀门的密封性和启闭灵活性。

本新型的阀座2上设有径向槽,水流只能通过径向槽流入阀座2,由径向槽实现对水流的第一级减压。阀座2和垫片3均为笼式结构,当水流入阀座2的内腔时,水流相互碰撞、消能,可实现对水流的第二级减压,垫片3上设有径向槽,水流出时需经过径向槽,可实现对水流的第三级减压。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诉技术,将阀座及垫片设计为笼式结构并在阀座和垫片上设置径向槽,使水流在流入阀座、在阀座内腔碰撞、流出垫片时分别对其进行三次减压、降速,避免水流通过阀瓣时,由于流速和压力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气蚀现象,从而降低噪音,满足大压差和高流速工况和需要安静环境的工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