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737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复合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



背景技术:

涂塑复合管管口水质二次污染、埋地后管口漏水、焊接连接现场安装施工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已经引起城市供水领域多方高度重视,一是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性、可靠性、卫生性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对涂塑复合管管口的防腐性能、现场安装施工要求越来越严,三是目前采用法兰、丝扣、沟槽、焊接连接四种连接方式,都无法圆满解决管口漏水和管口防腐一系列综合性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其能够解决管口漏水,实现管口防腐,且减少管内流体对相邻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的连接处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其包括基管、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内衬件,基管包括固定部与基管本体,固定部设置于基管本体的端部,内衬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及自由部,连接部的外壁与固定部的内壁连接,第一涂层设置于基管的外壁,第二涂层设置于基管本体的内壁,连接部的远离自由部的端部的内径沿远离自由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由部设有多个卡齿,多个卡齿均匀设置于自由部的远离连接部的端面,相邻的两个卡齿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宽度等于卡齿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卡齿与自由部一体成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卡齿为锯齿形卡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还包括第三涂层,第三涂层设置于连接部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还包括第四涂层,第四涂层设置于连接部远离自由部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还包括焊接部,焊接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连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第三端面,第一端面连接于固定部的远离基管本体的端面,第二端面连接于自由部,焊接部的厚度向远离固定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端面为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焊接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衬件为不锈钢内衬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包括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可以有效防止基管的腐蚀;内衬件的设置,增强了基管端口的机械性能和密封性能,使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之间焊接更为牢固;而连接部的远离自由部的端部的内径沿远离自由部的方向逐渐变大,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管内流体对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之间连接处的冲击,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因内衬件的设置导致的流体速度的变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Ⅱ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处局部示意图。

图中:

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基管110;固定部111;基管本体113;焊接部115;第一端面115a;第二端面115b;第三端面115c;内衬件120;连接部121;自由部123;卡齿125;间隙126;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第四涂层1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其包括基管110、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和内衬件120,基管110位于第一涂层131与第二涂层132之间,内衬件120设置于基管110的内壁(图未示)。

具体地,基管110包括固定部111与基管本体113,固定部111设置于基管本体113的端部,固定部111与基管本体113一体成型设置,增强密封性能。固定部111与内衬件120连接。第一涂层131设置于基管110的外壁(图未示),第二涂层132设置于基管本体113的内壁(图未示),使得在焊接过程中保护第二涂层132不受破坏。

内衬件120包括连接部121及自由部123,连接部121与自由部123一体成型设置。连接部121的外壁(图未示)与固定部111的内壁(图未示)连接,自由部123伸出基管110。

优选地,连接部121的外壁与固定部111的内壁焊接连接,增强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连接部121的远离自由部123的端部的内径沿远离自由部123的方向逐渐变大,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管内流体对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连接处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因内衬件120的设置而导致的管内流体速度减缓。

作为优选,连接部121的长度可以设置为50mm-150mm,自由部123的长度可以设置为3mm-6mm,内衬件12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6mm--2.3mm。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1的长度为100mm,自由部123的长度为3mm,内衬件120的厚度为2mm。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21的长度可以设置为50mm、60mm、81mm或150mm,自由部123的长度可以设置为3mm、4mm、5.1mm或6mm,内衬件12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6mm、1.8mm或2.3mm。

内衬件120可以是管状的内衬件120,直接设置于基管110的内壁,也可以是与基管110的内壁圆周匹配的带状的内衬件120,使用时只需将其卷为环状设置于基管110的内壁。内衬件120的材质可以根据输送介质化学成分,选用不同的耐腐蚀合金,优选为不锈钢材质,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304L、316或316L等耐腐蚀合金材料。基管110可以为直缝焊管、螺旋焊管和无缝钢管等,其材质一般采用碳钢材质。本实施例中,内衬件120为奥氏体不锈钢304材质的管状的内衬件120,其耐腐蚀性高,且管状的内衬件120密封性更强;基管110为碳钢材质的无缝钢管。

请继续参阅图1,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还包括第三涂层133和第四涂层134,其中,第三涂层133均匀的设置于连接部121的内壁(图未示),第四涂层134均匀的设置于连接部121远离自由部123的端面上,使得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防腐蚀效果达到最佳化。

