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叉管路双向位移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20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补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叉管路双向位移补偿器。



背景技术:

波纹管膨胀节是一种在管系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的位移补偿装置,在管系柔性设计中被大量应用。现有技术中,管系柔性设计的主体思路为通过设置管道支架(如主固定管架、中间固定管架等)并对管系分段从而将复杂管道划分成多个简单管道,然后在简单管道的走向中采用多个柔性补偿件使得管道的应力状态满足规范应力的要求。

这种设计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制作安装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叉管路双向位移补偿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叉管路双向位移补偿器,包括一个分叉三通,所述的分叉三通包括分叉出口部和分别设在分叉出口部两侧的主管进口部和主管出口部,主管进口部和主管出口部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设置,在主管进口部和主管出口部上分别通过一个环板Ⅰ连接有一个平衡波纹管,两个平衡波纹管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环板Ⅰ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各自的中间管组件连接各自的工作波纹管;两个工作波纹管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中间管组件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各自的端管组件;位于分叉出口部任一侧的端管组件均与位于分叉出口部另一侧的中间管组件通过拉杆连接;所述的端管组件包括一个端部直管和一个固定在端部直管外圆周上的环板Ⅱ,所述的中间管组件包括中间管和设置在中间管外圆周上的环板Ⅲ,所述的端部直管与相应的工作波纹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中间管的一端与相应的工作波纹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分叉出口部一侧的环板Ⅱ和分叉出口部另一侧的环板Ⅲ连接;位于主管进口部一侧的端部直管内、同侧的中间管内、主管出口部内以及主管出口部侧的中间管内均设有导流筒,导流筒的导向与介质流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板Ⅱ与环板Ⅲ的外径相同,且大于环板Ⅰ的外径,连接分叉出口部一侧的环板Ⅱ与分叉出口部另一侧的环板Ⅲ的拉杆从设在另一个环板Ⅲ上的孔中穿过,并能够与该孔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杆通过螺母和垫圈与相应的环板Ⅱ以及环板Ⅲ连接。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将分叉管系作为整体进行考虑,采用一个分叉三通和四个波纹管相结合,并采用拉杆进行连接的方式,可实现分叉管路沿主管方向和沿分叉管方向双向位移的补偿。仅用一个补偿器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多个补偿器综合布置使用的应用效果。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生产安装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管组件,101、端部直管,102、环板Ⅱ,2、工作波纹管,3、中间管组件,301、中间管,302、环板Ⅲ,4、平衡波纹管,5、环板Ⅰ,6、分叉三通,601、主管进口部,602、分叉出口部,603、主管出口部,7、拉杆Ⅰ,8、螺母,9、垫圈,10、导流筒,11、拉杆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分叉管路双向位移补偿器,包括一个分叉三通6,所述的分叉三通包括一个分叉出口部602和分别设在分叉出口部两侧的主管进口部601和主管出口部603,主管进口部601和主管出口部603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设置。

实际制作时,可如图所示,采用主管进口部601和主管出口部603为一体的一段直管,在直管的中部连接分叉出口部602,从而得到分叉三通6。

本实施方式中,分叉出口部602的中心轴线与主管进口部601和主管出口部603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分叉出口部的中心轴线与主管出口部603的中心轴线呈锐角设置。

在主管进口部601和主管出口部603上分别通过一个环板Ⅰ5连接有一个平衡波纹管4,两个平衡波纹管4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环板Ⅰ5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各自的中间管组件3连接各自的工作波纹管2;两个工作波纹管2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中间管组件3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各自的端管组件1。

如图所示,位于分叉出口部602左侧的端管组件与位于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中间管组件通过拉杆Ⅰ7连接,位于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端管组件与位于分叉出口部602左侧的中间管组件通过拉杆Ⅱ11连接。本文所述左右与附图本身的左右相一致。

具体地,所述的端管组件包括一个端部直管101和一个固定在端部直管外圆周上的环板Ⅱ102,所述的中间管组件包括中间管301和设置在中间管外圆周上的环板Ⅲ302,所述的端部直管101与相应的工作波纹管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中间管的一端与相应的工作波纹管2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的拉杆Ⅰ7的两端分别与分叉出口部602左侧的环板Ⅱ102和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环板Ⅲ302连接;所述的拉杆Ⅱ11分别与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环板Ⅱ102和分叉出口部左侧的环板Ⅲ302连接。

上述拉杆Ⅰ、拉杆Ⅱ、环板Ⅰ、环板Ⅱ以及环板Ⅲ中的Ⅰ、Ⅱ、Ⅲ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位置的拉杆和不同位置的环板,以方便描述,其并不对相应名称的结构构成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板Ⅱ102与环板Ⅲ302的外径相同,且大于环板Ⅰ5的外径,连接分叉出口部602一侧的环板Ⅱ102与分叉出口部602另一侧的环板Ⅲ302的拉杆从设在另一个环板Ⅲ上的孔中穿过,并能够与该孔相对滑动。

所述的拉杆通过螺母和垫圈与相应的环板Ⅱ102以及环板Ⅲ302连接。垫圈由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两个垫圈组成垫圈组,球面垫圈的球面与锥面垫圈的锥面构成接触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拉杆Ⅰ7也通过螺母、垫圈与分叉出口部602左侧的环板Ⅱ102以及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环板Ⅲ302连接。

拉杆Ⅱ11与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端管组件以及与分叉出口部602左侧的中间管组件的固定连接方式同拉杆Ⅰ7的连接方式相同。

位于主管进口部601一侧的端部直管内、同侧的中间管内、主管出口部603内以及主管出口部侧的中间管内均设有导流筒10,导流筒的导向与介质流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当主管进口部601侧与分叉出口部602侧同时固定时,两个工作波纹管2与分叉出口部602左侧的平衡波纹管4构成一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进行工作;当主管出口部603侧与分叉出口部602侧同时固定时,两个工作波纹管2与分叉出口部602右侧的平衡波纹管构成一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进行工作。

当主管进口部601侧和主管出口部603侧同时固定,则两个平衡波纹管可实现分叉管线方向上的位移补偿。

当主管方向和分叉管路方向同时有热位移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上述两种位移补偿的叠加,在分叉管路系统中表现为柔性,实现位移的补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