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和第四涂层134的材质为热塑性聚乙烯粉末涂料或热固性环氧树脂粉末涂料等防腐蚀涂料,其中,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和第四涂层134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和第四涂层134的材质相同,且均为热固性环氧树脂粉末涂料,由于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与第四涂层134材质均相同,所以使得喷涂方便,节省工艺流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优选地,请参阅图1及图2,自由部123设有多个卡齿125,多个卡齿125均匀设置于自由部123的远离连接部121的端面上,相邻的两个卡齿125之间形成间隙126,其中,卡齿125的数量和间隙126的数量相同。卡齿125与间隙126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间隙126的宽度w1等于卡齿125的宽度w2。使用时,只需要将卡齿125嵌设于相邻的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自由部123对应的间隙126处,将卡齿125与间隙126的卡合处焊接即可,在增加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的同时,节省工艺流程及成本。

本实施例中,卡齿125为锯齿形卡齿,其横截面为三角形,该形状的卡齿125制作简单;锯齿形卡齿的宽度w2为其与自由部123连接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其对应的间隙126的宽度w1为相邻两个卡齿125的远离自由部123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卡齿125的数量为6个,间隙的数量也为6个,使卡和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其它的实施例中,卡齿125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矩形和梯形等形状,卡齿125与间隙126的数量均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优选地,卡齿125与自由部12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增强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密封性能,减少工艺流程从而节省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图3,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还设置有焊接部115,焊接部115包括第一端面115a、第二端面115b及连接第一端面115a与第二端面115b的第三端面115c,第一端面115a与固定部111的远离基管本体113的端面连接,第二端面115b与自由部123连接,焊接部115的厚度向远离固定部111的方向逐渐变小。焊接部115的厚度是指第三端面115c与第二端面115b之间的距离。焊接部115的设置方便了相邻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之间的焊接,尤其是对大规格的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第三端面115c与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轴向切面的交线为直线,即焊接部115的截面为三角形,优选地,第三端面115c与第一端面115a的连接处与自由部123远离连接部121的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端面115c也可以为弧形面,其与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轴向切面的交线为弧线,弧线可以为中部向远离内衬件120的方向凸起,也可以向靠近内衬件120的方向凸起,均可以实现对实际焊接步骤的减负。

焊接部115与固定部111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设置的方式连接,焊接部115与自由部123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设置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焊接部115与自由部123通过焊接在一起,焊接部115与固定部111通过焊接在一起,,减少制作工艺的同时增强密封效果。

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其制作方法如下:

a)材料准备:采用普通碳素无缝钢管为基管110,进行基管110的内壁喷砂除锈处理,基管110的外壁抛丸除锈除垢清理,增加后续步骤中基管110的内壁及外壁对涂层的附着力。在基管110的固定部111的内壁通过氩弧焊焊接不锈钢的内衬件120,形成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雏形,将焊接部115与基管110的固定部111焊接在一起,且焊接部115与内衬件120的自由部123焊接在一起,并且,内衬件120提前设置有锯齿形卡齿。

b)预热涂塑:将上述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雏形放入进入预热炉中加热,若后续涂层材质为热塑性聚乙烯粉末涂料,则加热温度为240℃--260℃,若后续涂层材质为热固性环氧树脂粉末涂料,则加热温度180℃--200℃。本实施例中,后续涂层材质均为热固性环氧树脂粉末涂料,优选加热温度为200℃。静电喷涂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及第四涂层134。

c)固化:涂塑完成后进行各涂层固化,于固化温度180℃的条件下固化30分钟。

d)成品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经过冷却、检验、打码、包装入库。

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在使用时,首先,将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进行管口合缝对接,即卡齿125放入相邻的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自由部123的间隙126进行合缝焊接,卡齿125和间隙126的设置使其焊接的密封性更好。其次,填充相邻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焊接部115之间的空隙,增强管口焊接处的耐承压机械性能。接着,进行盖面焊,使相邻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焊接连接处表面平整,增强了管口的耐磨性能。然后,在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温度低于25度时,用熔剂修补液对相邻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焊接处进行修补,使其表面更为平整,以及使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最佳。最后,在相邻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焊接连接处表面喷涂涂层,一方面使连接处平滑,降低因外力碰撞导致的涂层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增强了管口连接处的耐腐蚀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的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由于设有内衬件120及焊接部115,从而在焊接时增强了基管110的端口的机械性能和密封性能,使相邻的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之间焊接更为牢固,解决管口漏水的问题;第一涂层131、第二涂层132、第三涂层133及第四涂层134的设置,使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抗腐蚀性最佳。连接部121的远离自由部123的端部的内径沿远离自由部123的方向逐渐变大,能够减缓流体对相邻两个内外涂塑双金属复合管100的连接处的冲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